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瑶,曹茵,刘增粮,杨宏,林航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湖南长沙 410004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是救治重症患者的第一道防线。急救服务的好坏是医院管理和医疗技术的重要体现。 在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中,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最重要。 急救工作除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各种抢救方案和应急方案外,还必须培养一批训练有素、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急救团队,以保证急诊室的健康发展。 要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专业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急救技能以及相应的应急反应能力[1]。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是救治患者的关键。 急诊科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重症患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抢救,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非常繁重。 要保证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必须从护士着手,转变管理方法,降低护理错误,改善整体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实行抢救案例分享活动,其临床应用价值高,成效明显[2]。 本研究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021 年1—12 月急诊科就职的5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于2021 年7 月1 日开始实施抢救案例分享活动,对比实施前后护士核心能力和急救能力评分情况,探析抢救案例分享活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将本院急诊科就职的55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1~38 岁,平均(28.45±2.55)岁;大专学历25 例,本科学历30 例。
常规管理模式:采用分层管理方法。 采用分层管理有针对性地制订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组织急救护理模拟演练,学习参观,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急救能力的评价,以进一步提升急救护理能力。 了解护士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状况。运用人性化的思想对护士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和职称制度。①分层负责。在实施护理管理时应将护理人员按其实际状况进行分类,使其清楚自己的职责,按规范进行护理。 分层责任观念是指按照护士自身的能力,对护士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分配。按照患者的情况,将护理人员分为不同级别,让护士担负起相应的职责,这样既可以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护士的能力[2]。 ②按小组分工。“群组分工”指按照护士的工作类型和工作内容对护士进行分类,并在小组内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 如全职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 并对患者进行教育和指导,还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 辅助护士以制订和执行护理方案为核心。不同类别护士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同的护理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配合起来才能使护理工作更具科学性。 ③明确护理对象。 要完善护理体系,必须首先明确护理目的,并优化和改进护理标准、护理流程等。建立护士工作质量评价的指标,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明确的执行, 提升整体护理的质量。 针对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④心理辅导。 为防止护士在分层管理中出现负面情绪,应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让护士了解分层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鼓励护士加强自身技能训练,细致回答护士的问题,使其更好地配合管理工作。 对不满足分层分类的护理人员应及时沟通,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完善分层管理,以提高管理工作的人性化。
2021 年7 月1 日开始在以上分层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抢救案例分享活动。 抢救案例分享活动:①对个案共享的内容进行清晰化。要求护士对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典型病例进行分类,对病例的病情、体征、临床症状、病情轻重、急救方法、护理方法、病情的转归、急救护理经验等进行详尽记载。 每周召开1 次急诊小组讨论,请护士在研讨会上与大家分享这周所收集到的典型病例。②交流个案。每一名护士在研讨会上就所收集到的典型病例进行报告,其他护士听取报告的内容。 护士长会根据报告中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并鼓励护士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进行表达。 ③在典型的案例中,指出急救和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④护士长将各护士的意见和意见汇总,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改善计划,形成书面报告。 护士按照计划积极贯彻实施,并对护理程序进行优化。
对比实施前后护士核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每项0~100 分,得分越高则核心能力越高)和急救能力(分诊流程、应急处理流程、急救技能流程、并发症处理流程能力,每项0~100 分,得分越高则核心能力越高)评分情况。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后核心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活动实施前后护士核心能力比较[(±s),分]
表1 活动实施前后护士核心能力比较[(±s),分]
时间实施前(n=55)实施后(n=55)t 值P 值沟通协调能力84.12±2.11 94.03±3.23 6.523<0.001专业实践能力管理能力85.44±2.12 94.21±3.04 6.781<0.001 82.12±3.21 96.45±3.25 7.184<0.001评判性思维能力 专业发展能力83.40±2.13 92.24±3.45 6.213<0.001 82.45±3.04 96.13±3.21 7.246<0.001
实施后急救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活动实施前后护士急救能力比较[(±s),分]
表2 活动实施前后护士急救能力比较[(±s),分]
时间分诊流程应急处理流程急救技能流程 并发症处理流程实施前(n=55)实施后(n=55)t 值P 值85.40±2.17 94.24±3.44 6.021<0.001 82.45±3.51 96.12±3.21 7.121<0.001 85.40±2.17 94.24±3.41 6.084<0.001 82.12±3.57 96.26±3.61 7.956<0.001
急诊科室特征在于:①急诊急重症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多、病情多变,特别是新发病和突发病症,需要花费大量的医药费。患者的恐惧、焦虑程度各不相同,渴望自我护理。 ②文化水平差异:急诊科患者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文化水平使患者对医疗和保健知识的理解有很大差别, 在进行医疗卫生教育时要因人而异。急诊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关键所在。急诊患者具有突发、快速、复杂、难以预测的特点,护理工作中具有急、忙、杂的特点。 在紧急、危重患者的接收和转运中,对患者及时、准确、有效、安全地进行处理,为保证急诊重症患者得到有效、安全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有力保障。如何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预防护理差错、预防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是目前急诊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急诊科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且在急救室里的时间较少,对护理人员核心技能的要求较高。 护理人员的核心技能水平是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临床必须重视和强化的重要素质。 临床护理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分诊、应急处理、预见性护理、科室衔接等,以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缺少对急诊护理人员典型案例的学习, 缺少与患者沟通和学习的机会。急诊护理人员的抢救案例分享的实施意义:①抢救案例分享过程。 急救医生通过患者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将患者送到相应治疗区域。急诊分诊时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病情的持续时间、患者的耐受能力等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为重症患者争取时间,在案例分享过程可进一步帮助医生归纳和总结经验,有利于分析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缩短日后抢救时间。②加强知识储备。新的医疗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知识。 抢救案例分享过程中,护理人员强化了专业技能,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可更好地满足新的医疗需求[3-4]。③进一步熟练操作技巧。 抢救案例分享过程中可更好地帮助医生诊断病情, 提高其职业道德, 进一步促进理论知识的扎实和操作技能的娴熟,正确、迅速、安全、有效地完成各种护理工作。 抢救案例分享过程能使护士更熟练地运用各种复杂的急救技术,分享例如急救设备的运用, 及抢救过程中的抢救技巧[1,5]。④良好的交流能力:抢救案例分享过程,锻炼了医护人员的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6-7]。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抢救案例的分析和应急处置能力的评估,发现抢救案例分享活动实施后的各项指标均高于抢救案例分享活动实施前(P<0.05)。 这是由于实施急救病例共享, 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应用能力,加强护理人员对疾病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并发症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也增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8-9]。 通过此次活动,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价值观念,进而提升整体核心能力、分析抢救案例、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抢救案例分享活动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分析抢救病例,加强整体护理服务的质量,保证患者的救治及预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10]。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护理人员管理工作中采用抢救案例分享活动取得显著效果,其应用可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核心能力,并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分诊流程、应急处理流程、急救技能流程和并发症处理流程等急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