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城镇化与城乡流通一体化

2022-09-06 10:48唐红涛
城市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流通城镇化城乡

唐红涛,谢 婷,陈 捷

(湖南工商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 410205)

一、文献综述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层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以此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指出要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县域为基本单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09—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从3.33降至2.50,①由此可知,我国城乡差距正逐步缩小,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迈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方面,有的学者对城乡流通关系进行深刻剖析后,认为流通业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1]进而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有的学者发现电子商务、城镇化、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因素均会影响城乡流通一体化。其中,电子商务作为联结城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一体化发展,进而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此外,电子商务还能通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消除城乡信息不对称等方式直接作用于城乡流通体系,[2-3]通过产业集聚、知识外溢与农民增收等渠道间接作用于城乡流通体系,[4-5]进而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

在城镇化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电子商务与城镇化存在密切联系,具体表现为电子商务能促进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在人口城镇化层面,电子商务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也能丰富消费方式,改善农民收入以及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以此推动人口城镇化发展。另外,电子商务能打破城乡经济分割,促进非农产业发展,深化社会分工,推动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升级,进而影响人口城镇化。在空间城镇化层面,电子商务通过“流空间”促进城乡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交互流动,改善传统城乡要素流动,成为城镇化的原动力之一。[6]此外,在生产层面,电子商务通过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城镇化的样本。[7]城镇化作为农村向城市要素开放的切入点,[8]是实现城乡要素由单向流动到双向流动的重要途径,为城乡流通一体化奠定经济基础。

回顾现有文献,如何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仍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更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已有文献侧重研究电子商务与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影响,本文引入城镇化作为中介变量,从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两个层面探究电子商务对城乡流通一体化的作用机制。另外,本文从城乡流通一体化结构视角出发,探究电子商务分别对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影响。

二、理论机理与研究假说

根据相关理论界定,城乡流通一体化分为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一体化四个维度,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进而形成城乡流通一体化的格局。鉴于此,本文从以上四个维度研究电子商务对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影响。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机制图

(一)电子商务对城乡流通一体化的直接作用机制

由于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发展不稳定、农民教育水平偏低等原因,加剧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市场分割严重。[9]而电子商务能降低交易成本、完善设施建设、实现信息对称与拓宽交易模式,影响城乡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而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

电子商务促进城乡商流一体化发展。相较于传统流通产业,电子商务具有“去中介化”的作用,[10]能够缩短流通时间,降低交易成本。[11-12]在生产环节,电子商务能降低农户交易成本,使其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收益。在经营环节,电子商务有助于农产品交易跨越区域门槛,提高农民收入。在消费环节,随着电子商务逐渐渗透到农村地区,深度改变了农村传统商贸业态模式,从单一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模式,能有效改善农村传统流通体系。另外,电子商务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振兴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结构,[13]有助于实现城乡商流一体化。

电子商务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由于农村居住地较为分散,导致农村物流发展成本较高,产业发展缓慢,进而加剧城乡物流割裂。而电子商务的发展能改变传统城乡物流模式,倒逼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推动新基建的实施进而完善农村物流。此外,社区电商作为电子商务的新业态,能有效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农村物流产业发展,提升城乡物流效率,进而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

电子商务促进城乡信息流一体化发展。在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由于城乡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出现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现象。[14]电子商务的出现能够缓解城乡信息不对称,使农民摆脱弱势市场地位,为农民打开销售市场提供机会。[15]电子商务通过减少交易中间环节,使市场信息更透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使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16]推动城乡信息流一体化发展。

电子商务促进城乡资金流一体化发展。一方面,电子商务能改变传统交易模式,推动农村移动支付的发展,提高农村流通效率。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所产生的集聚效应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吸引城市资金回流,促进城乡资金流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普惠金融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17]可以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拓宽贷款渠道,简化融资流程,提供低息贷款,进而影响城乡资金流一体化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城乡流通一体化的间接作用机制

电子商务通过城镇化进程间接影响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首先,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产品销售与农民消费提供一个线上平台,能打破城乡传统流通方式,成为城乡消费者联结的新媒介。其次,电子商务通过“示范效应”与“荆棘效应”改善农民消费结构,进而推动人口城镇化发展。最后,电子商务产生的集聚效应,能打破城乡要素壁垒,推动空间城镇化的发展。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一方面,人口城镇化刺激了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农村居民对工业品的需求,进而扩大农村市场规模,提高农村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精细化,并在此基础上吸引人才与企业集聚,为城乡流通一体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空间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破除城乡市场分割,增强城乡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快城乡之间的要素流通,促进城乡要素与商品畅通。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信息基础、交通基础、金融体系均得以完善,为农民获取市场信息提供物质基础,有利于引导劳动力、市场供需、资本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调节城乡市场竞争机制,打通城乡流通之间的隐形壁垒,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因此,电子商务不仅能直接作用于城乡流通一体化,还能通过促进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假说 1:电子商务能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发展。

假说 2:电子商务能推动城镇化,进而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为验证电子商务对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影响,本文构建如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其中,yit为i地区t时期的城乡流通一体化水平;ecit为i地区t时期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indit为i地区t时期的产业结构;capit为i地区t时期的人力资本;finit为i地区t时期的财政水平;marit为i地区t时期的市场驱动;εit为随机误差项。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2019年30个省区市(西藏、港澳台除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②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2020)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2020)。其中,部分缺失的数据均采取线性插值法进行补齐完善。

(三)变量选取说明

被解释变量:城乡流通一体化。根据黄漫宇、王玥等人的研究,本文从城乡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一体化四个层面来对城乡流通一体化指标进行测量。[18-19]

本文共选取 10个相对指标衡量城乡流通一体化,具体指标见表 1。并采用熵值法测算,具体步骤如下:③

表1 城乡流通一体化指标测度

1.标准化处理。其中包括正向指标处理与负向指标处理,正向指标处理如下:

负向指标处理如下:

2.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

3.计算信息熵:

4.计算差异性系数:

5.计算权重:

6.计算综合评价值:

由计算结果可知,城乡流通一体化数值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城乡流通体系差距逐渐缩小,趋向一体化发展。从区域划分结果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城乡流通一体化程度较高,如上海、江苏、浙江与广东。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东部地区农村流通体系发展较为完善,城乡流通产业差距较小,更易实现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

解释变量: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人均GDP、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邮政电信业务总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与快递总量五个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出各省份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中介变量:城镇化。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电子商务能推动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的发展进而影响城乡流通一体化进程。因此本文分别选取城镇化人口占比与城市道路面积作为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指标。

控制变量:产业结构、人力资本、财政水平以及市场驱动。随着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发展,农村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采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产业结构的控制变量。人力资本作为城乡要素之一,能够反映城乡要素流动,所以选取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人力资本水平。由于城乡差距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村落后导致,农村大多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财政支出能够反映我国农村农业发展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占 GDP比重作为财政水平的控制变量。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衡量市场驱动能力,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反映居民消费情况,从本质上能反映城乡消费流通状况。

(四)描述性统计

变量描述性统计详见表2。由表2可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不均衡,电子商务指数最小值为0.019 0,说明部分地区受到地形地势等因素的限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低。就城乡流通一体化指数而言,最大值为0.820 8,最小值为0.182 4,我国各省城乡流通一体化水平相差较大,且部分省份城市流通体系与农村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实现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

为了检验电子商务对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影响,本文对式(1)采用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三种模型进行检验(见表 3)。从表 3可知,电子商务能显著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具体而言,电子商务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引擎,能够打破城乡要素壁垒,有效衔接城乡工业品市场与农产品市场,促进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进而作用于城乡流通体系,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进程。就控制变量而言,在固定效应模型中,控制变量均不显著。在最小二乘法模型中,人力资本与财政水平能有效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发展,其中,人力资本提升能推动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活动,优化城乡产业结构,进而加速城乡流通一体化进程。财政水平提升说明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加大,能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农产品上行,进而实现城乡双向流动。市场驱动则阻碍城乡流通一体化,可能的原因在于市场驱动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衡量,主要反映城市商品流通效率。因此,市场驱动会阻碍城乡流通一体化进程。在随机效应中,人力资本能够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次数增加,因而更容易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而财政水平、市场驱动对城乡流通一体化影响不显著。此外,产业结构显著降低城乡流通一体化水平。

表3 基准回归

(二)直接效应

为检验电子商务与城乡流通一体化的作用机理,分别探究电子商务对商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信息流一体化与资金流一体化的影响。上文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分别进行检验,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Hausman检验chi2=29.57,p值为0.0000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命题,因此采用时间地点双向固定模型对其进行验证(见表4)。由表4结果可知,电子商务能促进商流、物流与信息流一体化的发展,而对资金流一体化影响不显著。从影响程度来看,电子商务对信息流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最强,商流一体化次之,物流一体化的影响最弱。究其原因,随着“新基建”政策推进,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差距逐渐缩小。电子商务能进一步打破城乡之间的信息屏障,缓解农村陷入“卖难买难”窘境,但是由于农村居住较为分散,“最后一公里”仍是农村地区难以克服的问题,加之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城乡物流一体化较为缓慢。就资金流一体化而言,电子商务虽然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城乡资金流动,且还能通过电子商务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吸引部分城市资金流入农村,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产业难以吸引资金流入。因此,电子商务对资金流一体化影响不显著。就控制变量而言,人力资本能够显著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一体化的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源泉,能够提升农村传统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解城乡差距,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

表4 直接效应

(三)中介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城镇化对电子商务与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影响,借鉴温忠麟等的研究,[20]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的中介效应。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yit为i地区t时期城乡流通一体化;ecit为i地区t时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cityit为i地区t时期城镇化; ∑controlit为控制变量,具体为产业结构、人力资本、财政水平与市场驱动;ηi为地区控制;γt为时间控制;εit为随机误差项。

依据中介效应检验步骤:首先,检验α1的系数是否显著。若显著,则按照中介效应立论,若不显著,则按照遮掩效应立论;其次,检验α2、β3系数。若两者均显著,则说明间接效应显著,若是只有一个显著,则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检验α2与β3的显著性,若是显著,则为间接效用显著,反之,间接效应不显著。再次,检验α3的显著性。若显著,则说明直接效应显著,可能存在其他中介,当α2·β3与α3同号,则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若异号,则说明遮掩效应,均需要报告α2·β3/α3;若α3不显著,则说明直接效应不显著,只有中介效应。

根据表5结果可知,人口城镇化具有中介效应,空间城镇化具有遮掩效应。从人口城镇化来看,直接效应为 26.19%,间接效应为 10.35%,总效应占比为36.54%,人口城镇化的中介效应占比为63.46%。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带动农村居民非农就业,加速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进而作用于城乡流通体系,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此外,人力资本的积累能推动农民进城务工,进而推动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而产业结构升级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溢出效应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工作就业岗位。从空间城镇化来看,根据中介效应模型,空间城镇化具有遮掩效应,直接效应为13.90%,间接效应为1.93%,总效应为15.83%,遮掩效应占比为84.17%。电子商务能够有效促进空间城镇化的发展,但随着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城乡流通体系差距被扩大,阻碍了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发展,因此,空间城镇化对电子商务与城乡流通一体化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表5 中介效应

五、稳健性检验

(一)内生性问题

实证结果初步显示电子商务对城乡流通一体化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但并未考虑其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首先,尽管本文已控制了一系列的控制变量,并且对时间和地区进行双向控制,但仍不可避免其他遗漏变量对城乡流通一体化产生影响。其次,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影响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发展,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产品滞销情况,帮助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农村在传统交易过程中的地位,进一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推动城乡商品与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另一方面,城乡流通体系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可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此同时,城乡双向流通体系有利于扩大农民消费总量,优化农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奠定市场基础。此外,城乡一体化发展可通过农民外出创业与就业,提升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奠定经济基础。鉴于此,参考李琪等的研究,[21]选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员比、滞后一期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作为工具变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 2SLS、GMM、LIML进行工具变量检验。具体回归结果见表6。

表6 内生性检验

根据工具变量检验发现,Cragg-Donald Wald F值为9 213.177 5,远大于10%的临界值19.93,由此可以判定,本文选取的工具变量不是弱工具变量。此外,Sargan值为2.640,P值为0.104 2,工具变量未通过过度识别检验;LM值9 213.175,P值为0.000 0,小于0.1,通过不可识别检验。并且第一阶段中的F值为5 855.03,以上检验均说明工具变量选取适宜。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选取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所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的中国电子商务指数,④采用双向固定效应进行验证,回归结果见表7。

表7 稳健性检验

根据表7结果所示,电子商务显著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且能有效促进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就城镇化而言,人口城镇化可显著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而空间城镇化则会阻碍城乡流通一体化进程。从城镇化的中介作用来看,人口城镇化的中介效应显著,而空间城镇化则产生遮掩效应。稳健性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因此,可以推断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城乡流通一体化的重要基础,电子商务作为城乡流通的桥梁,能加快城乡商品与要素双向流动。

六、结论与对策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对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子商务能显著促进城镇流通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对信息流一体化的影响效应最强、商流一体化次之、物流一体化较弱,而电子商务对城乡资金流一体化的影响效果不显著。从中介效应来看,人口城镇化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63.46%,空间城镇化则产生遮掩效应,遮掩效应占比为84.17%。

为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发展,本文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在推动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发展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商流层面,优化农村营商环境,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城乡商流一体化发展。在物流层面,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强化农村物流体系。在信息流层面,强化农民数字素养,实现城乡市场信息透明化。在资金流层面,加快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农村发展奠定资本。在城镇化层面,不仅注重人口城镇化发展,也要关注空间城镇化。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② 由于数据可得性原则,故此剔除西藏。

③ 其中i为省份个数,j为指标个数。

④ 由于数据仅公布2013—2018年数据,因此,稳健性回归的年限被缩短为2013—2018年。

猜你喜欢
流通城镇化城乡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城乡涌动创业潮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家乡的城镇化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