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梦露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091)
在教育政策不断优化的背景下,美育教育在各高校人才培养中得到了大力实践。美育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教育,是人们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感悟美的重要能力。在当下快节奏、强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在全面提升大学生德、智、体、劳等素质的同时,美育使大学生具有发现美的眼睛、理解美的意识和感悟美的心灵。正如叶碧所言:“大学美育在感性关注、生存体验、人文关怀等方面,更能体现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韩俐彦说道:“美育显著影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众多美育途径中,舞蹈作为融多种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高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舞蹈作为长于抒情的艺术门类,是高校公共课程中选课人数众多、学习效果显著、育人价值突出的课程之一。
近年来,各高校开设的舞蹈公共课包含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舞蹈赏析、体育舞蹈、街舞等,这些课程涵盖了大部分舞种和舞蹈风格,大学生可以通过选报不同的舞蹈课程来感受不同舞种的艺术魅力。而舞蹈艺术课程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贡献了特殊的力量。
在多年的舞蹈公共课程教学中,笔者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对比学生初学时至结课后的身体变化和体会感受等,并通过对多个学校、年级、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得出的准确的学习反馈和数据为支撑,来分析高校开设舞蹈公共课程的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基地及育人基地,是培育学生爱国思想和自觉维护祖国利益的意识的主要根据地,因而,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之中十分必要。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不但反映了社会的经济状况,也反映了社会的精神面貌、民族信念、审美观念等。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具有身心一体、易于共情的独特属性,是最善于“传情达意”的艺术门类,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是实践思政育人主旨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中国古典舞课程中融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及中国戏曲、武术的多样元素,并结合悠扬深情、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乐曲,可以使学生在“拧、倾、圆、曲”“形、神、劲、律、气、意”的审美韵律和身体动势中认识中国古典文化,感受古典舞蹈之美,领略中国古典艺术魅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公共课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教学主旨,围绕认识民族文化精神、赏析民族艺术、感受民族舞蹈进行授课,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案例解析,能使学生在感受民族舞蹈魅力的同时,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比如,河南卫视与北京舞蹈学院及多媒体平台联合制作的以舞蹈为表达主体的电视舞蹈作品《舞千年》,就是用多角度、跨时空的格局讲述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的舞之魅力、舞之文化、舞之神韵。
再比如,以舞蹈赏析课程为大学生进行舞蹈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分析、鉴赏不同种类的经典舞蹈作品,如《黄河》《中国妈妈》《唱支山歌给党听》《国家的孩子》《井冈井冈》《守护》《废墟上的赞歌》等,能使学生感受舞蹈艺术的多样性和情感美,通过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讲解,能使大学生了解舞蹈文化,清晰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内涵、文化特色、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认知,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民族信念。
而芭蕾、体育舞蹈、街舞等舞蹈课程也逐步将融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元素作为探索课程发展的新目标。近几年,涌现了一批广受关注与好评的新传媒舞蹈赛事和具有中国风格的芭蕾,如《红色娘子君》、体育舞蹈《英雄》《水墨》、街舞《致敬霍元甲》《丹青》等,这些作品打开了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艺术视野,在改变舞蹈发展单一性现状的同时,引领了新时代舞蹈创作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并将爱国主义和集体意识有机融合于最受青年人喜爱的舞种中,让新时代的年轻人看见并欣赏中国风韵下的中西结合的舞蹈艺术,而新传媒的推广则直接作用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选择。舞蹈课程中中国元素的融入,能更好地推动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
艺术追求美的事物与美的本质,正如冈察洛夫所言“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人类观念的“美”,最主要的特性正是审美。审美是一种人类经生产劳动实践后发展而成的高级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思考能力,对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着重要影响。王宏建在《艺术概论》中说:“科学可以使我们认识抽象真理,艺术则使人认识形象真理,激动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与感动,不仅能作用于人的理智,还作用于人的感情,这种特殊作用即美感作用或审美作用。”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艺术可以“怡悦情性”。这些都说明了艺术具有审美功能。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发现美、认识美、感悟美”是一种必备能力。“美”不仅体现为外在之美,形体美、心灵美、意识美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作为一门高级的审美艺术,是实施美育教育的有效推动力。舞蹈公共课程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显著作用。
舞蹈艺术的表达媒介是人类的肢体,是人类身体美的一种特殊而直接的呈现。在舞蹈课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舞蹈动作的不断练习、打磨、修饰,来增强对身体外形和气质的塑造能力,从而提升身体的灵活度和协调力,修饰肌肉线条,提升整体气质。舞蹈教室中的落地镜,正是为学生见证自己形体美的不断进步而设,学生可以从镜子的反射里见证自己的形体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下,由外至内的美的变化与提升。
外在之美需以内在之美为底蕴。美化心灵、释放情感是舞蹈的重要功能。在舞蹈之中,人们能释放情绪、缓解压力、回归本我。正如《毛诗序》中对舞蹈传情功能的阐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当人们无法用语言、音乐来表达情绪时,就会用舞蹈来表达,舞蹈通过最真实的身体语言来宣泄人们内心的情感冲突,从而达到舒展肢体、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李宗芹教授说:“舞蹈可以调节神经功能,因其作为一种美的享受,可调节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的功能,使其紊乱的、失调的功能得以平衡。”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舞蹈课程中,唯美动听、独具特色的音乐情境,优美多姿、绚丽多彩的身体律动,使舞蹈更易于软化人的内心世界,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上的感官体验来转变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情绪,净化学生的心灵。通过现今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的舞动治疗反馈,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舞蹈在艺术美的展现之外所具有的疗愈身心的强大功能。
跨专业的舞蹈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吸收了国内经典的教材和视频资料的内容,并以各学校学生的特点为基础,经过教师的潜心琢磨和细心研发,这使其在思想动态、价值观念、学识涵养、文化认识等方面都具有难度适宜、价值明确、理念正确的特点。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舞蹈课程,都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明确的政治思想、准确的民族认识以及坚定的民族信念为主要宗旨,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最终目的。由此可见,意识美也是舞蹈课程的审美功能之一。
舞蹈的运动功能是显著而又多样的,舞蹈是一种在愉悦氛围下的全身心运动。作为高校的公共课程,舞蹈公共课的授课对象是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他们选择此类课程的目的都非常明确,有的为提升身体的协调性、控制力、柔韧性;有的为提升身材气质;有的为丰富自身艺术修养;也有的出于对舞蹈艺术的热爱。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选报舞蹈课,学生最终都能在身体运动能力上得到较大的改善。
因自身条件不同,每个大学生的身体柔韧性都存在差异。比如,在初学舞蹈时的热身环节,教师会带领学生做体前屈练习,许多学生受限于身体柔韧性而无法较好地进行拉伸,这些学生在之后的舞蹈动作的呈现上也会与柔韧较好的同学产生差异。而通过舞蹈课的柔韧性练习,在一学期的学习过后,学生的身体柔韧度将得到较大改变。
在舞蹈课堂中,常有学生会出现同手同脚、顺边到等不协调的身体反应,这一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困扰许多大学生,如走路容易摔倒,跑步速度受限,难度较大的运动无法参与,方阵走不齐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自信心。在舞蹈课程中,此类大学生也经常质疑并担忧自己能否顺利完成舞蹈学习,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自信和忧虑。针对于此,教师给学生播放以往的教学视频,并从言语、神态、教学方式上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经过一学期的师生共同努力,在结课时此类学生都惊讶于自己的表现,并且非常自豪自己可以完整展现所学舞蹈作品,并在身体协调和身心协调上取得巨大的进步。
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对处于青春期,需要大量体育运动的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身体控制力决定了诸多项目中运动水平的上限,如协调性、爆发性、模仿力、表现力等,都以身体控制力为基础,提高大学生对身体机能的控制力是提高其他运动能力的根本。在舞蹈课堂中反复练习具有一定协调难度和肌肉配合难度的舞蹈动作,通过单独练习或成组配合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肌肉反应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
舞蹈具有明确而多样的节奏,有了节奏就一定会产生时间的长与短、快与慢、加速或缓冲等,这也是舞蹈中常说的节奏切分能力。当大学生想要完成舞蹈作品时,必须跟随舞蹈中原有的节奏,以及音乐中变化的节奏,进行身体运动的快与慢、长与短的调整,在这样的运动轨迹以及节奏要求下,大学生必须调动自己的身体机能,在快或慢的节奏中体现动作并准确切换动作,通过快慢、长短、缓急的循环反复,不断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的爆发力。
模仿力是一种学习能力,是大脑支配身体迅速反应的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反映。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模仿力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舞蹈学习最初必须经过模仿这一阶段,从模仿其形态,到仿其神态,至最终仿其情态,每一步都是舞蹈学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学生可以观察自己的身体,认识身体的特点,加强身体控制力,提高身体能动性,琢磨舞蹈神态,理解和感悟舞蹈情态。
表现力是自信心的体现,也是才华得以施展的前提。许多大学生才华横溢却碍于情面而包裹自己,让自己失去了许多展现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如何把握机遇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学生需要通过展示来体现自身的价值。舞蹈课程的灵活性、艺术性可以给大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并且,在教师的指导鼓励和分组练习中,学生可以逐步领悟“展示”的意义,并欣赏自己在展示后所得到的来自教师与同学的认可,从而习惯和喜欢上“展示”平台,并勇敢自信地将自己展示在更多的平台。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公共课无论在思政功能、审美功能还是在运动功能上,都影响深远且具有较大意义。在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综合性竞争人才上,在培养拥有健康心智和健康体格的健康人才的教育主旨上,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艺术文化修养上,舞蹈都具有突出贡献和实用价值,同时,舞蹈也是提升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和释放情绪的有效途径,可以为培养青春活泼、朝气蓬勃、博学多才的新时代大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