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世界城市的消费中心功能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22-08-24 03:11关利欣
国际贸易 2022年7期
关键词:消费中心世界

关利欣

一、 引 言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 城市的形成原因、 发展规律、 未来趋势始终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 城市的发展在于要素空间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 企业聚集有利于中间产品的共享而降低生产成本, 带动劳动力的聚集形成人力资本市场共享,同时劳动力聚集还有利于促进分工、 增进劳动力的学习效率并产生知识外溢。

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 工业生产开始向城市外部迁移, 而城市人口并没有因此减少, 反而出现“逆向交通通勤增长” 和实际工资下降的趋势。为什么人们选择在城市中居住, 而不在生产区附近居住? 为什么城市实际工资下降, 人们还要留在城市? 这些问题也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新命题。 究其原因, 一方面, 促进城市集聚的产业已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变。 在后工业化时代, 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大城市, 服务业甚至已经超越了工业的作用。 另一方面, 消费机会也是导致城市聚集的重要因素。 在知识社会, 城市发展越来越倚重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本, 高素质人才更加追求生活质量, 消费具有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功能, 消费城市成为大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城市的发展现实看, 伦敦、 纽约、 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 不仅在经济实力、 人口密度、 收入水平等方面领先全球, 在服务业发展和消费上也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吸引力和带动力, 消费中心功能凸显, 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 消费资源的集聚地、 消费发展的风向标。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 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已居世界前列, 需求升级明显加快, 创新不断增强, 高端消费资源迅速聚集, 城市内部空间和城市体系的演化受服务业和消费的影响愈发明显, 形成了一批大型消费集聚地。 为此, 商务部等部门于2019年启动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工作。

当前,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势下, 发挥大城市的消费中心功能, 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加快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有必要借鉴具备消费中心功能的世界城市发展经验, 更好地推动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

二、 城市经济学相关研究回顾

从全球来看, 对城市体系和城市功能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学领域, 对世界城市的评价则随着新兴市场崛起和评价机构的多元化, 逐渐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拓展。

(一) 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大致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基于微观视角, 对城市的产生、 发展, 以及城市内部的土地、 住房、 交通、 环境等问题进行研究;二是基于宏观视角, 对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规模、城市体系、 城市网络等问题进行研究; 三是从城市治理角度入手, 分析城市治理过程中政府的作用(郭鸿懋, 2010)。

在微观层面, 城市经济学运用古典城市劳动分工说、 古典区位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 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和方法, 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空间结构等问题。 最初, 城市经济学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工业产业空间布局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土地、 住房、 交通、 环境等“城市病” 问题(李天健、 侯景新, 2015)。 然而, 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 发达国家的城市体系由产业分工转向功能分工, 大城市成为管理、 决策、 咨询中心,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往往被作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标志(Au, Henderson, 2006; Duranton, Puga, 2005), 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存在双向互动关系逐步成为共识(程大中、 黄雯, 2005; 陆铭、 向宽虎, 2012)。 同时,“逆向通勤率” 上升、 收入租金弹性大幅增加、 财富向城市中心集聚和宜居城市大获成功等多个经验事实表明, 城市的功能也从生产转向消费, 消费城市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Glaeser , 2001)。

在宏观层面,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逐渐在世界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 引发了城市经济学者对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世界城市的概念、 特征、 功能、 分类以及世界城市的形成机制、 世界城市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谢守红, 2008)。 霍尔等早期学者从全球性活动的地理特征和跨国公司的作用来定义与探索世界城市(Hall, 1966)。 弗里德曼从新的国际分工角度提出了世界城市等级理论(Friedmann, 1986), 该理论成为考察全球范围内城市间相互关系的一般性基础理论。 沙森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化、 集中度和强度分析来定义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是服务性产业领先者的生产地(Sassen, 1991)。 区别于前述学者对于单个城市的考察, 卡斯蒂尔斯认为世界城市是全球网络和连续性生产过程, 属于空间流量的问题(Castells, 1996)。 基于此, 泰勒通过研究世界城市网络,聚焦于世界城市之间的关系, 分析世界城市“流动空间” 日益网络化的过程(Taylor, 2002)。

在城市治理方面, 对于城市政府作用的研究覆盖微观和宏观层面。 城市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进行城市管理, 为实现城市内部与外部、 各自和相互之间的均衡, 城市政府的基本任务就是与企业家等城市主体结成“公共经济关系” (山田浩之, 1991)。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中的政府行为是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城市资源空间配置中的政府行为, 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和城市财政。 前者是关于城市规划的经济分析, 后者是关于城市财政的收支研究(郭鸿懋, 2010)。 从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角度思考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 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城市的全面发展上, 而且更要充分细致地考虑都市—区域关系, 以及与内外资源的竞争合作关系(周振华, 2004)。

(二) 世界城市的识别与评价

在世界城市的识别与评价方面, 早期学者对于世界城市的研究采用了相对较为简便的评价指标,后期研究机构采用了较为复杂的指标体系, 逐渐呈现主观性、 多元性、 梯次性等特征。

霍尔认为世界城市具备政治中心、 商业中心、人才中心、 信息中心、 人口中心和娱乐中心等六大功能。 弗里德曼认为世界城市是主要金融机构、 跨国公司、 国际组织、 商业服务、 生产制造、 交通和人口的集聚地, 只有纽约、 洛杉矶、 旧金山、 伦敦、东京、 巴黎等16 个城市堪称世界城市。 沙森认为全球城市是发达的金融和商业服务中心, 并深入分析了伦敦、 纽约和东京三个全球城市。

由泰勒创办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 通过分析世界各大城市的会计、 广告、 金融、 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分布情况, 评价城市发展水平、 经济实力、 人才、 交通、 竞争力、 创新力和辐射力等, 以12 分为满分, 将不同城市分为Alpha 级(10-12 分)、 Beta 级(7-9 分) 和Gamma 级(4-6分)。 2020 年世界城市包括伦敦、 纽约、 香港、 新加坡、 上海、 北京、 迪拜、 巴黎和东京等。

科尔尼咨询公司(Kearney) 联合国际顶级学者与智库机构, 基于商业活动、 人力资本、 信息交流、 文化体验、 政治事务五个维度29 个指标, 对全球150 多个城市进行分析, 得到“全球城市综合排名” (GCI)。2021 年十强城市分别为纽约、 伦敦、 巴黎、 东京、 洛杉矶、 北京、 香港、 芝加哥、 新加坡和上海。 日本森纪念财团都市战略研究所通过评估世界48 个主要城市在经济、 文化交流、 研究开发、 居住性、 环境和交通等6 个方面70 项指标, 得到“全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 (Global Power City Index, GPCI)。 2021 年, 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伦敦、 纽约、 东京、 巴黎、 新加坡、 阿姆斯特丹、 柏林、 首尔、 马德里以及上海。

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通过构建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指标体系, 分别以显示性指标体系和解释性指标体系评价世界主要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 其中, 经济竞争力显示性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量和经济密度, 解释性指标体系包括当地要素、 生活环境、 营商软环境、 营商硬环境、全球联系5 个一级指标及32 个二级指标。 可持续竞争力显性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增量和人才密度, 解释性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活力、 环境韧性、 社会包容、 科技创新、 全球联系5 个一级指标及28 个二级指标。 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 全球城市价值链——穿透人类文明的时空》(以下简称《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 》 ),其中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纽约、 新加坡、 东京、 伦敦、 慕尼黑、 旧金山、 洛杉矶、 巴黎、 深圳和圣何塞。

综上所述, 城市经济学从不同层面对消费功能、世界城市等问题展开研究, 世界城市的消费中心功能研究正是对其微观和宏观层面的理论整合, 对于世界城市消费中心功能的评价可以借鉴世界城市及全球城市的研究方法。

三、 世界城市的消费中心功能比较

从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和世界城市发展现实情况来看, 消费中心逐渐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 国内学者总结了国际消费中心的内涵和特征,“国际消费中心是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重要的核心功能, 是具有丰富的消费内容、 高端的消费品牌、多样化的消费方式、 优越的消费环境, 能够吸引全球消费者的高度繁荣的消费市场, 是全球消费资源的配置中心, 能够引领全球消费发展的创新高地”(刘涛、 王微, 2017)。 商务部于2019 年发布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 基于此,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着重比较纽约、 伦敦、 东京、 巴黎和新加坡5 个世界城市的消费中心功能, 分析其共性和规律, 为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一) 评价指标体系

纽约、 伦敦、 东京、 巴黎和新加坡不仅是人口高度集中、 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 在世界城市网络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顶级世界城市, 而且凭借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集聚辐射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 具备显著的消费中心功能, 总体上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特征: 一是城市综合实力具有优势, 在经济、 社会、 文化等方面具有代表性; 二是消费经济动力强劲, 在消费引领型经济发展模式下,收入水平高, 交通便利, 人员流动和国际经贸往来频繁; 三是商业消费市场活跃, 服务业发达, 商业设施完善, 消费体验丰富, 消费场景多元; 四是消费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先进, 营商与消费环境完善,城市规划与管理科学、 规范、 高效。

根据世界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的理论和评价方法, 本文在原有世界城市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创新性地加入了消费中心功能相关的评价指标, 构建了涵盖4 个二级指标和18 个三级指标的世界城市消费中心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从城市综合实力、 消费经济动力、 商业消费活力和营商消费环境四个方面, 评价世界城市的消费中心功能总体情况。

(二) 评价方法

世界城市消费中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中, 除了以排名、 数量、 金额和里程等为计量单位、 可量化的指标外, 也包含个别定性指标。 因此, 本文采用综合评价法与专家评分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于可量化指标, 采用极差标准化和标准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各级指标评分的取值范围为0 ~100, 三级指标采取等权的权重分配方法合成二级指标。 对于定性指标, 采用专家访谈方式,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不同城市进行打分,最后将评分结果进行加权测算后形成具体分值。 根据重要性与权重大小成正比的原则, 二级指标按照20 ∶30 ∶30 ∶20 的比例设定权重, 最终合成世界城市消费中心功能的总评分。

表1 世界城市消费中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在数据来源上, 搜集整理各城市统计部门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公开发布的数据, 参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 《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 等报告中数据, 以及维基百科、 Trading Economics、 Trip Advisor、 Booking 等互联网数据资料。

(三) 五个顶级世界城市的比较

如表2 所示, 从最终评分来看, 伦敦在五个世界城市中消费中心功能最为显著, 消费经济动力和商业消费活力均位居首位。 纽约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 消费经济动力和营商消费环境水平较高。 东京城市综合实力较为突出, 商业消费活力较强。巴黎城市综合实力和商业消费活力排名较高, 营商消费环境水平相对落后。 新加坡营商消费环境水平具有绝对优势, 但在其他方面均落后于其他城市。

1. 城市综合实力普遍较强

消费中心功能的基础是城市的综合实力。 这五个城市是各城市研究评价中公认的顶级世界城市,在经济、 文化、 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

伦敦是英国的政治、 经济中心, 也是全球最大的银行、 保险、 期货和航运中心。 伦敦历史悠久, 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与巴黎并列首位, 世界 500 强企业 数量仅次于纽约, 温网、 伦敦时装周等活动全球知名, 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2020—2021) 》 中排名第四。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 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 也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经济、 金融、媒体、 政治、 教育、 娱乐与时尚界, 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 》 中排名第一, 世界文化遗产数量较少, 世界500 强企业数量在五个城市中排名居中。

东京是日本第一大城市, 不仅是日本的经济中心, 也是政治、 文化和消费中心。 东京的世界500 强企业数量在5 个城市中居于首位, 世界文化遗产数量高于纽约和新加坡, 国际活动与赛事较多, 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2020—2021) 》 中排名第三。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也是全球时尚风向标, 巴黎时装周、 电影节、 车展等国际活动众多,保留了大量历史文化瑰宝, 世界500 强企业数量排第二位, 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2020—2021) 》 中排名第八。

新加坡市是新加坡共和国的首都, 是其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是世界上最大港口之一, 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虽然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500 强企业数量较少, 但赛车、 音乐节等国际活动具有特色, 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2020—2021) 》 中排名第二。

2. 消费经济动力存在差异

消费中心功能的重点是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这五个城市人口密集、 收入水平高, 国内外经贸和人员往来频繁, 均形成了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表2 五个顶级世界城市消费中心功能比较结果

伦敦是全球重要的贸易和物流中心, 其进出口贸易额在五个城市中居于首位, GDP 仅次于纽约, 希斯罗机场是欧洲也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 伦敦是英国的中心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均占据绝对优势,1/3 的常住人口在英国之外出生, 也是欧洲旅游胜地,每年接待的入境游客仅次于巴黎。 伦敦公共交通四通八达, 铁路、 地铁、 轻轨、 有轨电车、 公交车、 出租车等一应俱全, 在五个城市中地铁运营总里程最长。

纽约作为GDP 总量最高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和游客前往, 外国出生人口显著高于美国平均水平,为城市发展和本地消费提供了不竭动力。 纽约公路、铁路、 内河航道和航空运输网络均四通八达, 与世界各地贸易往来畅通, 进出口贸易规模仅次于伦敦。 纽约地铁是世界上路线和站点最多的地铁系统, 市内公共汽车、 地铁、 渡轮等有效保障了人员出行便利。

东京是五个世界城市中人口最多的城市, 据日本统计局数据, 东京地区生产总值占日本GDP 的16%,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10%, 常住外国人口相比欧美城市较少。 东京对外经贸往来和人员流动较为均衡, 进出口贸易规模不及伦敦、 纽约和新加坡, 但高于巴黎; 航班起降架次不及伦敦和巴黎, 但高于纽约和新加坡; 入境游客接待量虽在五个城市中最少, 但在东亚国家中位居首位。 东京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地上地下、 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十分便捷。

巴黎作为法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人口规模庞大且人员往来频繁, 常住外国人口数量多。 在五个城市中, 巴黎的人口数量仅次于东京, 接待入境游客数量居于首位, 航班起降架次仅次于伦敦。 巴黎市内有轨电车、 地铁、 区域快速铁路等强大的公共交通网络与发达的旅游业相适应, 支撑起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出行需求。

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富裕的城市, 国际贸易发达,虽然人口数量和GDP 在五个城市中最少, 但人口密度仅次于纽约, 外国人在人口总数中占比较高, 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伦敦和纽约。 新加坡是东南亚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入境游客接待量虽不及巴黎和伦敦, 但高于纽约和东京。 新加坡樟宜机场是世界第七繁忙机场, 公交车、 地铁等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合理、 出行便利, 且与商业设施连通, 城市环境优美。

3. 商业消费活力各具特色

消费中心功能的核心是消费设施、 消费内容和消费体验。 这五个城市拥有全球知名的商圈商街、品牌和服务, 拥有满足消费者全方位需求的能力。

伦敦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均比较发达, 管理会计、 法律、 广告媒体等跨国公司数量仅次于纽约。 伦敦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是其核心竞争力, 伦敦商业街通过商业集聚, 方便消费者以合理的价格一站式购齐, 商业街区主要集中在西区, 既有牛津街、摄政街、 邦德街等国际著名商业街, 也有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 据伦敦新西区管理公司数据, 伦敦西区共74 条街400 多个商户, 每年光顾伦敦西区的消费者达2 亿多人, 零售业员工10 万多人, 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商业地产、 文化、 旅游等) 创造了英国3%的GDP。 Trip Advisor 搜索数据显示, 伦敦有2万多家餐厅和200 多家博物馆, 在五个城市中分别仅次于东京和巴黎。

纽约商业活力强劲, 零售业增长迅猛, 聚集大量商业服务企业, 零售额增速和管理会计、 法律、广告媒体跨国公司数量在五个城市中均居首位。 纽约商圈商业街集聚, 第五大道几乎囊括全球所有顶级品牌, 以货品齐全、 更新速度快著称。 据纽约市政府数据, 第五大道容纳了全纽约38%的商业店铺, 实现了全纽约68%的商业业绩。 纽约服务设施和功能齐全, 除世界顶级品牌商店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外, 中央公园、 帝国大厦、 圣帕特里克教堂、纽约公共图书馆、 美国自然博物馆等众多景观和博物馆, 也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东京商圈商业街在五个城市中独具优势, 不仅有银座、 新宿、 浅草、 秋叶原、 六本木和涩谷等众多商圈, 而且商圈中正街和后街业态组合丰富。 如银座商圈以银座大道为中心, 集聚了大量高级百货和名牌商店。 银座大道后街以饭店、 酒馆、 小吃店居多, 还有旅馆、 舞厅、 剧院和画廊等, 形成了良好的业态互补。 东京消费相关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各商圈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会、 表演会和娱乐活动。据Trip Advisor 搜索数据, 东京有超过10 万家餐厅,在五个城市中居于首位。

巴黎的旅游业为商业发展带来活力。 香榭丽舍大街将商业、 旅游与街道景观完美结合, 车行道两侧各有20 米宽的步行道。 西段是繁华的高级商业区, 世界名牌云集, 以时尚与高端产品为主, 店铺数量众多。 据Trip Advisor 搜索数据, 巴黎拥有300多家博物馆和3600 多家酒店, 博物馆和三星级以上宾馆数量在五个城市中居于首位。 同时, 城市发展注重以人为本, 通过“把人行道还给行人” 工程,修缮街道景观容貌, 在人行道加种行道树, 设置休息长椅, 统一设计公共汽车站和书报亭, 建造餐馆玻璃屋和露天桌椅为游人提供餐饮服务等, 为游人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

新加坡商业活力强, 零售业销售额增速仅次于纽约。 乌节路是城市中心重要的步行商业空间, 不仅聚集了众多高端的购物中心和商业品牌, 还有众多国际旅馆、 米其林餐厅、 电影院、 观景台、 艺术展区、 餐馆、 酒吧和休闲中心等, 是衔接城市休闲、公众活动、 文化生活的重要商业走廊。 新加坡注重公共环境和公众活动打造, 每年都会在乌节路举办地球一小时、 步行街之夜、 马拉松赛甚至赛车表演等活动。 优越的商业环境也吸引了大量商业服务业跨国公司入驻。

4. 营商消费环境异曲同工

消费中心功能的保障是完善的城市营商和消费环境。 这五个城市均十分重视打造优越的营商和消费环境, 在规划管理上的理念和实践全球领先。

伦敦的营商消费环境在五个城市中排名第三,其对城市规划和管理较为严格, 主要通过立法保障商业街区管理。 在《商圈改进条例》 约束下, 商户投票产生商业街道管理机构。 如伦敦新西区管理公司的职责包括为商业街提供形象策划、 市场推广、街区改造、 物业维护、 运输仓储、 保洁、 安保乃至政策游说等。 这些经政府委托授权的商圈管理机构,形成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

纽约的营商消费环境在五个城市中排名第二,城市规划和管理比较完善, 对商业街区管理运营科学, 重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第五大道由第五大道协会(商家)、 第五大道商业改善区组织(业主)与纽约市政府协作共同管理, 行业组织通过自筹资金, 改善第五大道商业步行街的治安、 卫生和购物环境, 为商业步行街提供综合服务, 同时推动纽约市政府出台有利于商业步行街发展的区划法案。

东京的营商消费环境在五个城市中排名第四,其高度重视对城市的高效管理和适老化改造。 如商业街区的管理注重提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能力,通过与地方志愿者组织、 社会福利团体、 医疗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开展合作, 设立儿童保育中心、 健全助老服务体系等, 提升商业街区的社区服务功能。

巴黎的营商消费环境在五个城市中排在末位,在商业街区管理上较为严格, 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法规, 将随意停车、 随意设置和张贴广告、 随意设置建筑构筑件、 污染地面或环境、 随意设摊设铺和损坏公共设施等视作违法行为, 并制定了相当严厉的行政处罚条款, 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新加坡的营商消费环境十分优越, 其高水平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受到公认, 在五个城市中居于首位。 新加坡强调以规划设计引领商业街区发展,如通过“无限可能的乌节路” 规划及相关的城市设计导则, 促进街道空间连续性、 街道界面整体性、 街道文化活力的增长, 商业设施通过城市连廊、高架连接、 地下步行网络等立体交通设计, 不仅遮阳避雨, 增加商业容量, 还增加了地面空间的绿化面积, 强化街道特色、 人性化与吸引力。

四、 世界城市的消费中心功能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五个城市的比较, 发现具备消费中心功能的世界城市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在经济、 社会、 文化、 环境等方面经历了全方位积淀和发展, 不仅在宏观的综合实力上占据优势, 而且要在消费经济动力和商业消费活力上培育动能, 同时辅以高标准的营商消费环境。 这些经验对我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启示。

(一) 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凸显消费作用

从历史规律来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 伦敦、 纽约、 东京等发达经济体首位度高的城市凭借先发优势和集聚效应, 率先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进入高收入阶段。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结构逐渐升级、 居民收入持续提升推动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 消费为引领的经济发展模式, 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一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消费中心, 进一步夯实了这些城市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实力。 随着我国一些大城市人均GDP 率先达到高收入水平, 城市经济和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使其逐渐显现消费中心功能, 但与顶级世界城市相比, 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依然较低, 需要继续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提升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二) 经济全球化为城市带来开放红利

从发展特征来看,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最终产品和自然人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使得各国开放度高的城市实现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率先享受到来自全球的商品和服务, 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消费中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和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 一些大城市对外经贸往来频繁, 消费市场的国内国际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消费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轮廓日渐清晰。 面对当今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和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态势, 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继续秉持开放发展原则, 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便利化, 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充分利用好开放红利。

(三) 商品要素资源集聚形成虹吸效应

从市场吸引力来看, 伦敦、 纽约、 东京等世界城市凭借其优越的基础设施、 多元的服务功能、 完善的消费环境, 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才和资本涌入,凭借其强大的虹吸效应和国内国际资源整合能力,成为全球商品和要素等消费资源的集聚中心。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已成为全球投资首选目的地, 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吸引了大量企业集聚。 然而, 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 我国市场仍然存在制度规则不够统一、 要素资源流动不畅、 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问题。 中高端商品存在国内外价格差、 商业设施和消费体验参差不齐等导致消费外流, 需要进一步培育规模庞大、 供求多元、创新活跃、 拉动力强的内需市场, 为孵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强大支撑。

(四) 城市软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从对外影响力来看, 伦敦、 纽约、 东京等顶级世界城市不仅代表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也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 价值观、 现代商业文明等独特魅力, 城市治理水平等软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些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深化, 大城市发展面临人口、 交通、 环境等诸多挑战, 市场经济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 消费市场环境与顶级世界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需要加快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 提高对资金、 信息、 技术、人才、 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 完善规范高效、 公平竞争、 充分开放的市场环境和人性化、精细化、 智慧化的城市治理, 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五、 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 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应着力发挥消费的牵引带动作用, 提升消费供给水平, 丰富消费场景, 优化消费环境, 更好地发挥国际化城市的消费中心功能。

(一) 发挥消费的牵引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以消费升级牵引带动供给创新, 抓住新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 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增强中国本土企业设计、 制造、 提供全球知名品牌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匹配国内消费升级需求。 提高国内市场标准、技术、 品牌、 知识产权的全球影响力, 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国际标准认证, 开拓国外市场和销售渠道, 扩大海外消费群体。 着力打造消费城市品牌, 全面展示城市自然风光、 人文历史、 民俗风情和特色美食, 增强城市吸引力。

(二) 促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升级

顺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 加快发展会计、 法律、 广告和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以及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教育、 培训、 文化、体育、 旅游、 美容、 养生和中医药等生活性服务业,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服务产业体系, 更好满足服务消费需求。 推动教育、 体育、 医疗和文创等服务领域扩大对外开放, 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教育、 医疗机构等主体。 积极开展教育、体育、 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与赛事活动, 提升中国服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 丰富优质消费资源和消费场景

以国际化视野增加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免税店等开放平台,引进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的特色优质产品。 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国内市场进行新品首发, 引导本土企业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 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促进线上线下深入融合、 商品和服务消费互动融合、 流通和生产对接融合, 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 加强消费相关产业联动, 整合城市资源打造会商旅文体融合的体验式消费场景。

(四) 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消费环境

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消费环境, 持续提升消费市场国际化水平。 完善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立体化交通网络, 促进商业设施与公共交通互联互通, 畅通消费者抵离通道。 提升商业配套设施建设水平, 美化商铺、 门店、 综合体外观及周边环境, 规范服务场所多语种标识, 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 推动5G网络、 射频识别、 生物识别设施等应用, 提高商业设施智能化、 数字化水平。 完善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体系, 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猜你喜欢
消费中心世界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