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表格类选择题的考查特点及复习策略

2022-08-31 03:16云南刘建伦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4期
关键词:选择题表格历史

云南 刘建伦

所谓历史表格类选择题,就是以表格作为主体材料来命题的选择题,它与文字材料选择题、图片材料选择题和地图材料选择题共同构成了高考历史选择题在材料使用上的四种主要形式。表格类材料选择题在每年高考试题中均有出现,是一种常见的高考试题类型,由于其对学生的表格判断和解读能力有较高要求,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面临着一定困难。因此,研究好表格类试题,对于提高学生应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表格(包括图表)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材料,在高考试题命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能突出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表格的解读体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多重核心素养要求。要正确掌握表格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就必须首先了解历史表格材料的特点。

历史表格是历史研究者对某一专项问题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之后,制作出来的关于历史特征和历史结论的学术表达。历史表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信息。高考试题中的历史表格一般不是原始史料,而是具有某种指向性的学术研究成果,是一种特殊的史料,带有强烈的学术观点倾向性。它能够体现原始文字材料所不能表达的某一特定的历史观点,学者制作某一个表格,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历史存在,表达某种历史研究的成果。学生要读懂表格,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或把握表格制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就目前高考题中的表格材料来看,有几个基本的关键要素:一是数据,绝大部分历史表格材料均以数据为核心要素,而表格中的数据一般不是孤立的数据,而是一组相关联的数据。在表格结构中,通过对数据的横向观察和纵向通览,可以发现数据的变化,然后对应数据变化的时间、地点或其他历史属性,再联系所学知识,即数据变化的背景或原因,即可得出历史结论;二是时间,历史表格材料内一般都有时间信息,时间的表达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具体的年代,另一种是宽泛的时段或朝代。历史表格中的时间对于正确解读表格具有决定性意义。表格数据的解读必须对应具体的时间,数据的分析解读一旦脱离具体的时间则无法得出有价值的历史结论。事实上,时间恰恰是表格数据解读的钥匙;三是地点,任何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历史空间,表格材料也经常出现具体的历史地点。地点与时间、数据结合在一起,即能产生特定的历史内容和历史判断。因此,数据、时间和地点是解读历史表格材料的三个基本要素。此外,还有一种不常见的表格题,即表格材料由其他一些历史信息构成,表格内没有数据、时间和地点。但是,这种试题往往会在题干的文字叙述部分显示数据、时间和地点。

一、历史高考表格类选择题考查特点

1.依据跳跃性的数据变化得出历史结论

例1.(2021·全国乙卷·25)

据表1 可知,在此期间(A)

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

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该题通过西汉至东汉中期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一些地区民户数量的变化,说明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解题的关键点是要读懂北方和南方地区郡名,然后发现民户数的变化。特别要抓住地处江南的豫章和零陵户口数量在该时期急剧增加这一关键信息,从而确定西汉末至东汉中期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这一历史结论。该题数据变化较为凸显跳跃,较容易得出相应的结论。

2.逐项分析数据差额,挖掘关键数据的内涵

例2.(2021·全国乙卷·31)1957 年,国家统计局《工人阶级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1950 年及其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如表2 所示。

表2 职工社会出身情况表(%)

据表2 可知 (A)

A.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

B.西部地区工商业改造不彻底

C.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D.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更为迅速

该题是较为复杂的表格信息题。其特点是要求从所罗列的各项数据信息中挖掘出隐含的历史内涵。对关键数据内涵的挖掘不到位,则有可能造成误判。“工人”一栏的数据差额说明沿海工业发达,而内地落后;“劳动农民”一栏数据差额说明内地的农业生产占重要地位;内地“转业军人”占比较高,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参加解放内地的人民解放军就地转业参加地方建设的区域特点;“个体劳动者和一般市民”“学生”沿海与内地大体相当,这不能说明本质问题,属于试题干扰信息;“资本家”沿海占比大多于内地,这是一个关键点,说明沿海工商业发达。“工人”“资本家”“劳动农民”这三项数据的差异说明沿海与内地工业基础差距较大。故而答案为A 项。

3.调动所学知识,结合数据观察而得出历史结论

例3.(2021·全国甲卷·30)

根据表3 可知,当时 (D)

表3 1931—1934 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 单位:吨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该题数据排列相对繁琐,通过缜密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答案。但是,调动阶段特征性知识解题则更为便捷。该题中“1931—1934”这一重要的年代提示至关重要,学生只要联想到“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有所发展”这一时代特征,就很容易排除A,B,C 三个选项。学生只要对1931—1934 年的中国工业有一个基本印象,就容易得出“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这一结论。如果结合数据分析,则答案更为确切。从“钢铁消费量”和“钢铁输入量”差额不大这一现象入手,可推知当时中国钢铁的消耗主要依靠进口,也有利于支撑“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这个结论。

4.依据历史阶段特征而得出正确选项

例4.(2020·全国卷Ⅰ·28)1876 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4 所示。

表4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表

据此可知,当时 (C)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表格中的数据表明,科学技术、自然常识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人们讨论的主要内容,这就反映了当时上海地区的中国人对西学的追求。但要具体确定正确选项,还要联系史实逐项甄别。A 项认为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抑制,而表格内容无法支撑这一点。再联系史实可知,在1876 年前后,“中体西用”还是很有市场的,故不选。B 项认为“维新思想深入发展”,这属于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在表格数据中无从反映,故不选。D 项“崇尚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这虽与表格内容相关,但仍属以偏概全,联系史实亦不成立,故不选。“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这是一个恰如其分的选择,吻合了洋务运动时期兴办实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西学传播热潮的历史阶段特征,故正确的答案为C 项。

5.凸显关键信息点的作用

例5.(2020·全国卷Ⅱ·28)1894—1914 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

据图可知,当时 (A)

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该题采用柱状图形式来考查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在华投资特点。柱状图的信息量相对简单,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逐项排除图表信息无法反映的B,C,D 项,而图表中的运输业一栏则成为关键信息。1914 年与1894 年相比,列强对运输业投资显著增加,这也就吻合了当时列强在华争夺铁路修筑权的实际情况。故答案为A 项。

6.调动所学知识,正确理解图表含义

例6.(2022·全国乙卷·31)

图2 是1978 年与1986 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B)

图2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市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该题考查改革开放前期的短时段历史特征。题材柱状图呈现了1978 年和1986 年京郊男户主的职业占比变化,从柱状图中农、工和其他三个行业的占比变化可以看出,农业占比显著降低,工商占比迅速增加,其他占比也有一定增加。这就说明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新的变化,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京郊男户主大量脱离传统农业而从事其他产业,其要点就是农村非农产业的兴起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是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所导致。因此正确选项为B。A 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酝酿”从时间段上是吻合的,但与柱状图内容缺乏直接关联,故不选。C 项“城乡差异缩小”和D 项“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在图中皆无从体现,故不选。该题需对改革开放后改革进程的细节知识有准确的记忆,同时正确理解图表含义,方能得出正确选项。

7.概括表格内文字材料内容,得出相应结论

例7.(2019·全国卷Ⅰ·28)

表6 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B)

表6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该题较为特殊,是非数据表格材料题,形式上是表格题,其实是文字材料题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需要结合时间、地点对表格文字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正确选项。材料的表达非常简单,列举了20 世纪初上海附近三个人物的主要履历,以此说明当时社会的某种变化。学生要善于对文字表述进行归纳概括,提取共同点,即都是科举制下的读书人,传统功名的获取者,但都有从事工商实业的经历,然后排除具有绝对化倾向的A,C,D 三项后,就可以得出B 项“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这一中肯的结论。

二、历史高考表格类选择题复习策略

根据近年来表格类选择题的考查特点,今后复习中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知识,强化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

历史表格类试题虽然表面上以数据分析为主要的能力考查,而实际上数据分析及正确判断是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没有过硬的基础知识记忆,没有清晰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数据的分析就失去了依托,最终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历史学习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基本的史实把握,脱离具体历史内容的分析无异于空中楼阁。由于表格类选择题往往要求得出某种历史结论,因而与历史阶段特征类知识的关联度较大,学生熟练把握历史阶段特征非常有利于确定正确的选项。

2.培养历史数感,学会用数据来思考、解释历史知识

表格试题的大量数据,实际上是数据对历史客观事实或历史阶段特征的另一种解释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计量史学研究方法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要使学生形成一种必要的思维素养,即以一定的数据印证说明相应的历史。历史学习中的数感主要指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数据的归类和绝对值大小,即它是哪一方面的历史事物,它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历史存在?这种历史存在在量上的程度如何?二是数据的变化,即数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前后差值变化意味着什么?三是数据的呈现和变化与相应的时间、地点之间的关系。四是这些数据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与所学知识相一致抑或有出入,甚至相矛盾。通过这些提示,学生可以确立初步的历史数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指出,学生应该“知道数字资源的价值”“尝试围绕特点历史研究主题,通过数字资源寻找相关史料”,这些都说明历史学习中数据运用的重要性。

3.掌握正确的表格解读方法

正确而高效地解读表格并非易事,表格试题的解读必须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当一道全新的表格试题呈现出来时,不能一脸茫然,无从下手,而是要紧盯表格结构,找到时间、地点或其他历史事物的排列特点,横向看,纵向看,比较数据变化,联系时间地点,迅速发现数据变化的规律,再将这些变化结合到具体的历史事物中,就能发现数据变化的意义,领悟表格所说明的问题,从而作出正确判断。

4.养成细心观察和丝丝入扣的审题习惯

表格类选择题均以一系列数据组成的表格或图表为素材,数据性、精细性、繁琐性是其基本特点。事实上,表格类选择题往往要比文字类和图画类选择题所蕴含的信息量要大,也更丰富。如果学生在阅读表格材料时稍有马虎或遗漏,就有可能造成选择错误。经常有学生在考试后遗憾地表示,仅仅是因为解读表格时太快、不细心,或忽略了某一个细小的数据而导致错选。在很大程度上,表格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一种学习素养或习惯,这就是严谨、缜密、耐心、细致的品性。很多学生一看见表格题就嫌烦,在阅读表格材料时缺乏矜持沉着的耐性,在草率中完成选择,这样错误率自然就很高。

5.洞察试题的主旨,判断试题的指向

表格类选择题所采用的表格并不是原始史料,而是专家学者经过研究之后有意识设计的为支撑某一研究结论或学术观点的研究成果。在接触一道具体的表格材料题时,必须要把握住该表格所要表达的主旨,准确判断出该表格所要说明的问题。这对于从宏观上掌握好试题的考查指向,从而在选项剥离中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至关重要,这也是最终得出正确选项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在复习训练过程中,应该通过一定数量的真题训练,在实战中帮助学生掌握确立试题主旨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面对全新表格选择题时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和感觉,避免随意地猜测和估计,以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6.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表格材料,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把握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必修部分中的表格材料相对较少,且这些表格材料的设计都比较浅显简单,很难达到高考真题中表格材料的复杂程度,简单地利用教材表格材料进行训练很难达到高考应试要求。必修部分中的主要表格有《2012 —2017 年中美日国民生产总值柱图》《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1914 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1951—1980 苏联国民收入年增长率(%)》等。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这一表格内容相对复杂,信息量相对较大,其余都过于浅显。而在选择性必修教材中,也有一些有价值的表格材料,部分表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结构复杂,非常适合作为高考表格题训练题材。例如根据《1910 —1990 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这一表格,可以设计问题的点很多,教师认真挖掘即可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又如《世界城镇化趋势图》,该表用柱状图形式反映了1800 —2015 年的世界城镇化趋势,年代柱状设置非常繁密。其中,不同时段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有很大的不同,这里面隐含深层次的历史背景原因,除了教材中附在表下的“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这一宏观总体的问题之外,教师还可以抓住柱状图的年代细节,继续设置精细问题。

总之,表格类试题能力的培养既是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要求,也是高考应试的刚需,认真研究突破这一问题符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猜你喜欢
选择题表格历史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组成语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履历表格这样填
表格图的妙用
新历史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