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芳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是思维映射的一种体现,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图形化思维工具,用于发散思维的呈现和表达。[1]简单来说,就是把人、事、物的相互关系,运用图形和文字表达出来,并分清主次,形成独特的关系链接。阅读是人们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提升审美体验的一种手段。[2]阅读离不开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而智力障碍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普通学生,且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性。要指导阅读能力水平差异性极大的智力障碍学生更加有效地阅读,思维导图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智力障碍学生往往阅读目标性不强、兴致不高,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创造讨论话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话题,也可以根据课文开展问题讨论,调取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现学生身边的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比如《保护环境最重要》一课,“什么是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与否”“如何保护环境”是课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阅读。学生围绕自己选择的兴趣话题组成小组,小组讨论如何进行阅读,经过讨论得到答案。这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好时机。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图1)引导学生自觉地将阅读框架同已有的结构化知识结合在一起,从侧面协助学生确定阅读目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图1 《保护环境最重要》思维导图
智力障碍学生在语言方面发展迟缓。相较于普通儿童而言,有的智力障碍学生两三岁才会说出一些单词,五六岁才会说简单的内容贫乏的句子,因此在大篇章阅读上难度很大,读取信息十分困难。《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 年版)》要求学生“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说明书、时刻表等)……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3]对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智力障碍学生整理有效信息,让他们学会提取重点信息,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比如《去除衣服上的果汁渍》的第三自然段中,要重点理解“果汁性质不同,采用的洗涤剂不同”。该自然段共有三句话,句型复杂且内容繁多,智力障碍学生寻找关键信息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先采用范例教学的方式,引导他们针对“去除甜味的果汁”找出“生姜白萝卜汁洗涤剂”这一关键词进行配对;再让学生根据提示寻找去除其他果汁的洗涤剂,掌握迁移学习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图2),整体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突破阅读障碍;最后,教师可将思维导图进行分解,请智力障碍学生完成配对游戏。这不仅能增强课文教学的趣味性,再现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能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还能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2 《去除衣服上的果汁渍》思维导图
《保护环境最重要》教学
再如课文《产品使用说明书》,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提取电水壶的“产品结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重要的信息,整理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将其转化为思维导图(图3)。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框架与逻辑关系,也能提升学生的整理归纳与分析能力。在这个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插入实物图片或者素描图片,更加直观地展示“电水壶”,也可以再加入文本信息,产生图文并茂的效果,这也符合智力障碍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特点。
图3 《产品使用说明书》思维导图
阅读分享是展示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平台。在阅读分享时,学生需要将阅读的重要信息传送给听众,而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分享者的思路。讲述时利用好含有关键词或重要图片的视觉提示,能逐步扩展信息范围,将丰富的、有内涵的信息传达给每一个听众。
比如课文《参观博物馆》的内容包含参观的时间与地点、博物馆的陈列(重点是一楼青铜馆)和历史意义、自我感受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博物馆的陈列是重点展示。该节课的思维导图(图4)中不仅要呈现博物馆知识类的信息,也要展现博物馆的空间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智力障碍学生无论在信息传递还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无论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还是在肢体语言表达方面,都能有效地得到锻炼与提高。
图4 《参观博物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生活语文阅读教学工具之一,能帮助智障学生在语言表达、段落理解、记忆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生活语文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设计、阅读作业布置、阅读实操等方面继续拓展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从而更好地帮助智障学生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