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军械仓库物资储备供应问题研究

2022-09-06 13:21于永刚
物流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军械仓库储备

高 健,于永刚,李 洋

(32683 部队,辽宁 沈阳 110043)

新概念武器以及高效毁伤弹药的运用,已经并将继续改变战争面貌,打仗某种程度上就是打保障。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军械物资作为作战体系达成目的的基础物资支撑,其储供能力是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们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使命任务的能力,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军械物资储备供应仍存在与保障打赢要求不匹配、不适应的矛盾,具有效率不高、安全不托底的问题。因此,要着眼装备建设发展全局,立足当前军械物资储备现实情况,提出优化物资储备结构和调整物资储备布局等措施办法,增强军械物资储备供应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军械仓库物资储备供应效率和安全水平。

1 信息化条件下军械仓库物资储供的特点分析

一是战争突发性强,军械物资保障难度大。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具有突发性,预警时间短,受攻击方军械物资准备时间有限。据资料显示,美国及其盟国对阿富汗、伊拉克及前南联盟的战争,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起攻击,使受攻击方来不及进行充分准备。攻击方在战争初期就对对方的军事目标、后勤补给线、重要经济目标及对战争有影响的其他目标进行致命打击,战场纵深变大,使战场上急需的军械物资补充难度加大。

二是战争节奏快,军械物资消耗剧增。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先进、性能优良,打击目标多,作战时间短、节奏快,军械物资消耗量增多,高消耗的特征十分明显。资料显示,二战时期美军一个师平均日消耗弹药仅为120 吨,70 年代提高到700 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为4 000 吨,而装甲师达5 000 吨。而作战前几天更高达上万吨,作战初始都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绝对优势兵力,对被攻击方24 小时内不间断的狂轰滥炸,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其攻击速度非常之快,使对手来不及补充弹药及其他必需物资,以取得战场的绝对控制权。

三是战争信息透明,信息化军械物资比重显著上升。传统作战追求是以大面积杀伤达成作战效果,常常采用地毯式轰炸、强火力覆盖等大规模火力杀伤行动。随着信息化弹药问世,使得以最低风险和代价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成为现实。信息化军械装备以其命中精度高、打击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毁伤效果好、附带损失小以及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在现代战争中被广泛用于打击高价值的重要目标。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使用信息化弹药仅占0.2%,海湾战争为8%,科索沃战争中为35%,阿富汗战争为56%,伊拉克战争中高达68%。

四是作战目标多,军械物资需求种类多。现代化战争由于作战需求发展变化,使得军械物资的分类越来越细。对不同目标的打击,有针对性的使用不同类型的装备,如为夺取制信息权,压制敌方侦察预警系统,需要打击雷达的反辐射武器弹药,而打击敌方指挥所需要激光制导炸弹或空对地导弹等。即使同一武器也可使用多种弹药用于不同的作战目的,美军M270 多管火箭炮就配有M26 火箭弹、XR-M77 远程火箭弹、AT-2 反坦克布雷火箭弹、末制导火箭炮子母弹等多种弹药。

2 制约军械仓库物资储供效率的问题

一是保障链条不够顺畅。当前军械装备仓库库存物资建设和管理单位分制,不同单位负责使用和储存保管的不同职能任务,使用单位对军械装备物资的现状掌握不够与储存单位被动管、被动供的矛盾比较突出,有建管“两层皮”现象,军械装备物资保障链条不够顺畅。

二是储供方式不够多样。储备形式上以实物储备为主,产生的经济负担、占用的库容较大,预置储备、重点部队成套储备、敏感地段分散储备较少;供应方式上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海陆空立体快速投送能力不足,在重要交通枢纽、机场和海港缺少配套建设,导致供应保障方式单一,快速响应能力不足。

三是储备结构不够合理。呈现出“一线空、二线弱、三线远”特点,没有结合战略局势和使命任务的改变及时地调整优化,整体上储备位置仍然比较偏远,且分布相对分散,既不利于平时集中管理,也难以在战时对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快速形成装备保障的“拳头”力量,弱化了储备的应急保障能力。洞朗事件也表明,边境战场建设、军械物资储备布局与重点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任务不够衔接,亟待提升确保打赢的军械装备保障能力。

四是信息集成有待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高,军械物资管理信息数据共享困难;虽依靠信息系统管理,但是堆垛数质量、历史来源等依靠纸质账卡查阅登记,工作效率较低;上级业务部门、军械仓库及各级部队物资数据信息尚未实时共享,依靠实力汇审核对,信息更新存在较大延迟。

五是军民融合程度较低。从军械仓库自身现有人员、装备和保障能力看,仅仅依靠自身力量,遂行机动支援保障任务较难。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目前尚未与地方有关部门构建相应的军械物资应急保障军民融合机制,在紧急情况下难以有效动员。

六是专业素质有待加强。仓库编制人数少,直接参与保障任务的人员占比较低,且操作防爆叉车、吊车等专业器械技术人员少,严重影响了收发作业质效;驻地相对偏僻落后、生活环境艰苦,业务人员不愿干、干不好、现有人员中改行、转业的较多,保留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中层断档,新生力量不足。多数岗位无法通过社会招聘满足基本需求,严重制约业务建设水平。

制约弹药储备供应效率因素如图1 所示:

图1

3 提高军械仓库物资储供效率的思路举措

为了应对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高度复杂、不确定的安全环境,适应新体制和信息化战争要求,必须针对上述制约军械物资储备供应效率的各项因素,优化和完善储备供应体系,增强部队战斗力的保持和恢复能力,保证能够提供及时、高效的军械保障,时刻做好军事准备。

一是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探索安全管理的规律。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将直接影响和制约仓库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为正确把握军械仓库安全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实现工作决策的科学化、行为的规范化,需要在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形成具有后方军械仓库特点的安全理论体系,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二是搞好发展规划论证。对军械仓库安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出系统的发展规划,确定仓库的长远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三是搞好技术标准研究。根据当前军械仓库的管理体制、储存装备的特点和要求,着眼现代科技和保障手段的发展,适时修订和制定防护技术标准,建立并完善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技术基础。

二是以应用研究为重点,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一要着眼于安全设备的研制。本着先进、适用、配套的原则,加快安全设备的研究步伐,为军械仓库提供优质适用的新型设备和安全产品,提高仓库安全工作的高科技含量,增强防范手段的有效性。二要着眼于应用技术的消化。立足军械仓库建设现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对于比较成熟,适合仓库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直接吸收应用。三要着眼于设备改造的研究。通过移植、集成、配套等多种方法,实现安全设备新与旧、高与低的完美结合,发挥和提高现有设备的最佳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四要着眼于实用对策的研究。不仅要针对平时军械仓库消防、防盗、防雷、防爆等安全管理进行对策研究,而且要深入开展防护、野战仓库开设等重要问题的探讨,提出创造性的对策建议,寻求一条管理与建设并重,创新与改造并行,投入少、效益高的发展路子,建立具有特色的军械仓库安全管理新模式。

三是以服务保障为宗旨,加强安全工作的指导。目前,在军械仓库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有许多技术和保障难点迫切需要解决,要贴近部队,深入到基层,搞好技术服务,加强工作指导,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要开展军械仓库的技术服务工作。可以开展军械仓库安全整修改造的技术指导、安全工程的质量验收、安全法规的培训、业务事故的调查处理等技术服务。二要准确评估军械仓库科研的立项工作,掌握军械仓库建设情况和安全技术需求,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选准研究工作的突破口。三要指导军械仓库安全设备的选型工作。要在充分掌握部队需要、了解市场行情、熟悉产品性能基础上,发挥好咨询作用,选好型、把好关。

四是以学术活动为媒介,促进安全信息的交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相互依存而又激烈竞争的当今世界,任何单位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环境而制定孤立的发展战略和决策。因此,密切注视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向和趋势,跟踪现代安全技术的前沿信息,把握仓库安全工作的发展动态。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广开信息渠道,加强学术交流,使我们能够把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可以将学术信息的交流工作做为一种制度坚持下去,例如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每年出版一本论文集,每个季度编印一份安全信息简报,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安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 加强军械仓库物资储供的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储供任务对接,调整军械物资储供力量布局。建立任务部队常态沟通机制,定期与各单位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军械物资保障训练,结合大项演习演训任务,及时修订完善保障方案,建立跨地域保障、远程投送等任务中的保障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满足战时快捷精确保障要求。同时,积极统筹现有军械物资库房和各类资源,全面盘活仓库闲置库容,科学制定符合实战要求的储备标准,聚焦主要方向和重点区域,优化重点库房、重点物资的储备布局,有针对性地进行物资预储预置,提升保障快速响应能力。

二是创新军械物资储供保障平台,完善储供基础设施。综合运用自动识别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建立相应的军械物资储备信息管理网络,实现储供状况,保障实体、任务单位、管理部门同步可知、可视,方便及时调整储备物资的品种、数量,有效缩短物资储供链条,任务需求得到及时因应,打破保障的瓶颈和短板。着眼多域保障、多类储备,积极推进满足新型储供标准的新式库房建设,健全电源间、气源间、测试间等技术场所,补齐各类配套保障器材,修订储供规范和管理标准,做好关键节点保障设施预配,形成集储存、管理、检测、供应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保障枢纽。

三是优化运输模式,探索军民融合道路。推动将军械物资储备运输纳入到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扩充陆地、海上、空中军械装备运输投送力量,通过改进包装样式、实行统一规范的托盘装运、研发超长专用装卸设备等手段,依托军地空海陆交通枢纽构建运输前置点,利用航空、船舶、高铁等资源运输物资,最大限度地提高立体投送和快速出动能力。同时,探索完善军械仓库军民融合制度机制,规定可依托军民融合方式开展的内容事项,明确相关原则要求、职责分工和方法模式,创新军械技术保障模式机制,引进地方先进管理理念和通用技术装备,创新技术保障模式机制,在确保安全保密前提下,视情况将部分技术保障服务外包,探索依托地方科研、生产、修理等机构,开展日常装备维护保养、检测维修和销毁处理等工作,弥补技术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专家作用。军械仓库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每一项决策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保不出任何差错和纰漏。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要充分发挥专家担负决策咨询任务,充分发挥他们咨询论证作用的顺畅渠道,必将减少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促进军械仓库安全管理决策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要制定完善激励措施,采取优先使用、优先培训的方式,丰富业务人员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保持一支知识不断更新、素质不断提高、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注重改进培养方式,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采取赴工厂培训、院校双向代职、专家帮带、地方企业参观见学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在物资保障和演训活动中不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业务人员队伍岗位任职能力。

猜你喜欢
军械仓库储备
仓库里的小偷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填满仓库的方法
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机动部队高原寒区防卫作战军械保障分析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军械装备保障部门领导培训体系优化研究
消防设备
解读国内外电磁辐射对军械危害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