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急性期不同血压参数与预后的关系

2022-08-29 11:34宋新杰姜睿璇张怡君王安心李子孝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急性期入院脑出血

宋新杰,姜睿璇,张怡君,王安心,李子孝,,3,赵性泉,,3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居各种脑血管病首位,针对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探索一直是卒中领域的热点,遗憾的是,目前仍未获得重大突破。脑出血发病时多数患者血压升高,血压管理被认为是脑出血治疗的重要靶点,但发病时血压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1-4],一些大型的临床研究,如急性脑出血积极降压治疗研究(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trial,INTERACT)等也未能明确脑出血后降压是否有益于患者的远期预后[5]。此外,目前针对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多,但其他血压参数,如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对脑出血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覆盖全国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的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Ⅱ(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 Ⅱ,CNSRⅡ)数据库,评估脑出血急性期SBP、DBP和MAP与患者结局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人群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2年6月-2013年1月进行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CNSRⅡ,其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9家二级和三级医院,牵头单位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CNSRⅡ研究已获得北京天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的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每个中心均有第三方临床研究监察机构派出的监察员督查,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专业的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向计算机中录入数据。

CNSRⅡ入组标准:①年龄≥18岁;②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并经过头颅影像学证实;③发病7 d内;④排除非血管性原因所致出血(如原发性脑肿瘤、脑转移瘤、硬膜下血肿、脑外伤等);⑤门诊或急诊室直接收入院治疗。

1.2 基线数据收集 基线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人口学信息,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定义是根据有记录或自我报告的相应病史;或接受相应疾病的药物治疗;或有临床或实验室检查支持;或出院时新诊断[6]。血压指标为入院后首次测量的SBP和DBP,计算MAP,公式为(收缩压+2×舒张压)/3。

1.3 随访和终点事件 终点事件包括院内死亡、发病3个月和1年死亡和预后不良(mRS≥4分)。终点事件的判断由经过统一培训的随访人员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1.4 统计分析 利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分别以入院SBP、DBP和MAP为自变量,以院内、发病3个月死亡、3个月和1年预后不良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CI。回归方程中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信息 研究共纳入1049例脑出血患者,有1例患者因血压信息缺失被剔除,最终1048例患者的数据纳入统计分析。患者年龄19~98岁,男性666例(63.5%),746例(71.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平均SBP为162.1±28.9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DBP为95.1±17.6 mmHg,平均MAP为117.4±20.1 mmHg(表1)。

表1 脑出血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特点及结局

2.2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参数与预后的关系3个月随访时有122例患者的mRS信息缺失,故在分析3个月预后不良与血压的关系时有926例患者纳入统计。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入院SBP 120~139 mmHg患者相比,入院SBP 180~199 mmHg和SBP≥200 mmHg的患者在院死亡风险均增加;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混杂因素后,上述关系仍有统计学意义。入院SBP≥200 mmHg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他分层SBP水平对3个月预后不良或死亡、1年预后不良无独立影响(表2)。

将不同血压参数作为连续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入院SBP、DBP和MAP均为患者在院死亡、3个月预后不良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1年预后不良无独立影响(表2)。

表2 入院血压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脑出血急性期约有70%以上的患者出现血压升高[7],急性期血压升高可能是预后的预测指标,但目前少量可用的研究数据却相互矛盾[8]。本研究发现,入院SBP水平对患者的早期死亡和预后不良有独立影响,与入院SBP 120~139 mmHg的患者相比,入院SBP 180~199 mmHg和SBP≥200 mmHg患者的院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6.53倍和20.74倍;另外,随着入院SBP、DBP和MAP的升高,患者在院死亡风险、3个月预后不良和3个月死亡风险均增加。

既往有研究发现,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预后呈“J”形关系,也有研究认为两者为“U”形关系[9]。虚拟国际卒中试验档案(virtual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s archive,VISTA)研究发现,脑出血后24 h血压升高与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相关,24 h SBP每增加10 mmHg,不良结局风险增加16%,当SBP>190 mmHg时这种关联最强,同时24 h DBP也与预后不良相关,但关联强度略弱于SBP,但该研究未发现入院时的血压与预后有关[4]。脑出血后急性期血压升高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应激、炎症反应、颅内压变化、中线结构受压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去抑制等相关[10]。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也可能反映了系统性动脉硬化、血管阻力增加等病理状态,这些患者更容易出现较大的血肿和更差的功能结局;另外,血压升高可能与较严重的脑水肿有关,此类患者更易出现预后不良[11]。同时,血压变异在器官损伤的进展和血管事件的触发方面也有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血压变异的原因、后果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在INTERACT-2研究中,尽管主要结局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但后续分析发现脑出血急性期积极降压有改善患者3个月结局的趋势,其后期分析发现强化降压可改善患者的90 d功能预后,事后分析提示最佳血压目标值为130~139 mmHg[12]。然而,急性脑出血抗高血压(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TACH)Ⅱ研究发现严格控制血压并未减少患者90 d时的预后不良,且强化降压组肾功能损伤比例有增加趋势,次要终点发现强化降压有减少血肿扩大的趋势,但该趋势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引发关于急性脑出血最佳血压管理的进一步争论,最佳降压策略仍需继续探索。本研究发现,当SBP>180 mmHg时,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结合INTERACT-2和ATACHⅡ研究的结果,提示对于SBP≥180 mmHg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需要积极降压干预。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脑出血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但该研究中未登记脑出血病因,无法根据病因进行分类评估;其次,登记研究中未能连续监测血压,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尽管如此,该研究是来自国家最大的卒中登记数据库,覆盖全国100余家医院,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猜你喜欢
急性期入院脑出血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法前总统希拉克肺部感染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