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乙竹 严 炜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江西吉安 343000
在外科手术治疗中,麻醉科是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术中需应用大量药品保证患者最佳麻醉状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保证手术期安全。麻醉药品指的是应用后能够使人完全或部分知觉、痛觉丧失的一类药品,以暂时性、可逆性为主要特征表现,但长期应用则会产生药物依赖性[1]。而麻醉药品管理指的是从计划采购直至患者应用,期间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包括入库验收、保管储存和发放药品,同时还包括药房调剂、临床领取和管理处方。根据国家卫生部提出的相关规定,对于各管理环节的执行应遵照合理、安全和合法原则进行[2]。就当前管理者而言,如何将麻醉药品应用安全性提高,如何将管理流程简化,如何将工作效率提升,已成为当前需要面对且解决的主要课题。
闭环管理模式属于新型管理方法,依托PDA(手持数据终端设备)和医院内无线网络,各环节的开展通过扫码方式进行,不仅能使临床科室工作流程得到规范,而且还能使各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流程中核对流程能力提高,同时对工作质量还能加强监控管理,减少人为差错发生,提高医院安全管理水平[3]。随着近几年闭环管理模式在医院中的应用愈发常见,通过和医院麻醉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对于药品的管理,如果信息化缺乏,则会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而且还会增加监管难度,易诱发安全隐患及浪费情况[4]。对此,本文就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用于麻醉科药品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情况做分析如下。
我院于2021年1月起,对麻醉药品管理开展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把2020年1月—12月时段看作管理前,2021年1月—12月时段看作管理后。在实施前后阶段,随机选取患者94例为对象,其中,有56例为男性患者,38例为女性患者;最大年龄74 y,最小年龄23 y,范围区间(48.63±2.24) y。
1.2.1 实施前 结合卫生部颁布的有关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的规章制度,即《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签卡管理规定》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对麻醉药品开展传统管理。
1.2.2 实施后 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见图1,具体如下:
图1 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示意图
(1)药品基数闭环管理:①上架二级库房药品。由于麻醉科药品基数与种类相对较多,通过病历系统,二级库房需数据对接一级药房管理系统,所有药品入库须从麻醉科二级库房扫码上架和药房一级库房扫码下架。扫码期间,在PDA设备上护士应将药品清单批量展现出来,便于药品配送人员或现场人员逐项勾选清点。通过扫码动作,在交接时能保证对药物数量及品种严格清点的准确性。种类区分扫描上架。对于药房药品配送的二维码与药品储存区二维码,护士应扫描后执行,信息匹配方可把药物置于麻醉科相应的药品储存区。如果信息资料不正确,PDA会发生警报,这时需要重新核对,防止药品因人为差错出现混放情况,降低潜在安全隐患问题。②二级库基数管理。为确保及时供给麻醉科药品且降低浪费情况发生,针对药学部供给能力与科室工作量特点,麻醉科管理委员会需开展综合评估,及时上报麻醉科常备药品数量与基数,随后由药学部备案及审批,每月药品管理护士与药学部药师需清点科室常备药品效期和基数。麻醉科药品每日上架扫码时,实现了科室所有药品向麻醉科二级库房动态数量录入过程。利用麻醉科实施的手术麻醉管理系统,不但能自动统计用药数量,而且还能做到互联互通二级库房用药减库数据,实现精准管理麻醉科二级库房药品基数。在科室药品常备数据库内,所有药品的实施均进行减库存,报警管理科室常备药品技术,确保行手术治疗时能及时供给药物。
(2)药品交接闭环管理:科室每天集中管理当天应用的药品,旨在有效监控药品储存结余,从而也便于集中管理二级库房基数。讨论分析用药品种与麻醉医师工作量,区分管理普通药品与麻醉药品等应用的常备药品,应用常用基数对不同品种药品核算,随后根据固定基数以打包成盒的形式进行管理。麻醉药库管理护士应在麻醉医师工作前,对药品盒二维码与医师工牌进行扫描,信息确认无误后打包领出。开展手术麻醉期间,依照药品规格与术中用药情况,手麻系统需对各台手术用药数量进行计算。在麻醉医师药品归还时,护士应对药品盒二维码与医师工牌进行扫描,随后手麻系统对麻醉医师工作时间内用药累计数量自动计算,同时还要对空瓶数量、药品归还数量及残余数量进行自动计算。根据这些后台数据内容,药品管理护士可逐一核对。另外,通过将手麻系统和HIS病历系统信息互联互通,能对患者入院时身份信息资料自动抓取,麻醉药品应用详细记录表单能在后台自行生成,此举能使麻醉药品管理中“专用账册”登记工作量有效减少。
(3)药品应用闭环管理。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要求提升工作效率、药品管理水平,使医师对患者有更多关注时间,从而有助于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在手麻系统内,对于术中维持与抽吸备用药物可直接根据菜单选择对药物条码标签规范打印,随后在注射器上粘贴打印的标签。实施前扫码操作,患者麻醉单内能直接呈现药物剂量、药品名称和用药时间。这样不但能提升手术麻醉时用药安全性,而且还能降低用药错误情况发生率。对于麻醉药品的开具,麻醉处方可作为法律凭证,麻醉处方的合格与否与患者生命安全及健康有直接关系。术后,麻醉医师可对麻醉处方进行打印,手麻系统能对患者信息资料与术中麻醉药品应用记录情况自动抓取,待核对确认无误后,麻醉医师可根据规范模式打印,这样能既能使处方书写时间缩短,同时也能使处方合格率提高。
1.3.1 麻醉药品处方不合格率 分析实施前后麻醉药品处方不合格率,包括药品不全和签名不符合规范、处方书写不规范、剂型和规格表述不全。
1.3.2 麻醉准备时间 分析实施前后椎管内麻醉和全麻、静脉麻醉和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准备时间情况。
1.3.3 患者满意率 评估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选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定量表,分值100分,以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标准判定,其中,>85分非常满意、85~60分满意、<60分不满意[5]。
麻醉药品处方不合格率比较,实施前占比高于实施后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麻醉药品处方不合格率比较[n=94,n(%)]
患者麻醉准备时间比较,实施前用时>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麻醉准备时间比较
实施前的患者满意率低于实施后的患者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满意率比较 [n=94,n(%)]
对于麻醉药品管理的开展,其涉及的环节较多,包括领发、采购、账目、储存及验收,同时还包括麻醉药品的申报和处方登记、回收和应用及记录,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对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开展严格执行[6]。如何提高患者围术期安全麻醉用药情况,如何简化麻醉药品管理流程,如何节约成本等,已成为管理者需要面对且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指出,从具体环节着手加强对麻醉药品流程管理,做到将标准统一、制度落实,同时加强管控调剂室与库房的麻醉药品,对各种登记制度建立并加以完善,对处方应用严格规范,能进一步管控临床科室麻醉药品[2,7]。
闭环管理属于新型管理方法,是一种将综合闭合管理、系统的封闭原理应用在实践中的管理理念,从决策-控制-反馈-决策-再控制-再反馈,通过不断地循环积累,对管理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8-9]。为使麻醉药品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近几年医院在进行科室麻醉药品流程管理时,有效结合了医院麻醉管理信息系统和闭环管理模式[10]。首先,把麻醉药品管理流程划分为下述几个环节,即药品应用管理、药品交接管理和药品基数管理,随后根据各环节现状与特点,并通过与闭环管理理念相结合,能有效实现闭环管理各环节,旨在确保患者安全,使管理流程简化,对工作效率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另外,通过有目的地收集麻醉药品质控数据,能更好地分析各环节工作流程数据,经分析数据,能对当下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总结,从而结合具体情况开展提升与整改,这样不仅能保证临床麻醉药品流程的开展更佳顺畅,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麻醉药品管理质量[11-12]。
在本次研究中,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实施前麻醉药品处方存在药品不全、签名不符合规范、处方书写不规范、剂型和规格表述不全等情况,且其不合格率高于实施后,考虑原因为,通过开展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医务人员对病历手书写的工作量,保证管理工作开展更具流程化,从而能使麻醉药品处方不合格情况发生减少。在上述研究中,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实施前麻醉准备时间长于实施后,考虑原因为,采取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还能保证管理麻醉药品的流程更规范及合理。在上述研究中,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实施前患者满意率低于实施后,考虑原因为,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扫码管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医务人员通过扫码,能使药品查对制度得到强化与落实。在扫码期间,数据库能对大量数据获取,从而能实现有目的地收集药品质控数据,能为各种工作流程的质量管控提供数据分析。通过这样严谨的质量管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信息化闭环管理药品,是根据临床患者用药安全开展信息化管控手段,对工作效率与用药安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13]。同时还能缩减医院对耗材与办公纸张的投入。大量管理数据的获取,为药品管理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支持,而且,通过数据挖掘,既可指导临床科学,还有利于药品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然而,要注意的是,在无纸化状态下,对于闭环信息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但要确保患者信息安全,而且还要保证当信息系统出现瘫痪或故障时有规范的应急流程,对各种信息系统故障应急措施开展容灾备份,确保临床药品流程实施顺畅[14-15]。除此之外,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的应用,还能使法规与制度执行的依从性提升。在建设信息化闭环管理期间,软件开发不但要达到医院登记评审条款要求,在扫码期间应将法律法规的管理规范性充分体现出来。合理、科学的管理系统需要趋于行之有效及完善的管理制度[16]。比如,麻醉药品出入库扫码期间,需双人扫码领出;登记麻醉药品时,其登记内容应具备《处方管理办法》中的各项信息资料内容,包括代办人的年龄、
姓名、身份证明编号和性别、开具日期和科别等,以及患者的年龄和姓名、身份证明编号和性别及门诊病历号等。开发前,软件工程师和临床管理者需通过有效交流方能进行研发,保证软件与所在医院工作流程适合,临床需要符合,以便更好地开展协助管理,从而有助于药品管理效率及质量的提高。
在傅樟丽等[18]研究中,随机选取患者120例为对象,在麻醉药品管理中开展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观察分析实施前的效果。从结果中可知,实施前,患者全麻准备时间(31.67±3.17)min、区域神经阻滞准备时间(16.64±1.56)min、静脉麻醉准备时间(12.73±1.32)min,所用时间均长于实施后的(17.13±1.74)、(9.53±0.93)、(5.77±0.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麻醉药品的管理,闭环管理模式的实施属于一种有效的信息化管控手段,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上述研究内容与本次研究报道相符。
总而言之,在麻醉科药品管理中,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的实施,能有效减少麻醉药品处方不合格情况的发生,缩短患者麻醉准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