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佰桥 王 敏 白 瑞 周 丹
(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就提出了“坚持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进行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新格局。”此后,随班就读这种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截止2020年,我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在校生43.58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的比例49.47%;[1]我国各地的随班就读工作开展很不平衡,各地区对随班就读工作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许多学者对我国不同地区随班就读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不同地域随班就读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普通学校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态度影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2]黑龙江省政府对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十分重视,2019年2月,由黑龙江省教育厅牵头,由黑龙江省人社厅、卫健委、财政厅、省残联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意见”,该文件的出台,为各级政府及学校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了遵循,对黑龙江省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随班就读工作的执行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否支持随班读工作,普通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态度如何,直接影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状进行调查,梳理了黑龙江省随班就读工作总体状况,深入研究普通学校及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态度,了解教师对不同类型特殊儿童接受随班就读的影响等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1年10月,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市普通学校教师开展网络调查,了解黑龙江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现状,掌握了普通学校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态度。调查对象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市、大庆市、佳木斯市、牡丹江市和伊春市6个地市,参与调查的教师共235人,其中有效问卷231份。教师中男教师76人,占32.90%,女教师155人,占67.10%;城镇教师140人,占60.61%,农村教师91人,占39.39%;教师中有69人担任班主任,占29.87%,非班主任162人,占70.13%,班级中有特殊儿童的教师99人,占42.86%。
表1 教师的基本信息
(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对黑龙江省6个地市231名教师开展网络调查,99名教师任课的班级中有特殊儿童,占被调查教师42.9%,其中“随班就读”特殊儿童中以多动症居多,占15.58%,智力障碍占13.85%。情绪行为障碍占11.69%,听力障碍9.52%,自闭症6.06%,视力障碍3.46%。从调查结果来看,能够进行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主要是以轻度儿童为主,其中多动症、智力障碍、听力障碍、情绪行为障碍占全部特殊儿童达50%以上,而其它类型的特殊儿童很难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关于特殊儿童在普通班级的学习、生活状况,13.42%的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学生不能够融入普通班级,48.5%的教师认为特殊儿童仅有很少时间能够融入班级。65.37%的教师认为,特殊儿童在普通班级中受到普通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从调查结果来看,特殊儿童即使能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他们也很难融入班集体,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特殊儿童中,智力障碍儿童要能够随班就读,必须采取差异化教学,为特殊儿童独立设置教学目标。但调查发现,在有特殊儿童的班级中,24.67%的教师没有根据班级中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特点采取分层教学,37.66%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为随班就读学生设置教学目标。教师给随班就读儿童回答问题的机会较普通儿童少,“偶尔给特殊儿童回答问题”的占26.41%,还有6.06%的教师从不给特殊儿童回答问题的机会。班主任教师中,11.25%的教师从不与科任老师沟通特殊儿童的情况。23.38%的教师很少或从不与特殊儿童个别谈心。在关于“学校是否有满足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时,31.6%的教师明确回答没有。28.12%的教师没有听说过资源教室,65.8%的教师听说过但不了解什么是资源教室,这种情况说明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二)普通学校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支持态度。随班就读工作的够顺利开展与教师的支持分不开。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压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学校随班就读工作长效机制。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应随尽随、就近就便优先入学。”[3]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不支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19.48%的教师明确表示不支持或坚决反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这一状况在班主任教师中表现更加明显,24.64%的班主任教师不支持或坚决反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而非班主任教师只占17.9%。对各类特殊儿童,不支持智力障碍儿童和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4.5%和28.57%,而对听力障碍儿童反对随班就读的比较少,为9.10%。从调查结果来看,是否是班主任以及班级中是否有特殊儿童,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支持程度有一定影响,班级中有特殊儿童,教学中会给教师的教学及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使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因此这部分教师更不希望班级中有随班就读学生。反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师认为:“现有的班额过大,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教师精力不够,难以照顾到随班就读学生。”目前黑龙江省城镇学校的班级中,学生普遍较多,教学压力比较大,而对教师的考核过程中很少涉及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就是给教师增加额外负担,因此教师对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存在升学压力等等。对于“您是否愿意随班就读学生在您班级上课?”40.26%的教师明确表示不愿意或不好说,这也说明普通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一)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班级学习不利于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关于“随班就读学生是否可以适应普通班级的学习和生活”,60.17%的教师认为,特殊儿童不能或很难适应普通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智力障碍类学生随班就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普通班级教师的教学主要面向普通学生,而随班就读学生中,尤其智力障碍类儿童不适应普通班级,他们也不能够接受普通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就相当于放弃了这部分学生。也有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儿童影响正常教学活动,调查显示14.29%的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儿童经常或严重干扰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二)普通学生家长不配合、不理解、不支持。随班就读工作要顺利开展,还需要普通儿童家长的大力支持。很多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班级中有特殊儿童,他们认为特殊儿童会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有些随班就读的学校,家长想方设法把特殊儿童“赶出”班级,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班级中有特殊儿童存在。
(三)教学设施不健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要求,“支持普通学校资源教室配备满足残疾学生需求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和图书,加强学校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配备”。调查发现,有31.6%的教师认为,学校完全没有支持随班就读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学校硬件、软件都不够,缺少足够的基础设施和资源。93.94%的教师不了解资源教室,学校也没有设置资源教师。资源教室是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重要教学条件,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建设还比较滞后,设置资源教室就应该配备相应的资源教师,而且资源教师要经过培训,接受过特殊教育学习和训练。[4]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也给随班就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四)教师缺少相关培训,缺少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方法。黑龙江省普通学校的教师很少接受特殊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厅在2012年7月举办了一期随班就读教师培训,全省参加培训的普通学校教师仅50余人,这对全省教师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许多普通学校教师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训练,不了解特殊儿童,不具备特殊儿童教育能力。调查也发现,28.61%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不适应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学工作。随班就读教育需要较强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而且不同类型特殊儿童无论心理特征还是程度水平,都存在极大差异,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如果不接受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很难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教学。
(五)学校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考核机制。34.2%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建立起随班就读工作的考核机制,缺少对随班就读工作制度性文件。这也反映出普通学校目前还没有把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到教学工作中。
此外,生活上的照顾问题也影响随班就读工作。有些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学生生活上需要教师特别照顾,比如程度重的特殊儿童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教师没有精力和能力照顾这类特殊儿童。当然,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特殊儿童也很少能够随班就读,一般能够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通常程度较轻,这类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可能还存在误解。除了支体残疾的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生活需要特殊照顾之处,其他类由于智力等原因而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的儿童不能随班就读。还有些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学生还需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而自己又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会影响其对其他学生的教学,这也是不愿意接纳随班就读学生的原因。
调查表明,教师明确表示不支持或坚决反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45人,占全部教师的19.48%,不支持随班就读的教师一致认为,特殊儿童应该安置在特殊学校就读(65.8%),或者在普通学校设置特殊班(20.78%)。另外,普通学校教师认为,“不同残障儿童,应有不同的安置,如仅是肢体残障,可以随班就读,但如果是盲聋哑儿童,就要送到特殊学校进行学习”,这与国内有些学者关于随班就读教师态度调查比较一致。[5]调查还发现,不支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师认为:“这类孩子存在生活问题,如,上厕所等问题都难解决。”从教师的回答可以看到,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能够进行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生活应该可以进行自理,只有程度比较轻的特殊儿童才能够进行随班就读,而那些重度的特殊儿童不适合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就应该上特殊学校,针对孩子未来的生存开展特殊教育,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另外也有教师认为,普通学校应该设立资源教室,再多配一名教师帮助管理,毕竟是特殊群体,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还是进去特殊教育学校比较合理,孩子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从普通学校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态度来看,很多教师不同意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这里既有教师的能力问题,也有教师的认识问题。而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直接影响了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这也是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一)对普通学校教师开展培训。普通学校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缺乏科学认识,很多普通学校教师对什么是随班就读工作不清楚,甚至有些教师没有听说随班就读这一概念。也有些教师认为随班就读的学生包括所有特殊儿童。我国特殊儿童安置要求,能够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要具备一定条件,只有轻度或中度以上的特殊儿童才可以随班就读,当然这里不包括仅肢体障碍类儿童。而重度和极重度特殊儿童要安置在特殊教育学校或通过送教上门这种形式进行教育。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普通学校教师几乎没有接受过随班就读工作的相关培训,这部分教师对特殊教育完全不了解,也不具备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遇到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经常束手无策,因此对这些儿童经常放任自流,造成随班就读形成随班跟读。因此应该有计划对全省普通学校教师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培训工作,使教师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也使教师了解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
(二)要加强随班就读工作政策的落实。从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学校来看,很多学校对此项工作并没有纳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障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黑龙江省虽然制定了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但该意见出台时间较短,在一些县市中没有得到落实。因此要切实把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开展起来,要结合国家及省市的文件精神,制定本地的制度性文件,把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的考核,各县市(区)要制定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考核办法,使各普通学校对这项工作重视起来。
(三)要建立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目前黑龙江省个别县市建立了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但从全省的实际情况来看,仅有极少数县市建立了资源中心。特殊儿童资源中心的建设,有利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开展。可以整合县域内特殊儿童教育资源,加强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另外随班就读工作需要相应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如,资源教室等,而黑龙江省普通学校都没有设置资源教室,也不了解资源教室为何物,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在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同时提供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同时也要对随班就读学校进行标准化达标考核,使学校能够重视此项工作,使随班就读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立法。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出台了黑龙江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但仅仅靠这个指导意见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目前教育部已经出台了“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黑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黑龙江省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同时对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要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使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在依法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