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弄潮中关村

2022-08-25 12:08勒川
中关村 2022年8期
关键词:独角兽中关村科技

文 本刊记者 勒川

“独角兽企业”是北京这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的缩影,它们正在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创业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勇做时代“弄潮儿”,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关村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独角兽”是西方神话中虚构的生物,形似白马头顶螺旋角,高贵而稀有,是象征纯洁、美好、神秘的吉祥之物。“独角兽企业”最初由美国著名投资人Aileen Lee于2013年提出,指代那些发展速度快、稀少、投资者青睐等属性的未上市创业企业。“独角兽”的常用标准有两条:成立不超过10年,多接受过私募投资;企业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又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独角兽企业”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主要出在高科技领域,互联网领域尤为活跃。它们是所在领域的掘金者,对引领科技变革、产业变革、社会变革都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带来新技术、新业态,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成长;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引发科技与传统行业的“化学反应”。它们既是科技创新的受益者,更是科技变革的方向引领者,能带来行业技术加速颠覆。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报告2022》显示,全球“独角兽”数量再创新高,中美两国在数量上依然保持着领导力。据CB Insights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2月,全球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公司总数超过1000家。“独角兽”数量排名前五依次为美国、中国、印度、英国和韩国。其中,中美两国“独角兽”数量占比高达70%以上。榜单显示,中国的“独角兽”数量排名第二。截至2022年4月,中国地区独角兽共356家、总估值高达9.4万亿人民币。

中国“独角兽企业”集中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据《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北京市共有92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旧金山),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独角兽之城”,累计估值超过3万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健康科技、软件服务、企业服务等领域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近六成。其中航天领域“独角兽企业”占全国50%,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占全国40%。在科创资源高度集中的海淀区,“独角兽企业”数量为42家,占北京市46%,总估值达2.8万亿元。

“作为新经济的风向标,‘独角兽企业’代表着科技转化的活跃程度。”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说。“独角兽企业”是北京这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的缩影,它们正在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创业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勇做时代“弄潮儿”,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关村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已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摇篮

创新物种

根据北京长城所研究,“独角兽”的大量出现源于新经济发展提供的良好环境,是经济出现爆发增长的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推动资源加速流动,形成了“独角兽”批量出现的基础,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

“独角兽”具有跨界融合、颠覆性、自成长三大特点。特点一,跨界融合,即跨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的融合现象。特点二,颠覆性,即在新兴行业或还处于上升期的行业中,创造新需求或以更好的方式满足增长的需求。特征三,自成长,即行业的用户能够以足够低的成本获得,具备构建自成长商业模式的基础。

“独角兽”多来自于科技、互联网等领域。已出现大量“独角兽”的行业领域集中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应用、互联网金融。未来可能出现大量“独角兽”的行业领域集中于智能硬件、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

以中关村科学城为例,“独角兽企业”从2016年的32家,估值9220亿元,占北京市独角兽企业估值70%,增长到2021年的42家,占北京市独角兽企业估值74%,一直占据国内独角兽企业的核心位置。根据研究发现,“独角兽企业”呈现出一些特征。

一是赛道选择。能否成为“独角兽”甚至“超级独角兽”,赛道选择很重要。赛道首先要符合国家整体政策导向的要求,要符合社会的需求,也就是方向要对,K9教育以及众多由于估值下降退出榜单的“独角兽企业”在方向选择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同时,行业规模需要足够大,并且行业天花板足够高,短期不会被触及,应该说中国的很多行业细分领域,支撑起几家“独角兽企业”都是很轻松的,但要想发展成为“超级独角兽”,行业的天花板就不能太低。一般来说,千亿规模市场,很难诞生“超级独角兽”,万亿市场从长期来看一定会诞生“超级独角兽企业”。

二是科技创新。本身“独角兽企业”就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其高估值,往往是对其优势的创新技术给予的合理预测,而“独角兽企业”在获得投资之后,需要不断的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研发适应市场需要,有一定前瞻性,甚至需要提前做一些基础研究的布局,构建护城河,才能更好的支撑合理的估值水平。

三是商业模式。科技创新离不开市场化,“独角兽企业”做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还是通过市场转化,获得持续的收入,互联网单纯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构建合理的商业模式,让自身在科技创新上积累的优势体现在市场化商业化上,是“独角兽企业”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四是管理运营。“独角兽企业”由于其短期内获得了较大的资金投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业务和人员均在短期内有较大的增长,管理和运营往往无法迅速跟上,在快速发展期,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掩盖,当企业增速下降或融资不畅,这些问题就会迅速暴露出来,拖累企业发展。在现金流较好的时候,提前改善管理运营水平,未雨绸缪,应该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必选项。

五是党建引领。“独角兽企业”都是跨越式发展,内部的管理和治理体系必须适应企业发展。通过党组织的作用和党组织书记的参与,有效管理政策风险和决策风险,从根本上避免企业重大决策失误,不出现政策方向问题、意识形态问题、重大违法违纪隐患和重大媒体舆情事件,确保企业行稳致远。

成长密码

前沿抗体开发平台、医学智能纳米机器人、药物研发平台……进入决赛环节,15位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者上演“大比武”,分享前沿科技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这是2021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上的场景。

前沿大赛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创设于2017年,面向全球公开遴选一批拥有国际领先前沿技术的项目和企业,提升中关村示范区前沿科技创新水平,推动项目产业落地,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2021年,前沿大赛规格升级,纳入中关村论坛。大赛举办五年来,已成为首都科技型“独角兽企业”的摇篮。参赛企业中,旷视科技、地平线等17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诺诚健华等7家企业在境内外交易所上市,十余个海外及京外项目在京落地。七成以上前沿企业的技术或产品在北京世园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工程和活动中应用,并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独角兽企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中关村这块沃土的哺育。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独角兽企业”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具体而言,在中关村这个生态丛林里,有“独角兽”孕育、出生、生长、成熟所需要的阳光、水分、土壤、空气、养分和生物等六大生态元素。

阳光,即创新政策。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中关村在国家层面先行先试“1+6”“新四条”、科技成果“三权”、创新创业税收、股权激励、科研经费管理、外籍人才出入境等重大政策;在北京市级层面先后推动实施“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政策;中关村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也推出了“1+4”资金政策支持体系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经费支持等新政策。中关村政策创新的步伐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最早沐浴政策阳光的区域。

水分,即创业服务。中关村的创业服务不断优化,形成了由创新型孵化器、创业加速器、创业社区、大学科技园组成的220家创新型孵化机构为代表的创业服务体系,有活跃的产业联盟、协会商会、民办非企业组织超过500家,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创新治理格局,打造了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中关村智造大街、“回+”双创社区为代表的特色创新创业集聚区。水分足了,颜值自然高,中关村的“独角兽”长得又快又好,一个个都很水灵,后面都有众多的资本“追求者”。

土壤,即高校院所。中关村具有得天独厚的高校院所资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著名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聚集于此,为中关村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关村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关村的水土最养“独角兽”。

空气,即创业投资。中关村建立了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引导壮大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规模,现有2万天使投资人,约占全国总数的80%,知名创业投资机构超过600家。最近几年,中关村示范区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到全国的1/3以上。创投机构和投资人在成就了中关村、成就了“独角兽”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养分,即创业人才。中关村实施“海聚工程”“高聚工程”“雏鹰计划”,建设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人才支撑体系。“双创”继续保持了高度活跃的态势,形成了“创业新四军”。人才是中关村最深的底蕴、最大的底气。

生物,即科技企业。中关村具有各行各业各层次各类型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使中关村的发展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保证了创业的活性。中关村也精准服务领军企业和潜力企业,支持形成了“百度系”“联想系”“金山系”“小米系”“京东系”等创业系,挖掘出一批领军企业和潜力企业,为多类型企业发展构造了多层次生态环境。从一个企业到多个企业,从模式创新到技术创新,裂变、融合,是中关村科技企业成长的标志。

在“独角兽”驰聘草原的同时,中关村努力当好“勤务员”“护林员”的角色,为整个生态精准“施肥”“涵养水土”,精心呵护每一匹“独角兽”的成长。

未来可期

“‘独角兽’是本世纪开始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也是全球化深化的一种结果,是新经济、信息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一种特点。‘独角兽’的出现表明了创业的作用在加大,表明了创新政策前置(从研发到创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王德禄表示,“独角兽”一定是有颠覆式想法的创业者。“独角兽”的创业也有三大要素:平台、自成长、生态圈。

平台:此平台是第三方甚至是第四方的独立平台。第三方平台连接了两个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不同的客户群体——创业者和消费者,并让一个群体的参与程度依赖于另一个群体的参与程度;第四方为平台中的平台,三方平台成为前者的子集存在,而前者提供了流量导入新入口。

跨界:跨界能够带来融合创新,集合不同的行业优势,实现创新增长;跨界代表着一种新锐的目光,心中拥有宏图就是要转变思维,大眼光、多角度、宽视野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自成长:关键是要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比如共享经济典型代表Uber,颠覆原有规则,在打车行业中聪明的构建平台,埋入盈利模式。

生态圈: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获得爆发式成长。首先是走出去——与外部企业生态性合作。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移动等新技术推动企业转型,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这些新技术往往是外部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优势。其次是请进来——提供顾客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消弭与消费者的楚河汉界,利用顾客行为数据来强化管理质量,通过释放顾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加值创业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将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准则。

对于各地高新区而言,应关注爆发式成长,对初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完善自身的创新生态建设,自觉地成为更多独角兽企业产生的摇篮。爆发式成长企业不仅推进了原创性新兴产业的产生,也推进了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引领着区域跨越式发展——“独角兽”将是带动新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

一座城市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与这座城市的创新创业氛围密切相关,其中“独角兽企业”的多少是一个重要指标,所有要重视对“独角兽”企业的发现和培育。

一是关注传统产业颠覆中的“独角兽”。小米通过粉丝经济学估值达460亿美元,大疆创新充分发掘无人机利基市场营业收入破10亿美元,传统制造业并非无机会可寻。当下制造业正在经历蜕变式的转型升级,制造业的新形态正在形成,它们开始与互联网、服务业企业携手合作,跨界与融合成为重要趋势,并由此构造出由消费者驱动并深度参与的商业新生态。地方政府要培育传统行业如制造业中的创新者,树立本地典型独角兽标杆企业,示范引领区域其他企业。

二要关注原创新兴的“独角兽”。商业4.0下新兴行业中的一些企业通过数据科学去捕捉顾客惯常的行为模式,创新性为任何一位客户建立专属于他们的动态时间序列行为模型,运用新商业模式快速成长为独角兽甚至龙。作为地方政府也要擦亮慧眼,识别具有“消费需求—商业决策—运营模式—生产流程”之间所有元素不间断对话的能力的“准独角兽”们。

2021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公布,一幅蓝图和路线图铺展在世人面前:到2025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出台北京基础研究行动方案;推动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引领……

面向未来,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推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地,让创新主体更强、创新要素更优、创新环境更好,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中关村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大更强的北京力量——让我们一起加油,不辜负这伟大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独角兽中关村科技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遇见独角兽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认不出了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