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胜伟
(金湖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淮安 2116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等症状。目前,临床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服用可引起低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1]。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悸”“水肿”“胸痹”等范畴,机体气血阴阳受损、脏腑归纳失调导致水湿瘀血内停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益气强心、活血通络为主[2]。麝香保心丸中含有麝香、牛黄等药物,具有强心固本、芳香温通的作用,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导致的胸痹[3]。抗阻力训练是一种对抗阻力的运动,以无氧运动为主,主要目的是训练人体的肌肉。有研究表明,抗阻力训练能够使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得到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本研究旨在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抗阻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 (ET-1)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金湖县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47~78岁,平均(65.21±4.36)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5]:Ⅱ、Ⅲ、Ⅳ级分别为28、14、1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48~78岁,平均(65.36±4.71)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分别为30、16、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西医《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6]中的关于慢性心力衰竭及中医《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7]中的“心悸”“水肿”“胸痹”等诊断标准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 ~ Ⅳ级者;既往无心脏外伤及手术史者等。排除标准:急性心力衰竭或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患有严重心肌梗死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与训练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根据实际病情应用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强心等药物进行常规西医治疗[8]。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1020068,规格:22.5 mg/丸)治疗,45 mg/次,3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4周。
1.2.2 训练方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进行抗阻训练:在正式运动开始前,先做5~10 min低水平有氧热身运动。然后进行抗阻力训练,包括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训练 (30次/组,3组/d)、屈腕举哑铃运动(20次/组,3组/d)、直腿抬高训练(30次/组,3组/d);阻尼式踩车和手摇车运动(20 min/次,1次/d),每周连续训练5 d,休息2 d。训练结束后,适当进行拉伸训练或慢节奏有氧的放松运动,5~10 min完成所有动作。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或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 2级,临床症状(乏力、呼吸困难等)明显改善为显效;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治疗后,心功能、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为无效[7]。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评估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身寒肢冷、气短乏力、动则气喘、心悸等内容,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③血浆BNP、AngⅡ、ET-1水平。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抗凝处理后离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浆,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BNP水平,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ngⅡ、ET-1水平。④心室重构参数。治疗前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两组患者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本研究计量资料数据经S-W法检验证实服从正态分布,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身寒肢冷、气短乏力、动则气喘、心悸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 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身寒肢冷 气短乏力 动则气喘 心悸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4.78±0.61 3.37±0.35* 4.89±0.52 3.15±0.34* 4.68±0.63 3.14±0.36* 4.76±0.68 3.26±0.42*观察组 60 4.83±0.64 1.13±0.24* 4.91±0.54 1.22±0.27* 4.73±0.56 1.46±0.24* 4.81±0.63 1.13±0.21*t值 0.438 40.885 0.207 34.433 0.459 30.077 0.418 35.13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血浆BNP、AngⅡ、ET-1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BNP、AngⅡ、ET-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浆BNP、AngⅡ、ET-1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浆BNP、AngⅡ、ET-1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BNP:脑钠肽;AngⅡ:血管紧张素Ⅱ;ET-1:内皮素-1。
组别 例数 BNP(ng/L) AngⅡ(pg/mL) ET-1(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691.74±86.25 365.68±45.27* 185.13±32.28 86.27±20.25* 101.45±14.55 81.15±10.45*观察组 60 695.71±83.33 223.52±32.34* 189.12±31.25 61.24±15.22* 103.54±15.47 54.72±7.24*t值 0.256 19.793 0.688 7.654 0.762 16.10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心室重构参数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PWT、IVSS、LVMI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室重构参数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心室重构参数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LVPWT:左心室后壁厚度;IVSS: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
组别 例数 LVPWT(mm) IVSS(mm) LVMI(g/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13.15±2.48 11.46±1.34* 13.74±1.62 11.85±1.74* 128.85±14.67 108.69±12.45*观察组 60 13.24±2.22 8.93±1.32* 13.57±1.86 10.86±1.53* 127.63±13.43 94.41±12.65*t值 0.209 10.419 0.534 3.310 0.475 6.23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心肌病理性“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基本机制,而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等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是诱发心肌重构的关键因素。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的治疗原则为改善心肌重构,提升心脏泵血与心室收缩功能。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被称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金三角”方案。β- 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可减少神经递质 - 去甲肾上腺素,纠正局部心肌运动异常,降低血管收缩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使循环组织血管紧张素降低,有利于血管扩张,进一步改善心排血量,增加心脏运动耐受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控制醛固酮水平,从而减少心肌及血管纤维化,改善左室重构,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因基础疾病较多,存在多种合并症,容易多重用药,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且远期预后不佳,部分患者治疗后仍可因心力衰竭反复住院[10]。
中医认为,心力衰竭患者因心病日久,心气不足,累及心阳,致血脉失于气之鼓动、阳之温煦,气血运行滞涩不畅而发病,治疗该病的原则是活血通络、益气补阳。麝香保心丸中麝香可开窍止痛、活血化瘀;人参可大补元气、强心健脾;牛黄可镇静、止痛、强心;肉桂可活血通经、温阳通脉;苏合香可开窍辟秽、止痛;蟾蜍可强心利尿、定痛;冰片可开窍止痛,诸药共用可达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功效;同时,还可改善心肌细胞代谢能力,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结构[11]。抗阻训练可通过增加患者的肌肉力量,提高运动耐力,提高心排出量,增强心功能,改善心肌重构,缓解临床症状[12]。心室重构患者心肌细胞外胶原沉积、心室壁增厚,临床超声学则表现为LVPWT、IVSS及LVMI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身寒肢冷、气短乏力、动则气喘、心悸积分及LVPWT、IVSS、LVM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抗阻训练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延缓心室重构,疗效显著。
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在心室的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及室壁张力增高时,则刺激心室合成和分泌BNP,因此BNP的含量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负荷与疾病严重程度;AngⅡ作为RAAS的主要活性介质,其水平持续升高会导致平滑肌增生、心肌肥厚,促进醛固酮分泌及心室重构等病理改变,加重心力衰竭;ET-1是内源性缩血管物质,其水平升高导致机体血管收缩,以致外周阻力增加,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缺血,促进病情进展[1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麝香可通过舒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抑制心室重构;人参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逆转心肌重塑的作用,从而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14-15]。抗阻训练属于力量训练,能够提升心肌供血能力,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效保护心肌,缓解心肌损伤[16]。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AngⅡ、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抗阻训练治疗能够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心室重构。
综上,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麝香保心丸联合抗阻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心室重塑,减轻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