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

2022-09-06 03:41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中心学校廖华敬
亚太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师

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中心学校 廖华敬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学校和教师要耐心、持久地培养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但在现实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受“灌输式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很少提出问题,甚至不提问,更谈不上多问善问。时间久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差,思维僵化,不爱思考,更不用说质疑问难的能力。幼儿园的孩子和一、二年级的孩子总是有很多的问题,但到了五、六年级,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就变得沉默寡语了,这是很多教师都有的切身体会。因此,让学生想提出问题,并且敢于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就成为所有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努力的方向。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权威”很大,学生必须完全服从教师,包括行为习惯,甚至练习题的答案都必须和教师的意见完全一致,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创新思维被抹杀,课堂也失去了生机,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所以,必须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课堂上应当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问答”氛围。一个班级如果课堂上能有比较多的人举手回答问题,那么这个班的学习氛围就非常好。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提问习惯、能力现状令人担忧。一、二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活泼,喜欢问为什么,能说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问题让教师和同伴觉得很可笑,有些问题让教师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课堂也非常活跃。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变得越来越安静,到高年级就很少有学生主动提问了。思考以上现象,不难发现是因为孩子经过了小学正式学习生活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总是担心提的问题不着边际,或者不符合教师的意图,给教师留下上课不认真的不良印象,甚至被批评等,于是就多了一些自卑或紧张等心理,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不紧张、心情愉快的时候学习才能学得好、放得开,思维才能更加活跃。轻松自在的状态才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自然而然地冒出各种想法,想提出并且也能提出一些精彩的问题。这就说明,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如果一位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批评学生不认真听讲,久而久之,课堂就会安静下来,甚至连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都听不到,更不用说提出问题的声音了。反之,如果是一位教学民主的教师,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或者“权威”,那么他的课堂一定是活跃的、充满智慧火花的,学生心中有什么疑问都能毫无保留地提出来。

笔者身边的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非常民主,教学语言诙谐有趣,学生总是以各种绰号称呼他,如“数学姥姥”等,这些绰号能让人感受到学生对他的喜欢。每到课间,总有一大群学生喜欢和他聊天或者到他的办公室找他问问题。这样,他的学生在课堂上,自然敢于向他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们也就爱上数学课,喜欢学数学。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每个学生眼中都有光,思维活跃,争着举手回答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结果可想而知,这个班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数学成绩都很好,而且各个教师也都爱上这个班的课。所以,教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民主的氛围。

比如,有一次教学“角的度量”这节课时,就有学生问:“角的度量有什么特点?”这时有些学生大笑,有的学生在窃窃私语:“这是什么问题?”教师没有笑,而是对着提问的学生竖起大拇指,并用非常夸张的语气说:“你是今天第一个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孩子,老师就喜欢爱问的孩子。”这样,先让那位学生的心情轻松下来,然后再引导他理解“度量”的意思,后来他就大胆提出了“怎样度量”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慢慢地,这个学生就由不敢提问转化为敢于提问,从原来的“沉默大王”变成全班的“问题大王”,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他自己很高兴,家长也很高兴,并加以鼓励,越鼓励他越敢问。其他学生也从这位同学身上得到启示,变得越来越喜欢质疑问难。由此可见,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能激活教与学的氛围,还能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变得敢问。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问

不管是成人做事情还是学生进行学习,都必须有兴趣去完成,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才能把知识学得更扎实。因为兴趣是最有效的动力,只有让学生感到数学教师很有趣、数学课很有趣,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才会不断增强,他们才会更想学、更想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注定了他们喜欢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设计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课前准备好丰富多彩教学用具、课件、视频,乃至故事或者有趣的活动等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快乐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并且想学、想问,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

例如,教学“小数分数的互化”这一课时,上课初始,教师用略显夸张、骄傲的语气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对换角色,请全体同学当老师,而老师来当你们的学生,大家可以任意说出一个最简分数,老师就能够秒回这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来,考考老师吧!”学生纷纷表示不相信,好奇心起来了。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得到了充分调动,跃跃欲试,纷纷说出一个个最简分数考教师,教师则用最快的速度做出判断。学生觉得很神奇,心想:“教师是怎么做到的?”这时学生就会有一种“好想学到这种方法”的心理,无形之中这些孩子就掉入了教师设的“坑”,那种认知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达到空前高涨,全班学生都争着举手提问:“为什么二分之一、八分之一能化成有限小数,而七分之一、九分之五不能化成有限小数?”高质量的问题就这样被学生提出来了,教师顺势再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去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得出一些规律,让他们知道: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必须看这个分数的分母包含的质因数有什么。教师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有一个“考考教师”的机会,大家都感到兴致高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想问了。

三、提供质疑机会,让学生多问

课堂教学不是来消灭问题的,而是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发现更多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问题。所以,平时教学要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精神。新课标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讲、主问的不应该是教师,学生不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相反,教师要在课堂学习中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究、展现,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问的时机,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究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向教师和同伴提出更多的问题。

教师可在课前备课时针对本节课的情况设计“质疑问难”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导入环节质疑、在讨论交流时质疑、在同学回答问题后质疑、在课堂知识小结时质疑、在做题时对一些习题进行质疑,让学生有更多的质疑机会。课堂上可以设立“发现大王”“提问高手”等奖项,学生在课堂内有什么新发现、新问题,以及是谁解答了同学的提问都可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质疑。当然,要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不爱说话、提问的学生,只要他敢发言、提问,即使是提出与学习内容只有一点相关的问题,也要给他一个大拇指;对于平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提的问题比较尖锐的同学,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一点,引导他们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另外,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是他们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惑,或者是他们即时闪现的灵感,在这时候,他们都非常希望让大家知道,更想说给教师听。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倾听、善于捕捉问题契机,让学生能有把困惑、灵感说出来的机会。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表述不完全,或者表述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应该给予精准的评价,先肯定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再引导学生该如何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还可以让他们通过与同伴互相讨论后,提出更加全面的问题。

总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么让同伴回答,要么教师自己给予明确的答复,给学生一个交代,让学生消除各种顾虑,能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心中所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变得越来越爱问。教师也能从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修订日后学习的计划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索知识,不断发展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每天的课程结束后,可以评选出几位提问高手,给予适当的奖励,长期坚持下来,就能培养学生爱提问、好提问的良好习惯。

四、拓展提问时空,让学生广问

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课堂中,很多学习任务都要在课后去完成。课后是课堂的延伸,不同于课堂上有束缚,课后是学生的乐园。在自由自在的情境下,在同伴们的身边,孩子们会表现出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即使是在课堂上不敢大胆发表意见的孩子,也会在小伙伴面前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多提问题,可以让他们以学习探究小组为一个单位,如果他们能自由组织最好不过。前期,教师要适当开展方法指导,特别是对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课后月度、季度、学期以及学年“最佳问题”“提问能人”“问多星”等的评比活动。因为在课后,学生处在一个相对比较自由的环境里,互相提问、乐于提问,每个人都能成为问的主体。对于学生来说,所有的问题都是他们认真思考的结果,对于他们本身都是一种超越。

例如,有一年学期初,教师就对学生提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提问高手”竞赛活动。每组选出问题收集员,小组成员把学生每天课外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交给收集员。问题也分两类,一类是跟他们的学习联系紧密的,语、数、英、体、音、美等各个学科的都可以;一类是生活中的各种发现、现象。之后小组成员共同评选出本组的“提问高手”,一周评选一次。在评选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可以给予恰当的指导。教师一宣布这个竞赛活动,学生就“炸锅”了,他们每天都念着这个活动,想着提出各种问题。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提问能力无疑很快地得到了提高,最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

五、掌握提问方法,让学生善问

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不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实践探究中自主得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学生想问、敢问是学会提问的前提,能让学生处于自然状态下多提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才是数学教学所需要的。提出问题是一种技能,学生能清楚地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提出来,需要他们积累一定的思维方法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很多学生对数学规律和现象有着特别的兴趣,也敢于在同学面前交流自己的看法与问题,但由于知识经验及表达能力的欠缺,他们在课堂中很想问却无法把自己要说的问题说清楚,这都会影响学生质疑问难方法的发展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认知把问题说得清楚、明白、到位,逐步使学生提出有重点、高质量的问题。

(一)明确提问方向

让学生知道怎样衡量问题的好坏、优劣,认识问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发展性、创造性等标准,从而使提问更有针对性、方向性。要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情境或要求提出问题,确保提出的问题不偏离方向。这方面除了让学生认真听以外,还要抓住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及关键词语,并持之以恒地训练。

(二)养成提问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同样,良好的提问习惯对于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可以从加强预习的指导入手,让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可以加强对比教学,通过对比一些内容相近、意思相似的概念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用自己的话来说出问题,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与三角形的面积推导之后,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比较,紧紧抓住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问的方向也就能不断向“除以2”这些字眼靠拢,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还可以结合一题多解、多题同解,开展思维训练,再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在解题中发现问题;也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让他们在交流讨论中产生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奥妙的事物,学生定能提出很多问题,不知不觉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掌握提问技巧

1.教师多教方法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平时多问,还要注重方法的引导,多在课中进行“问”的话语培养,如为什么、这样好吗、你怎么知道的、把你的理由和想法说出来、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怎么证明你说的是正确的、他说的为什么是错误的、还有更好更巧妙的方法吗……每天的课堂上都强调这些提问方法,并对提问的学生及时肯定,时间长了,学生由模仿提问到学会提问,他们也会爱上提问。

2.培养提问思维

实际上很多学生很想问教师,但是不知怎么表述。所以,教师一开始要让学生说清楚“是什么”,接着启发学生学会问“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出问这个问题的原因,也就是心里是怎么想的。因为这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提问思路,学生才能说出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而且能使学生顺利地说出自己的问题。所以,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当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事物多加思考。

3.把握提问时机

比如,可以从结论上质疑“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是对的?”“如果不正确那该怎么修改或者怎么表述?”还可以对各种解题方法进行质疑,如“1+2+3+4+5+6…+10=( ),如果1一直加到100又该怎样计算才会更加简便?”还可以从矛盾处提出问题,如“分数的分子、分母为什么不是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而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才不会改变?”有了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得更好,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也会更加精准,逻辑思维更加严谨。

4.加强学科整合

根据普遍联系的观点,世界是多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经验证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无法清楚地说出问题,所以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语法逻辑的训练、多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只有加强学科间知识内容的整合,学生问的言语才能更加精练、表述更加科学,才有利于学生综合协调发展。

5.改变叙述方式

学生只有明确提问的方向,自觉养成提问的习惯,自主掌握提问的技巧,质疑的能力才会有所提高,才能达到教师心目中善问的境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就要从兴趣、方法技巧等方面去钻研,在课堂上落实,持之以恒。教师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更有勇气。当然也要教给学生科学提问的方法,使学生会问、善问,问的问题更有科学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只有数学教师长期引导,学生才会由原来的“有疑不问”到“敢想敢问”再到“多问善问”,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才能逐渐提高。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