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可服务“双碳”工作高质量发展
——专访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副主任、碳排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云华

2022-09-05 11:05本刊编辑部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碳陈云核查

本刊编辑部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副主任、碳排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云华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大力发展团体标准”。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科学、高效地推进“双碳”标准化工作,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于2022年5月11日成立碳排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以下简称:导报)采访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副主任、碳排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云华,就认可工作如何服务“双碳”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访。

导报: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新成立的碳排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基本情况?

陈云华: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体制性优势,各个地方、行业、领域,以及专业技术机构等社会力量要共同发力,这也是我们筹备碳排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初衷。

碳排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是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团体标准委员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之一,由来自认可机构、认证机构、检验机构、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等方面的36名委员组成,主要负责归口管理碳排放专业领域团体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和复审等技术工作。秘书处承担单位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以下简称:认可中心)。

导报:认可中心作为碳排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承担单位,主要承担哪些职责?

陈云华:“双碳”领域是认可中心深耕多年的战略发展领域,为服务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认可中心作为秘书处承担单位,主要负责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规则,启动并开展相关工作,为加快推动行业资源集聚、提升“双碳”标准化工作水平提供支撑。这些职责,既是认可中心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目标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认可中心标准化工作进展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检测、评估、认证体系,提升我国的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导报:我国在服务“双碳”目标方面推出了哪些具体的认可制度?

陈云华: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认证机构、实验室、检验机构、审定与核查机构四大门类,包含15项基本认可制度、38项专项认可制度、48项分项认可制度的认可制度体系。其中,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大型可持续性管理体系、低碳产品、森林、EPA复合木制品认证机构认可,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以及应用于能源之星、光伏、风电、特高压、新能源汽车、环境检测等领域的认可制度,为推进节能环保,促进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更加规范地服务“双碳”发展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举例来说,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个合格评定认可领域,直接为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管理服务。温室气体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确保温室气体项目或组织对温室气体进行量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由独立第三方机构对组织或项目的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进行审定、核查的方式来确保温室气体量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些审定与核查机构本身的资质、能力和活动需要得到规范和监督,因此审定与核查机构须获得认可机构的认可。

2021年7月14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组织召开审定与核查工作调研座谈会

导报:下一步在服务绿色发展方面,还将推出哪些新的认可制度?

陈云华:今年世界认可日期间,认可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认可服务绿色发展的重要成果,宣布正式建立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制度门类。“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包含基本认可制度、专项认可制度和分项认可制度三个层次的完整体系框架,不断丰富“双碳”领域认可制度供给,着力发展以下四个方面六项认可制度:

一是服务碳减排和碳中和需要,重点开展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聚焦电力、钢铁、水泥、化工、交通、建筑等碳减排重点行业,促进审定与核查机构专业技术能力和企业排放数据核算质量的提升;促进政府主管部门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中采信认可结果;利用认可的国际互认,助力我国核证减排量、碳核查报告等审定与核查结果获得国际承认。

二是服务民航业国际竞争需要,深入推进航空领域温室气体核查机构认可。继续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加强合作,发挥认可委员会已加入的国际航空碳核查机构认可互认协议的作用,为我国核查机构保持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核查资格提供能力证实,助力我国民航业履行国际减排义务。

三是服务供应链价值提升需要,开展产品碳足迹核查机构认可制度和环境标志声明核查机构认可制度研发。聚焦供应链各环节市场主体的绿色低碳发展需求,通过认可为产品低碳环保性能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可信性提供证实,助力企业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提升品牌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服务绿色金融发展需要,推进绿色金融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制度和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报告核查机构认可制度研发。绿色金融审定与核查认可制度将有助于为我国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绿色技术进步提供环境绩效评估;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报告核查机构认可制度将有助于确保企业相关披露信息的可信性,为报告使用方提供信心,为政府监管提供支持。

导报:认可在助推“双碳”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为服务政府监管和行业管理推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陈云华:认可是政府监管可借助的有效手段。由于认可的技术性特征,政府对节能减排的管理可以充分利用认可机构的技术能力和资源。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可以节省直接进行技术评价所需的资源和精力,从而达到降低监管成本、减少行政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在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将认可作为能效管理、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将获得认可作为采信相关认证、检测、检验、审定与核查等合格评定结果的依据。比如,发展改革委在能源效率标识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交通运输部在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中国民用航空局在民用航空飞行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管理中采信认可结果。下一步,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政府部门,更多的行业、领域采信认可结果,为我国的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管理提供更多元的技术支撑。当前国家重点关注碳量核算、排放和交易的实现,金融机构也在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特别是在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中,获认可的检测、审定与核查结果的采信,将有利于现有工作更加扎实地开展,有助于从国家层面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链条,这都是认可服务“双碳”目标大局的突破口,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除了服务政府监管和行业管理,认可还有利于在大型赛事活动中推行可持续性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及认证。比如说,为更好地服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可持续性管理工作,我们研发建立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制度,派出专家全程参与北京冬奥组委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并颁发了我国首张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证书,为北京冬奥组委践行绿色办奥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积极评价了“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作用。作为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把“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社会责任指南”三个国际标准整合为一体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巴赫认为它将“有力地促进全世界参与冰雪运动”。

导报:可否请您介绍一下认可国际互认的情况?以及认可的国际互认是如何为促进绿色技术贸易发挥作用的?

陈云华:国际化是认可的一个基本特征。认可工作的国际互认合作有两大组织,分别是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它们的共同目标是:通过建立运行全球认可多边互认制度,增强合格评定相关国际标准和制度准则在全球实施的一致性,促进贸易便利化,为政府监管提供支撑,保护消费者和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目前,IAF/ILAC国际多边互认协议签约成员经济体100多个,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96%。CNAS代表中国签署了15项国际多边互认协议,与27个国家的认可机构签署了双边互认协议,为我国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取得广泛国际承认搭建了能力信任的平台。

依托国际认可多边互认体系,CNAS认可为我国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得到国际承认,助力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信用证明。比如,依托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国际民航组织碳核查机构认可这两项国际互认协议,我国已有7家获认可的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机构被纳入国际民航组织备案机构名单,具备了按照CORSIA机制开展国际民航运输碳排放核查的资格,保障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家利益。

导报:对碳排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未来发展有什么规划?

陈云华:开展碳减排领域标准化工作是落实我国发展战略和规划要求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碳减排标准不是单个独立存在的标准,而是由基础标准、核查核算、检验检测、减排量评价、自愿减排方法学开发、监督管理作为支撑的有机整体,涉及的标准在制修订过程中需要进行全盘统筹、系统考虑,从而推动“双碳”领域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循环发展的目标。

下一步,碳排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将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做好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工作衔接,协调相关认证机构、检验机构、研究机构、科研院校和相关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依托碳排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平台,按照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归口管理的专业领域团体标准工作实际,启动并开展相关工作,为推进“双碳”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双碳”目标实现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双碳陈云核查
两会代表委员谈如何依靠科技实现“双碳”目标
使用数字多用表对接地电阻表检定装置进行期间核查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