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云鹏
精神病为严重心理障碍疾病的统称,具有发病慢、复发率高及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容易造成患者行为、情感及思维等出现异常并导致精神活动不协调。于精神病患者发病早期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治等干预措施,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使疾病发作时间延迟并可有效降低复发率[1,2]。早期发现病情并应用整体治疗模式,积极为患者提供治疗效果确切且能够进行长期治疗的药物,对于保证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氯氮平为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可缓解患者病情并抑制及病情进展,但是用药安全性及远期治疗效果较差[3]。奥氮平为临床常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可通过对大脑中神经递质失衡进行调节发挥药效[4]。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 年2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66 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奥氮平的治疗效果,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 年2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66 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患者病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中精神病诊断标准;②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检查、生化指标检查等确诊;③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 分;④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⑤患者监护人了解此次研究目的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不稳定躯体疾病患者;②入组前1 个月接受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电痉挛治疗等患者;③由于个人原因不能全程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患者;④有癫痫发作史或者意识障碍史患者。将患者依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 例。对照组患者男18 例、女15 例;年龄27~89 岁,平均年龄(57.86±11.13)岁;病程6 个月~21 年,平均病程(7.86±5.03)年;其中脑血管病精神障碍9 例、精神分裂症9 例、其他15 例。观察组患者男19 例、女14 例;年 龄25~87 岁,平均年 龄(56.49±11.08) 岁;病 程6 个月~23 年,平均病程(7.91±5.25)年;其中脑血管病精神障碍10 例、精神分裂症10 例、其他1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氯氮平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25 mg/次,2~3 次/d 口服,观察患者用药效果,若效果不理想则逐渐增加服用剂量,最大应用剂量≤400 mg/d,维持剂量为100~200 mg/d,每个疗程持续2 个月,连续治疗1 个疗程。观察组患者接受奥氮平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5 mg/次,1 次/d 口服,餐前及餐后均可用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用药效果确定每日用药剂量,最大应用剂量≤20 mg/d,每个疗程持续2 个月,连续治疗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主要包括4 个项目,即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功能,分数和生活质量呈正比,即分数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好[5]。
1.3.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不良反应评定临床用药安全性,主要包括乏力、嗜睡、头晕、其他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精神病主要以精神无能及行为异常等为主要特征,患者情感、思维以及感知、行为异常等对其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可造成极大的损害和干扰[6]。当前,临床关于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做出准确解释,可能与丘脑功能异常及多基因重叠等因素存在关联。精神病患者多巴胺功能下降且中枢5-羟色胺(5-HT)功能增强,多伴有幻听、妄想及意识障碍等异常[7,8]。
氯氮平为临床常用抗精神疾病药物,能够使患者阳性状态、阴性状态以及情感状态等获得改善,但是用药后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为苯乙胺类5-HT/多巴胺拮抗剂,主要成分包括5-HT1A及5-HT2A,可作用于胆碱能受体、组胺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5-HT 受体、多巴胺能受体等多个不同的受体,进入机体后可与5-HT2受体结合,能够选择性对脑周边组织发挥作用并可促进多巴胺通路实现[9-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奥氮平治疗精神病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明显。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采用奥氮平治疗精神病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精神病患者应用奥氮平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用药安全性较高,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