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8-27 02:49段敏唐丽周露幸倩岳燕
血栓与止血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二聚体导管血栓

段敏,唐丽,周露,幸倩,岳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成都61007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住院患者发生肺栓塞的诱因,特别是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年88~112例,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复发性VTE的发生率从20%到36%不等[1]。ICU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制动,以及存在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脓毒症等因素,是发生DVT的高危人群[2]。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ICU救治难治性重度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肺水肿,以及尿毒症并发症(脑病、出血和心包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3]。即使在CRRT运行期间进行了全身化抗凝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下肢DVT。本文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CRRT患者进行分析,了解此类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以期对临床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治疗和检查均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1.2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行CRRT超过24 h;既往无下肢DVT;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严重出血倾向;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

1.4 分组

透析导管置管后,科室内深静脉血栓救治小组将在每周、或拔管后24 h、或转出ICU时使用床旁超声(迈瑞,M9型)进行血栓筛查。超声诊断依据为:下肢静脉血管腔内存在实质性回声;探头加压静脉血管不能压瘪或不能压闭、部分压闭;血栓部位彩色及脉冲多普勒缺乏自主性或激惹性血流;血流频谱未随呼吸改变;侧支静脉发现血流增多变宽[4]。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血栓发生部位以小腿肌间静脉为主,其次为股浅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股静脉、腓静脉。

1.5 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本院病历管理系统查询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ICU住院期间发生DVT患者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行CRRT的原因等;②血栓相关情况:患者入住ICU时立即进行抽血检查,以测得D二聚体、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检测,使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分;③导管穿刺情况:穿刺方位(右侧或左侧)、穿刺时长(从局麻到导管缝合固定)、是否使用超声引导。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RT患者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本研究总计纳入182例CRRT患者。DVT组45例,年龄在26~78(53.49±16.37)岁,男20例,女25例。非DVT组137例,年龄在29~80(53.03±16.15)岁,男65例,女7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行CRRT的原因和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影响CRRT患者DVT的单因素分析(表2)

表2 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Caprini评分、D二聚体、血红蛋白浓度、左侧导管穿刺、是否使用超声引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计数、穿刺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影响CRRT患者DVT的多因素分析(表3)

表3 重症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Caprini评分、D二聚体、血红蛋白浓度、导管穿刺方位(左侧)、是否使用超声引导作为自变量,将DVT发生情况(未发生=0,发生=1)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prini评分(OR=1.702)、D二聚体(OR=1.166)、血红蛋白浓度(OR=1.017)、左侧导管穿刺(OR=2.732)、未使用超声引导(OR=2.448)为预测CRRT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VTE),构成了主要的全球疾病负担之一。临床上对于行CRRT的ICU患者,由于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量全身化抗凝治疗,维持适当的APTT,以保证管路通畅,但仍可能有部分患者发生DVT。疑似DVT患者的诊断检查包括临床评估、D二聚体检测、静脉血管超声和CT肺动脉造影等[5,6]。临床评估可采用Wells等评分模型来预测DVT的可能性。虽然D二聚体对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但其特异性不强。虽然静脉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DVT的金标准,但其复杂性和有创性使得其实用价值降低。超声检查目前是诊断DVT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且简便易行、无创安全[7]。

本研究结果显示,Caprini评分、D二聚体、血红蛋白浓度、导管穿刺方位(左侧)、是否进行超声引导为CRRT患者并发DVT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prini评分、D二聚体、血红蛋白浓度、左侧导管穿刺、采用超声引导均为DVT的独立危险因素。Caprini评分作为国内综合医院血栓高危(Caprini评分>2分)的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已经得到广泛普及[8],且对ICU患者进行DVT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9]。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作为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之一,血液黏稠度可以通过D二聚体和血红蛋白浓度间接反映。文献报道,D二聚体可能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用于DV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0,11]。血红蛋白量可以影响下肢骨折后DVT的发生,血红蛋白量下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下肢DVT[12]。大多数指南或专家建议CRRT管路建立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其次选择左侧血管[13]。左侧导管穿刺可导致管路扭曲,更易贴壁,引起CRRT运行不畅、机器反复报警。采用超声引导下建立CRRT管路,可以减少尝试穿刺次数、减轻血管壁损伤,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技术,根据我们的经验,基本不会有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综上,ICU接受CRRT的患者由于其疾病特殊性,易于发生下肢DVT,特别是Caprini评分、D二聚体、血红蛋白浓度高的患者,在CRRT管路建立时应首选右侧血管及采用超声引导。

作者贡献声明段敏负责撰写论文;唐丽、周露负责收集数据;幸倩负责数据分析;岳燕负责文章修改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二聚体导管血栓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医用弹性导管定长切割系统研制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