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幼儿园 孙 娟
叙事又称“说故事”,是一种脱离语境进行有组织表达的语言能力,从语言形式上来说可分为口语叙事和书面语言叙事。叙事性讲述是一种口语叙事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讲述出来,要说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在幼儿园开展叙事性讲述活动,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教学活动相对减少,语言叙事性讲述活动也越来越不被重视,导致幼儿的叙事性讲述能力普遍较低。在幼儿园教研团队的带领下,我们不断加强研究、积极实践,有效促进了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发展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讲述命题是开展叙事性讲述活动的基础。幼儿需要根据命题内容要求组织相应的词句,并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讲述。
什么样的命题是适宜的讲述命题呢?所谓适宜的命题,就是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能让幼儿对讲述活动产生兴趣、联想到相关的生活与知识经验,且具备讲述该命题所需要的语言知识等。合适的命题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能让幼儿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讲述能力,有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不合适的命题则调动不起幼儿讲述的积极性,让幼儿无话可说,活动难以有效进行。
中班看图讲述活动“聪明的小狗”主要讲述了小狗想办法吃到肉骨头的故事,画面中色彩丰富、构图简单、人物表情非常生动,如,主人送肉骨头时小狗开心的样子——眼睛眯成一条缝,尾巴摇啊摇;小狗想吃肉骨头但吃不到时非常着急,龇牙咧嘴、使劲用力,累得满头大汗;小狗想到办法时那份自得的样子——摇着尾巴,笑眯眯的;小狗吃到肉骨头时心满意足。这些内容均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且他们对小狗的特点、习性都非常熟悉,便于进行叙事讲述。
在中班叙事活动“喂小兔”中,幼儿先到小农庄用胡萝卜、绿叶菜等喂小兔子,然后再讲述喂小兔子的过程——有了亲身喂小兔的体验,幼儿讲述起来更加有话可说。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有导向作用。叙事性讲述活动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幼儿积累并获得核心经验——学前儿童叙事讲述核心经验包括使用较为丰富的词句进行讲述、有条理地组织讲述内容和感知独白语言的语境三个部分,每条经验又分为初始阶段、稳定阶段和拓展阶段三个层次。教师要将这些核心经验深入理解并熟记于心,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现有的叙事讲述水平,并依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帮助幼儿积累更高层次的核心经验,促进幼儿叙事讲述能力的发展。
在中班看图讲述活动“聪明的小狗”中,教师根据幼儿在日常交谈、角色游戏及在同伴、集体面前讲述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叙事讲述水平,分析了班级幼儿目前的发展现状:
1.不能完整讲述一个故事,往往缺少关键要素——如不交代时间、地点等,尤其是在描述情节发展时对主人公的表情及其变化不能准确地描述。
2.讲述时语句非常简单,往往是看到什么讲什么,对于画面中蕴藏的细节不能自主思考和讲述,几句话就把故事讲完了。
3.讲述时声音偏小,个别幼儿不够自信、大方。
因此,教师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1.能清楚、完整地讲述小狗吃到肉骨头的情节。
2.学习使用“开心”“着急”“满足”等词汇讲述小狗不同的心情变化。
围绕目标选择合理的活动内容,能使幼儿的叙事讲述能力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更高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在叙事性讲述活动中,我们要营造温馨、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讲、敢讲、喜欢讲。
在小班看图讲述活动“熊大大和熊小小”中,教师创设了“温馨会客环境”:桌子一张,大小椅子各一把,桌子上有温馨桌布、插花、大小茶杯,以及可爱的熊大大、熊小小毛绒玩具。真实的会客情境,一方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其想说、喜欢说;另一方面使幼儿积累了一定的会客经验,使其有话可说、敢说。
在讲述活动“生日快乐”中,教师营造温馨的生日场景,有气球、生日蛋糕、生日歌,还有幼儿过生日时的照片和视频,充满爱的氛围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孩子们异常兴奋和激动,都想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生日会。
如何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讲述得更加完整、更加生动呢?教师应根据每一节教学活动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支持幼儿的讲述,提高幼儿的叙事讲述能力。
1.搭建支架,让幼儿有据可讲
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在讲述活动中需提供一定的凭借物。活动中,教师应准备或引导幼儿准备相应的图片、实物、情景等,从而降低讲述难度、辅助构思,为幼儿的言语组织搭建合理支架,引导幼儿清楚、完整地进行讲述,减少幼儿因遗忘而带来的讲述不完整的情况。在中班看图讲述活动“气球破了”中,教师适时出示讲述六要素图标,为幼儿搭建了讲述的整体支架,帮助幼儿理顺了思路,有效支持了幼儿的完整讲述。
2.关注细节,让幼儿讲述更生动
在叙事性讲述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描述事件中人物的外形特征、语言、心理活动等,让听众能够在脑海中产生画面。在中班看图讲述活动“聪明的小狗”中,当幼儿说出小狗开心、快乐的表情时,教师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以此引导幼儿进一步细致观察小狗的外形特点,促使幼儿发现小狗的眼睛弯弯的、嘴角往上扬、小尾巴摇动,鼓励幼儿完整地说一说,为幼儿详细描述小狗的开心做好铺垫。教师除了给出看图讲述的要素外,还通过出示对话框,并提问:“小狗看着盆子里的肉骨头而拿不到时是怎么想的?”“小狗吃到肉骨头又是怎么想的?”以此引导幼儿讲述小狗的心理活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与表达力。
3.巧妙引领,让幼儿更会讲
在叙事性讲述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幼儿讲述中的新经验,如新词新句、细节描述、角色对话等,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幼儿主动吸纳新经验。在中班看图讲述活动“气球破了”中,当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对话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幼儿讲一讲小动物们在说什么,引导幼儿除了讲看到的,还可以讲小动物之间的对话,从而使幼儿讲述得更加生动、具体;在幼儿看出气球破了时,教师追问:“气球是怎么破的?”以此引导幼儿进行画外情节的想象,鼓励幼儿由画内到画外进行自由发挥,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讲述气球破了的原因,从而发展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4.榜样模仿,让幼儿乐于讲
同伴间的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适时捕捉游戏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发现同伴讲述中的好词、好句或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鼓励幼儿模仿学习并内化为自身的讲述经验。在中班看图讲述活动“聪明的小狗”中,当幼儿能正确运用因果复句“因为……所以……”表达小狗开心的原因时,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幼儿也来说一说,从而使幼儿巩固因果复句这一句式。
在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中,只要教师选择适宜的讲述命题、设立适宜的活动目标、创设适宜的讲述环境、巧用适宜的讲述策略,就能让幼儿喜欢讲、敢于讲、善于讲,从而有效提高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让幼儿的讲述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