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泉州晚报社 余江春
近年来,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移动端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冲击,给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极大挑战。作为机关党报的泉州晚报社,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多年来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的理念,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员工利益至上原则,通过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将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报社的发展大局中,不断引导职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为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报社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主流舆论强势持续巩固壮大,融媒体矩阵全面发力,多种经营优化整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向上。笔者在报社行政部室工作近20年,深度参与政工和党务工作,就如何通过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来推动党报事业做大做强,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核心就是围绕人做文章,以人为本,才能凝心聚力铸魂,才能同心同向同行。
职工的所思、所言、所为是他们在平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对所接触人和事的客观反映,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将直接影响他们工作的情绪和成效。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要把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良好的价值取向作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积极主动介入广大职工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下大力气去整理、分析、研究职工日常言行中是否有不良言论、负面舆论等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及时果断处置,确保职工队伍绝对忠诚、纯洁、可靠。要引导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不断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二)要把深入一线作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发扬深入基层、求真务实的作风,通过对职工日常所思、所言、所为的研判,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及时快速提出解决方案,强弱项、补短板,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源头上,把矛盾消弭在萌芽状态。
(三)要搭建沟通平台,专人负责对接。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从职工的利益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力争做到问题有地方反映,诉求有地方倾诉,思想有地方交流,情感有地方宣泄。一定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并经常性予以总结,积累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不断予以优化、改进。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感觉被理解和尊重,才会乐于与单位沟通、交流,达到真正的互动。
比如报社的编辑和记者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且极不规律,员工多数处于亚健康状况,职工都希望有个锻炼的场所。报社党组通过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员工这个诉求后,认为要求十分合理且很有必要,马上予以研究解决。报社办公室、工会、基建办等部门快速行动,从寻找合适场地、科学设计场馆到选用配置器材等方面入手,在较短时间内,一个占地约200平方米投资100多万元的健身房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员工锻炼问题,得到广大职工的高度评价。
职工在平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压力和困难,这其中有些是通过个人或家庭努力可以克服和解决的,有些却需要单位或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才能改变。虽然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党委政府的日常施政中。但我国人口众多,党委政府需要解决的事情繁重,很难兼顾齐全,这就需要各个基层单位主动扛起补台职责,切实帮助普通群众提高应对困难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真心实意帮助职工解决实际性的困难。
(一)生活上要帮扶。单位要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帮助职工解决诸如看病难、住房难、孩子就学难等操心事、烦心事,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让其安心工作。如有的单位外来员工多,为解决员工子女上学问题,自己创办幼儿园,或以单位的名义主动联系附近中小学(采取捐钱捐物等形式)为员工子女争取就学机会;有的单位在职工家庭出现重大疾病或困难时,能及时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并发动广大职工或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帮助……以上种种帮扶救助形式,对职工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将温暖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良好的业绩去回报组织、回报社会。
(二)工作上要支持。单位要制订切合实际的工作任务或目标,或者根据市场变化等因素及时进行调整,不让职工为不切实际的目标或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而大伤脑筋。当员工无法完成工作任务或出现工作失误时,不要简单地釆取经济处罚或批评、责难了事,要主动、客观帮他们查症结、找原因,如果不是个人主观不用心、不努力造成的,单位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帮助其更好地完成任务。此外,尽可能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这也是关爱职工的重要体现。
(三)制度上要有保障。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工会等部门职责,在帮扶力度、帮扶范围、帮扶形式上建立长效机制,推出一系列切实可行、操作简便的惠民举措,让真正有需要的员工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要做到用心用情,关心关怀,既要在制度设计上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也要兼顾情感需求,贴民心、暖人心,让员工得到帮助的同时,也能获得尊重,感受温暖。
守望相助,心手相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单位全心全意、义无反顾去帮助一名员工时,那么他的内心就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感动,就会把感恩的心化作有形的动力投入单位的发展建设中。泉州晚报社多年来一直在这方面努力践行:针对外地员工多,外部租房贵的问题,报社停止部分集体房产出租,改造成职工宿舍,有效解决了外地员工住宿问题;针对员工子女读书难,报社独资创办了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并倾心打造成泉州市区第一梯队的优质小学,报社职工子女可无条件入学;在报社员工因重大疾病或重大事故救治资金不足时,及时发动员工捐款,并通过旗下各媒体积极在社会上呼吁,帮他们筹集善款,有效缓解了这些家庭的压力。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培养忠诚、干净、担当,懂业务、善经营、会管理的干部队伍是单位发展的核心要务,也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需求。只有个人干事创业精气神得到激发,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干劲得到强化,单位的内生驱动力才能得到有效释放。
(一)要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单位的事业要想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在于培养选拔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接续奋斗,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要在重大活动、重要场合、重要节点考察和甄选干部,让那些对党绝对忠诚、素质能力过硬、堪当时代重任,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要进一步推进年轻干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真正把优秀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二)要为职工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捕鱼”能力和造血功能。国家需要学习型的政府,单位需要学习型的员工。员工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知识更替旧知识、持续优化和提升的过程。只有通过持久不间断、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职工工作技能、业务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在内的多方面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要主动接轨新思想、新业态、新技术,想方设法为职工提供更多的高级别的学习和深造机会。要着力解决关键岗位、关键工序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注重创新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在业务培训、人才建设方面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倾斜,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职业认同感,确保人才培养出来、留得下来。
(三)要为职工做好职业规划,让他们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单位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单位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就要有核心的人才资源和人才储备。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些单位实际上并不缺人才,可惜的是未能很好地发现和培养,让人才在并不合适的岗位上变成普通的“人手”。因此,一定要为职工做好职业规划,根据每个岗位的需求和每个年轻干部的兴趣、特长、工作经历等情况,把他们选配到其最熟悉、最擅长、最能发挥专长的地方,让他们各展所长、各尽所能,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锻炼,成为各方面、各领域的行家里手。
(四)要为职工提供展现自己、创造业绩的舞台。
要让职工在经风雨、见世面中成长,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成才。作为单位一分子,每个职工都希望能以优异的业绩来展现自己的才智,体现自己的价值,以获取领导的欣赏和同事的肯定。因此,单位一定要给予这样的机会和舞台,多举办一些诸如“技能大赛”“岗位练兵”活动,或突破常规,把一些年轻的、有能力、有干劲的业务骨干提拔到重要岗位,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让那些想干事的人能有事干、干成事。
泉州晚报社在培养年轻干部方面,多年来一直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报社就率先在全国启动全员竞聘上岗工程(至今已到第七轮),一大批年轻的骨干记者、经营人才通过竞聘纷纷走上中层领导岗位,成为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此外,报社还通过科级干部培训、借调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选派驻村扶贫干部、开辟“业务讲堂”等形式,不断完善干部队伍的培训模式和梯队建设制度,为报社事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要把人心和力量聚在一起,要用共同的愿景激励人,用共同的事业成就人,用实在的回报留住人。
(一)要用共同的愿景激励人。愿景就是方向,目标就是旗帜。要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列席党组党委会议等形式,让职工参与对单位短期计划、长期规划,重大决策部署的研究与讨论,成为报社共同愿景的亲历者、参与者、建设者。通过共同的目标和愿景,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步调,激励职工把聪明才智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
(二)用共同的事业成就人。共同的事业最具感召力、聚合力,最能激发奋斗动力、点燃创业激情。泉州晚报社创刊37年来,全国各地10多个省份热血青年为投身党的新闻事业汇聚一堂,他们把个人奋斗目标与党的新闻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展示自身的社会价值融为一体,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守正创新,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振奋精气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共同事业为个人增长本领提供了平台,是个人价值实现的依托。37年来,报社职工自觉在共同的事业追求下思考和行动,集体与个人共同成长,相互成就。报社两度获得“中国百强报刊”荣誉称号,连续8届获福建省文明单位,编辑部作品获中国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福建新闻奖等行业最高荣誉;报社职工多人获得全国、全省或者是行业的先进个人。
(三)用实在的回报留住人。要把职工的利益与单位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不少企业的宣传口号中经常有这样一句话:“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要让职工对企业有家的感觉,除了企业要真心对待和关心职工、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外,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回报,让他们同步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和成果。比如,把员工的薪酬与经营收入挂钩,员工除了可以拿到自己应得的工资外,还可以根据单位的经营收入按比例领取奖金,单位经营业绩越好,拿的奖金就越多,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宗旨;有的单位低价发行内部股票,让广大员工持股,使员工真正变成企业的主人,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促使员工的理想与企业的目标合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成长一致,形成一种以企业为核心的强烈的向心力和竞争力。这样就能使广大员工紧密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显著改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想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服务创新。
(一)领导层要高度重视,自上而下形成共识。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综合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刻就能做好的,这就需一个好的机制、常态化运作来保障。要自上而下创新服务模式,改被动跟进为主动服务,要改变以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改变为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广大职工多相处、多交流,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了解他们的工作需求,才能促进整个思想政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在整个单位形成重视职工思想工作的浓厚氛围,经办人员才会真正用心做事,真心服务,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建立专门机构且有专项经费保障。单位领导和专业政工干部要坚持学习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知识,及时掌握国家加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各行业对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建设的前沿理论和科学方法,运用新知识、采用新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以往有些单位虽然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没有专门机构负责或没有经费投入,所以常会出现断断续续、时有时无的情况,使单位的舆情不能及时、快速地到达领导层,不利于对员工思想层面的监管,更不利于对员工日常行为的把控。要成立工会、互助中心等形式的机构来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及时将员工的思想变化、精神诉求或意见建议汇集成舆情信息,报告给领导层,为领导层出台大政方针、执行战略决策提供参考。财务部门要多处筹措资金,确保后勤保障有力有效。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制度建设,贵在长效。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以人为本。只有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发展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汇聚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凝聚起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能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昂扬的工作状态,投入到伟大的新闻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