米铭锋
(作者单位:重庆电视发射台)
重庆电视发射台为广播电视一级保障台站,承担着8套模拟广播、66套地面数字电视、12套中央数字广播的播出任务,覆盖人口近千万,社会关注度高,保障其安全播出显得尤为重要。安装发射天线的铁塔于1970年6月投入使用,塔高183.1 m,全钢结构的空间桁架体系,由多个正方形棱台和一个正方形柱体组成,塔体总重量约为410 t,塔身钢构件表面积约为20 550 m2。
已历经改造、加固和维修共计4次,现因爬梯、栏杆、平台板锈蚀穿透,塔体也严重锈蚀,需进行第5次排危大修。
此次排危大修工程量大:包括对0 ~ 140 m所有爬梯、栏杆、平台板进行更换,脚蹬、焊缝补强,螺母、螺栓紧固,塔体斜撑、桁架加固,塔身全面除锈、涂装。施工难度和风险系数大:183.1 m高的锥形塔体不便搭建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操作平台;塔柱与斜撑、平台板下方等死角较多,施工人员操作位置受限;90 ~ 170 m天线分布密集,作业空间受限。要保证高空作业人员自身安全、塔上天馈线等设备设施安全,不发生高空坠物;同时,还需确保播出安全,把因施工给播出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临时停播时间要尽可能地缩短,这就要求对上下塔物件的吊装运输、塔上作业规范和安全防护等多方面进行全程监管,及早发现问题与隐患,及时与施工方、监理方进行沟通、协调,敦促其整改和完善,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重庆电视发射台成立了以台班子、机房科室负责人及部分业务骨干组成的铁塔排危大修工作组,明确分工与职责,全面组织、参与、落实电视发射台承担的工作任务。
台班子成员为保证台内大修排危工作的稳妥有序推进,参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防护方案的制订;负责对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和播出安全的监督管理;建立与施工、监理三方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召集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形成问题反馈清单,督促施工方及时整改落实,确保施工期间生产安全和播出安全。
两播出机房负责根据停播代播计划和施工安排,在施工人员上下铁塔和通过天线区时,确保发射机开关和主备天线切换操作准确无误。天线动力科负责对上塔人员资格、上塔作业许可条件进行把关;上塔人员检查施工安全、天馈线保护措施是否有效,对除锈、涂装、焊接等施工工艺质量进行检查和敦促;施工人员在天馈线受到损伤时进行应急处置。
为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天馈线和动力应急保障小组、播出应急保障小组、综合应急保障小组,做到随时能参加应急抢修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调频米波机房、分米波机房和天线动力科要结合施工期间的特殊工作状态,制定相应的交接班和值班制度,确保施工期间值班人员充足,交接班情况交底明确细致,记录准确翔实,责任落实到人。周末和节假日期间要明确相应的值班负责人,确保工程施工有关事宜对接顺畅有效。天线动力科负责人参与日常施工监督管理,值班人员按需参与工程施工管理,落实好当日施工交接和审核手续,做好交接记录。
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需要,拟定代播方案,在办公楼顶架设多副临时小天线进行降功率代播;部分无法代播的频道,做好白天施工期间停播的安排;施工人员上下塔通过天线区时需要短暂停播,及时协调上级部门,完善报批报备手续。
以确保台内人员、设备设施安全和广播电视播出正常为原则,就现场施工和安全保障措施提出要求和合理建议,其主要包括施工区域的划分,临时加工区域的设置,安全通道的搭建,安全围栏、防护板、防护网、警示牌等标志的安装,现场消防设备的配置,危险源标识,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估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域内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防护要求,严禁在安全装置穿戴不规范的情况下上塔作业,严禁进行高空冒险作业。严禁同一作业面上下层垂直方向同时作业,如有特殊需要,必须经施工方负责人、监理方负责人批准,并设置防护棚或其他隔离设施;台内工作人员还须经台领导批准,方可上塔检查监督。严禁擅自挪移、拆卸、踩踏塔上天馈线等设备设施;严禁在天线及天线附近悬挂、堆放工具和材料。严防高空坠物:平台堆放物料须紧固可靠;小型物件严禁放置塔上过夜,以防大风吹跑导致坠落;塔上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如铲刀、锉刀、电动角磨机、滚筒、毛刷)尾部必须用绳子系在身上或塔体。物件运输、施工人员上下塔路径须按指定线路;钢缆固定牢固可靠,并定期检查损伤情况;结束塔上作业后须系牢下滑绳索和缆风绳。
由天线动力科负责,会同监理方现场负责人检查高空作业证件,定期抽查施工方的安全制度落实情况、操作规程培训情况、安全自查记录等;不定期抽查所使用的工具(爬梯、跳板、脚手架、防护板、安全网、角磨机等)是否安全规范,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穿戴是否合规。检查天线区设置的安全防护网、馈线保护架(防护板)是否全面、有效,防止物件坠落砸伤天线、馈线。对作业规范进行常态化监督,包括作业前就餐时严禁喝酒,严禁在高空和吊板上嬉戏打闹、投掷物品等,视情况提出整改要求。在检查中如发现施工人员不遵守安全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存在安全隐患,应严格按照安全问题处置流程(见图1),立即制止并通知监理方和施工方负责人,敦促其立即整改,有必要时由监理方发出整改通知书。
图1 安全问题处置流程
工作票包括上塔时填写施工时段、施工区域(高度和作业面)、施工内容(拆除及更换栏杆、爬梯、平台,动火切割、焊接、除锈)、上塔人数、联络人等;下塔时填写是否伤及天馈线、塔上材料及工具放置是否牢固、是否坠物、下塔人数等。严禁无票作业,严禁代签作业票。
施工单位在天馈线区域动火,须严格遵守《高空作业动火安全防护方案》,并向台内报备。要在填写作业单时注明动火区域,塔上动火作业前,须确认已用多层防火石棉布对相关区域的馈线实施了有效防火防护。
由天线动力科负责执行上下塔协调流程(见图2),严格执行《上下塔天线切换操作》步骤,在每个施工日由当班人员接收施工方提交的作业单,对上塔施工可行性进行研判;对天线倒换操作完成进行确认后,才允许施工方上塔作业;指导和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按照上下塔安全流程,确保施工人员从天线动力科指定的路线上下塔,不得随身携带重物,双手不得持有工具等杂物,随身携带的工具应妥善保管。
图2 上下塔协调流程
开工前,台内工程技术人员考虑到塔上作业可能会给天馈线带来损伤,如踩踏馈线、除锈的角磨机割伤馈线、天线振子受损等,需先拟定天馈线损伤处置流程(见图3)和应急处置方案。要求施工单位一旦对天馈线等设备设施造成损伤(含轻微破损),须第一时间主动如实报告业主方。天线动力科每天安排人员上塔巡查天馈线,一旦发现因施工造成伤害,须立即叫停施工并作应急处置,将天馈线伤损情况、带来的影响、修缮事宜及相关费用等情况及时反馈给施工方。
图3 天馈损伤处置流程
现场代表与监理人员一道,对钢材、油漆、焊条等材料进行“质量合格证”查验、材料送检、相容性实验和防水实验;到钢构件加工车间进行几何尺寸、焊接质量查验;对平台板拼接焊缝进行抽查,看是否严格执行《钢结构焊接规范》[1]进行多道焊接;塔身加固和补强是否严格按照钢结构加固技术规程进行的[2];严格按照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3]进行除锈查验;严格按照《钢结构防腐蚀涂装技术规程》[4]和《钢结构防火涂料》[5]进行涂装查验,如果出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及时与监理方沟通后,按照《工程质量问题处置流程》(见图4),视情况要求停止施工或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
图4 工程质量问题处置流程
重庆电视发射台坚持做好与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日常沟通协调,稳妥有序推进工程进度,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施工作业、安全保障等具体措施和进展情况,包括图纸、结构、技术指标、作业高度、作业面、施工工序、使用材料和工具等;建立规范有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原则上每周召开业主、施工、监理的三方施工例会,梳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工程进展等情况;每月召开四方协调会,总结工程完成情况,商讨需解决的事项,研究、调整下一阶段施工方案及细化落实。如有问题需立即研究处置的,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
加强施工期间值班值守。周末及节假日,台办、天线动力科均安排人员值班,做到塔上有施工,塔下有监管。
协调周边单位。因施工会产生一些不可预估的风险,重庆电视发射台多次协调周边的陆军医学院、渝中职校等单位,在人行通道、车位搭建防护棚、提供车衣等防护措施,防止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做好施工人员疫情管控。施工人员大多来自外地,流动性大,重庆电视发射台要严格按照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严查健康码和行程码,不得有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施工人员。施工人员进台前须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驻台施工人员原则上在施工期间非必要不离台。
重庆电视发射台铁塔已使用52年,此次排危大修工程量大、风险系数高,作为业主方,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及时与监理、施工方沟通协调,稳妥有序地推进工程进度,抓好安全生产、塔上设施安全和广播电视播出安全,执行好焊接和涂装相关规范,最终按照《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