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22-09-03 07:44晏晶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3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血气肺泡

晏晶

550001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贵阳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或不足导致的疾病,早产、剖宫产、缺氧、酸中毒及胎粪吸入均是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早产儿的常见病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临床研究发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体会释放大量炎性物质,使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损伤,从而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缺失[2]。临床常采用呼吸机机械治疗此病,但操作相对复杂,且并发症较多,对新生儿后期的成长不利。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由人体肺泡Ⅱ型细胞分泌,该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效果,使肺的顺应性得到改善,有利于维持肺泡大小,防止肺水肿及肺不张等情况发生[3-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患儿住院ID号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胎龄28~36 周,平均(31.23±2.34)周;出生体重915~3 500 g,平均(2 211.45±300.77)g;分娩方式:顺产10 例,剖宫产25 例。观察组男16 例,女19 例;胎龄29~35周,平均(31.34±2.30)周;出生体重910~3 550 g,平均(2 223.34±302.12)g;分娩方式:顺产11例,剖宫产24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儿给予抗感染、吸氧、吸痰、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将呼吸机调为S/T 自主呼吸模式,保证良好的气流速度及温度,维持血氧分压在50~70 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92%,根据患儿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通气时间4~5 d,待患儿无心动过缓及呼吸暂停,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撤机。观察组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生产厂家: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30598;规格:1.5 mL∶120 mg)治疗,首次剂量为200 mg/kg,将其预热至37℃,采用无菌抽吸针抽取,缓慢推注到气管插管内,然后给予患儿复苏气囊加压通气3~5 min。同时患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通气时间4~5 d,待患儿无心动过缓及呼吸暂停,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撤机。

观察指标:①观察患儿相关指标情况,包括持续正压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②观察患儿血气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患儿桡动脉血1 mL,注意隔离空气,样本采用肝素抗凝后,立即送检。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 值。③观察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出血、肺气漏、脑室内出血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④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流量峰值(PEF)。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儿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持续正压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相关指标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相关指标比较(±s,d)

组别 n 持续正压通气时间 用氧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35 114.53±12.28 102.67±17.45 32.80±10.04观察组 35 98.23±12.24 79.23±15.23 27.62±8.34 t 5.562 5.987 2.348 P<0.05 <0.05 <0.0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及pH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组别 n PaO2(mmHg) PaCO2(mmHg) pH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35.25±7.22 46.23±10.19 60.23±7.08 50.21±6.22 7.12±0.11 7.24±0.09观察组 35 35.18±7.19 58.30±11.23 60.26±7.16 46.56±5.16 7.13±0.12 7.43±0.13 t 0.041 4.709 0.018 5.600 0.363 7.85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FVC 及PEF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FEV1(%) FVC(%) P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64.6±5.6 88.8±4.9 59.9±4.6 86.0±5.4 69.3±4.0 89.7±6.1对照组 35 66.1±5.3 81.5±5.1 60.7±4.7 77.0±5.3 69.1±4.1 75.8±5.4 t 1.753 9.801 1.097 10.586 0.174 14.63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讨 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有关,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使得肺张力增大,顺应性降低,肺泡膨胀不充分,导致新生儿呼吸功能越来越薄弱,影响其通气及换气功能,进而诱发疾病。临床研究证实,新生儿胎龄越小,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率越高[5]。因此,针对早产儿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促进肺泡膨胀,改善其通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情况,具有显著意义。

以往临床常通过机械治疗改善患儿通气情况,虽可缓解患儿呼吸困难的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的猪肺磷脂注射液,其由多种蛋白质、脂类及碳水化合物混合而成,以磷脂及特异性蛋白为主要成分,给药后药物在肺泡表面排列,使得肺表面张力下降,还能维持肺泡大小及肺泡内容量的稳定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持续正压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气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更确切,使得患儿早日恢复健康,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给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缩短患儿持续正压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血气肺泡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