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高产β-苯乙醇酵母的筛选、鉴定及其增殖培养条件优化

2022-08-24 13:15刘子睦李娜项馨瑶薛鲜丽王德培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16期
关键词:菌体发酵液酵母菌

刘子睦,李娜,项馨瑶,薛鲜丽,2,王德培,3*

(1.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2.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57;3.天津市微生物代谢与发酵过程控制技术工程中心,天津 300457)

β-苯乙醇(2-phenylethanol,2-PE),又名 2-苯乙醇。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令人愉悦的玫瑰香味[1],属于高级芳香醇,易溶于醇、酯、苯和醛等有机溶剂中。天然的β-苯乙醇主要存在于显花植物的茎、叶及其提取的精油中,如玫瑰、茉莉、风信子等[2]。β-苯乙醇及其衍生酯(乙酸苯乙酯、丙酸-2-苯乙酯等)是重要的芳香物质,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日化用品等生产领域[3]。而且以β-苯乙醇为底物合成的苯乙醇苷具有抗肿瘤、强心等作用,故在医疗领域有着重要应用[4-6]。近期有研究发现,β-苯乙醇的混合辛烷值质量高于现在使用的许多辛烷值促进剂,所以认为β-苯乙醇是一种理想的辛烷值促进剂[7]。

当前市场上的β-苯乙醇主要通过化学合成,化学合成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杂质,使得无法达到食用及香料的质量标准[8-9]。通过植物萃取得到的β-苯乙醇安全无害,但植物所含β-苯乙醇浓度非常低,且提取生产周期长、成本昂贵[10],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微生物合成β-苯乙醇是欧洲食品管理局认可的“天然”方法[11],是合成天然β-苯乙醇工业化新趋势。

自然界中存在能够合成β-苯乙醇的多种微生物。牛明福等[12]筛选得到一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其β-苯乙醇产量可达到1.45 g/L。富志磊等[13]从酒曲中筛选得到一株耐高温季也蒙毕赤酵母合成β-苯乙醇浓度为1.66 g/L。但微生物合成β-苯乙醇受到产物抑制,3 g/L的β-苯乙醇可以抑制大部分的微生物生长,是微生物发酵法合成β-苯乙醇的瓶颈[14]。

本研究从玉米胚芽粕和玉米皮、玉米淀粉渣等淀粉加工下脚料,及其废料堆放的土壤中取样筛选到一株可耐受高浓度β-苯乙醇的酵母菌株,通过优化其增殖培养条件获得大量菌体以实现β-苯乙醇转化发酵。为后期的研究与生产β-苯乙醇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材料

玉米胚芽粕、玉米皮、玉米淀粉渣、土壤样品:黑龙江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

1.1.2 试剂

葡萄糖、酵母粉、胰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氯化锰、硫酸铜(均为分析纯):天津市北方天医试剂公司;β-苯乙醇(色谱纯)、L-苯丙氨酸(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1.3 培养基

酵母提取物蛋白胨葡萄糖(yeast extract peptone dextrose,YEPD)培养基[15]:葡萄糖 20g/L、酵母粉 10 g/L、胰蛋白胨20 g/L。灭菌条件:115℃、20 min。

初筛培养基:葡萄糖10 g/L、酵母粉10 g/L、胰蛋白胨10 g/L、琼脂20 g/L。灭菌条件:115℃、20 min。灭菌后加入终浓度达到2 g/L的β-苯乙醇。

复筛培养基:葡萄糖10 g/L、酵母粉10 g/L、胰蛋白胨10 g/L、琼脂20 g/L。灭菌条件:115℃、20 min。灭菌后加入终浓度达到3.5 g/L的β-苯乙醇。

发酵培养基[13]:葡萄糖80 g/L、酵母粉5.5 g/L、磷酸二氢钾5 g/L、硫酸镁0.5 g/L。灭菌条件:115℃、20 min。灭菌后加入8 g/L的L-苯丙氨酸。

1.2 仪器与设备

75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天津市华伟科技有限公司;LRH-250-A生化培养箱:韶关市泰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AELTA320 pH计:梅特勒仪器(上海)有限公司;HYG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海欣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LDZX-50FB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1.3 方法

1.3.1 酵母菌分离

分别称取10 g的玉米胚芽粕和玉米皮、玉米淀粉渣、土壤样品放入装有100mL含2g/Lβ-苯乙醇无菌蒸馏水的锥形瓶(250mL)中,在180r/min,28℃的条件下,振荡培养2 h。取样品悬液,采用10倍梯度稀释法[16],从104、105稀释倍数的菌液中吸取100 μL涂布在含有2 g/L β-苯乙醇的YEPD固体平板上(每个稀释度涂两个平板)。将涂布后的平板放在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0 h。

将实验室现存的23株酵母菌分别在YEPD平板上活化,挑取单菌落于液体YEPD培养基中,在180r/min,28℃的条件下,振荡培养20 h。采用10倍梯度稀释法[16],从 106、107稀释倍数的菌液中吸取 100 μL 涂布在含有2 g/L β-苯乙醇的YEPD固体平板上(每个稀释度涂两个平板)。将涂布后的平板放在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0 h。将初筛中生长快、菌落直径大的进行复筛,复筛将β-苯乙醇浓度提高到3.5 g/L,从中选择长势较好的菌株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

1.3.2 酵母菌筛选

采用三区划线的方法,将纯化好的酵母菌株接种于含有4 g/L β-苯乙醇的YEPD固体平板上,在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60 h。每12 h观察1次生长状况,挑选长势较好的菌株(YDF-1)进行保存。

1.3.3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

菌落及细胞形态观察:将筛选得到的酵母接种到YEPD平板上,在28℃条件下培养20 h,观察其菌落形态[17];挑取平板上菌落直径较大的单菌落到YEPD液体培养基中,在28℃、180 r/min的条件下摇床振荡培养20 h,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YDF-1菌落形态。

YDF-1的分子鉴定:18S rDNA序列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采用真菌通用引物为NS1(5′-GTAGTCATATGCTTGTCTC-3′)和 NS8(5′-TCCGCAGGTTCACCTACGGA-3′)[18],扩增条件为 95℃ 5min,95℃ 30s,58℃ 30s,72 ℃ 90 s,30个循环,72℃,10 min。

1.3.4 β-苯乙醇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分析纯级别的β-苯乙醇试剂,配制浓度为0.5、0.4、0.3、0.2、0.1 g/L的标准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浓度标准品对应峰面积,并根据出峰面积绘制β-苯乙醇的标准曲线。

1.3.5 发酵液中β-苯乙醇含量的测定

取2mL发酵液,在8000r/min离心10min;取1mL上清液,用超纯水稀释10倍;用0.22 μm有机系滤膜过滤稀释后的发酵上清液。高效液相色谱条件:C-18反相柱 4.6 mm×250 mm×5 μm; 流动相为甲醇∶水=1∶1(体积比),流速 1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 ℃;进样量 10 μL。

1.3.6 增殖培养基优化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合适的碳源、氮源,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对应的碳源、氮源与磷酸氢二钾的浓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合适的金属离子的种类与浓度,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Box-Benhenken试验[19]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YDF-1在YEPD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和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评价优化后的培养基[20]。

1.3.7 酵母转化L-苯丙氨酸生成β-苯乙醇

以1.3.6中优化好的增殖培养基培养YDF-1,取40 mL发酵液,5 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菌体,转接于转化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测得发酵液中β-苯乙醇含量。

1.3.8 酵母增殖菌体量的测定方法

比浊法:将发酵液稀释一定倍数,在600 nm波长下测定OD值[21]。

稀释微量活菌计数法:取100 μL菌液在1.5 mL离心管中进行梯度稀释,最后将10 μL稀释菌液点在平板上计数[22]。

1.4 数据分析

菌株测序结果通过Biodiet软件处理后,在NCBI核酸系列数据库中通过BLAST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再通过MEGA 7.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碳源、氮源及金属盐离子单因素试验进行显著性分析;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金属盐离子响应面试验设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酵母菌株的分离鉴定

2.1.1 酵母菌分离

经过浓度为2.0 g/L β-苯乙醇的固体培养基初筛获得24株酵母菌,经3.5 g/L β-苯乙醇的固体培养基复筛得到6株菌。分别为实验室已有的Y322、Y714、YZM-1、RY7、RY3,以及从玉米胚原料中得到的酵母菌株YDF-1。

2.1.2 酵母菌筛选

60 h内,在4 g/L的β-苯乙醇的固体培养基上,只有YDF-1可以较好地生长。对YDF-1酵母菌株进行3轮分离纯化,甘油管保藏。再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2.2 YDF-1形态学及分子鉴定

2.2.1 YDF-1形态学鉴定

YDF-1单菌落形态如图1所示,YDF-1光学显微镜下形态如图2所示。

图1 YDF-1单菌落形态Fig.1 Single colony morphology of YDF-1

图2 YDF-1光学显微镜下形态Fig.2 Morphology of YDF-1 under light microscope

由图2可知,YDF-1在YEPD平板上28℃下培养24 h,菌落呈现圆形,初期边缘整齐,72 h开始,边缘有向外的假菌丝生成,菌落中间微微隆起,不透明呈乳白色。在YEPD液体培养基中28℃、180 r/min条件下培养20 h后,具有甜苹果香味。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呈椭圆形或棒状,一端或两端芽殖。

2.2.2 YDF-1分子鉴定

YDF-1与相关菌株的18S rDNA进化树见图3。

图3 YDF-1与相关菌株的18S rDNA进化树Fig.3 18S rDNA evolutionary tree of YDF-1 and related strains

YDF-1测序得到的序列全长约为1 600 bp,通过BioEdit软件处理后,在NCBI核酸系列数据库中通过BLAST进行同源序列比对,下载相似性较高的酵母菌的相关序列。通过MEGA 7.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23]。从进化树结果中可得出,YDF-1属于Pichia(毕赤酵母属),与Pichia kudriavzevii NRRL Y-5396(NG 063274.1)最为接近,相似性为99.88% 。

2.3 β-苯乙醇产量的测定

2.3.1 β-苯乙醇标准品的测定

β-苯乙醇浓度为0.5g/L标准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如图4所示,β-苯乙醇出峰时间为8.087 min。

图4 0.5 g/L β-苯乙醇标准样品液相色谱图Fig.4 Liquid chromatography of 0.5 g/L β-phenylethanol standard sample

2.3.2 β-苯乙醇标准曲线的制备

以β-苯乙醇浓度为横坐标,出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见图5。

图5 β-苯乙醇标准品标准曲线Fig.5 β-Phenylethanol standard curve

由图5中标准曲线得到方程:A=1 428.3×C+5.61,R2为 0.999 04。

2.3.3 YDF-1发酵产β-苯乙醇的测定

YDF-1发酵60 h后发酵液的色谱图见图6。

图6 60 h发酵液液相色谱图Fig.6 60 h liquid chromatogram of fermentation broth

由图6可知,β-苯乙醇峰面积为409.2,将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中计算得苯乙醇浓度为2.83 g/L。说明YDF-1具有良好的发酵β-苯乙醇的潜力。

2.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2.4.1 碳源种类及浓度优化

碳源种类单因素结果见图7。选取20 g/L~100 g/L碳源初始浓度,培养YDF-1,观察其对YDF-1的增殖影响,结果见图8。

图7 不同碳源种类发酵液最终OD600值Fig.7 Final OD600value of fermentation broth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 species

图8 不同葡萄糖浓度的最终发酵液OD600值Fig.8 OD600value of final fermentation broth with different glucose concentration

由图7可知,6种碳源中果糖最合适YDF-1的生长,但葡萄糖作为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单糖,在实际生产中较果糖成本低,且发酵后活菌数相差不显著(P>0.05),故选择葡萄糖作为碳源。由图8可知,菌体浓度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葡萄糖浓度(80 g/L~100 g/L)较高时 YDF-1增殖效果不显著(P>0.05),因此选择葡萄糖的最佳浓度为100 g/L。

2.4.2 氮源种类及浓度优化

氮源种类单因素试验结果见图9。

图9 氮源种类与浓度单因素试验结果Fig.9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on nitrogen source species and concentration

由图9可知,YDF-1对牛肉膏、胰蛋白胨和玉米浆的利用较好,当胰蛋白胨浓度为2 g/L时,可获得最高的菌体量,所以选择2 g/L的胰蛋白胨浓度作为最佳氮源。

2.4.3 碳源氮源与磷酸氢二钾的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YDF-1在葡萄糖浓度为100 g/L时可获得较高菌体量,且增幅较为平缓,所以选取80、100、120 g/L作为碳源水平选择。YDF-1在胰蛋白胨浓度为2 g/L时可获得较高菌体量,但增幅较大,所以选取2.0、2.5、3.0 g/L作为氮源水平选择。因为磷酸二氢钾在培养基中具有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且与葡萄糖和胰蛋白胨具有交互作用,所以选择磷酸氢二钾浓度作为第3个影响因子。选择葡萄糖浓度(A)、胰蛋白胨浓度(B)、磷酸二氢钾浓度(C)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试验结果见表2。

表1 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Table 1 Factor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表2 正交试验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从表2可看出,胰蛋白胨浓度的改变对YDF-1菌体增殖的影响最大,葡萄糖浓度次之,磷酸氢二钾浓度对毕赤酵母YDF-1菌体增殖的影响最小。根据表2的结果得最佳组合为A1B3C2,即葡萄糖浓度100 g/L、胰蛋白胨浓度3.0 g/L、磷酸二氢钾浓度4.0 g/L。以A1B3C2的组合与正交组合中OD600值最高组(A3B3C2)组进行验证比较。经验证,A1B3C2组合的发酵液稀释35倍测得OD600值为0.753,A3B3C2组合的发酵液稀释35倍测得OD600值为0.732。故选择最佳组合为葡萄糖浓度为100 g/L、胰蛋白胨浓度为3.0 g/L、磷酸二氢钾浓度为4.0 g/L。

2.4.4 金属离子种类及浓度的优化

金属离子单因素试验结果见图10。

图10 不同金属离子种类的单因素试验结果Fig.10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different metal ion types

由图10可知,与空白组相比,只有氯化锰、硫酸铜、硫酸镁对菌体增殖有显著促进(P<0.05),硫酸铵、硫酸亚铁、硝酸钠、氯化钙对菌体增殖无显著性影响,而硫酸锌可能对YDF-1生长有抑制作用。通过SPSS软件分析,氯化锰、硫酸铜、硫酸镁3种金属离子均为显著影响因子,选择此3种进行后续的优化试验。

3种金属离子不同浓度单因素试验结果见图11。

图11 不同金属离子浓度的单因素试验结果Fig.11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different metal ion concentrations

从图11中可看出酵母菌体量随硫酸镁与硫酸铜浓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而添加氯化锰组的OD600值一直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根据上述的试验结果,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3与表4。

表3 Box-Behnken试验设计水平及因素Table 3 Factor and levels of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design

表4 Box-Behnken试验结果Table 4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results

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得到三元二次回归拟合方程:OD600=0.734585+0.202 422A+0.593 750B+0.505 625C+0.281 25AC-0.209 766A2-1.191 67B2-2.69375C2。

表5为YDF-1金属离子优化试验结果的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表5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Table 5 Test for significance of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从表5中可看出:所选用的模型极显著(P=0.0002<0.01),说明模型选择合适,且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程的决定系数为R2=0.969 4,校正决定系数AdjR2=0.929 9,说明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度较高,能解释92.99% 的响应值的变化,因此可用此回归方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预测。方程中一次项中A对结果影响显著,C对结果有极显著影响;二次项A2、B2、C2对结果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交互项中只有AC对结果有显著影响。

3个因子交互作用对OD600影响的响应曲图见图12。

图12 硫酸镁、硫酸铜和氯化锰浓度交互作用对OD600值的影响Fig.12 Effects of interaction levels of magnesium sulfate,copper sulfate and manganese chloride on OD600value

由图12可知,通过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解逆矩阵,得出最佳金属离子浓度为硫酸镁0.5 g/L、硫酸铜0.25 g/L、氯化锰0.142 g/L,其预测YDF-1发酵液稀释35倍可获得最大OD600值为0.89。经后续两次验证,YDF-1发酵液稀释35倍测得OD600值分别为0.885与0.887,与预测值接近,所以可使用0.5 g/L的硫酸镁、0.25 g/L的硫酸铜、0.142 g/L的氯化锰作为金属离子最佳浓度。

2.5 生长曲线的测定

YDF-1的生长曲线见图13。

图13 YDF-1的生长曲线Fig.13 Growth curve of YDF-1

由图13可知,YDF-1在普通YEPD培养基中,0~2 h为延滞期,2 h~6 h为对数生长期,6 h以后为稳定期,此时发酵液中活菌数为5.3×108CFU/ml。YDF-1在优化培养基中,0~2 h为生长延滞期,2 h~13 h为生长对数期,13 h以后为稳定期,在20 h时取样,进行稀释涂布活菌计数,此时发酵液中活菌数为1.39×109CFU/mL。相比较YEPD培养基,优化后OD600值(稀释40倍)提高了2.4倍,活菌数提高了2.6倍。

2.6 增殖YDF-1转化L-苯丙氨酸生成β-苯乙醇

将YDF-1在上述增殖培养基中培养至OD600(稀释35倍)值高于0.85以上时,离心收集菌体,将菌体置于转化培养基中培养48 h,测其发酵液中β-苯乙醇浓度,结果见图14。

图14 48 h发酵液液相色谱图Fig.14 48 h liquid chromatogram of fermentation broth

由图14可知,β-苯乙醇对应峰面积为478.7,计算得到苯乙醇浓度为3.27 g/L。说明经增殖培养后再进行L-苯丙氨酸转化,可以有效地提高β-苯乙醇的产量。

3 结论

自然界中多种酵母都可以通过艾氏途径转化L-苯丙氨酸合成β-苯乙醇,但高浓度的β-苯乙醇会抑制酵母的生长,同时也有研究发现酵母对β-苯乙醇的耐受性越好,其转化合成β-苯乙醇的能力越强。所以选育可耐受高浓度β-苯乙醇的酵母是高产β-苯乙醇的必备条件之一。而本试验通过增殖培养实现了β-苯乙醇产量的增加,相比较传统方法,这种方法在缩短了发酵周期的同时也提高了β-苯乙醇产量,为后续转化合成β-苯乙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应用生产天然β-苯乙醇提供了菌株来源。

本文从玉米胚芽、玉米皮等淀粉生产下脚料中分离出的酵母菌株YDF-1,通过形态、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确认其为Pichia kudriavzevii(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经试验证明,YDF-1可耐受4 g/L的苯乙醇浓度,初步发酵β-苯乙醇产量为2.82 g/L,具有高产β-苯乙醇的潜力。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获得YDF-1增殖培养最优化培养基:葡萄糖100 g/L、胰蛋白胨 3 g/L、KH2PO44 g/L、MgSO4·5H2O 0.5 g/L、CuSO40.25 g/L、MnCl20.142 g/L。培养20 h,每毫升发酵液中含有活菌1.39×109个。相比初始YEPD培养基,活菌数提高了2.6倍。以此优化条件增殖培养YDF-1后进行初步转化试验生产β-苯乙醇,培养48 h时β-苯乙醇产量可达3.27 g/L。

猜你喜欢
菌体发酵液酵母菌
NH4+双阶段发酵控制谷氨酸工艺研究
菌体蛋白精养花鲢高产技术探析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全国1 200例VVC致病菌的常见抗真菌药物MIC分析
利用残次果发酵液提升梨果品质
低温刺激对不同温型香菇发酵液菌株酶活性的影响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食用菌发酵液中水溶性糖类含量的检测研究
酵母菌及其衍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