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远军,蒋兴安,曾新宝,蒋智博
(永州市零陵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 零陵 42510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通常患病动物表现为: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死胎,久配不孕,公畜睾丸炎或关节炎,患布病的羊、牛等动物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1]。据报道[2],近年来我省动物布病发病数迅速增加。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也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中26种动物疫病之一。
2021年10月,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在对全区羊场进行布病调查监测中,检出某养殖场羊群布鲁氏菌抗体水平阳性,经再次针对性采样进行复检,检测出布病阳性。为及时查清本次疫情的发生起因和传染来源防止疫情传播扩散,零陵区兽医主管部门立即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了深入诊断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采取了有效地防控措施。
该羊场始建于2016年,现有羊舍1栋,可饲养羊600头左右,饲养品种为黑山羊。该场2021年10月存栏黑山羊共有336头,其中成年母羊105头、种用公羊11头、其他羊220头,全部饲养于一栏中,均为自然配种。
根据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反刍动物(牛、羊、骆驼、鹿)__(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中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和查阅档案等形式,全面了解羊场的饲养管理、发病情况、免疫情况、引种情况、销售情况、人员车辆流动情况等以及养殖场周边3 km内牛羊饲养和放牧情况。
1.3.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
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生产厂家:青岛立见诊断技术发展中心,批号:10012102。按照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18)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判定[3]。
1.3.2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
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试剂盒,厂家:深圳真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21082403,规格:192T/盒。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判定。
2.1.1 饲养管理情况
养殖场主要由养殖场主夫妇负责饲喂、免疫接种和消毒等日常管理,饲养方式为圈养和放牧相结合,场内饮水为自家挖的浅井水(深约40 m)。平时主要在周边山林放养,2021年有出现种羊流产、久配不孕情况。该场周边靠近山脉,3 km没有其他规模牛羊养殖场。场内圈舍每月进行1次全面消毒,粪便采用堆积发酵处理,消毒剂主要用镇疫醛(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拜特卫效(二氯异氰脲酸钠粉)等交替使用。
2.1.2 免疫接种情况
该场羊只主要免疫了口蹄疫、小反刍、羊痘、三联四防等疫苗。根据农业农村部布鲁氏菌病区域划分,湖南省属于二类地区,属于非免疫区,应采取以监测净化为主的防控策略,故该场没有进行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
2.1.3 引种出售情况
该场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每年进行一次种公羊的淘汰更新,先后从四川、安徽等地引进种公羊,最近一次引种为2021年1月,从四川省某羊场引进过1只黑山羊种公羊,现主要用于配种。2021年8月出现母羊流产及久配不孕现象。该羊场2020年年底出售给羊贩子一批羊,数量约150只,买方开车到场内看羊,直接装走。据了解,羊只购入前和出栏时均未申报检疫。
2.1.4 车辆和人员流调情况
养殖场主夫妇自2021年2月份以来一直在场内,未曾外出,也没有去过牛羊交易市场,只在1月份购买种羊时去过其他养殖场;养殖场地处偏僻基本没有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饲养区,卖羊时车辆进入场区时,进行了喷雾消毒。
2.1.5 野生动物死亡情况
经巡查养殖场附近及放牧山林未发现有野生动物死亡。
2.1.6 养殖户布病了解情况
经询问,养殖户(饲养人员)只是听说过布病,但是对布病的防治知识并不太了解,不清楚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2021年10月,我区在开展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对所有样品进行了检测,在该场的30份羊血清样品中检出2份阳性(见图1),阳性率为6.67%。对该场出现阳性样品的结果,我们上报了有关部门,并准备再次检测和处置预案,一旦确定是布病阳性,同群羊只必须全部扑杀。根据现场调查和摸排情况,我们有针对性采集部分同群母羊和种公羊血清33份进行复检。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减少人为主观判断上的误差,我们采用c-ELISA方法,每个样品做了一次重复。结果检出19份阳性,阳性率为57.58%(见表1)。
图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检测结果
表1 c-ELISA检测结果
在第一次集中监测检出该养殖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后,为防止发生布病疫情扩散和人员感染,当地政府和兽医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封锁了所在村,并有效限制了该场饲养人员及羊群的流动,羊群不准进行放牧,不得出售或者自行宰杀食用。通报相关疫情信息给疾控中心,对饲养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了监测调查,做好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对周边村和交界乡镇范围内的牛羊养殖场进行疫情排查工作。
经排查,该场周边3km范围内无牛羊养殖场,放牧时没有与其他养殖场有交集接触,对邻近村和交界乡镇的牛羊场进行了全面排查,未发现异常,且全区其他规模羊养殖场布鲁氏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划定疫点为该场,疫区为该场向外延伸3km范围内区域,受威胁区为该场向外延伸5km范围内。区疾控中心对饲养员夫妇进行了健康检查,未发生人员感染。
根据《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结合全群羊只饲养于一栏的实际,由政府组织协调,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对疫点(该场)的山羊全部进行强制扑杀,由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集中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羊场的排泄物、垫料,通过堆积发酵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场内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每天进行消杀,连续1周,进场人员都必须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以确保工作人员自身安全。
县级兽医主管部门联合受威胁区内的2个乡镇动物防疫站对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排查了12个村,7个羊养殖场(无牛场),存栏羊696只,未发现异常情况(见表2)。同时,还给养殖户发放了《布鲁氏菌病防控明白卡》,督促养殖户加强场内消毒和规范引种。
表2 排查情况统计
通过现场调查和走访询问,在2021年前该羊场及周边3km没有牛羊群出现流产、久配不孕等疑似布病的临床症状,也无人员及家畜感染。该场饲养黑山羊多年,2021年以前场内未发现异常情况,在2021年1月从四川省某羊场购入1头种公羊进行配种后,母羊出现久配不孕和不明原因流产,购入的种公羊没有布病的检测报告且购入前未申报检疫,故推测该场布鲁氏菌是通过2021年1月从外省引种传入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综合分析判断该起疫情可能是由养殖户引种不当造成的。此外,饲养人员对布病的防治知识及危害也不太了解,引种后也未引起重视,未进行隔离饲养就混群,导致疫情在场内扩散。
4.2.1 加强检疫监管
本次疫情的发生源于从外省引种未申报检疫的行为,因此我们要防止出现不申报检疫违规调运的引种行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部门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引导养殖户按要求落实调运报检和落地隔离饲养观察制度,在出售或运输之前,应当向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报检疫。另一方面要织密调运监管网络,加大牛羊调运的检疫监管力度。一是借鉴非洲猪瘟防控调运监管制度,建立临时检查站,对过往运输车辆进行检查;二是强化贩运监管,所有运输牛羊等动物的车辆必须备案登记,未备案的车辆一律不得从事运输;三是严格执行落地报告和隔离观察制度,严禁从布病一类地区引种,对调运的种用、乳用、役用动物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四是强化运输车辆清洗消毒,车主或承运人应在装载前、卸载后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全面清洗消毒;五是对违法违规调运的或不申报检疫的行为,从严从重处罚。
4.2.2 加强日常监测排查
一是严格执行网格化管理,织密包村包场排查网、养殖场户自查网、异常情况监测网、清单管理责任网“四张网”。县级政府要压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属地管理责任,明确牛羊养殖场行政、技术责任人,并进行挂牌公示,责任人员不间断,无死角对养殖场进行排查,发现发病、死亡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兽医主管部门,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以便减少养殖场经济损失,防止人间布病发生。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及时开展日常监测。县级兽医主管部门要把上级监测任务和本级计划监测任务相结合,让辖区内布病监测做到分批次全覆盖,一旦出现监测阳性,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本次疫情是由县级兽医主管部门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进行日常监测时发现,可见日常监测在疫情防控中尤为重要。
三是积极开展消毒灭源,净化养殖环境。县级兽医主管部门定期组织、指导、督促养殖场开展清洗消毒工作,对异常死亡羊只、死胎、胎衣、胎盘、垫料等实施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消灭布鲁氏菌,防止疫病发生。
4.2.3 加强宣传培训
一是针对目前部分养殖户对布病及其防控知识不了解,兽医主管部门联合疾控中心,通过面对面给养殖户发放《布鲁氏菌病防控明白卡》、在各村和社区宣传栏制作布鲁氏菌病防控宣传专栏、微信工作群转发布病防控知识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布病防控工作宣传,增强人民群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二是兽医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宣讲《生物安全法》和布病防控知识等,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和基层防疫人员对布病防治的知识水平,强化个人防护意识,促进牛羊养殖业健康绿色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4.2.4 加强经费保障
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成立布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布病监测净化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并将布病监测、预防、控制和消灭、以及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扑杀补贴、无害化处理费用等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布病专项防控资金,保障养殖户的根本利益[4]。鼓励引导养殖户通过定期监测,扑杀淘汰阳性牲畜,可借鉴长沙市动物布鲁氏菌病净化的综合防控技术,采取“检疫(检测)—扑杀(补偿)—监测—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从根源上防治疫情蔓延,从而逐步达到净化布病的目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