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1年四川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糖水平分析

2022-08-29 02:34:34尚启锋柳青波李顺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16期
关键词:糖耐量百分率高血糖

王 霞,尚启锋,柳青波,李顺康

四川大家医学检验中心,四川成都 611843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及其引起的心脏、脑、肾、神经等器官或系统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3]。为了解四川地区近年来的血糖水平及高血糖情况,本研究分析了2015-2021年四川地区3 363 281例健康体检人员的空腹血糖(FBG)水平,研究近7年四川地区血糖水平随年份的变化趋势,以及血糖水平变化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以期为糖尿病的防控和慢性病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5-2021年四川地区检测FBG水平的3 363 281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 496 768例,女1 866 513例。

1.2方法

1.2.1血糖监测 采集健康体检人员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采血管为含氟化钠灰头管),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样本检测按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执行。采用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PG水平,检测试剂为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校准品为迈克公司配套校准品,质控品为美国伯乐(Bio-Rad)公司生化复合定值质控品。

1.2.2血糖分组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4]中相关标准,以FPG<6.1 mmol/L为正常血糖组,6.1 mmol/L≤FPG<7.0 mmol/L为糖耐量受损组,FPG≥7.0 mmol/L为高血糖组。

1.3观察指标 (1)分析2015-2021年3组人员百分率及变化趋势。(2)分析2015-2021年3组人员血糖水平变化趋势。(3)分析不同年份、不同性别间3组人员百分率变化趋势和男女性别间的差异。(4) 将2015-2017年所有健康体检人员按年龄分组(<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70~<80岁、80~<90岁、≥90岁),分析各年龄段3组人员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百分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7录入数据,采用 SPSS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25)]表示。本研究数据为百万级,数据接近总体水平,不适合进行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因此采用数据描述和趋势分析。

2 结 果

2.1四川地区近7年正常血糖、糖耐量受损和高血糖人员百分率变化趋势 2015-2021年各年份正常血糖组、糖耐量受损组、高血糖组人员情况见表1。随着年份的变化,正常血糖组人员百分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糖耐量受损组人员百分率和高血糖组人员百分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

表1 四川地区近7年正常血糖组、糖耐量受损组和高血糖组人员情况[n(%)]

注:A为正常血糖组人员百分率变化趋势;B为糖耐量受损组人员百分率变化趋势;C为高血糖组人员百分率变化趋势。

2.2四川地区近7年正常血糖组、糖耐量受损组、高血糖组人员血糖水平分析 四川地区2015-2021年正常血糖组、糖耐量受损组、高血糖组人员血糖水平见表2。正常血糖组血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糖耐量受损组和高血糖组的血糖水平变化不明显,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见图2。

表2 四川地区近7年正常血糖组、糖耐量受损组、高血糖组人员血糖水平[M(P25,P75),mmol/L]

2.3不同性别血糖水平分析 将2015-2021年健康体检人员按性别分组,分别计算正常血糖组、糖耐量受损组和高血糖组人员男、女百分率,结果显示,正常血糖组男、女百分率均呈下降趋势,而糖耐量受损组和高血糖组男、女百分率均呈上升趋势。见表3。

表3 四川地区近7年正常血糖组、糖耐量受损组、高血糖组人员男、女情况[n(%)]

2.4不同年龄段血糖水平分析 各年龄段正常血糖组、糖耐量受损组和高血糖组人员百分率见表4。将各组按年龄段和百分率作图。结果显示,正常血糖组人员百分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最低值(谷值)出现在50~<60岁;糖耐量受损组人员百分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高血糖组人员百分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最高值(峰值)出现在50~<60岁。见图3。

注:A为正常血糖组人员血糖水平变化趋势;B为糖耐量受损组人员血糖水平变化趋势;C为高血糖组人员血糖水平变化趋势;圆点表示中位数,上、下短横线表示四分位数。

注: A为正常血糖组人员百分率随年龄变化趋势;B为糖耐量受损组人员百分率随年龄变化趋势;C为高血糖组人员百分率随年龄变化趋势。

表4 各年龄段正常血糖组、糖耐量受损组和高血糖组人员情况[n(%)]

3 讨 论

高血糖甚至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一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相关并发症,如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5-6]。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之一,预计从2010年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成人患者数量将增长69%,发达国家将增长20%[7]。为了解四川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糖水平,本文对四川地区2015-2021年近7年3 363 281例体检人员血糖水平进行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近7年来,正常血糖组人员百分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糖耐量受损组和高血糖组人员百分率均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对3组血糖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糖耐量受损组和高血糖组血糖中位数相对稳定,正常血糖组虽然血糖处于正常水平,但是血糖中位数从2015年的4.64 mmol/L上升到2021年5.19 mmol/L,结果说明正常血糖组人员的血糖水平出现整体上移的趋势,如果不加控制,这部分目前血糖正常的人群,可能会进入糖耐量受损或高血糖状态,这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同时发现,四川地区高血糖发生率随年份呈上升的趋势,这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8-11]。

为进一步分析血糖水平与性别的关系,本研究将每年的研究人群按性别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各组男、女百分率,结果显示,无论男女,正常血糖组人员百分率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糖耐量受损组人员百分率和高血糖组人员百分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不同年份男女性别间百分率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血糖变化和性别无关,3组男、女百分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基于血糖变化无性别差异,本文进一步将2015-2021年的所有研究对象归为一个整体,按<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70~<80岁、80~<90岁、≥90岁进行分组,再统计各年龄段各组人员的百分率,结果显示,30岁前,正常血糖组人员百分率为97.3%,对应不正常血糖(糖耐量受损组和高血糖组)人员百分率仅为2.7%,表明在30岁前人群血糖水平总体正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正常血糖组人员百分率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在50~<60岁达到谷值(73.7%),随后有轻度的回升,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糖耐量受损人群在60岁前呈现明显升高趋势,60岁后仍然升高,只是升高的趋势变缓。高血糖人群在60岁前呈现急剧升高趋势,在50~<60岁年龄段达到峰值,60岁后出现降低,随后呈现相对稳定的趋势变化。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高血糖的发生和年龄呈正相关[12-15],而本研究结果发现,60岁前高血糖发生确实和年龄呈正相关,但并不是一直呈正相关,60岁后表现为相对稳定的状态。本研究还发现,正常血糖百分率的谷值和高血糖百分率的峰值均出现在50~<60岁年龄段,均呈现出“拐点”的现象。本研究结果表现,50~<60岁年龄段是高血糖或糖尿病发生的高峰期。目前的文献资料鲜见相关报道。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与我国的工作制度有关,60岁为普遍的退休年龄,退休前以工作为主,而退休后更注重健康有关。

按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同时FBG≥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血糖浓度≥11.1 mmol/L。目前认为糖化血红蛋白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而本研究对健康体检人员的FBG水平进行分析,没有分析体检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后续可进一步对健康体检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随年份趋势变化及与年龄段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本研究从血糖水平结果进行粗略估算四川地区在2021年糖尿病的发生率高达15.9%。糖尿病主要有2种类型:餐后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而本研究仅测定检查人员FBG,未进行餐后血糖测定和OGTT试验,笔者在实际临床工作也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表现为FBG正常而餐后血糖升高(IGT类型),在本研究中将这类人员划归糖耐量受损组或正常血糖组,因此,考虑到IGT的存在,四川地区糖尿病的发生率可能远在15.9%以上,这种糖尿病高发的现实需要引起健康管理部门、卫生医疗系统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通过对四川地区近7年来FBG水平的分析显示,四川地区糖耐量受损和高血糖发病率高,并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特别是2020-2021年有急剧升高的趋势,另外正常血糖组人员的血糖水平也出现整体上移的趋势。本研究结果说明,四川地区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高发和加速升高的趋势,降低高血糖及糖尿病的发生率是目前当务之急。同时,本研究发现,糖耐量受损及高血糖发生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发现高血糖易发生在50~<60岁年龄段,需要对这个年龄段特别的关注。

猜你喜欢
糖耐量百分率高血糖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自我保健(2021年4期)2021-06-16 07:36:46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糖尿病教育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临床意义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2:36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基于距平百分率的万源市气象干旱灰色预测
益气养阴和祛瘀化浊法治疗糖耐量异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