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芳
在临床上治疗相关疾病时,桡动脉穿刺术比运用较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多,不同的干预方式对术后止血效果不同,也能影响患者的舒适度。桡动脉穿刺是临床常用一项技术,经桡动脉穿刺置管,通过压力传感器、压力换能器与监护仪连接,从而监测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有创动脉压力可有效反映每一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情况,判断患者病情。监测有创动脉压力常用于ICU重症休克者、心内直视手术及危重症患者中。但在有创动脉压力监测中,若护理不当,会增加意外拔管及出血倾向,加上换药次数的增加,也会产生并发症。因此,如何护理桡动脉导管尤为重要。临床中拔出动脉穿刺后,往往采用人工压迫止血,不仅增加护理工作量,而且还延长了按压时间。因此,本文提出采用自制弹力压迫止带达到压迫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此次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ICU桡动脉置管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者。纳入标准:可配合及身体可耐受手术;均在左侧桡动脉实施穿刺;临床资料较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皮肤病或者皮肤过敏体质者;术中穿刺出现透壁损伤或者多次试穿失败;合并出血性疾病者;凝血功能性疾病者。根据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方法分为两组,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桡动脉置管术后妥善固定。
对照组:采用手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
研究组:采用自制弹力压迫止血带。采用自制弹力压迫止带压迫在患者的穿刺点,使用止血带前需擦干皮肤上的血迹、消毒液、汗迹,以防由于弹力压迫止带压力低所引起的出血,调节松紧度提高止血带的稳定性,使用时加压不能过重过紧,以免影响肢端血运。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注意患者胸闷、胸痛等情况;注意观察双侧肢体有无肿胀,足背动脉搏动及皮温情况;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穿刺点应尽量避免靠近腹股沟处,便于弹力压迫止血带的固定。固定胶带时,胶带两侧用力均匀保持平直,避免歪斜受力不均导致血肿。解除压迫器时,动作一定要轻柔;肢体麻木、疼痛或发凉提示血管堵塞,应立即将压迫止血带减压,在无皮肤穿刺点活动性渗血或血管穿刺部位周围血肿的前提下,上述症状一般可以缓解;严密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压迫止血操作时间、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以P<0.05表明数据与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压迫操作止血时间、止血时间更短,表2所示,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的压迫操作止血时间、止血时间比较(±s)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如表4所示,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比较
监测有创动脉压力的关键在于桡动脉置管术后的相关护理,尤其压迫止血的相关操作。长期以来,临床采用手工压迫止血方法,存在较大主观性,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时间,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及成本,而且止血效果欠佳,并增加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法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可靠数据。自制压迫止血带,作用点固定,压力恒定,能根据需求调节松紧度,确保了止血的有效性,可减少局部出血、瘀斑、肢体缺血的发生,保护了患者的血管,所用材料对皮肤没有黏性,不会损伤皮肤,弹性及透气性好,患者舒适度高,皮肤不会出现压痕、水泡等并发症。桡动脉压迫止血带常见的并发症有:①穿刺点出血及血肿;②假性动脉瘤形成;③动静脉瘘形成;④血管迷走神经反射;⑤皮肤损伤;⑥肢体远端缺血致感觉异常;⑦神经压迫致肌力下降或萎缩等少见并发症。本院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护理采取以下措施:穿刺采取前壁穿刺,实行细针微穿刺,尽量减少穿刺次数,不用贯通法穿刺压迫深度以穿刺点不渗血、患者可耐受为目的,适量适时调整压迫强度。护士术前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注意事项的宣教,避免剧烈活动,实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并要加强巡视,发现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处理,着重观察手部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情况。使用自制压迫止血带后有效节约了人力资源,避免医务人员在人为压迫穿刺点消耗大量时间,可提高其他工作效率。临床急需研究一种更有效、安全及便捷的止血方式。
临床中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方式有人工外部压迫止血,该操作需要较长时间,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加上ICU患者术后制动时间相对较长,往往增加了患者不适感,影响了临床治疗及护理配合度。因此,改善ICU患者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方式十分必要。史作霞等学者选择109例老年ACS三联抗凝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前一组采用动脉穿刺后常规压迫止血。同时,选择123例老年ACS三联抗凝的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改良后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桡动脉、肱动脉下瘀斑、血肿发生率有着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皮下瘀斑发生在穿刺12小时内,其他时间段未发生血肿,而对照组患者在各个时间段均可发生穿刺。由此可发现,改良后桡动脉止血器用于桡动脉穿刺患者中,可降低皮下瘀血、血肿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采用自制弹力压迫止血带,用弹力绷带改良,魔术贴可调节松紧,按压穿刺点是有一个扣保持力度均衡,按压的时间有计时器调节压迫时间。临床研究桡动脉止血带的有效性方面,最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则是有效止血。在使用的安全性方面,则考虑的指标为并发症。结果发现,自制弹力压迫止血带可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出血,可能与使用弹力压迫止血带操作者的学习时间较短、放置位置不准确相关。而患者舒适度也是ICU患者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需考虑的有效指标。自制弹力压迫止血带所使用的腕带材质为弹力绷带,会使得腕带更加有弹性,使其与手腕的贴合更加紧密,取得更好的止血效果。在采用自制弹力压迫止血带止血时,应观察患者血压及脉搏变化。由于ICU患者的血压、脉搏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活动及药物,对于ICU围术期患者而言,心理情绪变化,无疑影响到患者血压。上止血带前,先要用无菌纺纱作垫,止血带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过紧易损伤神经,过松则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能摸到远端动脉搏动或出血停止为度。在后期研究中,应将重点侧重在样品安全性方便,扩充研究样本,提高研究可靠性。
综上所述,ICU桡动脉穿刺采用自制弹力压迫止血带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