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昕韵,汪敏锋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网络流行语的大量产生与广泛运用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语言发展的结果。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运用语言模因论对网络流行语形成和发展机制进行阐释,能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促进网络流行语的正确理解和规范运用。
“模因” (meme)是英国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仿照“基因” (gene)一词创造出的文化进化单位,意为“文化中通过非遗传方式,尤其是模仿而获得传播的基本单位”[1]。根据传播力度,模因可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其中,强势模因具有长寿性、多产性和保真性三大特点,可再细分为稳定能力强、使用频率高、存活时间长的稳定型模因和某一特定时期流行的变动型模因[2]。任何一种信息、观念产生后,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在群体中得到传播就是模因现象。
模因论(Memetics)依托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试图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对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的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加以解释[3]。
以语言为传播载体的模因叫做语言模因。作为文化基因,语言模因通过重复和类推[4]的方式进行复制和传播。重复表现为套用某种语言形式或使用同义异词,语言使用者可以根据表达需要对已有模因进行复制,如网络流行语“yyds(永远的神)”广泛用于称赞人、事、物等,一切皆可成神;类推分为模仿词语发音和模仿语言结构产生新模因变体的同音类推和同构类推,如人们从电影《流浪地球》的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提炼出具有较强衍生能力的模因“XX千万条,XX第一条”,并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嵌入其中,仿造出如“新年祝福千万条,平安健康第一条”等句。
在模仿和传播中,语言模因也顺应时势地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表现类型。其中,网络流行语便是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强势语言模因之一。在日趋包容的社会环境中,互联网技术与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不同语言的接触与变异,依托互联网强大的传播能力,网络流行语模因应运而生,迅速反映社会文化状况,及时满足人们当下的交际需求,成为日常生活中一种特殊而流行的交际工具,并表现出创新性、时代性、经济性三大特点。
1.创新性
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以青少年网民为主的人群对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创新。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常常对现有语言模因进行二次创造,使其产生新的形式或含义,从而实现创新性表达。例如,“打工人”原是对从事体力劳动或技术劳动者的统称,现常用于普通上班族的自称,形容当代人为了生活而劳苦工作,具有自嘲意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青年社会性焦虑的现状以及渴望借此宣泄压力、寻找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心态。同时,“XX人”这一结构构词能力强、意义简洁明了、方便记忆和使用的特点使其迅速走红,并随之衍生出“干饭人”“尾款人”等热词。
2.时代性
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形成还与国家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等紧密相关,人们常常通过使用网络流行语来表现自己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注。以“强国有我”为例,它源自建党百年庆典中青年学子对党和人民许下的庄重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随后被广泛运用于作文、演讲和媒体推文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烙印。
3.经济性
人的时间精力和记忆容量具有一定限度,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语言表达方式也日趋经济。相对现实环境而言,互联网环境更加年轻、宽容,其用语也逐渐朝着简洁、形象、幽默的方向发展,以缩略语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成为网络交流的热门方式,或借助数字表达文字含义,“886”表示“拜拜喽”,“949表示“就是就是”等,言简意赅;或中英结合进行简化,例如“C位”最初是“Carry”的意思,指网络游戏中在后期成为主力的角色,随后用法扩展至娱乐圈,当某人在团队表演、拍照时占据中心位置,就称其为“Center”,简称“C位”;或通过谐音、缩略等方式将数字与英文字母结合,创造出诸如“3q”即“谢谢你”、“me2”即“我也是”等网络流行语。这些缩略语大多能够顾名思义,方便理解掌握,相比原词也更易拼写,有利于提高交际效率。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咬文嚼字》、商务印书馆、人民网、新浪微博等平台每年都会发布具有社会性、创新性以及较高语言文化价值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或“十大网络流行语”。以下列举上述平台所发布的部分2020—2021年度网络流行语(见表1),并对其语义做出简要阐述。
表1 2020—2021年度网络流行语及其语义
语言模因在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紧密相关。网络流行语模因在复制和传递过程中,一部分保持初始的模因状态,不发生变化;一部分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变异,分别成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网络流行语;还有一部分则在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的组合作用下成为模因复合型网络流行语。下文以表1中2020—2021年度网络流行语为例,阐释语言模因论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传递形式。
在复制和传递过程中,模因基因型网络流行语的相同信息在不同语境中可以以原型或异形的形式进行传递。
1.原型传递
原型传递也叫直接套用,这类网络流行语模因基本无需进行内容改动即可直接运用于适当的语境中,并得到广泛接受。例如“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常直接运用于不同情境之中而基本不改其原貌,以调侃某事虽无实质性危害,但是却令人感到难堪;同样,李安评价某部影视作品“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也广泛用于表达人们的不解和震惊。
2.异形传递
异形传递又叫同义异词,这类网络流行语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保持相同的信息内容但使用不同词形表示。例如“emo”是“emotional”的英文缩写、“爷青回”是“爷的青春回来了”的中文缩写、“双减”概括了“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两重含义;“集美”与“姐妹”则是受语音方面的影响而产生形式上的变异,其实质仍是同一核心意义。上述两类异形传递除了使语言更加简省凝练、生动活泼之外,也更能表达出人们丰富多样的语气和情绪,从而被广泛运用于网络直播、日常交际当中。
模因表现型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相同,但在不同语境中所传达的主要信息与原意有所不同,具有广阔的延展性和创造性。因此,弱势模因可以利用原有强势语言模因的影响力,根据不同表达需求传递不同内容[5]。何自然(2005)将表现型模因分为同音异义传递、同形联想传递和同构异义传递三类。
1.同音异义传递
同音异义传递指网络流行语模因的语音形式不变,通过改变其结构意义表达出与原先不同的新含义。例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约而同”一词中原本“约定、商量”之义转变为“约会、聚集”,“相同,一致”之义转变为“共同”,现指“不约会、不聚集”成为一项公约,是疫情背景下新兴的网络流行语。同音异义传递以其方便记忆、朗朗上口的语言模因更常见于广告词中,如2021年蒙牛广告词中将“蒙”与“牛”拆解开来并赋予每个字新的含义,即“蒙什么都对,做什么都牛”,引起了当代应试群体的共鸣,并得到了广泛传播,旧词焕发新义,其表达效果和影响力也随之提升。
2.同形联想传递
同形联想传递指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形式不变,由于语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义联想,从而具有更加新颖丰富的词汇意义。例如,“逆行者”现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等,是意义的特指。“云监工”原指网友通过直播观看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情况,现泛指通过网络远程监督某件事的进展;“好家伙”原仅出现在相声表演中表达感叹,现多用于吐槽某事或表示惊讶等情绪,是意义的泛化。“凡尔赛”指部分人通过反向表述来炫耀自己的优越生活;“太上头了”现指某事物引发的过分激动、兴奋的情绪,是意义的迁移。
3.同构异义传递
同构异义传递是指网络流行语模因结构和形式不变,但其中的内容和信息发生了变化。新的概念或信息常常会借用原有强势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以实现自己的表达效果,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也创造出更多词汇表达的可能性。例如,表示赞美或讽刺的“绝绝子”成为流行语后,“XX子”的语言模因根深蒂固于人脑中。因此人们便模仿其形式创造出了“无语子”“可爱子”等新的模因形式并运用于合适语境中,其中“子”作为语气助词使表达更加亲切有趣,并无实义。表示兴奋、喜悦的“太上头了”流行后也随之诞生了“太下头了”一词,用于表示扫兴、破坏气氛、令人生厌。同样,嘲讽那些好摆架子、热爱说教的中年男人的“爹味”一词爆火后,网友根据“X味”的结构形式也创造出了“妈味”一词,用于形容部分女性喜欢关注和评价他人,经常倚老卖老、诉苦卖惨。
同构异义在语句、语段、语篇的创新表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网友常用“不会吧不会吧,不会有人真的……吧?”来表达对某事物感到不可思议,具有讽刺意味,再通过夸张语气的渲染,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当新信息出现时,人们便自动将其嵌入该结构,即新信息借助强势语言模因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部分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形成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可能得益于某类模因的多次作用,也可能是异类模因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组成复合模因进行复制与传递。例如,“破防”成为网络流行语经过了异形传递和同形联想传递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破除防御”的缩写,用于军事、体育和游戏中,缩写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有力,促进其广泛传播;第二阶段指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超出了某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其适用范围的扩大得益于表现型模因的同形联想传递。“躺平”一词的形成机制也是如此,第一阶段为娱乐圈粉丝用语“躺平任嘲”的缩写,并实现了异形传递;第二阶段则在同形联想传递后,泛指年轻人在面对压力时不反抗的人生态度。而“夺笋呐”与“respect”则首先是经过“多损啊”与“瑞思拜”谐音的异形传递,随后在表现型模因的同形联想传递中,前者广泛用于调侃对方说话一针见血,后者除了保留原有的表示尊敬、佩服外,也用于表达无奈和讽刺。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模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和规范使用产生双重影响。
受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语言表达需要的影响,网络流行语模因也不断与时俱进,涌现出新的语音、词汇变异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广大民众认识现实、表达情感、宣泄情绪、引发共鸣的重要途径之一[6]。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创新也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1.精准传递信息
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出现往往与话题性强的社会热点紧密相关,能够迅速、精准、鲜明地反映当下社会状况、民众心态等,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是反映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例如,“内卷”一词在高校的流行生动反映了当前高校学生内部非理性竞争的激烈现状;“emo”则反映了当代人由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较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的社会现状。
2.有效促进交际
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创新性、趣味性、经济性等特点使其产生了特殊的表达功能,更能满足以青少年为主的网民群体的语言表达和交际需要。
一是使语言新颖风趣。网络流行语模因在传播媒介和大众心理的助推下诞生,其在语音、词汇等方面的创新性使其具有天然的新鲜感与时尚感。因此在交际中使用网络流行语使言语更加幽默诙谐,灵活生动,能够缓解长期使用同一表达方式的疲劳感。例如,相比规范现代汉语,“多损啊”的东北方言发音“夺笋呐”的情绪更加饱满,更能鲜活灵动地表达出人们调侃、戏谑的意味,使交际更加轻松活泼。
二是使语言简洁有力。网络流行语模因经济实用的特点使其通过寥寥数字就能表达丰厚意蕴。在互联网交际中,缩略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交际效率;在现实生活中,对方甚至能够在缩略语中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语言表现力。例如,“爷青回”形式简约而内涵不减,且人们常通过增加语气副词等方式进行修饰,如“真是爷青回”等,相比冗长的“爷的青春回来了”,更加简洁明了、朗朗上口,有力地传递了说话人看到经典事物重现或回归时的喜悦之情。
3.助推汉语发展
网络流行语模因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语音、词汇、语法,其中部分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从变动型强势语言模因转化为稳定性强势语言模因,甚至被纳入规范表达,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言三要素,成为现代汉语本体研究的重要材料,促进了现代汉语的蓬勃发展。
一是凸显语音功能。部分网络流行语的诞生归功于谐音、叠音、合音等在原有语音上的作用。不同语音语调具有不同表达效果,能够在交际中打造出不同的“人设”,因此网络流行语模因常常根据人们的交际需要发生变异,并被广泛传播运用。例如,中文谐音“瑞思拜”使表达敬佩或讽刺的语气更加强烈,叠音词“萌萌哒”“棒棒哒”等使语气更加亲切,“知道”的合音“造”“喜欢”的合音“宣”等使语气更加轻松等。
二是丰富词汇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新兴网络流行语在词汇方面的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建筑材料,尤其是部分强势语言模因凭借其极强的构词能力不断发生变异,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变体。例如,人们根据表达需要,在头脑中原有模因“XX子”的基础上不断填充,从而创造出“绝绝子”“牛牛子”等词。
三是创新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带动了新兴词法和句法的出现,为汉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云监工”一词由“云”和“监工”组合而成,此处“云”已不再是云朵之义,而表示基于网络而没有实际接触或操作的活动,“云监工”也并非主谓宾结构,而是将名词“云”用作状语对“监工”进行修饰,表示监工的方式是通过网络云端的直播。除了“云监工”外,在疫情背景下产生的由“云XX”模因构成的表达方式,如“云拥抱”“云吸猫”“云恋爱”“云追星”等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网络流行语模因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被喻为可以感染他人大脑的“病毒”。如若使用不当,不仅可能造成交际障碍,还可能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汉语规范性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1.形成“黑话”,造成隔膜
人际交流建立在一定语境之上,语境是否同步对消除语言歧义以解码彼此的交流意图来说至关重要[7]。如果交际双方处于不同语境中,对输出的语码便很可能存在不同认知,容易造成交际障碍。尽管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但诸如“xswl(笑死我了)”“u1s1(有一说一)”等缩略词的使用者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网民群体。反观中老年网民群体,他们往往缺乏相关的语音知识和对网络流行语的关注,以致无法理解其语义,也鲜少使用这一表达方式。因此,在交际过程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便横亘着一道看似无形却又难以逾越的符号鸿沟,影响双方的正常交流。尤为严重的是,当前部分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在现实生活中也以“圈地自萌”的态度抗拒、排斥使用规范语言,造成了代际之间心灵的隔膜,严重影响其人际交往。
2.过度泛化,导致“失语”
网络流行语模因具有强大的话语表现力,在日常交际中占据重要一席,但如若不分对象、场合地滥用网络流行语,就可能将人们禁锢于封闭固化的“信息茧房”之中,成为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枷锁,甚至可能造成“文字失语”的严重社会问题。当人们用“yyds”(永远的神)称赞一切事物,用“emo”表达自己所有悲伤忧郁情绪时,语言表达的贫乏与同质便敲响了人类为语言和文字所驾驭的“失语”警钟。
3.影响规范,妨碍教学
不同于典范的现代汉语,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创新性和经济性使其在语义和语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集美”为例,这一表达在口语交际中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若将其取代“姐妹”并用于书面语中,就可能与“厦门市集美区”之义相混,容易引起误解。同样,“夺笋呐”一方面能够彰显说话人的强烈情感,使话语生动有趣,调动交际气氛;另一方面也对汉字音形义用的规范性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或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有待提升,如若教师自身发音受方言影响过于严重,或在书面语中滥用尚未纳入规范的网络流行语词汇,就会严重影响语言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增加学习者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学效能。
网络流行语模因是一把影响现代汉语规范使用的双刃剑。一方面,诸如“双减”“云监工”等既实现简化创新又具有时代价值的表达能够助力日常人际交往,丰富发展现代汉语;另一方面,诸如“xswl”“u1s1”等表达也可能由于其自身的不规范性造成日常交际和汉语学习的障碍。因此,正确理解语言模因在网络流行语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能够促使人们科学分析、辩证看待网络流行语在日常交际、语言发展和教育教学等方面造成的双重影响,继而对其使用加以正向引导,合理规约,为现代汉语发展树立良好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