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

2022-08-30 04:16乔荣彤
关键词:晋城晋城市体育项目

乔荣彤

(山西科技学院文旅康养学院,山西晋城 048000)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抢抓“十四五”时期推动康养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挖掘产业优势,抓好产业布局,做优产业特色,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近几年山西省积极推动由外向内的转型发展,促进体育与旅游融合,而晋城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下地上,宝藏遍布,尤以地下宝藏之多称冠全省,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2018 年国家体育总局指出,把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必须加大开发民族体育资源。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直备受瞩目,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特色风格,因此利用晋城市独有的自然资源,结合当地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地制宜地打造“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才能将晋城市旅游资源发展到最优化,促进晋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晋城市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背景

晋城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处三山(太行山、王屋山、中条山)的交界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水岭,由此形成了极为罕见的自然地理景观。晋城市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神话发源地,高僧慧远、天文学家刘羲叟、孔三传、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故里。现有文物总量6767 处,属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 处,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崇寿寺、海会寺、柳氏民居以及湘峪古堡等众多名胜古迹。晋城市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中原、走向全国的重要门户,高速公路与207 国道交织成网,分别有晋城到焦作、晋城到济源、阳城到翼城等高速;铁路网线贯穿全境,如太焦、侯月及嘉南铁路。因此,以文化促经济发展,以开发促保护,与地方旅游的互动协调发展,成为今后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体育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向。

二、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

(一)晋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布情况 晋城市不仅地处特殊的地理环境,雄踞太行,俯视中原,山川形胜,万种风情,同时经过长久的历史积淀,还拥有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后人留下很多历史珍宝,如九莲灯、十不闲、小车舞、龙灯舞、花棍舞、花鼓舞、陈氏太极拳等,至今各县人民仍然保持本地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年复一年举办隆重的传统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文化与周边的地理分布、地域文化、生活习性、宗教信仰等存在必然的联系,经历历史的跨越,形成了本地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如为广泛普及太极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健身养老中来,2003年晋城市泽州县建立了陈式太极拳基地、太极拳养生功夫院等,拉开了全市进村普及太极拳的帷幕。陵川县每年年初定期举办围棋比赛,自2008 年至今连续举办晋城国际围棋文化节,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晋城市围棋发源地品牌,推动围棋运动的普遍提高。

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直备受瞩目,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特色风格,如表1所示。

表1 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统计一览表

通过走访文旅局及当地村民发现,晋城市城区的双龙竹马,泽州县的跑驴、踩高跷、黄河灯会、高跷顶桩、陈氏太极拳,高平市的九莲灯、推小车、竹马,沁水县的小车舞、打花鼓、龙灯舞、花棍舞、花鼓舞、青龙圪栏棒、二鬼摔跤、狮子舞、龙灯、花棍舞、上党秧歌,陵川县的围棋、十不闲、五鬼盘叉、武故事、五鬼盘叉、傅山拳,阳城县的裤马、旱船小车舞、扛桩,以晋城市为中心,各县总体分布均匀,并呈现出扩散的趋势,完全满足晋城市的全域旅游规划。

(二)晋城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旅游产业在晋城经济发展中起支撑作用。2020 年晋城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一县一大景区”为平台,基本形成了景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1]。截至2021 年2 月,全市累计国内旅游收入293.45 亿元,旅游总收入293.45 亿元,双双位列全省第二,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晋城市围绕“融合农林文旅康,发展全域大旅游”规划思路,先后出台了《晋城市关于推进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晋城市关于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编制了《晋城市“厕所革命”实施方案(2018-2020 年)》《晋城市创建旅游公路示范市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全市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引领和法治保障。

晋城市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开发,在山西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省内周围城市的自然景观构成环形市场模式,具体A 级旅游景区如表2所示。

表2 晋城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一览表

珏山被誉为“中国赏月名山”,自然景观海市蜃楼迷人;皇城相府是清顺治和康熙两朝宰相的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的故居,陈氏家族科甲鼎盛,至今流传“积德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翰林级别以上的人才高达108人;棋子山是世界围棋的发源地,因此利用晋城市独有的自然资源,结合当地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地制宜地打造“体育+旅游”发展模式,将晋城市旅游资源发展到最优化,让群众广泛参与、广泛受益、广泛分享,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就业、富裕群众的独特作用[2]。

三、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旅游景区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指出,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山西具有悠久而厚重的文化资源,依托天然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繁衍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资源。新发展理念和健康中国战略下,“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是省政府构建全省域、文旅产业首要品牌,为山西蹚出一条特色路。

(一)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旅游景区融合的必要性 晋城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下地上,宝藏遍布,尤以地下宝藏之多称冠全省。如王莽岭景区素有“清凉圣境”“避暑天堂”“世外桃源”“太行至尊”之美誉,景区包括王莽岭、挂壁公路和锡崖沟等,特殊的自然景观和奇特的造型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观,还有王莽、刘秀两代皇帝斗智斗勇的地方。除此之外,围棋的发祥地—棋子山、太极拳始祖陈卜的故里等,给本土遗留下聚集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由此可见晋城市周边各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全域旅游新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晋城大地上留下了无数古村落、古民居,所以晋城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文化名村数量也位列山西第一。党的十七大以来,晋城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使晋城市的“非遗”保护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山西群山围绕,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晋城市位于晋东南,紧邻河南,成为战争的聚焦点,如长平之战,此战规模庞大,惨失严重;太行抗战是中华民族转危为安的决定性战争,是晋城的骄傲,晋城家家支援抗战,户户有男儿参军,成为晋冀鲁豫边区、晋豫边区、太行太岳军区的核心根据地。这些战争中出现的刀法、枪法、棍法、拳法等,不断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信仰。虽然晋城市本土的传统体育项目很多,如围棋、陈氏太极、傅山拳等,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停滞在表层,这在“体育+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发展进程中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晋城进一步转型跨越。因此,只有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新产品和晋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再将二者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才可以真正意义上促进晋城市旅游经济大跨步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作用,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并喜欢它,在某种程度上,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旅游景区融合的可行性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民健身计划在广大群众中赢得很大的反响,而体育旅游作为健身和旅游融合一体的新型健身手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在旅游中实现了强身健体,也在锻炼中开阔视野,极大的拓展了人们的消费空间,提升消费水平,增加当地GDP。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促进旅游发展的先锋,凭借其特有的自身优势,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8 年,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蔚然成风,人们参与的方式有参观和体验两种,具体呈现形式有体育赛事、陈列和民俗节庆表演等[4],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借助晋城市极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各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基础,将健身、娱乐、竞技汇合,如沁水县的狮子舞、打花鼓、花棍舞,高平市的推小车,陵川县的傅山拳,阳城县的旱船小车舞等,打造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重点线路和特色旅游目的地[5]。

因此,使民族传统体育嫁接旅游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融合,对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四、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全面统筹,科学规划 晋城市全域旅游发展方兴未艾,紧扣“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立足山西省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展资源评估,深入挖掘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复合经营、融合发展的目标。作为山西省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城市之一,立足区位优势,整合特色资源,打造最优环境,做强旅游品牌,形成多点支撑、协同推进的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对照国内外一流旅游业高质量的服务,地毯式的排查晋城市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实施精准整治,采取超常措施,拿出过硬办法扎实推进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二)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资源保护与利用,着力提升旅游品牌 将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有效的融合起来,不仅可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传承,也会促进当地旅游产品的升级。将地方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应用于实处,本着长期发展原则,应当通过有效途径实施保护,在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综合保护与专项利用相结合、欣赏性和参与性的结合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促进该地区的文化发展。重视体育文化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多重保护,明确晋城市地域文化特征与生态资源环境承受力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能够平衡生态、文化以及社会效益。建立长期有效的保护研究开发机制,着眼长远、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塑造和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强地区体育产业,抢占体育发展制高点,才能实现晋城市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

(三)强化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晋城市应统筹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和媒体,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发挥自己的优势,如聚焦重点区域,深入大街小巷,走进乡镇村庄;利用新媒体,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如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全面组织宣讲教育;组织开展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表演等,进一步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覆盖面。总之,采用一系列有声势、富有成效的宣传,让本土特色传统体育旅游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氛围,推动晋城市全域旅游的良好发展。

(四)培训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体育旅游近几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根据相关报道,国内旅游者以健身、康复、休闲旅游为目的的旅游人数已经占总人数的70%左右。随着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复合型人才。

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专业人才需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民族旅游活动策划者、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服务、精通民族体育发展史人才、制作相关的体育项目传统器材和组织民族体育活动人才等组成,因此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输送专业人才,联合地方体育局、旅游局及相关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加强人才实践能力,深入基层县、镇、村、本土培训机构,进行本土传统文化的专业培训及教育。

结束语

发展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是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依托各县的围棋文化、太极拳、傅山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建立健全适应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建立部门互动机制,推动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开发、建设、管理,促进晋城市民族传统体育与各县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休闲养生旅游新业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晋城晋城市体育项目
晋城市农业农村局举办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暨安全用药技术培训会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基于AHP分析的晋城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两种预应力主动加固桥梁技术分析
招商引才 合作互赢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马不停蹄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