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雪莲
艾滋病又被称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即AIDS。此疾病属于一种具有极高危害性的传染病,主要是由于受到艾滋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传染所致。一直以来,在全球各地,艾滋病均具有较为严重的流行趋势,在我国也明显表现出高感染率、高增长速度的特点。其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将会对受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造成严重侵犯和危害,损伤机体免疫细胞和功能,甚至可能导致缺陷,进而可能合并更多严重性感染或者恶化成肿瘤,具有迅速传播、病程缓慢和病死率极高的特点。HIV抗体筛查是防治该疾病的关键所在,临床上具有较多的检测方法,此次探究将以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与胶体金法的比较展开分析,特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期间内进行艾滋病初筛的检测者260例为对象进行,现就所得分析结果详细报告如下。
从近年来(介于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之间)在我疾控中心进行筛查的具有高感染风险的艾滋病初筛者中有效纳入260例检测对象为该次分析对象,纳入对象中,男性160例、女性100例,年龄范围以17~76岁为区间,平均年龄为(45.18±3.50)岁。纳入标准:(1)参与者样本符合送检相关要求。(2)因各种因素被判定为具有较高艾滋病感染风险者。(3)临床相关资料显示完整。排除标准:(1)检查者自身存在有血液系统疾病等。(2)同时合并有其他传染性疾病者。(3)年龄不符合该次取样区间者。
对所参与分析的检查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准确收集,基于《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相关标准展开检测工作,整个操作过程需严格遵照相关仪器、试剂等说明要求进行操作和判断。针对已初筛为阳性的标本需交送至确证实验室加以复检和抗体确证实验,保证所有涉及的试剂均经药品管理局批准、符合试剂盒规定、处于有效期内。将所有血液样本进行及时的离心处理,大约8-10 min后吸出其上层清液留作待检标本,应特别注意在进行血清吸取时不可吸入纤维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时,主要是在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加以吸附,使得经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可在固相反应板表面顺利进行,随后再用洗涤法洗除液相中的游离成分,加入底物溶液,以其颜色变化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标本中抗体或抗原的量与颜色反应的深浅呈正相关,最后再遵照有关使用说明进行后续的加样、温育、洗涤和显色等操作。在采用胶体金法对HIV抗体进行检测时,同样应依据相关操作说明进行严格操作,按照说明书要求吸取规定量的待测血清,加入试剂条检测孔中,需要滴加稀释液的随即加入稀释液1滴,并在规定时间内判读结果。
计算比较经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对260例高危艾滋病感染检查者的抗体筛查结果、灵敏性、特异性、约登指数、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结果。计算方式如下:(1)灵敏性=真阳性检出例数/(真阳性检出例数+假阴性检出例数)×100%。(2)特异性=真阴性检出例数/(真阴性检出例数+假阳性检出例数)×100%。(3)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4)假阳性率=假阳性检出例数/(真阴性检出例数+假阳性检出例数)×100%,假阴性率=假阴性检出例数/(真阳性检出例数+假阴性检出例数)×100%。
对本次分析中涉及的有关数据资料均在系统软件SPSS21.0版本中展开处理,其中的计数资料将以(%)呈现,同时采用x对其展开检验,其中的计量资料则将以均数±标准差呈现,同时采用t对其展开检验,若最终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所得数据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该次所纳入的260例高危艾滋病筛查者中,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查结果显示149例为抗体阳性,其余111例为抗体阴性。基于胶体金法的检查结果显示抗体阳性共计139例,抗体阴性共计121例。酶联免疫法下的阳性检出率稍高于胶体金法,但两组数据计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检测方式下的艾滋病抗体筛查结果比较[n(%)]
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相比,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均明显呈更高显示,灵敏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如表2所示。
表2 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对比[n(%)]
酶联免疫法检查的约登指数为0.92,明显高于胶体金法检查的0.76(P<0.05)。
酶联免疫法下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均明显低于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但两组数据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查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对比[n(%)]
艾滋病的发生主要是由HIV感染所致,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亦属于常见的传染疾病,并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曾在1988年开始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以此来加强人们对该疾病的重视,并呼吁国际组织于这一天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同时还以红丝带作为其标志,象征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病人和被感染人群的支持和关心。一旦染上艾滋病后,将会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进而累及多个相关系统和组织,极大增加了相关病原生物的入侵风险,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HIV的传播途径尤为广泛,常见的有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共用针具传播等,此外,有性生活不洁、男男性行为和吸毒史等人群具有更高的感染性。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加强相关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该领域研究人士提议应及时对高危感染人群加以HIV抗体筛查,以便能尽早对确认对象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血清检测是当前针对HIV抗体筛查的重要方式,WHO指出,对于HIV抗体的筛查方法应至少具有便捷、快速、灵敏性高的特点。而酶联免疫法主要是通过在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一起,结合抗原体结合专一性进行检测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定性和定量特点,此外,该方法还具有较为简单的操作流程,能直接对所送检样本中的HIV抗体加以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胶体金法也是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目前临床中关于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的优劣势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虽然两者均具有较快的检测速度和操作简便等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酶联免疫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稍高于胶体金法,因此,可在对HIV抗体的初筛中加以推广运用。在该次分析结果中:酶联免疫法的抗体阳性检出率虽然明显高于胶体金法,但两组数据计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比较亦显示酶联免疫法高于胶体金法,灵敏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约登指数结果显示胶体金法低于酶联免疫检测法(P<0.05)。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明显低于胶体金法的检测结果,假阴性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酶联免疫技术运用于艾滋病临床检测中,实际诊断价值满意,其在灵敏性、阳性检出率等方面均较胶体金法更高,降低阳性漏检率,对临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