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高校财会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022-09-01 01:01:52郑蓉蓉刘路星
海峡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财会胜任专家

郑蓉蓉 刘路星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 泉州 362406)

数字经济时代,会计行业受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带来的冲击,传统的会计岗位受到严峻挑战,会计教育面临较大的生存危机。作为培养高等会计人才的高等院校,肩负着引领和带动会计教育体系直面创新创业能力导向变革的艰巨任务。如何突破传统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既具有会计道德、会计思维“软知识”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硬知识”,实现会计跨界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高科技有机融合的复合型高层次财务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科学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因此,数字经济时代人才培养能否落实,关键在于高校财会教师是否具备此类人才培养的胜任力。

1 数字经济时代财务人才需求分析

数字经济时代催生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驱动会计组织方式与服务职能的不断升级,倒逼“以核算为主”的传统财务向“以价值为主”的战略财务转化,传统专业型会计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58同城和智联招聘2021年会计岗位人才需求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财务分析员的岗位职责要具备数据运算能力及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及决策能力,充分体现数字经济时代对财务人员会计数商的需求。财政部发布《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会计人才应灵活借助现代新技术,充分开发利用会计数据资源,挖掘经济增长潜能,优化社会经济结构,识别防范重大财务风险,提升财务会计服务级能和竞争力。因此,培养对接时代需求、社会需求、产业需求,具备财务认知、数据挖掘及决策分析能力及跨界融合的共享思维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促进财会类专业内涵式发展是高校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

2 高校财会教育面临挑战

2.1 财会人才培养理念固化

数字经济发展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在这一大环境中,以大数据、云财务、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逐步向财务流程改造赋能,促进财务与业务、财务与管理双联动,出现业财融合。面对新型的财务工作模式,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财务思维能力必须相应提升,财务人员的角色也应从单一身份向管理者、决策者等多重身份转化。显然,以培养“一技之长”和专才为目的的根深蒂固的“重技轻人”的教育观念,忽视了学生职业情感、能力素质及工匠精神的培养。这种财务人才培养理念违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已无法适应引领智能财务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转型。肩负高等教育任务的教师应“以生为本”,培养核心竞争力,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求,实现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2 学科交叉融合不足

数字经济时代,扩展财务工作范畴,创新财务工作内容,智能财务系统越来越需要既懂财务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信息技术、金融知识、运营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多学科融合、多岗位历练的复合型人才。事实上,大部分高校的专业建设仍然比较单一化,财会专业设置主要包括会计基础类核算课程,课程的覆盖面比较小,缺少培养学生商业技能、数据技能及组织技能等学科课程。财务课程设置明显不适应时代发展和财务职务变迁的要求,暴露单个专业建设弊端。高校如何在财务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依据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围绕智能财务发展,组建跨界融合共享思维培养的专业集群,成为当前财会专业教育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2.3 智能财务实践课程缺乏

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工作模式的变革,使得当前高校传授给学生的财务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更需要既懂业务又懂财务,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跨界财务人才。符合智能财务发展的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养,亟须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深入融合的合作关系。在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新模式是高校培养智能财务人才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备受社会、政府关注。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指出,用人单位和高校可以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实施长期系统定向培养和短期就业能力培训等方式,为用人单位培养输送紧缺人才。然而,我国人才培养责任过于依赖高校,虽然国家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给予高度重视,但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实践课程建设、管理及考核等体制机制缺失等问题。

2.4 教师师资队伍薄弱

高校财会师资队伍是决定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现实中大部分高校财会“双师型”教师师资匮乏,体现在教师招聘鲜有规定具有会计实务经验,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往往限于学习深造或短期前沿理论课程培训,很少涉及企业实习实践,导致教师无法紧跟会计实务前沿,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会计实务。显然,当前高校专任教师的财会素养、知识结构和实务经验尚不能满足财会人才培养需求。虽然,也有一些高校聘请实务界的财务专家为校外导师,定期开设专题讲座或参与专业课程的讲授,但实务领域中蕴含的会计原理以及涉及到信息技术、金融财务及统计信息等知识点无法有效传导给学生,不利于学生知识广度及深度拓展和思维能力培养。

3 财会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高校要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级复合型财务人才,其教师胜任力水平直接关系培养质量。胜任力是符合具体岗位需求的综合能力与特质的体现,衡量是否能顺利完成工作绩效的综合指标[1]。因此,发展我国财会教师的胜任力是提升财会教师综合素质,实现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需求。

3.1 财会教师胜任力理论模型

本文借鉴其他学者对教师胜任力发展的研究[2-4],结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和聚焦一线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对财务教育胜任力的实际需求,构建具有多元灵活、动态发展的前瞻性财会教师胜任力模型。当前所处的数字经济时代,教育环境变更必然引发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财会教师的基本人格特质、知识素养、教学能力及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能否胜任未来财会教育工作模式的重要要素。从胜任力理论的视角分析,这些构成要素中个人特质会对其价值观、信念及行为产生重大影响[5],故教师的内在特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是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一方面,发展教师的内在特质是为了更好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师内在特质将决定教师教学理念、动机和投入度,并从根本上影响到知识能力传授水平和学生道德人格的发展。因此,应注重发展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在特质,胜任财会教育环境活动开展,构建灵活动态发展的财会胜任力模型,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财会教育工作的需求。

3.2 模型构建与方法

财会教师胜任力的构成要素,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两轮的专家背对背匿名咨询、修订和验证,最终确定相对完善、合理和可靠的财会教师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及其权重,形成了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可信性的财会教师胜任力模型。

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财会教师胜任力的系统结构层次模型。结构用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表示。该目标层为财会教师胜任力一个因素,准则层为中间层,涵盖个人特质(B1)、知识素养(B2)、教学能力(B3)、学习与发展(B4)四个要素,指标层即为评估对象层,该层级涵盖从自信自律(C1)等基本人格特质到批判、创新思维(C17)等共 17 个指标。

其次,通过德尔菲法向专家咨询要素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情况。先设计相应的专家调查问卷,以福建省高校为例,进行问卷发放,调查对象涵盖高校教师、教学单位领导、同行专家。通过汇总调查问卷,根据财会教师胜任力准则层的四项指标对教师胜任力进行评估,最终形成专家群体的综合判断矩阵(表1)。

表1 个人特质、知识素养、教学能力和学习与发展之间的判断矩阵

最后,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运算步骤,对专家的计分情况进行权重计算,并对判断矩阵进行随机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其中判断矩阵的元素采用美国学者Saaty提出的1~9定量化标度法进行打分,对指标间的重要性进行标示:相关赋值为1 时表示两个要素比较时同样重要; 以此类推,两个要素比较,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得分为3; 两个要素比较,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得分为5; 两个要素比较,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得分为7; 两个要素比较,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得分为9。最后,计算权向量及其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对对比矩阵的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表2),确定财会教师胜任力构成要素的权重值(表3)。

表2 各层指标的一致性检验

表3 财会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

3.3 实证结果

本文制定的咨询专家名单共有30人,均为从事教师教育和财务会计等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这 30 位专家均来自国内的省部级大学,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在这 30位专家中,27 位具有教授(研究员)职称,并且均为博士生导师,其中 1 名专家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 名专家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职称,为硕士生导师。在这 30 位专家中,有效参与两轮专家意见咨询的有 25 位专家,除了前文所述的专家均为硕士生导师之外,全部专家的教龄在10年以上,表明他们具有相对丰富的实践研究经验。其中25 位专家的男女性别分别占比为 56%和44%。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专家在“开展教学研究”“批判、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三个构成要素方面的意见集中程度最高,说明专家们集中认为,这是构成财会教师胜任力最重要的三个二级构成要素。 第二,“责任感”“灵活性与发展”“跨界融合共享思维”“教学实践”“学科前沿理论与技术”等 5个二级构成要素,专家对这些要素的意见集中程度良好。第三,“智能财务理论”“教学设计”和“教学诊断”等9个二级构成要素,专家对这些二级构成要素的意见集中程度一般,但还可以接受。

4 政策建议与讨论

4.1 重点提升教师学习与发展能力

教师自身学习与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是适应共享财务时代的教育要求。高校要深度融入共享财务学习环境的建设和创新,构建共享财务教学支持环境。教师作为共享财务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执行者,必须大力提升自身的财务素养、会计数商能力,创造性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校地企合作,利用云网端一体化教学空间[3],加大教师与企业、学校及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建,实现教学共同体实时互动,增强共享财务课堂教学能力;二是借助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技术,进行学—教—科—践分析,结合财会学科前沿理论,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通过主动学习不断完善重构课程体系,开设创新示范金课,推动大数据经济时代财会教育的模式变更和生态重构。

4.2 完善教师知识体系,构建新型财会知识框架

完善教师知识体系,培养“会计思维+数字思维+战略思维+共享思维”的创新思维能力,构建新型财会知识框架。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会计学科知识边界逐渐模糊,会计学科与计算机、金融经济、环境、战略管理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是时代需求。高校财会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理论和方法,重新界定专业知识内涵;关注学科前沿知识并加强会计学与其他其他的交叉融合,拓展专业知识外延[6]。

4.3 加大教师发展相关制度创新

教师本身是数字经济时代培养的“第一批学生”,高校作为教师教学活动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是提升教师胜任力的重要保障,应该在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相关制度创新。高校应以复合财会人才培养为目标,突破传统院系、学科及专业壁垒,实现学科交叉教学共同体,建设优秀财会教师队伍,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切实解决财会教师在学习和教书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建立灵活智能的教师教育培训常态化机制,提升财会教师教学效果。

5 结论

高校教师肩负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教育要求,应从更新教学理念、加大教师知识和发展能力培训以及创新教师教学评价、职称评定及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提升数字经济时代高校财会教师胜任能力。此外,由于胜任力素质具有复杂多样性,因此,随着社会经济、高校教育环境及制度等因素的变化,高校财会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也会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推动高素质专业化财会教师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财会胜任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计算机应用(2022年2期)2022-03-01 12:35:06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5:10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10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消费导刊(2014年12期)2015-02-13 2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