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藏乡村儿童美育的大学生公益帮扶路径*
——以“看见温暖”高原公益及文创开发项目为例

2022-09-06 13:33张怡钰郭子维
大众文艺 2022年15期
关键词:藏区美育西藏

张怡钰 郭子维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 401331)

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党和政府的70年来持续支持下,西藏社会各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因地域海拔较高、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教育人才短缺,西藏的教育普及在全国教育中所处的地位还较落后,在广大的藏区乡村,儿童美育教育非常缺乏。“看见温暖”高原美育及文创开发(以下正文缩写为“看见温暖”)是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大学生开展的美育公益项目,前往西藏拉萨城关区次觉林的普巴村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以乡村公益阅读与绘画相结合的书屋为实践基地。以重庆大学艺术学科为依托,项目团队成员来自产品设计、视觉传达、公共管理、经济与工商管理等多个学科专业,为藏区乡村儿童提供美育教育的社会实践,致力提升乡村儿童的美育素质。

一、西藏乡村美育现状及重要性

(一)西藏乡村儿童美育现状

藏区发展不均衡,乡村美育资源不足。西藏地区自然环境复杂、海拔高,教育资源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弱。而由于城市与乡村采取不同的财政支持体系,乡村经济实力有限,造成西藏地区城乡教育不均衡。藏区乡村美育文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如书籍、绘画、音乐、戏剧等,家庭美育氛围不足,网络不发达,孩子们无法接受更好地美育,一定程度上面限制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美育素质水平落后。

学校重智育轻美育,美育师资欠缺。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学校教育以升学为核心,以智育为先,忽视美育,相关部门及学校对于美育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美育可以促进智育的发展,它可以增长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启迪与文化传播功能。藏区学校中缺乏音乐、美术为主的专职美育师资。以拉萨地区美术师资为例,其中汉族教师占10.9%,藏族教师占89.1%;毕业院校为西藏地区院校占82.5%,内地艺术院校占17.5%;本科学历占26%,专科及以下占73%。由此可以看出美育教学较经济发达地区相对尚显欠缺,对西藏乡村美育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激发儿童智力

美育为儿童带来“寓教于乐”的教学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儿童的智力水平。美育是一种开放的、形象的教育体系,它种类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在传授儿童美学知识外,还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记忆力及动手能力。其一 创造力方面,美育的教学内容并非单一、有客观标准的,而是给予儿童无限的想象空间,最大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其二 记忆力方面,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中的信息有80%都来源于视觉。美育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在这过程中通过培养儿童对于事物的理解、感知与反馈,从而提升其观察能力,并通过观察来加深记忆,丰富儿童知识的框架体系的建立,更大程度上加强记忆的关联性。其三 动手能力方面,在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儿童有意识地将作品完善,培养耐心的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促进儿童整体的智力开发水平,尤其是对于西藏乡村的儿童来说,通过美育为他们扩大知识视野、训练思维,为西藏乡村未来的发展带去活力,因而他们更加需要美育的熏陶。

(三)塑造儿童健康的人格

美育不仅能提高儿童技艺的水平,更是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艺术活动。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美的目的在于塑造完整的人,让人拥有不计利害的乐趣和更有魅力的生活”。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意义的美育活动能让人愉悦心情、放松身躯,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世间的美好,带给人精神上的养分与力量,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同时,优秀的美育教育为孩子良好的性格埋下了铺垫,深入儿童内心,给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美的乐趣浸润孩子,使其可以突破生活所限,带着发现美和创造美的眼睛去看待世界。西藏地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性,对于西藏乡村的儿童来说美育是一种较为通俗易懂的教育形式,它可以很好地将民族特色与“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相结合,培养西藏乡村的儿童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二、藏区美育的可行性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

美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美育教育正在成为国家文化强国的重要决策,美育教育的重要历史机遇已经到来。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美育教育的发展,特别提出“引导高校师生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支持高校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美育公益项目”。国家层面为大学生开展公益美育提供了政策支持。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等综合改革实践,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落实中央美育工作的意见,并指出整合美育资源、建立帮扶机制,加快推进藏区乡村美育工作。藏区城市与乡村的美育资源存在差异,社会公益的支持可以为西藏乡村儿童美育的发展献上一份力,因此高校艺术学科大学生更应具有使命感。

(二)西藏艺术资源丰富

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孕育出了悠久灿烂的高原文明和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艺术瑰宝,艺术种类丰富多彩,如:唐卡、藏戏、面具、歌舞等,艺术风格别具一格,如:唐卡上赋予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宗教特点、“堆谐”的歌舞表演形式以及独特的建筑艺术。

自然方面,西藏位于中国西南部,总面积为120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山脉绵延,河流众多,气候复杂多样,集山脉、沟峡、冰川、戈壁等地貌,造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这些神奇复杂的地貌和气候都为美育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在西藏这片大地上孕育而生,是其他地方所不能赋予的。

人文方面,雄伟壮观的建筑,悠久神圣的唐卡艺术,层次多样的民族服饰,献哈达、挂经幡、喝甜茶等风土人情都是高原美育教育珍贵独有的艺术资源。这些艺术资源真正属于这片土地和人们心中源远流长的文化命脉,通过美育教育让藏区乡村儿童了解认知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美育。

三、项目探索与实践

(一)教案及材料准备

在课程开展前期进行精心的美育教案准备。在普巴村里召集的儿童年龄处于4~11岁,从学龄前到小学4年级,教案的准备需更层次分明、通俗易懂,从简单到复杂,在快乐的气氛中去接受艺术的熏陶。课程分为三大部分,从自我表达到民族特色再到家国情怀。自我表达课程为黏土制作手工课,主要选取的材料为超轻黏土,该材料色彩丰富,质地柔软,轻便不粘手,随意揉捏,自由创作,调动儿童积极性,充分发挥想象力。民族特色课程选取了西藏民族艺术唐卡中的纹样为主题,通过木刻版画为载体,让儿童了解民族文化爱上民族艺术。为了更好地教学,笔者到拉萨市的曼唐艺术馆观摩,通过实地参观,艺术馆老师教学和亲手制作,更深层次的认知唐卡艺术,为美育教学提供思路与指导。家国情怀课程以多人绘画创作《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依托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为契机,笔者与西藏的孩子们一起创作,激发儿童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二)美育课程开展

第一阶段,打开美育的新大门。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项目队员讲述趣味小故事。让儿童将故事里的角色通过自己的想象捏出来,最大程度上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拓藏区儿童的感性思维能力,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课程结束后,藏区儿童给笔者呈现了丰富多彩,富有想象力的黏土作品。

第二阶段,感受民族艺术魅力。开展版画及雕刻课程,主题围绕唐卡纹样艺术,由于木版画的特殊性,决定让孩子们主导木版画的前期绘制任务,老师们则负责进行雕刻和印刷。对于新奇的艺术形式,孩子们都感到好奇和兴奋。投入实践教学中,一个老师带三四个孩子,为孩子们解决绘画中遇到的问题。在和孩子们的交谈中,了解到班上的达瓦扎西,他的爸爸本身就是一位民间藏画艺术家。指着木板的藏画纹样,达瓦自豪地说:“这就是我爸爸画的。”对于这样的反馈,笔者感到欣慰与感动,通过了解、学习并动手绘制唐卡纹样,目的是让孩子们发掘本民族的艺术特性,能更深刻和成熟地看待自己的民族绘画艺术,认识藏民族绘画正是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自豪感。

第三阶段,播下爱国情怀的种子。转入艺术的合作阶段,让孩子们分组共同创作主题为“我和我的祖国”的大幅绘画作品。笔者挑选了一些贴近爱国主义教育且内容生动活泼的图书为孩子们阅读,并通过优秀绘画作品展示等方式拓展了藏区儿童对建党百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历史意义的了解,藏区儿童通过举手发言的形式进行互动。通过交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藏族儿童对自己和祖国情感联系度的认知水平不一样,将孩子进行年龄上的分组,年龄较小的孩子共同完成的画,因没有经过构图方面的协商,所画的东西更加生动自然,但画面缺乏完整性;年龄较大的孩子在画之前更显得有些束手束脚,在构图和作画内容方面多次咨询了老师的意见,画面最终呈现更具完整性和故事感。通过教学过程交流,拉近了笔者与孩子们的距离,也为成员们认识藏区文化、了解建党百年和西藏和平解放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看见温暖”项目不只是局限于教会藏区儿童艺术技法,而是通过充实的课程安排,打开乡村儿童对于艺术的局限性,让其认知自我,感受民族艺术文化的魅力,并构建国家自豪感。希望美育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哺育成长,为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养分与力量。

四、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将“看见温暖”项目可持续发展下去,让更多的藏区乡村儿童能接受美育教育,从而进行技术路线开发。

通过书籍捐赠不断扩大西藏乡村书屋的图书储藏量,并增加书屋据点。书屋的书籍捐赠采用线上线下两条路径。线下:通过召集志愿者,组织开展线下书籍捐赠活动。线上:通过新媒体宣传,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和认识到此公益项目,扩大项目影响力,吸引更多社会热心人士参与,逐步增加书屋的数量。

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进行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富有藏区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通过了解学习藏族民族纹样艺术,进行提炼与设计,制作出文创餐具、钥匙扣、徽章以及绘画创作等产品,通过举办线下公益展览进行线下宣传与拍卖,将拍卖利润再次投入公益,形成公益与商业的结合,实现项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反哺公益活动。

结合研学活动,增强大学生志愿者与藏区乡村儿童的交流互动。通过组织以大学生为主的社会志愿者群体前往西藏乡村进行研学活动,亲身体会藏区风土人情、人文地理,了解学习当地唐卡艺术,与藏区乡村儿童进行互动,引导各民族青年之间的友好交流。同时可以更好地扩大本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对西藏公益感兴趣的大学生青年群体深入本项目,甚至直接参与项目中,使本项目更具生机活力。

结语

“看见温暖”项目以高校学科优势为依托,是新时代大学生开展藏区乡村儿童公益美育的一次探索,秉承以美育人、以美树人的宗旨,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高藏区儿童的艺术感受与认知为目的,以乡村公益阅读与绘画相结合的书屋为实践基地,通过美育教学,结合书籍阅读、绘画、木雕、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激发乡村儿童对于美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美育素质。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通过这次公益实践,我们不仅看到了国家的进步与强大,看到了近年来取得的发展奇迹,而且也深刻感受到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从而更要不忘初心、奋勇前行,积极承担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责任,为藏区素质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共同谱写美育社会实践教育新篇章,促进藏区乡村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藏区美育西藏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美育教师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