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铎印
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开始执行。规定列举了予以禁止的典型价格欺诈行为,并对网络交易经营者的标价行为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扰乱市场正常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8563 件,其中价格欺诈案件占相当数量,而网购则是价格欺诈案件的高发区,必须要拿出有力举措加以解决。
规定对明码标价和价格欺诈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根据规定,明码标价是指经营者在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依法公开标示价格等信息的行为。明码标价不能简单理解为仅标示价格,经营者还应当标示与价格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对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价值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减少价格欺诈的发生。价格欺诈则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价格欺诈是一种欺骗性价格表示,经营者通过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使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违背真实意愿与其进行交易,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价格欺诈现象时有发生 赵乃育/图
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促进公平交易,明码标价是必要的条件。价格乱象必须整治,否则不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还会影响到商家之间的公平竞争,进而导致市场价格波动,扰乱整个市场环境。规定不单单是对当前一些价格问题的解答与回应,还从根本上以法治促进市场价格回归有序、公平轨道。各类市场主体及相关单位应严格遵守价格法、规定等价格法律法规和相关价格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加强价格行为自律,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定价原则,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自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发展。
徒法不足以自行。从法律文本到法治实践,不仅需要审时度势修订法律,也要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对一切价格违法行为依法处罚,让法律真正落地,发挥效力,从而规范经营者明码标价行为,预防和制止价格欺诈,保护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