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演讲话语分析

2022-08-27 10:17徐素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演讲者幻灯片要点

徐素云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0 引言

演讲作为语言交际的高阶活动,因其语言讲究、信息明晰、情感丰沛,正越来越频繁地被应用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实践中,且与多媒体和微媒体相结合,呈现出多元语言特征,具有强烈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演讲者基于听众特点和场合,以有声语言和相应体态语为手段,公开进行连续性发言,分享信息,表达观点,从而影响和感召听众、寻求共鸣和支持(李元授,邹昆山,2003)。英语演讲更强调框架结构、要点凝练、语言修辞、声音体态、辅助手段等的综合运用,但仅以语言和文本为对象的单模态话语分析已经不能有效指导复杂交际场景下的英语演讲(杨信彰,2009)。对英语演讲话语进行多模态分析和评价,对提升英语演讲教学具有较大实践意义。

1 多模态话语理论

人类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来感知和认识世界,在交际活动中对应五种交际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朱永生,2007)。话语交际涉及多个符号系统,与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关系最为密切,演讲既援用语言表述思想,又依赖声音传达意义,还借助手势、面部表情等丰富情感,是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多个符号系统的综合,具有鲜明的多模态特征。

多模态话语在五个系统层面实行交际功能:文化、语境、意义、形式、媒体(张德禄,2009)。文化为话语提供意识形态支持和体裁形式,是多模态话语成为可能的潜在系统。语境是话语的交际场景,框定了话语的范围、基调、方式,是多模态话语产生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理解它的重要背景。意义是话语以某种形式实现的概念、语篇和人际功能。形式包括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图像的视觉语法系统、声音的听觉语法系统等,不同模态的语法系统共同促成话语意义。媒体是话语最终的物质表现形式,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两大类。

运用多模态理论对英语演讲进行分析时应该考察这些要素的参与:(1)演讲者使用的语言文体策略和元语篇策略;(2)体态语的运用,如手势、头部运动、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3)副语言的参与,如声音高低、语调、停顿、节奏等;(4)视觉辅助物,如幻灯片、视频资料、事物展示等。

2 批评性话语分析

人们通常用话语来说事、做事和成事,话语是带有立场的,因此话语分析都是批评性的,话语分析者研究言语者如何使用线索或暗示来影响受话者,并解释言语者的立场策略。

人们基于身份通过语言来构建世界/事物时,用话语来赋予事情显著意义或减弱它们的显著性,参与某种实践或活动,获得某种身份或角色,表明话语者与他人、组织、团体之间的关系,传达对社会产品分配的立场看法,使事物相互连接或不连接,以及在符号系统之间、知识之间建立关联(保罗·吉,2021:38-42)。我们可以运用社会语言、大写D话语、互文性、大写C会话、情景意义、图像世界工具来分析话语。社会语言是指话语者使用何种类型或变体的语言,如口头语言还是专业语言,土语还是标准语。大写D话语指话语者以什么身份,使用什么方式说话,借助了什么样的物体、行动、着装等非语言。互文性指话语中是否间接或直接涉及其他来源的文本语言。大写C会话是特定群体或整个社会围绕某个主题/主旨的所有谈话或写作。情景意义即特定的语言形式在不同语境中承载的具体意义。图像世界是话语参与者在大脑中勾勒的典型场景的简单图画。将这种分析方法与多模态话语理论结合,可以对英语演讲交际实践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评析。

3 多模态英语演讲话语分析

基于以上理论和方法,本研究对英语演讲话语进行多模态批评性分析,力图解决三个具体问题:其一,演讲者使用哪些模态形式完成演讲任务?其二,不同水平演讲者在模态运用上存在什么差异?其三,这些模态形式对演讲目标的效果如何?

3.1 语料及分析过程

研究者选取在英语演讲课堂上三个学生完成的三段英语演讲作为分析语料。演讲任务是向观众讲解一件中国特色物体/现象,时长3-5分钟。三位演讲者的综合表现分别代表了英语演讲高、中、低水平,她们前期经过准备,在课堂上用一次性完成演讲,其演讲过程被录制成视频。

综合多模态话语理论和批评性话语分析框架,本研究从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的四个维度(语言、副语言、体态语、辅助物)对演讲视频进行话语分析。研究者首先将视频语言转写成书面文字,转写时尽可能站在第三者立场保留演讲者的用词、断句以及停顿等。然后对照文本与视频,逐帧记录各模态用语。

3.2 分析结果

三段演讲分别具有以下表征:

编号 主题 评价 时长 篇长 辅助物演讲1西安/南京城墙对比高水平 3分59秒 499词 PPT演讲2 汉服 中水平 3分34秒 392词 PPT演讲3 唐代边塞诗歌 低水平 4分28秒 440词 PPT

她们的演讲主题都很契合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演讲任务,但是在模态的出现频率和运用效果上却存在较大差异。

3.2.1 语言运用

限时说解演讲目的是向观众普及基本知识,语言使用应该贴近普通群体且口语化。演讲1和2中的词语都是常见交流用语和普通用词,且词语简单,即使在阐释西安城墙和南京城墙的审美差异时,演讲1也只是使用普通词语。而演讲3援用大量复杂名词和短语来解释边塞诗成因,如“文人雅士literati”“精英服务meritoriousservice”,不仅没有达到说解效果,反而增加了观众的理解难度和演讲者发音难度。

英语演讲句式应该以简单句和短句为主,以便于凸显信息和理解。演讲1平均句长为16.63个单词,演讲2平均句长为12.65个单词,句式较口语化。演讲3平均句长为19.13个单词,接近中国大学生书面写作句长,语体较正式;其最长一句居然有62个单词,相邻一句也有60个单词,均携带大量并列非谓语结构,这是典型的书面句式,不适合出现在口语交际中。

语篇结构上,三段演讲均遵循“开头—主体—结尾”布局,但语篇微结构存在分化。演讲1按照“引起观众兴趣—明确演讲主题—预览要点”,逐步将观众导入主体内容;演讲2按照“明确主题—自己与主题的关系—预览要点”步骤,将演讲者个人置于观众之上,忽视了观众的参与度;演讲3的开头较简单,按照“明确主题—引起观众兴趣—明确主题”步骤,主题两次出现,弱化了引导观众的力度。主体部分,演讲1的逻辑关联性更为明显,“首先”“其次”“最后”显化三个要点,听起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在情景意义的创建上,演讲1明显胜过演讲2和3。演讲者1来自南京、在西安求学,对南京城墙和西安城墙都充满了自豪感,但词句间依然更偏好家乡南京的城墙。她用“砖石上刻着建造者名字以保证建造质量”来强调南京城墙的坚固,继而与西安城墙“内填黄土、外覆青砖”对比,显示西安城墙不如南京城墙牢不可摧,这层隐含的情感倾向来自演讲者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自豪。在演讲2和演讲3中,虽然汉服和唐诗都代表中国文化,值得宣介,但语言都过于平铺直叙,听不出油然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没有构建出主题应有的情景意义。

3.2.2 副语言

声音技巧的运用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丰富语言的内涵。流利的语流悦耳动听,也暗示演讲者对演讲任务的准备程度。演讲1、2、3的语流速度分别为每分钟124.75、109.80、98.43个单词。演讲1更接近非母语广播员的正常语速(125-150词/分钟),听起来更为流利。演讲2语速稍慢,出现6次因语误而停顿更错;演讲3的语速太慢,有4次语误,显示演讲者对演讲主题信心不足、准备仓促。

三段演讲在重音运用上基本没有差异,演讲者都能通过控制单词的重读和弱读来强调重要信息,也能根据句式来变换语调,使声音充满变化,不至于单调枯燥。

演讲中,停顿能起到强调、或分割意群的作用,甚至能唤起观众的关注。演讲1在逐一陈述三个要点时,组合使用了标志连接词+停顿,使要点之间的区分更明显,也留给观众从上一要点过渡到下一要点的心理准备。演讲2中没有发现技术性的停顿使用。演讲3中则出现不合适的停顿,甚至在本应切换要点的地方—从边塞诗的成因过渡到风格时,依然保持与前一思想单元的连接,没有留下停顿空间,致使观众误将两个要点混在一起。

3.2.3 体态语

在视觉模态上,体态语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演讲者1非常注意保持与观众的眼神接触,整个开头部分几乎全程看着观众,并且保持微笑,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表达与观众交流的愿望,密切关注观众的反应。当她需要通过手卡预览三个要点时,她的目光注视手卡上不到一秒钟,又迅速切回观众身上,其观众意识非常强烈。在表达南京城墙具有“果敢、优雅”的审美特征时,她用手轻轻打了两下拍子,手势的配合看起来是无意识而为之,恰到好处的配合这两个词的重音。

演讲者2的眼神交流也非常多,眼神在观众中扫视,关照坐在各个位置的观众。她在一开始的“我—陈述”时,将手放在胸前,强调自己与汉服的渊源,但后面再也没有手势运用。不同于演讲者1,她全程表情严肃,没有面部表情变化,唯一的微笑在她发现自己有口误时,用微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与演讲内容的情感意义缺乏共鸣。

演讲3中的眼神交流明显少很多,因为严重依赖手卡,演讲者大部分时间都在诵读手卡上的内容,只是偶尔瞥向观众,加上她的面部表情全程较为冷淡,整体上给观众造成冷冰冰和不在乎的感觉,因此很难唤起观众的注意力,没有将中国人对唐诗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传递给观众。

3.2.4 辅助物

PPT普遍被作为视觉辅助物出现在演讲中,投影屏幕上的图片、少量文字能配合和补充口头语言,起到视觉具象和强调效果。三段演讲各自都展示了5张幻灯片,但幻灯片切换与演讲语言的同步节奏却不一致,幻灯片的内容也各有差异。

演讲1的幻灯片平衡分布在演讲整个阶段,开头部分用2张“图片+文字”幻灯片提示主题、让观众辨别不同城市的城墙,给观众造成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参与感。主体部分用3张幻灯片分别解释三个要点,形式分别为:表格、图片+文字、图片,变化丰富,与演讲内容协同一致。演讲2中第2-5张幻灯片集中出现在1分35秒到1分47秒之间,短短12秒钟就展示了4张幻灯片,没有具体语言解释,让人感觉眼花缭乱且不知何为。演讲3的5张幻灯片皆为绘画图片,除第1张有“唐诗”二字外,其他4张再无任何文字等,甚至演讲者在全文引用并讲解王之涣的《凉州词》时,也没有将该英译唐诗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如果观众不了解这首诗,势必会迷惑不解。

4 结语

以多模态为视角对英语演讲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能展示出不同水平演讲者的模态运用形式、频率、交际效果的差异。高水平英语演讲者能熟练使用听觉和视觉模态的多种形式达成交际目的,其语体贴近口语交际要求,语篇层次分明,蕴含丰富的情景意义;善于运用重音、语调、停顿使话语生动起伏;注意与观众保持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充满亲和力;视觉辅助物内容多样,能恰到好处地与话语保持协调。中水平演讲者在语篇结构和情感导向上稍有逊色,声音停顿、面部表情、视觉辅助都有待继续提升。低水平者的语体不适合口语交际,语篇结构逻辑混乱,眼神躲闪,视觉辅助物的符号意义也没有得到充分展示。

多模态的演讲话语分析对提升英语演讲教学具有较大启发意义。教师在演讲交际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析主题、谋划结构、锤炼语言,还要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运用声音副语言、姿势体态语和视觉辅助物的意识,多层次拓展中国大学生通过公共演说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能力。

猜你喜欢
演讲者幻灯片要点
我帮老师做幻灯片
“三根”学习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水幕幻灯片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会计时的话筒
会计时的话筒
2015年报道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