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花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对很多孩子和家长来说,数学是一门让他们“很头疼”的科目。原因是孩子不爱学,家长不会教,每到辅导孩子学数学时,家中往往会闹得鸡飞狗跳、鸡犬不宁,父母气得声嘶力竭,孩子哭得歇斯底里,原本和睦的家庭经常因孩子的数学学习问题而闹得不得安宁,父母身心俱疲,孩子痛苦不已。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其实情有可原,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学习具体而生动的知识,数学知识在孩子们看来过于枯燥,无法主动联系到实际生活,因此孩子们学起来也觉得兴趣索然。很多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时总是过于强调概念而忽略了数学本身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孩子听得云里雾里,越发觉得数学是无趣枯燥的课程。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无法脱离实际生活而独立存在,没有现实生活作为依托与根基,数学将会失去魅力,成为一片死海。为了让孩子爱上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家长应该通过课本上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意识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也离不开数学知识。
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发现一个普遍性问题:家长讲不清楚,孩子听不明白。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反映出了孩子对于抽象的、不具体的知识理解困难。这时家长不妨采取“实物演示法”,向孩子“演示”数学知识,使得数学形象化,让孩子理解数学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是可以具体化的。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本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圆”的相关知识,圆这个图形相对于中低年级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而言,更有难度,尤其是“圆周率”的引入更让很多孩子一知半解,摸不着头脑。这时,家长在辅导孩子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多准备一些圆形物体,结合这些物体向孩子讲解圆心和半径。也可以带领孩子剪出一个圆并且进行裁剪,从而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加深对知识和公式的理解。在这个好似“做手工”的过程中,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那些印在书本上的知识与概念,一下子都变得生动而具体,从遥不可及变成了触手可及。此外,家长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孩子们理解“圆”的优点与性质。家长可以问孩子:“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孩子就会想:“因为圆方便移动。”家长还可以问孩子:“为什么水管和煤气管道都是圆的呢?”孩子这时会想到:“因为在占有相同材料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比其他图形的面积要大。”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孩子深刻理解了“圆”的优点。
此外,相遇问题作为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也需要用“实物展示”的方法加以辅导。“同时”“相遇”“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文字性描述出现在数学应用题中,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这时家长如果能拿出两辆小汽车进行实物演示,那么孩子的困惑与迷茫将在具体的演示中烟消云散,也能帮助孩子彻底理解了题目。
很多数学概念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单单依靠家长苦口婆心的多次重复根本无法让孩子彻底完全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妨利用自己身边的实物向孩子演示题目中的条件、情况,让孩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种辅导方法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在引发孩子数学兴趣的同时,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很多时候,孩子学不好数学并非是“学不会”,而是“不爱学”“不想好好学”。小学阶段的数学难度较低,只要细心用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之后,总是暴跳如雷,言辞激烈地斥责孩子,但有时问题并不全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长辅导方式过于枯燥和乏味,无法激发起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没有求知欲和好奇心,又何谈学习的兴趣呢?
如何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不少家长共同面临的问题,此时不如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教育方法,这种方式远比把知识直接扔在孩子面前让孩子背或记要好很多。因此,想要让孩子对新的数学知识兴趣盎然,就要先向孩子抛出一个与具体生活相关联的知识,在孩子的思考与好奇中展开学习内容。
例如,在辅导孩子进行“年月日”的预习时,家长可以先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询问孩子喜欢的节日,家里每个人的生日,再问问孩子:“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你过生日的次数是不是和你的岁数相同?有一个叫小丽的学生,她今年已经12岁了,可是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听了这样的问题难免会产生好奇与思考,于是在强烈的求知欲下,家长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引入新的学习内容。
同时,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将辅导的过程变成“个人秀场”和“一言堂”,要给孩子提出问题的机会,也要给孩子提出质疑的权利。有些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喜欢“专断独行”,每当孩子提出质疑就加以反驳,甚至连解释都不给孩子,只是说:“就是这样的!按我说的来!”这种填鸭式的辅导方式会让孩子彻底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每每谈及数学,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是死板的知识,只要会算数、会做题就可以了,正是这种认知让很多孩子对数学毫无兴趣。孩子都有表现欲望,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渴望成为一个“小大人”,因此让孩子把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更能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激情,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热爱。
例如,家长带孩子逛超市时,经常会碰见打折活动,有的活动是“买一送一”,有的活动是“在原价的基础上打几折”,还有的活动是“捆绑销售,几件商品多少元”。这时,家长可以请孩子“帮忙”,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算出每一件商品打折之后的实际价格,买打折商品要比买原价商品省下了多少钱。在孩子计算正确之后,家长一定要夸赞孩子“帮了大忙”。在这种情景之下,孩子会逐渐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自己的数学知识能帮助爸爸妈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理解了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在现实生活的实际意义,孩子自然会收获强烈的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
对很多家长而言,辅导孩子学习数学是一门苦差事。但很多时候,及时调整辅导方法,就能把苦差事变成一件美事,家长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孩子在生活中领悟到了数学的魅力,长此以往,数学的家庭辅导对于家长和孩子双方都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