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应用型高校钢琴课程建设与思政元素融合研究

2022-09-06 13:33马红霞
大众文艺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应用型钢琴

马红霞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00)

当前,中国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更新已经蓄势待发,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竞争速度,中国正处于发展模式更新,经济结构整合,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升级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因此,新时期里我们迫切需要对人力资本供给结构和方式进行和改革和升级,同时面对逐年递增的大学生毕业率,思考大学生就业方向、避免“毕业即失业”的恶性现状以及对多元性人才的需求都在考核中国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有关这一形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面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将高校办学定位转为增强就业、创业,培养多元的应用型人才发展上来,将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定为核心。与此同时,在应用型钢琴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是当前专业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以往的专业课程中很少涉猎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而教书和育人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应用型高校钢琴专业课程中势在必行。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思政元素融合之根本——专业建设

应用型高校与传统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有很大差异,相比于研究型人才应用型高校学生更关注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应用型高校人才应与本地区经济文化接轨,培养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应该彰显学生能力,体现专业课程特色,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本,但这些都是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的。以钢琴专业为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更多元、更广阔的视角培养适应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的艺术教育人才,除了专业技能的夯实外还应具备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将专业建设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建设发展方面,笔者将其简要分为三个方面,即专业内涵建设、专业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供给。

首先,关于专业内涵建设。建设一流的应用型专业,促进专业内涵与思政元素融合。在笔者看来一方面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新时期赋予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的不同内涵,相比往昔应更加丰富、实用、开放、多元。以应用型高校钢琴专业来看,学校要与当地钢琴教育发展现状、发展的特色、发展前景相联系,强化专业技术与实践训练的联系,面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提高钢琴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元能力,突显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多元型人才。另一方面,专业内涵的建设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明确学科专业内涵基础上结合思政元素,进一步实现专业课程从课程内涵到课程精神的丰富与完善,帮助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意识形态上明确新时期专业发展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其次,关于专业课程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建设发展的核心,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应该同校外各类企业或行业组织进行文化、信息、资源互补融合,进而优化高校的课程结构并以此加强、促进学科基础建设、课程供给力、教学承载力的发展。以钢琴专业为例,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安排应该与本地区艺术教育企业、学校、机构相联系,如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实习、艺术类培训机构的对接,群众艺术馆、社区大学、老年大学艺术教育等等。在课程建设上应该加入定期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切实了解社会对于钢琴专业人才要求的多元性标准。在面对不同性质的学校、不同水平、年龄的受众群体应该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思考以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应对不同年龄、阶层人了解、学习音乐,如此一来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便更高,同时也会大大减少学生毕业后便失业的窘境。与此同时,专业课程建设中除了针对不同社会群体音乐人才的培养外,课程建设中也要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因此,新时期的应用型高校钢琴专业课程建设要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能力人才外,还要在专业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政教育,在课程中发展更多课程思政元素的内容。

其三,关于专业课程供给。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体系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相一致,瞄准学生的核心素养,并进行细致化分类。人才能力的切实性提高需要提升专业课程的供给力,其中包含了课程的数量、课程实施的质量以及课程研发的水平。课程数量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充足的课时量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理论、技术的学习,拥有足够的课时量是实现课程价值的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新时期的高校课程中早已从以往教师为主体转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更换,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和主动权,这也是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的重要模式。以钢琴专业为例的课程,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能力的训练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应用型人才更要具备在实践中应对各种工作情况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仅仅在教师教学中训练出来的,而是在平日的课程中引入实践训练模式,教师应调整自身角色以引导者的身份挖掘、锻炼学生解决各类问题能力,这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高质量课程。课程研发水平是体现一所高校办学水准的重要内容,课程的价值意义、是否符合国家、社会的需求以及该地区的建设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等等这些都与课程研发有重要关系,同时一所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也体现在本校的课程研发方面。笔者认为凸显应用型高校的课程特色应该与本地区的文化、思政元素、经济以及教育发展水平相结合,在其中融入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政内容,发展富有特色的钢琴专业课程,才更适应新时期地区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监督高校办学的重要手段,严谨的课程评价体系是保障课程建设、课程实施的关键,是监管人才培养质量的尺度。可以说,评价能力反映了应用型高校人才的能力水平,优质的课程评价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高校把好人才培养标准关。但课程评价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做以下几方面的革新。即:评价理念、评价主体、建设质量文化。

首先,关于评价理念。传统的“一分定天下”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式,对人才的评价早已不能用仅仅的几次考核来判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注重学生的整体能力、应用能力、操作能力、思政理论能力等多项能力的高水平发展,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理论考核获得的,而是应该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让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内在的有机整体。以应用型高校钢琴专业为例,在以往的课程评价中,考核课程实施情况,测评学生学习质量仅仅通过期中、期末的应试型考评模式,可以说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但在新时期里,重结果轻过程早已变成了重结果更重过程,评价方式应渗透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钢琴专业课程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将音乐理论与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合在课程、考核中,锻炼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表达、作品展示的多方面能力。此外,还要考核学生的伴奏、协奏能力,同时平日的社会实践也是最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钢琴专业考核早已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不再是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而是多方面能力的有效融合、锻炼。

其次,关于评价主体。新时期的应用型高校人才评价主体早已从一元评价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评价方式从以往的教师主导方式外,又融入了新的“角色”,其中包含校外合作企业、学校、政府以及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中,多角度、多维度进行综合性整合评价,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社会发展需要共同迈进,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人才培养标准片面性的问题,以高校钢琴专业为例,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中钢琴专业人才评价标准大多以专业技术考核形式为主,教师是评价人才质量的唯一主体,考核也多以应试表演的形式进行,这种评价形式的片面性对于高校课程建设是一种“闭门造车”的恶性循环,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只会弹不会教,只懂技术不懂艺术,学生所学不能应用于实际也无法应用于实际,更不懂得如何应用于实际,与社会发展相脱节。除此之外,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使得评价内容片面,仅仅着眼于专业技能而忽视专业内容及思政内涵,专业评价与课程思政内容毫无关联,评价系统形同虚设。而多元性的评价主体,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审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实习经验切实地了解当下社会中不同年龄、阶层的钢琴专业发展情况,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与时俱进”。

其三,关于建设质量文化。应用型高校应建立可持续且不断更新改进的质量文化,质量文化对于新时期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人才质量保障的方方面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与教学效果。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平庸化的特点,这种质量评价限制了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发展。在新时期里,应用型高校要建立以“卓越”目标的人才培养质量文化,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质量标准,“塑造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的卓越质量文化内涵,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保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文化体系”。应用型高校应该积极构建以“学校、社会、合作企业、政府、学生、家长”多元性的评价体系,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评定,强化人才质量的动态检测与数据管理,进而及时检验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调整改进,“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信息化’的教学过程质量管理。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资源管理利用

“教育组织是较为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组织”,资源又相对较为短缺,即使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多种资源可能性,但也并非任何资源都可以随意、自由地进入到应用型高校。因此,提升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一方面需要加强资源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好人才培养的保障。

第一,关于加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资源供给。应用型高校应将核心资源投入应用到人才培养中,对核心资源进行高效利用。除此之外,还应该整合所处地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结合当地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有效利用资源。如应用型高校钢琴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整合本地区社会资源,开发学生更多、更广的社会实践机会,在实践应用中提升专业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特别是近些年“美育”的价值对于人才的培养、社会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艺术教育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思政精神的有效渠道,因此要大力倡导各类企业、学校关注美育,实施审美能力培养,为应用型高校人才提供更为广泛的实践训练空间。

第二,要在教育教学中与信息技术资源相融合。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早已渗透到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脚步,信息技术资源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势在必行。特别是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已成为全球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教育大环境的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应及时将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同时以钢琴专业为例的课程建设发展除了训练学生的线下实操能力外,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线上课程。钢琴教学不同于文史理工类学科教学,实践互动、教师示范非常重要,初始阶段学生很难适应也无法有效利用线上资源,特别是传统授课形式训练下的学生无法寻找到恰当的方法。这种形式下,笔者认为钢琴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厘清学科理论与学科技能的不同思维方式,线下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学科理论知识、作品鉴赏、教学教法思想交流、课程思政内容等可以整合线上资源进行,同时学科教学教法能力培养训练在线上交流同时也不能缺少线下针对不同层次学员的训练,特别是钢琴专业这类需要实践操作的专业学科更应该做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衔接,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也不能缺少线下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有效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资源的深度整合,训练学生线上线下不同形式的教学能力是新时期应用型高校钢琴专业应该提升的方向。

结语

新时期里,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实现人才专业基础夯实、能力升级、素质优化是必行的第一要义,可以说是否具备创新创造能力、拥有深厚的思政文化储备是未来衡量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作为高校钢琴专业,传统的“师徒式”单一化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人才需要,从基础专业建设到人才质量管理以及人才培养资源保障这些课程建设和发展都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思政元素相融合,除了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外更要发展具有高尚情怀、高尚品德的优质人才。应用型高校应确定人才培养方向,融合本地区经济文化特色与思政元素,进而开发富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厚、素质优、能力强的高质量人才。

①王晓蕾,林妍梅.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发展路径研究 [J].职教论坛,2019(12):34.

②李金成,陈梦迁.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J].人民论坛,2021(35):81.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应用型钢琴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纸钢琴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