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自制警务纪录片的悬念叙事特征
——以 《守护解放西》系列为例

2022-08-25 11:29左喜乐
今传媒 2022年8期
关键词:警务悬念纪录片

左喜乐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 200040)

近年来,国内视频网站自制出品了多部故事性浓厚、网感强、表现形式活泼的警务纪录片,比如 《警急任务》《城市真英雄2021》《火线救援》《守护解放西》《119请回答》等,它们凭借多样化的叙事技巧备受热捧,其中,《守护解放西》系列的悬念叙事特征尤其值得关注。

一、立足真实警务案件的时空处理与悬念生成

(一)非线性时序的情节悬念构建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用户需求而生产的纪录片迅速崛起,这些纪录片不仅具有纪实性,还具备足够的故事吸引力,是创作者们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不断更新视觉和叙事思维,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打破现实时空的自然顺序,以非线性时间顺序衔接素材,将不同时空的情节重新进行交叉排列组合,在不影响观众理解事实因果逻辑的前提下,对具体情节进行删减、插入、省略、隐瞒或伏笔处理的成果。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认为,“在叙事中,叙述者不得不打破事件的自然顺序,把它们以叙述者的喜好重新排列起来”。在警务类纪录片的叙事中,创作者往往会将镜头素材进行前后顺序的变换组接,并对叙事时空进行非线性处理,从而生成情节悬念,带领观众深入警情故事。

例如,在 《守护解放西》“星城奇事多”男扮女装案件中,那个情绪反常且装扮怪异的嫌疑人是否如观众所想存在违法行为呢?此处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悬念效果。叙事学家克洛德·布雷蒙在 《叙事可能之逻辑》一文中,以“序列”为核心展开了叙述逻辑分析,认为功能与功能相连才能构成叙事,三个功能一经组合便产生了基本序列,序列中每一功能的发生并不一定会导致后一功能发生固定且必然的结果,而是包含了多种可能性,叙述者可以让一个行动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尽管该案件已成既定事实,但创作者对各方模棱两可的叙事铺垫,让案件的最终结果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嫌疑人究竟有没有违法、性别是男还是女、是否有群体作案事实等弹幕疑问,反映出观众已经被案件谜团深深地吸引了,创作者通过叙事时序的变形处理很好地营造出了情节性悬念。

(二)非正常时速的悬念情感激发

热拉尔·热奈特指出:“叙述者不但可以打破叙事的自然顺序,而且还可以控制叙述的速度和频率”。悬念的叙事方式可以划分为叙事的延迟、叙事的中断和叙事的加快三种,前两者通过延长叙事时间以延宕观众的注意力,后者则依靠叙事速度的加快来强化冲突、激发紧张情绪。在 《守护解放西》中,创作者通过改变叙述速度和频率,并综合运用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方法来构建悬念,主要包括抑制型剪辑和冲突型剪辑两种方式。

1.抑制型剪辑方式延宕悬念效果

抑制型剪辑指创作者预料到观众对案件发展过程细节的迫切求知,却故意放慢叙事速度或设置障碍,以延缓故事叙述时间来营造悬念感,让观众产生急切的好奇与期待情绪。“实际上造成悬念效果的,是我们正在经历无法实际视听化的时间,时间转化为了我们内在的知觉,这一内在知觉的时间可以摆脱表象和形式的束缚,直接诉诸观众情绪”。例如,在 《守护解放西》“守望绚烂”一集中,三条情节线索同时交错进行,观众越是焦急万分地等待案件结果,创作者越刻意放缓叙事节奏,尤其是在广播10秒倒计时的画外音响起时,采用了慢镜头交叉剪辑的处理方式,以延长叙述时间的方式强化了观众的情感体验。在该段落中,创作者运用抑制型延宕策略激发观众情感,间接塑造了执勤警察的敬业精神,突出了情绪传递和故事感染力,给予观众强烈的情感共振。

2.冲突型剪辑方式放大悬念冲突

冲突型剪辑指通过加快叙事节奏突出矛盾、形成鲜明对比,造成激烈紧张的心理影响,从而达到放大悬念的目的。为了增强纪录片的娱乐性和戏剧性,《守护解放西》多次使用冲突型剪辑方式以凸显案件当事人之间、警察与嫌疑人之间的情感冲突。从弹幕反馈来看,运用这类剪辑的段落弹幕数量也最为密集,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和参与感,从而营造出强烈的悬念氛围。例如,在“守护不打烊”一集的酒吧纠纷案中,创作者反复将受害人的陈词与犯罪嫌疑人的激烈狡辩进行交叉剪辑,使处在不同时空的当事人就同一件事情的细节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陈述,纪录片将不同时空的镜头画面进行快速对比呈现,强化了双方“当面对质”的冲突效果。在整个叙事过程中,创作者会挑拣出双方就某一具体问题最关键的回答细节,并筛掉其它次要镜头,极大地缩短了整个“对质”过程,在加快节奏的同时使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从而激活了矛盾双方的悬念冲突,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观看效果。

二、镜头画面、听觉语言的有机融合与悬念表达

在影视作品中,更强调从视觉画面和听觉语言层面进行悬念构建。视觉悬念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认知悬念,创作者利用视觉悬念刻意向观众“掩饰”剧情时,本质上就是通过影响观众的认知来构建悬念,因此,视觉悬念与认知悬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理,听觉悬念的设计也对认知悬念的产生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一)镜头画面引导复杂视觉悬念叙事

1.人物目光机位画面激活期待式悬念

利用人物视觉的局限性可以达到引导观众认知的目的,在 《守护解放西》“雷霆扫毒”一集中,坡子街派出所情报组获得线索要追踪和抓捕犯罪嫌疑人,警察在车内蹲守时,摄影机通过模拟警察目光四处扫视,让观众跟随镜头时刻关注案件进展,从而更急切地期待后面的情节延展。纪录片是对线性发展的真实事件的记录,后面将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而以警察目光进行叙事则能够迅速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悬念期待。此外,在抓捕逃跑的嫌疑人时,摄影师运用快摇镜头和移动镜头持续跟拍记录,场面形势既紧张激烈又充满悬念,警察与犯罪嫌疑人的矛盾冲突达到了顶点,整起案件也迎来了叙事高潮。

2.观察者机位画面编织意外式悬念

随着经验的日积月累,创作者们开始尝试借助视听表达手段,针对镜头画面制造某种程度的“信息错位”,故意对观众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导”——观众认为确信无疑的结果,其实只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蒙蔽性表像。比如,创作者或对案件真相只字不提,或故意模糊观众视线,使其对情节发展的走向和案件结论产生错误认知,从而最终形成“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观看效果。

在 《守护解放西》“情迷解放西”一集的KTV冲突案件中,创作者用大量静默观察式的镜头呈现出施暴者妻子的经历自述、焦急等待、茫然无助和为丈夫求情的场面,从而让观众恍然大悟,原来施暴者的妻子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从弹幕评论中可以看到,多数观众认为该施暴男子已构成刑事犯罪,需要判刑几年甚至十几年,但是纪录片给出的结论却与观众的猜测并不相同。对案件中的警察和屏幕外的观众而言,案件的真相是未知数,预想的猜测只是观众根据观影经验得出的伪认知,创作者恰恰深刻洞悉了当下观众的观看心理,反其道而行之,打破了观众思维惯性,制造出案件信息的错位呈现,从而产生意外式悬念。

(二)多重声音语言渲染抽象听觉悬念

1.个性化的音响音乐塑造悬念立体感

叙事学家弗朗索瓦·若斯特指出,视觉的认知价值也需要依靠外加的声音进行辅助,即听觉悬念与视觉悬念共同影响认知悬念的生成。《守护解放西》系列在人声基础上运用多层次的个性化音效,使得叙事空间愈加生动可感,进而丰富了案件的点滴细节;不同频段的声音穿插在案件之间显现出独特的感染力,因此,观众的临场感受显得更加敏锐。例如,每当出现警察追踪和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场景时,“连续上行级进型”的旋律线便伴随着快速晃动的移动镜头,同期声、音效、音乐、人声混合叠加给观众带来激烈紧张的心理感受,在呈现案件进展的同时更营造出立体化的悬念氛围,把警察与犯罪嫌疑人、案件当事人之间的戏剧性矛盾层层逼近。电影理论家米歇尔·希翁指出,“声音已经渗入了现代电影结构的中心”,同样,声音还渗入到了当下警务纪录片悬念建构的中心。《守护解放西》利用多元化的音响音乐让叙事节奏更突出、悬念感更强烈,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以往主流电视警务纪录片的声音设计。

2.片段化的人声采访传递潜在性悬念

人声指“由语言 (对白、独白、旁白)构成的具有理性内容的声音”。从 《守护解放西》来看,其对警察采访部分的尺度拿捏和所占比例都是经过深度考量的,纪录片每集围绕一个主题分为2-3个案件进行讲述,以旁观记录的镜头画面为主导,同时将事后对警察的出镜采访或画外音叙述穿插其中。例如,当讲述警方反扒小组时,伴随着反扒民警黄剑的画外音陈述,穿插进来多个现场抓捕扒手的镜头,但是并未展示具体过程和细节,充满疑问的语调、语气、音色抽象地显露出警察的情感与想法,进而勾起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此外,警察在访谈中经常以间接的表达方式介绍案情,用话中有话的说辞让观众自己体会理解,形成了潜在的叙事悬念。在真实的底色之下通过人声所蕴含的弦外之音增强听觉悬念,进而影响观众的观影认知,对纪录片品质的升级和受众群体的吸引具有重大意义。

三、结 语

以 《守护解放西》为代表的视频网站自制警务纪录片解构了以往电视纪录片固有的叙事方式,以“90后”为创作主体的警务纪录片深谙网络用户的审美特征与消费偏好,其将故事片的悬念方式有机融入新媒体视阈下基层警务故事的讲述之中,同时更加重视画面的丰富性和声音的渲染功能,以匠心打造网络视听产品,达到了理想的悬念叙事效果。

猜你喜欢
警务悬念纪录片
Rough Cut
巧设悬念增魅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警务人才英语口语提升研究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等待
超级蚁穴
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甘霖派出所:推进警务管家+警务助理模式
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警务技能教官深入派出所培训实战技能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