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刘俞灵
后疫情时代,生鲜冷链物流行业迅速崛起,繁忙的运送车带着新鲜的蔬果奔赴至各家各户,为人们带去新鲜与美味,保障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目前,我国的生鲜保存、运输技术已经较为完善,政府的政策扶持、科技改革也让生鲜冷链行业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虽然目前仍有一些缺点需要改善,但总的来说,我国生鲜冷链物流运输的发展前景是稳中向好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但新鲜荔枝极易腐坏,由荔枝产地到皇宫的这段距离成了荔枝运输的难题,宠爱杨贵妃的唐玄宗便差人用冰块盛放荔枝,快马加鞭的送上杨贵妃的餐桌,博得贵妃一笑。这大概就是古代时最为简易的冷链运输吧。
而到了明代,运输保鲜食品或物品的能力大为提高,六月酷暑亦有人快递新鲜鱼类,经三千里到长安后,鱼身还能有冰块凝结,丝毫没有腐败,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以及对于冷链运输的巧思丝毫不亚于我们现代人。
我国冷链运输技术的发展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直至近十年,才真正实现了大规模、成体系的发展,目前在中国经济中已占有非常高的地位。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已超过3800亿元,2021年市场规模则达到了4184亿元,根据交通部的预算,到2025年,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将给出5500亿元的惊人数字。
由此可见,建设好、发展好冷链物流运输,是我国必行之路。
在后疫情时代,受到疫情、政策、内需等多方面的影响,冷链物流的部分环节进行了重构,无数新思路、新想法纳入其中,让冷链物流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与此同时,冷链物流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亟待解决,在不久的未来,冷链物流体系的重构和完善将带领我国冷链物流走向新的纪元。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的出行受到大幅度的影响,不能出去买菜,人们的饮食需求只能由快递运输来满足,社区团购、生鲜电商、预制菜等迅速打开需求通道,现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生鲜冷链物流在与这些新兴产物的结合与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焕发了勃勃的生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2020年新成立冷链企业11938家,2021年新成立90005家,2022年前半年新成立的企业已经达到3805家,较2019年大幅度攀升。此外,2020至2022年间,冷链发展的增速一直在60%以上,较往年的30%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在未来的十年里,冷链物流仍然会处于高投入和高增长期。
根据交通部的预算
到2025年
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将达到
5500亿元人民币
今年三月,上海疫情爆发,因疫情来势汹涌且突然,一时之间城市内的蔬菜储备与运输出现了问题,无数上海居民出现了买菜难、吃菜难的情况,虽然城市在积极的恢复蔬菜供应链,但由于因疫情被封社区过多,交通也很大程度受到了限制,蔬菜的供应恢复较为缓慢。群众的力量总是伟大的,在等待救援期间,部分群众开始实施自救,自发的在网上各种购菜软件进行团购,形成了平台—团长—居民的买菜链,在团长下单后,大批蔬菜会统一运送至社区,再由专人进行无接触发放,此举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更减少了疫情传播的可能。有了一小部分社区成功后,其他社区迅速进行了学习,在疫情严峻时期,生鲜冷链物流可以说为大众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与保障。
如今,网络与生鲜冷链物流相结合的模式已经十分完善,打开手机的应用商店,有各种各样的购买软件,上面的品类非常丰富,预制菜、半成品、各类新鲜果蔬、海产品、零食等应有尽有,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时间,最快只需几十分钟即可送到家。
凡事都有两面性,疫情期间,冷链物流保障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拉动了人们对于冷链物流的需要,但与此同时疫情也为冷链物流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低温情况下新冠病毒存活的时间更长久,天津、大连、北京等具有港口的城市都曾多次发现过以冷链为中心的传播链条,不少入境生鲜食物中也多次检测出了阳性。一旦在冷库或是冷链的某个物流端口检测出新冠病毒,整个传播链都要进行封闭消杀,并进行长时间的停业整顿,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成本,目前,新冠病毒对于冷链的影响还并没有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
在后疫情时代,冷链物流还将继续探索,力求将病毒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最近,新东方旗下的直播品牌东方甄选在网络平台上大火,无数人被其双语带货的新鲜模式所吸引自发的进行购买,但出人意料的是,前日有网友爆出自己在该直播间所购买的水蜜桃到家之后有一半是发霉的,该网友晒出的照片上部分水蜜桃的糜烂十分明显。该网友表示,自己在东方甄选的网络平台上购买了4.5斤至5斤的陕西水蜜桃,到货后有近四分之一是腐坏的,在与网店客服沟通后进行了退款。
此事件一出即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说自己在其他网店购买生鲜产品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随后新东方针对此事做出了回应,回应信中说到“已接收到相关反馈,我们非常注重直播间消费者的满意度,已及时退款给消费者。”新东方还表示日后将建立自己的产品供应链,不再让其他工厂提供货源,以确保食物的新鲜。
“烂桃子事件”并非偶然,根据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2019农产品产地冷链研究报告》,我国的生鲜产品平均损耗率在10%以上,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却已经将生鲜产品的损耗率控制稳定在5%,其他需冷藏的物品损耗率稳定在1%。
造成我国冷链运输损耗大的情况有几点原因,首先是冷链产业链不够完整,农民在田间地头对新鲜果蔬进行采摘收割到运输进冷库的这一段时间较长,不少农产品在这个时间段变质。第二是冷链运输的硬投入不够完善,例如高标冷库不够,冻库过剩等情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攀升,人们对肉类需求大多为冷鲜肉,冷冻肉的需求在减少,因此“鲜”的冷库还是缺乏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为节省成本依然在使用普通车辆代替冷冻车进行运输,包装也还采用着最原始的方式。针对此类情况,国家已经着手实施各种相关政策,为企业拨款,减轻企业压力,力图各企业能够使用最为先进的冷链运输工具,保障食物的新鲜。
通过“烂桃子事件”引发的网友热议不难看出,腐坏的食物不仅会给大众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若是不小心食用不够新鲜的食品更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
现如今冷链物流运输的任务不仅仅是将食物运送至客户手中便万事大吉,而是需要将食品以及需要冷冻的药品以最少的损耗程度,运送到B端或是终端消费领域。
要减少冷链运输途中的损耗,就要从技术和规模上做文章,目前中国冷链物流主要以人工为主,易出差错,冷藏车以及自动化分拣应用设施不足,尤其是新能源冷藏车发展滞后。在一些发达国家,冷藏车占货运车的3%~8%,而中国冷藏车却仅占货运车的3%。硬件设备的改善是保障冷链运输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除了硬件设备外,我国已投入使用全世界最为先进的制冷技术,但这些制冷设备的造价较人工更为昂贵,不少企业仍然选择了半人工半机械的制冷方式。此外,我国的冷链业务在规模化、集约化上也有所欠缺,集约化的制冷方式更能降低经济成本,但国内的冷链物流产业起步较晚,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且都为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较少,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冷链行业中小型企业占比数量高达99.28%。
冷链龙头企业偏少,带动力量不足,冷链重资产,企业运营资产紧张,盈利较困难,是目前冷链物流发展的困境,亟待解决。对此,国家发布了各项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一时之间情况有所改善。
目前中国的冷链物流企业还处于碎片化,交付成本高,损耗大,为解决此问题,国家会加大科技投入以求改善。
冷链物流数智化是大势所趋,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就是物流企业融资难。因为冷链物流运送物品的特殊性,其成本和运输难度都远远高于普通物流,例如,在建设同等面积仓库的情况下,冷库是其他仓库成本的2到2.5倍,后期的用电、维护、人力成本也高于其他普通仓库。一个万吨以上的冷库至少需要1.5亿元,这还不算后期的运营维护资金。
据中物联冷链委不完全统计,2021年共发生33起投融资事件,从融资轮次分布上来看,B轮及之前的企业占比达54.54%。主要融资成功的企业以社区生鲜团购、预制品、冷链信息化和数字化等业务为主。
融资资金多用于全国仓配网络的拓展完善和智能运营平台升级、优化供应链、搭建人工智能冷链供应链管理平台、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但是冷链链条上最基础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和进口贸易企业的融资却几乎不见身影。
对于贸易企业来说,他们的融资欲望强烈,但却难以融资成功,因为冷链物流的品质检验和价格评估等配套的生态化服务始终跟不上,亟待金融机构与冷链物流企业的共同努力和改革。
减少生鲜冷链物流成本、增加冷链物流效率,是推动生鲜冷链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为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已经向着数智化转型,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物流快递领域无人化、自动化,例如使用物流仓储机器人来对货物进行分拣、转运,在配送环节中,也有部分地区将无人汽车配送、无人机配送等方式投入使用,一来降低了人力资源的耗费,节省了成本,也使得配送方式更加灵活机动。除此之外,在配送环节中,部分数字化服务商通过监控设备实现了车辆轨迹、温湿度可视化,方便运输者及时处理运输途中的异常,从而降低生鲜冷链物流的运输损耗。
生鲜冷链物流的数能化转变为物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解决了目前生鲜冷链物流遇到的部分难题,数智化的转变带来了管理效率、服务品质以及客户体验的多方面提升。
为了帮助中国冷链物流企业更进一步,国家出台了不少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帮助冷链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的制冷设备升级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数据、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推广,有效赋能冷链物流各领域、各环节,加快设施装备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步伐,提高信息实时采集、动态监测效率,为实现冷链物流全链条温度可控、过程可视、源头可溯,提升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一体化运作和精准管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促进冷链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和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未来,生鲜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生鲜冷链物流行业将迸发出更大的活力,提高大众的生活幸福感。
虽然我国的冷链物流运输仍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还是稳中向好的。
目前,电商销售已经十分国际化,国内与国际的冷链对接增强,国际生鲜品牌进入,对综合服务能力要求提高,具有分销职能的冷链供应链类型的企业快速崛起,国内冷链行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国内的自贸区试点也在不断扩大,进口生鲜品类和数量大幅度提升,迎来新机遇。
各自营企业也在努力的探寻新模式,京东建立了自营果蔬冷链模式,建立了覆盖三百多个城市的冷链物流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冷仓有十个,仓网遍布近三百个城市,其中次日达和当日达城市超过了220个。
菜鸟建立了以数据化为驱动的社会化协同物流平台,通过平台整合冷链物流资源,提供农产品冷链服务。
日后,各大企业还将继续探索更为完善的经营模式,力图让冷链物流效率更高,损耗更少,运输更为便捷。
物流千万里,保鲜零距离。在疫情中,冷链物流运输各环节人员竭力保障人民在困难面前能够吃上新鲜食物的努力让人赞叹不已,在生活中,冷链物流也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可成。未来,中国冷链物流将不断努力,发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以及不畏困难的精神,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干越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