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朝霞 阳 旭 陈 钰
(衡东县中医医院,湖南 衡阳 421400)
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遥远高于后循环性缺血性脑梗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偏症状,伴或不伴意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有效提高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对患者具重要意义、丁苯酞软胶囊为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脑梗死疾病的药物,该药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脑部血液灌注。但有学者认为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血管炎性病变,以及脂质过氧化物质堆积导致该药治疗脑梗死的效果不理想。而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主要由饮食不节、情之所伤导致气血上头、瘀血阻滞经络引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千百年来中医学对治疗中风的精粹总结,故中风者应用活血化瘀通经络法治疗[2]。脑心通胶囊由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水蛭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药制成,其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使用治疗脑梗死,或能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经患者、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我院2019年 1月至2021年 1月期间 90例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组,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纳入标准:(1)符合颈内动脉或大脑前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诊断标准[3];(2)属于疾病恢复期;(3)无恶性肿瘤者;(4)未接受其他神经保护治疗。排除标准:(1)在治疗前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2)对所用药物有禁忌证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4)依从性差者;(5)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
两组均进行控制血压、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维持体内代谢及酸碱平衡,预防并发症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均进行2 个月治疗。
对照组: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g/粒)2 粒/次,3 次/d,饭前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再加用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001,规格:0.4g/粒)3 粒/次,3 次/d,口服(胃肠功能不佳者,饭后服用)。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
(1)临床疗效: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中效果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治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超过90%;显效:NIHSS 评分减少范围在46%-89%;有效:NIHSS 评分减少范围在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少于17%。
(2)炎症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后取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试剂盒购置上海纪宁生物有限公司。
(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品牌:迈瑞,型号:DCN2S)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记录斑块的大小、厚度。
将收集的所有数据录入SPSS22.0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无序二分类资料或多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病程、基础疾病等基础治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治疗后,观察组hs-CRP 及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
注:*P<0.05,与治疗前组内比较。
组别例数(n)hs-CRP(mg/L) IL-6(pg/mL)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45 45治疗前9.18±1.36 9.03±1.46 0.504 0.615治疗后3.74±1.02*7.25±1.92*10.830 0.000治疗前130.25±11.25 132.21±10.35 0.860 0.392治疗后89.26±8.26*97.24±8.59*4.492 0.000
治疗后,观察组斑块大小及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对比()
注:*P<0.05,与治疗前组内比较。
组别例数(n) 大小(cm2) 厚度(mm)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45 45治疗前0.083±0.026 0.084±0.021 0.201 0.841治疗后0.056±0.012*0.072±0.016*5.367 0.000治疗前2.12±0.36 2.11±0.37 0.130 0.897治疗后1.58±0.24*1.73±0.28*2.729 0.008
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可引发患者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甚至脑疝的高致死性、高致残性、高复发性疾病,也是临床最常见脑梗死类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有效减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是治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主要目标之一[5]。丁苯酞软胶囊具有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脑部血液灌注的作用,是临床既往临床常用药物,但有研究显示机体内存在未控制的炎症可影响丁苯酞胶囊治疗效果[6]。而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展,中医治疗逐渐被应用于脑梗死等慢性疾病中。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与疲倦内伤,情伤不止及饮食不当等引起血气淤积,上行至脑有关。脑心通胶囊是由丹参、当归、川芎等多种具有活血化瘀之效的中药制成的中成药。将其与丁苯酞胶囊联合应用于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中或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故此,本研究将探讨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效果。
丁苯酞软胶囊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促使血管内皮因子的释放,降低谷氨酸及细胞内Ca2+的水平,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同时控制氧自由基等机制增加脑中缺血部位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脑心通胶囊是由多种中药成分制成的中成药,包括红花、川芎、当归、赤芍、丹参等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补血的功效;地龙、水蛭及全蝎等虫类药物具有通络除淤止痉之效且含有大量血栓溶解因子;其可降脂抗凝,增加脑部血液灌注量,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可提高治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效果,与黄丹等[7]的研究一致。脑心通成分中的川芎和红花两味中药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消痛之功效,改善患者血液粘稠度及增加缺血区域血流灌注。丁苯酞软胶囊促进血管内皮的生长及因子的释放,促使脑部缺血区血液增多,改善血流灌注。两者联合使用可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脑部缺血组织坏死发生炎症时,以IL-6 激活为起点,诱导其他炎性细胞大量产生hs-CRP[8],可活化白细胞,增加血管内皮通透性,并通过增加合成酶类的作用促使白细胞黏附活性,加重脑组织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hs-CRP 及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可降低炎症反应。脑心通胶囊中丹参及当归的活血祛瘀通经消脓等功效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其中丹参酮ⅡA 可解除微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维持血管通畅,从而改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导致的代谢障碍,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hs-CRP、IL-6 等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并降低氧化应激反应[9-10];亦可激活小胶质细胞,控制炎性因子表达,减轻脑组织损伤,利于神经系统的修复。丁苯酞软胶囊通过阻断脑梗死发生的某些病理环节,改善脑部血管微循环。两者联用使得脑部缺血状态得到改善,降低了脑部炎症反应[11-12]。
因机体供给大脑及面部的血液主要通过颈动脉运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使得血管狭窄,导致大脑组织及内皮细胞缺血性坏死,造成患者脑梗死。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斑块大小及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脑心通胶囊中的中药成分中地龙、水蛭及全蝎等虫类药物有大量血栓溶解因子,具有降脂抗凝,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川芎、赤芍、红花等有活血通脉化瘀作用;丁苯酞软胶囊具有重建脑部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有效缩小斑块的面积。
综上所述,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损伤,并改善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首先,纳入的样本量较小,且均来源于同一中心;其次,研究过程中仅收集患者之前及治疗后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水平,未对患者上述指标进行动态分析;最后,本研究仅研究了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价值,对于由前循环大脑中动脉等粥样硬化狭窄性诱发的脑梗死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是否有效还需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