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洪跃 王丹 高娟
261000 山东阳光融和医院急诊医学科,山东潍坊
外伤在临床急诊科较为常见,随着社会环境、经济和建筑业的发展,外伤发生率明显升高。患者发生创伤后,心理和生理面临着重大压力和挑战,因此易发生创伤性应激障碍和创伤性反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临床治疗和护理重视程度及需求明显提升,临床对患者的心理因素也越来越重视,因此需给予患者有效心理支持,以减轻其异常情绪。此外,部分外伤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失血量多,循环血量锐减,进而扰乱机体代谢功能,易发生休克,同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风险增高,所以应及早予以患者有效的急救方法,并配合高质量的护理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1]。本研究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9月山东阳光融和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06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预见性护理结合心理支持的效果以及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11月-2020年9月山东阳光融和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06 例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3 例。试验组男37例,女16 例;年龄24~67 岁,平均(44.51±5.04)岁;四肢外伤6 例,腹部外伤11 例,胸部外伤15 例,颅脑外伤18例,其他外伤3例。对照组男35例,女18例;年龄25~65 岁,平均(45.36±4.79)岁;四肢外伤5 例,腹部外伤10例,胸部外伤16例,颅脑外伤17例,其他外伤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 岁;②患者经急诊入院,有明显外伤;③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认知能力正常;④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者;②心、肺功能不全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精神意识障碍、沟通交流不畅者。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协助急诊医生进行急救,安抚患者家属情绪,快速采集血液样本送至检验科检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和心理支持。①预见性护理:a.患者评估:护理人员接诊患者后,需第一时间对患者外伤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b.出血控制:检查患者创伤出血情况,使用厚敷料对患者出血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检查患者重点位置血运情况;如果患者有活动性出血,需对出血点使用止血钳,或者选择止血带止血;针对脑组织和腹部内脏膨出患者,需在相应位置使用消毒杀菌的塑料碗倒扣,然后再使用绷带进行包扎和固定;如果患者出现开放性胸部损伤,对其使用敷料和无菌纱布填充,将创口闭合。c.创伤合并骨折患者护理干预:如果患者合并骨折需对其骨折位置进行简单固定,应减少搬动次数,并加强骨折端和血管神经的保护,缓解患者疼痛,预防休克加重。d.观察病情: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其有无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情况,如有则为休克早期预兆,要及时告知抢救医师,同时持续监测和记录患者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e.血量循环恢复:快速为患者开放>2 条静脉通道,为其进行血容量补充,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补液。f.保持呼吸道顺畅:出现创伤后,患者气道分泌物会明显增加,影响患者呼吸,因此在急救过程中,需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顺畅,并将舌头夹出以预防舌后坠。g.吸氧:患者出现休克后会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以需及时予以患者吸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h.疼痛护理:遵医嘱予以患者50~100 mg杜冷丁肌内注射,或者使用3~5 mg 吗啡静脉注射,以缓解患者疼痛,如果患者合并呼吸困难、颅脑损伤,需谨慎用药,在用药期间密切监测其呼吸频率,避免患者发生呼吸抑制。②心理支持:患者恢复意识后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具体内容如下:与患者交流,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评估,多关心和安抚患者,增加患者信任度。对患者外伤严重程度、年龄、性别等进行分析,对其心理应激反应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患者由于事发突然,心理接受程度较差,会产生多种异常情绪,影响急救、后续治疗和康复。需在安静的环境中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和沟通,30 min/次。沟通时先倾听患者叙述,以了解其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疏导,并让患者自行倾诉应激反应,告知患者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及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的重要性,为其讲解如何正确处理此情况。同时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家属的信任感。告知患者家属多安抚、鼓励患者,帮助其稳定不良情绪,配合临床救治工作。
观察指标:①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尊量表(SES)对患者进行评估,SDS评分及SAS评分各100分,情绪越不稳定分数越高[2];SES评分共计40分,自尊越强分数越高[3]。②干预后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对患者进行评估,共3个维度,即再体验、高警觉、回避/麻木,包括17 个项目,每个项目赋值1~5 分,应激障碍越严重分数越高[4]。③统计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SE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SDS、SAS、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SDS、SAS、S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SE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SE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DS评分 SAS评分 SE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53 68.25±3.01 42.01±3.69 66.01±6.87 38.74±4.36 19.44±3.95 29.04±3.54对照组 53 67.98±3.25 49.58±3.55 67.05±6.45 50.21±3.87 19.27±3.99 23.71±2.81 t 0.589 10.763 0.804 14.324 0.220 8.585 P 0.557 0.000 0.424 0.000 0.826 0.000
两组患者干预后PCL-C 评分比较:干预后,试验组PCL-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PCL-C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PCL-C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再体验 高警觉 回避/麻木试验组 53 6.18±0.56 5.34±0.55 5.31±0.54对照组 53 6.77±0.74 6.81±0.96 6.19±0.87 χ2 4.629 9.673 6.257 P 0.000 0.000 0.000
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 例,占1.89%;对照组8例,占15.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1,P=0.037,P<0.05)。
急诊外伤患者一般病情严重、风险高、出血量多,且具有不可预测性,除了进行相应治疗外,还需预防多种并发症。这就需要在急救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预防异常情况发生。予以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为急救提供良好条件。此外,急诊外伤患者事发突然、病情严重且进展速度快,患者疼痛感较重,在经受生理折磨的同时影响心理状态,而且由于担心自身病情还易出现恐惧、焦虑、担忧等情绪,情况严重还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以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率加速等表现为主[5]。患者对自身疾病情况了解欠佳,又无法预测治疗效果,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随之增长,对医护人员敏感度提升,易影响医患、护患关系,还有一些患者外伤严重,会出现绝望、悲观心理。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还会降低预后质量。
心理护理可降低急性创伤风险,减少创伤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急诊外伤患者极有可能出现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因此需在其恢复意识后给予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有助于减轻患者应激反应,还能缓解躯体症状,应用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SDS、SAS、SE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见予以患者心理支持能有效稳定其焦虑、抑郁情绪,提升自尊。而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安抚患者,能够拉近护患关系,增加患者信任感,使其更易接受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接受自身情况,调整好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干预后试验组的PCL-C 评分优于对照组。有学者认为,任意一种应激源都会影响患者身体和心理,个体支持资源、个体抵抗应激源能力、应激源的严重性均会对个体应激反应造成严重影响[6]。而心理支持通过倾听、疏导、解释、保证、指导和鼓励等方式予以患者支持,进而减少应激反应[7]。本次研究还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予以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护理人员接触到患者后,快速对其进行评估,预测和判断患者病情,加强控制创伤位置出血,减少出血量,有效预防休克。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第一时间处理。予以患者血循环恢复、呼吸道护理、吸氧等措施,能够为急救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进行疼痛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疼痛感,增加其治疗配合度。通过以上多种预防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综上所述,予以急诊外伤患者预见性护理结合心理支持,能稳定患者异常情绪,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有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可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