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治春 刘红波 张 标 沈 潇
落实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因种植粮食效益偏低,目前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民不愿种地、耕地利用率低等现象,必须通过规模经营解决农业产出效益偏低的问题,让农业成为有钱赚、有效益的产业。
近年来,安徽省淮南市立足当地粮食生产实际,创新推进以“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大托管”。在试行过程中,“大托管”很好地化解了土地碎片化问题和农业生产难以集约化、规模化的问题,以农业专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率,有效贯彻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
淮南市地处江淮流域,农业主导产业为一季小麦一季水稻轮茬耕作。近年受农村劳动力转移、病虫害频发和农产品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农民种植一季小麦经常每亩亏损100~200元,许多农民弃种小麦,导致了“冬闲田”大量增加。此外,一些工商资本盲目大面积流转土地,但因技术、灾害等原因,多数陷入投入高、盈利难的困境,有的甚至弃地跑路,导致当地农民对流转大户产生信任危机。
为解决好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服务好小农户,2019年,淮南市在凤台县三个村试点农业统一生产经营的“大托管”模式。所谓“大托管”,就是按照“市场思维、金融支持、产业发展、链条延长”的改革思路,以“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两委托”指农民将耕地生产经营权委托给村集体,村集体再将耕地划片托管给农业生产服务组织;“两跟进”指由农服公司和农技部门跟进技术服务,以及由银行等跟进融资服务;“一托底”指由保险公司做好托底工作。
试点当年,三个试点村8000亩糯稻喜获丰收,平均亩产量增加15%、价格提升25%、亩均效益提高18%。此后运营也表明,“大托管”有效解决了耕地“撂荒”、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既维护了粮食安全,又实现了粮食增产、集体增益、农民增收。
小农户众多和农地细碎化是我国的国情农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户在磋商中常处于弱势地位,同时整合细碎农地会产生高交易成本,因此小农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之间虽需求互补,却难达成交易。2020年淮南市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村(居)均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是淮南市推进“大托管”的重要一环,作为连接农民和专业化农业生产服务组织的桥梁,既能保护农民的财产权益,又能有效地降低整合农地和流转交易成本。同时,集体经济也借助“大托管”不断发展壮大。
一是提高了规模效益。2020年,凤台县瑞耕农业种植合作社统一托管和经营新集镇常庙村1190亩耕地,用于种植小麦,亩均产量1100斤,总销售额131万元,创造了当地产量历史新高。农户二次分红单季每亩近130元,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单季收益近13万元。据调研,“大托管”并田后,沿淮和淮北平原地区农田播种面积增加了5%,江淮分水岭地区增加了8%。可见,“大托管”从四方面促进增产增收:一是“创造”新耕地,增加播种面积;二是实现轮茬耕作,提高耕地利用率;三是节约成本;四是利于先进农业技术采纳。
二是实现了多方共赢。2020年建设银行淮南分行、寿县农商行等四家银行为“大托管”新增贷款2700万元,获得贷款的村集体和农服组织无一违约,为以后融资奠定了基础。此外,农业主管部门还向试点村派驻农技人员,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技术指导,研制推广小麦高畦降渍生产新技术,平均每亩降低成本7 0 元。在销售上,落实粮食品质提升工程,大力打造粮食品牌。目前有“潘集店集贡米”“凤台县马店糯米”两个大米地理标志产品,创建57家企业212个绿色食品大米品牌、4家企业14个绿色面粉品牌。可见,共享生产资源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互惠,也是“大托管”实现增收的原因。
淮南市将“大托管”作为保障粮食安全、联农带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取得了长期社会效益。
一是差异化服务方式满足了小农户需求。首先,为愿意将土地全年委托的农户提供“保姆式”全程托管服务。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74岁的农民苏孝田,儿子媳妇都在外地打工,依靠“大托管”,家里22亩地不仅没有抛荒,每年还增收4万多元。其次,为每年只想种一季水稻的农户提供“租赁式”按季托管服务,给农户一定保底收益,托管秋季种植至次年午收后将土地交还农户,来年秋季再续签协议,有效解决了农田冬季抛荒撂荒问题。最后,对不愿托管土地的农户,提供“菜单式”机械化服务并按服务项目收取费用。因此,“大托管”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既增加家庭收入,也提高耕地使用率,保证了粮食生产和销售的稳定。
二是集体经济通过集中采购农资、组织生产增收、二次分红等实现增收并不断壮大。壮大后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能为村民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和福利。如凤台县试点村创办养鸡场,为村民提供不出村的就业增收机会。同时,这些村办企业使乡村经济重现活力,吸引青壮年人口回乡创业。从长期看,“大托管”的联农带农效应为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积聚了人力资本。
“大托管”从服务视角破解了资源环境约束与农户行为约束,统一植保有效控制了用水量,有效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基本实现了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探索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淮南市“大托管”模式目前仍处于试行探索阶段,各种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比如,对于村里已流转的土地,从制度保障的角度出发,仍需要更加灵活安排,通过村集体和流转方协商,阶段性地逐步调整地块分布。此外,在调研中还发现,在没有政府财政扶持的情况下,一些村集体没有资金进行土地整治,建议可以考虑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大托管”挂钩,通过“大托管”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通过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既要保障当代人吃饭,也为子孙后代着想。淮南“大托管”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发展,让农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