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晓 飞
(海盐高级中学,浙江 海盐 314300)
从当下的发展走向来看,绘画早已不再局限于描摹对象。新时期对绘画的意义集中体现在“创造一种新的观念”“强调创新意识”和寻找一种“新的表现方式”等方面。[1]这显然是对绘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能摹画、写生,还要能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创意实践。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恰恰在此方面是欠缺的。突出表现为“畏惧创意、应付创意、懒于创意”。这显然是学生在创意实践中“方法缺、动机少、意识弱”的最直接表现,归根结底是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缺乏的内因的“外表”。
创意实践素养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新时期美术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创意实践指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创造性思维,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2]因此,一线美术教师创新架构有助于学生创意实践问题解决,利于学生创意实践素养培育的学习样态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创意架构理念,紧密联系生活,尝试以生活中最易于得到、最为常见事物(物象)为基本创意元素进行创意建构,逐步生发出了五种式样的创意实践样态,厘定为“融创五式”学习样态,分别为印创式、折创式、剪创式、描创式和影创式。其内涵指向是与学生创意实践素养培养并行且融合共生的五种创意实践形式,每一式学习样态的创设都遵循由外在形式到内在精神逐步提升内涵的过程,以契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在渐进式地达成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提高中,逐步沉淀、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印创式就是借用版画“印”的形式,将准备好的白色光面卡取两张平放于操作台上,在其中一张卡上按照预定的形式涂抹稀释好的颜色,之后将另一张空白卡重合覆盖在涂色卡上挤压、掀起,并适当重复这个动作,卡片上会形成精美的视觉图式。
学生实践流程(如图1)。(1)调对印墨色:印创式调色稀释程度很关键,过干或水分过多都不适合,以牛奶状为佳。(2)布对印格局:印创方法形式多、样式繁(折线法、荷包蛋法、枝干法、胶带阻隔法等,每种方法操作手法不同,所呈现的视觉图式亦是有区别的),实践中需要根据个人喜好和创作意图灵活选用。(3)施对印法度:涂色卡涂抹稀释好颜色后,需将覆盖卡从底边对齐覆盖在涂色卡上,用一只手固定两张卡的底部,避免错位,另一只手将覆盖卡掀起来,再压下去,重复4~5次为宜。(4)添意境内涵:对印后根据画面形成的山川湖林之境,适当地谋划添绘符合画面意境的内容(比如:人物、房屋、道路等),来增加画面的表现内涵(详见图1)。
图1 印创式实践步骤
印创式能使学生在直觉感知和探究中提升对“印”的认知,渐进地理解这种生成式创意所形成的写意图式与挤压力度、掀合次数和掀合角度的关系,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直觉感官体验中即可完成作品的前期创意,从而达到了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力的目的。
折创式就是借用民间剪纸艺术“折纸”这一环节,按照一定的思维形式进行折纸,然后利用纸的折痕建构出绘画创意实践的“骨架”(如图2),依托这个骨架开展主题创意填充实践。
图2 折构成创意骨式
学生实践流程(如图3)。(1)折构成骨式:学生个体运用不同形状的纸张开展个性化的折叠,构成创意骨架样式。(2)觅拆解组图:学生搜集一些方便拆解的物品作为创意源,每组选购所需开展实物拆解和选构重组。(3)填遴选区块:以学生个体为单位,根据自我的创意需要,进行物象填充,使之成为整体的线绘视觉图式。(4)涂色彩随心:按照自我的感性认知和对颜色的喜好,施加配色,完成作品。
图3 折创式实践步骤
在折创中,通过开展“折纸游戏”能带动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一次个性化的创意体验(如图4)。这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创意的乐趣,能使他们意识到:其实我会创意、我能创意,创意实践原来可以这么有趣。在这种创意开展中,要注意锻炼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折纸骨架式创意入门门槛低,学生易于掌握方法要领,在多种主题创意绘画中均可采用。
剪创式就是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废弃旧杂志、用过的包装盒等,按照自我的想法,剪取想要的部分,借用平面构成的创造组合方式,通过拼组、粘贴和延展绘画等形式,生成具有新的表现内容、新的表现内涵的画面形式。
前置准备:学生搜集家中可用来创意的旧杂志、旧包装纸盒等带来学校,作为创意素材,供创意实践时选用。
学生实践流程(如图5)。(1)观成品溯源:学生观看剪创原作,找寻创意的出发点和所用材料。(2)析创编途径:依托所观看的原作,以同桌为单位分析梳理剪创路径。(3)选素材分剪:学生独立从备选杂志或画片中寻找所需创意素材,用剪刀剪选所需部分。(4)贴构成创绘:根据创意构想选贴剪选素材,并依此逐步开始拓展绘稿、上色,直至作品完成。
图5 剪创式实践步骤
剪创式真正释放了学生的创意天性,整个过程始终是学生在翻阅、选择、剪贴、创意、绘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描创式就是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捡拾诸如树叶、树枝之类的物品,开展观察活动,欣赏其美感的同时,挖掘其内涵,运用国画白描的方法描摹其外观,然后在不断地变换描摹中,升华审美意境,生成内涵作品,提高审美趣味。
学生实践流程(如图6)。(1)拾户外意趣: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捡拾他们心中的意趣之物,开启创意旅途。(2)赏美物怡情:学生从所拾物品中筛选所需,对其开展细微观察与探讨交流,找寻物象所具有的价值或所能体现的精神内涵,促学生融情于其中。(3)摹物象组图:学生根据喜好,在画面中选位描摹所拾物象的外在形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变换位置、方向等描摹物象,在不断地重构中布局出个性化的创意图式。(4)写映射寄情:学生找寻梳理创意亮点,厘定创意方向,绘稿赋色完善。
图6 描创式实践步骤
学生通过户外捡拾、审美、描摹和创绘这样一个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进阶过程,使得学生在亲近自然中,陶冶了美的情操,激发了创意灵感,创意出了美的作品,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力。
影创式就是利用图式联想的方式,结合生活中一些物体破碎或挤压变形后形成的视觉影像而展开的联想式主题创意绘画形式。
前置准备:学生在家搜集遴选可用来创意实践的破损或挤压变形的物品带来学校,供创意课上选用。
学生实践流程(如图7)。(1)寻创意影像:从身边常见的事物外形(残缺形)中找寻可以用来创意的各种影像,开启创意之旅。(2)勾创意导图:将纷繁杂乱的思维影像运用思维导图条理化呈现出来,形成创意集合体。(3)选创意嫁接:从创意集合体中比对筛选两个创意亮点进行推敲对比,从中选定一个,思考所要嫁接的创意形式。(4)绘创意图式:开展草图绘制、修正,厘定颜色搭配,有秩序推进直至完成。
图7 影创式实践步骤
影创式将使学生在搜集、挑选和赏析体验中,提高观察力;在勾画创意导图中,提高思辨力;在选择创意嫁接中提高创新力;在绘制创意图式中提高创意实践力。学生在这“四力”的融合提升中,将促进联想思维意识,提高创意品质与创意思维。
绘制完成后,还要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两件事:一是创意说明的撰写;二是创意作品的命名。这样学生才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创意实践。
在“融创五式”学习样态实施中,可从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意动机:一是要着力吊起学生的好奇之心,学生有了好奇心理,就会想把事情探个究竟,就会萌生创意激情。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质疑心理,学生有了质疑之心,才会举一而反三,才能勇于创新。三是要能有效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学生有了兴趣,创意就成了一种享受,为享受创意的过程而进行的创意活动才是最有效的。
学习样态实践初期,教师对学生创意实践方法的示范引领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授学生以渔。这样,学生才会在不断的创意实践中,动脑思考,勇于革新,创生出更多新的创意方式及方法,从而全面达成学生真正的创意实践能力的提升。
不管实施“五式”中的哪式,都要把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主动意识作为首先考虑要素,要通过样态教学有目的地建构起学生的创意思维路径,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强化学生的创意思维意识。
综上所述,指向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融创五式”学习样态是立足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创新架构施教方法,以激发学生创意实践兴趣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创意实践方法的养成,注意学生创意实践主动意识的培养,关注了学生创意实践动机的诱发,助力了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提升,助推了绘画模块创意实践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