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鲁燕
(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指出商务英语是外语类专业中唯一的复合型专业[1],这一界定给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因此,从商务英语教师综合素养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明晰商务英语师资培养的维度,建构商务英语师资培养模式,对新时代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商务英语专业可持续发展、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乃至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往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商务英语师资培养提出了不同看法。贾和平从商务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商务英语知识、教学与科研能力、企业行业实践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师资队伍培养的五个维度[2],这一观念涉及了商务英语教师必备的知识与能力,但从综合素养的角度来说仍存在局限性。刘艳荣等从“双师型素养”的概念提出商务英语教师师资培养的重点,即英语素养、教学能力、商务知识、商务技能四个方面,并进一步提及要“做好商务英语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训与建设工作”,[3]这一论述在商务英语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但不足之处在于对“职业素养”的界定只限于道德层面,并未对商务英语教师职业素养的内容及其培养途径进行全面解析。王立非等在《国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框架,该专业核心素养框架涵盖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师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跨学科”和“复合型”的特点[4],认为商务英语教师与其它外语类专业教师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该核心素养框架对商务英语教师发展和师资培养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但在教学能力层面只提及“全英商务知识教学能力”,似乎更加侧重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还有一些学者对商务英语师资培养的路径进行了探索。谢琨提出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针对商务英语教师能力现状进行“分层分级培养”,他还从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角度,建议校企共建“教师企业轮岗制度”,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强化教师对于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侧重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5]。胡方霞等基于“产教融合”,提出“以校企共建专业为抓手,以模块化课程建构为引领”,[6]按照模块要求培育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将商务英语师资培养具体为课程师资培养。
以上研究都围绕《国标》的要求,对商务英语师资培养的内容、路径和方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现实中的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仍不尽如人意,在诸多方面尚存在问题。
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调研可以发现,虽然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都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积极探寻商务英语师资水平提升之路,但是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现状仍不容乐观。
从以往调研数据结果来看,商务英语教师在专业背景方面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有些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前身是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的[7],如教学法、语言学、文学、翻译等,并非商务英语专业“出身”,而是“半路出家”,许多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知识图谱中根本没有系统的商务学知识[8]。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师自身发展的程度,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起到关键的作用。据研究数据显示,由于学历结构的不均衡和缺乏科研带头人,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普遍较低[9],且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意识不强[10]。
有些高校尝试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培养商务英语教师,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两方面,忽略了对教师实践和操作等技能方面的培养,而且合作仍停留在浅层,培养模式比较单一[11]。
由此可见,作为商务英语的专业教师,英语语言知识(包括ESP知识和语言文化知识)、商务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商务相关行业从业能力等缺一不可,同时,还应提升包含思想道德和教科研意识等在内的职业素养。以上都是商务英语教师需必备的专业要素,任何一项要素的缺失,都会导致教师整体水平和实际专业教学需求相脱节,进而影响专业教学质量,最终还会影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现存问题表明,当前的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培养模式仍需持续优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12]中提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推动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产教融合在实践层面即为高校与企业的协作(校企协作),因而,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厘清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培养的维度,建构“校企协同”师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开展师资培训首先需要界定师资培养的维度。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师应当兼具“英语+商务”的复合型知识与技能,此外,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决定了其教学和教育的有效性[13]。综合以上观点,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培养的维度应当从跨学科知识、复合型技能和职业素养“1+1+1”三个方面来界定(如图1)。
图1 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培养维度
商务英语知识对外语教师来说是跨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外语教师需掌握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商务英语专业知识(ESP)以及行业专业知识。这里的“行业专业知识”指的是跨学科知识,即教育类行业知识与商务类行业知识。教育类行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而商务类行业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会计、数理统计五类专业知识[14],同时,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知识,如互联网知识、教育信息化知识、新媒体知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知识等(如图2)。
图2 商务英语教师跨学科知识构成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需要掌握的复合型技能主要包含英语语言文化技能、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商务实践技能和教学法技能。英语语言文化技能主要从语言文化的角度,要求教师掌握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基本功。商务英语专业技能指的是运用商务英语专业知识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如听、说、读、写、译等。除了商务英语专业基本技能外,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还需掌握商务英语实践技能,如商务沟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国际贸易实践能力等。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有别于企业人员的关键点在于,教师具有专业的教学法技能,如语言教学技能和商务英语教学技能(如图3)。
图3 商务英语教师复合型技能构成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也同时兼具“英语+商务”的双重内容,主要包含教师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专业教科研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其中教师职业素养指高尚的师德、责任担当意识、教学创新和教学反思的意识与能力;行业职业素养指商务意识和商务思维,商务意识包括理解遵守商业伦理和道德、理解中外商务礼仪、知晓中外商务文化、熟悉国际商务规则和惯例,以及服务意识、商务诚信意识、合作精神、风险意识、沟通意识 、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商务思维是一种专业思辨能力和商业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问题思维、创业思维、共赢思维、公平与效率兼顾思维、企业社会责任思维等;专业教科研素养主要指跨学科的教学研究、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思想政治素养指的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图4)。
图4 商务英语教师职业素养构成
从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师资培养的维度出发,依据产教融合理念,高校与企业共建“校企协同”师资培养模式(如图5)。该模式由培训、实训、实践和评价四个部分构成,其中融合讲座/研讨、案例分析、工作坊和实战演练的形式,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立体式、可持续发展的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培养体系。
图5 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协同”师资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师资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扩容教师的知识范围和水平,提升教师的商务英语教学能力,郭桂杭等基于ESP需求理论,提出语言类教师可以涉猎经管法等领域的知识,目的是要解决在商务英语教学时由于商务专业知识匮乏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15]。因此,高校和企业可以组成培训工作小组,制定短中长期培训目标、自行编制培训教材、组织多样化培训活动等,培训内容主要围绕ESP语言文化知识、商务基础理论、商务实操技能等,培训活动可以以讲座、研讨、案例分析、工作坊等形式展开,实施集中式和“碎片化”培训的方式进行。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跨学科性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除了具有理论层面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外,还应当具备在商务行业实践的经历和技能。教师只有摒弃“唯课本”的保守思维,真正去实践中锻炼,才能够在实际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真正的工作实践内容。
基于此,在“校企协同”师资培养的实训部分中,高校与企业可以形成“产学研”互动平台,一方面由企业人员针对实践环节的各个组成部分对教师展开实训,如产品开发、谈判沟通、营销推广、宣传策划等,另一方面企业人员参与教师的教科研,以“产出导向”为抓手,以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从而打破以往“高校提供资金,输送教师到企业进行短中长期不等的锻炼”的简单合作模式。
“校企协同”师资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师实践环节的推进与落地。学校可以与企业拟定相关政策,制定计划,让教师真正参与到企业工作中。教师在从事实践工作的同时,及时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并协助解决。在“实战演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同时也可以第一时间接收行业最新信息和动态,并及时应用于教学,使“产教”融合更加紧密[16]。
师资培养的成效来自于评价。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协同”师资培养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评价是最关键、最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决定了师资培养的成效。师资培养的评价需要通过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包括跨学科知识的考核、复合型技能的评价和职业素养的评估。考核标准可划分短中长期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同时,应在“校企协同”制度中,把企业和高校合作的成果列入教师教学评估、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之中,提升教师的参与意愿和师资培养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