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敏,刘玉茹,李彦明,杨克雅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老年医学科,河南 开封 475000)
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急性或者连续性缺血而引起的心肌不可逆坏死, 患者常常伴有持久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好发于老年人群[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生活饮食水平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2]。 急性心梗患者常常伴由心肌酶活性升高以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引起心力衰竭[3]。 胺碘酮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常用于心衰患者的治疗中,但效果并不理想[4]。 新活素是一种重组人脑利钠肽, 在改善冠脉灌注量以及心室功能中具有较高的效果[5]。 但目前运用于老年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中仍较少, 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4 例老年急性心梗后合并心衰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研究新活素联合胺碘酮对老年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B 型 脑 钠 肽 (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 年2 月至2021 年1 月收治的104 例老年急性心梗后合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n=51)和对照组(n=53),实验组51 例,男性27例,女性24 例,年龄65~74 岁,平均年龄(68.23±2.57)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21 例,侧壁梗死14例,下厚壁梗死16 例,心功能分级:III 级21 例、IV级16 例、II 级14 例;对照53 例,男性29 例,女性24 例,年龄65~74 岁,平均年龄(67.98±2.46)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23 例,侧壁梗死16 例,下厚壁梗死14 例,心功能分级:III 级22 例、IV 级17 例、II 级14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指南》[6]中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2)患者符合《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7]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3)患者年龄>60 岁。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恶性肿瘤、肺栓塞等重大疾病;(2)患者合并脑、心、胃等重要器官障碍;(3)患者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治疗,150 mg匀速推注10 min,随后以1.5 mg·min-1的速率持续泵入。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新活素 (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治疗,首次治疗时注射剂量为1.5 μg·kg-1,静脉推注,在90 s内推注完毕, 随后以0.01 μg·kg-1·min-1的速率持续泵入,并维持72 h。
血清学检测方法: 由相关医护人员抽取患者空腹静脉全血4 mL,高速离心分层,分离血清,NO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 全自动酶标仪购自美国Bio-Bad 公司, 配套试剂为罗氏检测公司;CRP和ET 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的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BNP 采用免疫荧光层分析法进行检测, 选取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NT-preBNP 检测仪以及配套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左室射血分数: 由我院超声影像科医师进行检查, 采用迈瑞医疗器械公司的DC-N3S 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测。
不良反应: 由相关医护人员详细记录并对比治疗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发烧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烧)/总例数x100%。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1 天和治疗2周后NO、ET、CRP、BNP 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参考《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中心力衰竭疗效标准,显效:通过治疗后,心功能等级较治疗前至少降低2 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1 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临床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 年龄、NO、ET、CRP、BNP 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均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ET、CRP、BNP 水平对比 治疗前1 天,两组患者NO、ET、CRP、BN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NO、ET、CRP、BNP 均降低,且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ET、CRP、BNP 对比(±s)
NO(μmol/L)治疗前1 天 治疗2 周后 治疗2 周后t P 组别ET(pg/L)治疗前1 天组别 t P实验组(n=51)对照组(n=53)t P 109.01±5.11 110.33±5.26 0.134 0.893 58.32±4.08 81.58±4.03 29.246<0.001 55.360 31.586<0.001<0.001实验组(n=51)对照组(n=53)t P 55.14±5.77 55.23±5.41 0.057 0.954 29.08±5.42 38.89±5.03 9.572<0.001 16.103 16.103<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 治疗前1天,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升高,且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s)
组别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1 天治疗2 周后t P实验组(n=51)对照组(n=53)29.428 7.139<0.001<0.001 t P 41.56±1.26 41.68±1.14 0.509 0.611 49.23±1.37 43.22±1.08 24.895<0.001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相比于对照组84.90%(45/53),实验组总有效率98.03%(50/51)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3/53), 与实验组3.82%(2/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塞后较为严重的合并症之一,患者通常以病情危重、预后差等为主,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8-9]。 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衰患者的治疗是极为重要的,目前临床常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但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首次将新活素与胺碘酮联合运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患者中, 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续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ET、CRP、BNP 对比(±s)
续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ET、CRP、BNP 对比(±s)
CRP(mg/L)治疗前1 天 治疗2 周后 治疗2 周后t P 组别BNP(pg/mL)治疗前1 天t P实验组(n=51)对照组(n=53)t P 8.42±1.23 8.51±1.17 0.382 0.702 2.98±0.56 4.54±0.47 15.410<0.001 28.745 22.922<0.001<0.001实验组(n=51)对照组(n=53)t P 78.09±4.35 78.12±4.22 0.035 0.971 49.84±4.51 57.25±4.64 24.224<0.001 32.196 15.262<0.001<0.001
胺碘酮作为一种含碘本呋喃类衍生物, 能够阻断钾离子通过,并延长心室肌、心房以及房室结和动作电位时间,改善患者的心功能[10]。但目前,仅仅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新活素是一种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内源性脑利钠肽相似,能够起到扩张静脉和动脉压, 改善肺动脉和周围血管压力,降低心脏负荷的作用[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NO、ET 均降低, 且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显著更低。NO 和ET 均是人体内皮细胞所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 能够稳定人体正常的血管张力同时对新功能进行保护,并且新活素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所引起的心输出量降低, 防止患者神经内分泌激活以及组织缺氧的情况, 这与储莉等人研究结果一致[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CRP 比对照组显著更低。 这是因为CRP 在心衰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重要的炎性反应标志物, 而新活素能够与患者的血管平滑肌发生作用,促进平滑肌舒张,能够起到利尿和派纳的效果,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实验组BNP 比对照组显著更低,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 可明显升高, 可能是新活素可改善肾小球动脉,发挥利尿效果,从而改善机体代谢性紊乱和肾功能[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由于新活素不仅能够抑制NO、ET 以CRP,可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并且保护心脏功能,且有研究发现,新活素能够改善肾素和醛固酮的生成, 拮抗垂体后叶素以及交感神经的效果, 进而改善患者心脏负荷。 这与既往文献研究结果一致[15]。 本研究结果还提示,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表明, 在胺碘酮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新活素疗效较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实验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新活素安全性较高,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次研究首次将将新活素与胺碘酮联合运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衰患者,并发现效果较高,对于患者的心功能和炎性反应反应改善较为显著, 且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增加。 但本次研究可能因为病例收集较少的因素, 导致实验存在一定偏差,因此以后应加大病例的收集,以弥补其不足。
综上所述,针对于老年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将新活素与胺碘酮联合运用临床疗效高,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炎性反应和组织缺氧等情况,有效降低患者NO、ET、CRP、BNP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