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联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2022-08-23 04:06任晓刚万士林
前线 2022年8期
关键词:联动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任晓刚 万士林

[摘要] 北京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建设、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紧要处落子,“五子”联动成为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重要抓手,也是首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坚持推进“五子”联动,加大科技创新攻关提高社会生产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经济增长提供澎湃动力,打造国际人才要素引力场激发和释放发展活力,走出创新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北京路径。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五子”联动;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8-0067-04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战略高度,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们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提供重要遵循。北京作为全国创新的高地、示范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建设、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紧要处落好子,坚持“五子”联动,发挥区域优势,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

全面加强科技创新部署,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1北京推进“五子”高效联动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一方面,要充分激活科技创新活力,赋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有利于突破传统信息产业的范畴,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与变革,为各行业、各产业的创新升级提供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前瞻性的技术分析和预测,有利于行业、产业应对复杂形势下的诸多风险挑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进一步增加“五子”之间的协同联动、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将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势能壮大,实现提质增效扩容。科技创新能够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并带来要素的优质化、多样化,人力资本的高级化、高效化,以及促进企业协同、行业协同、产业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创新驱动发展良性循环。同时,科技创新对于深入实施节能减排、不断聚焦污染防治、有效推进产业转型、持续生态修复、统筹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经济绿色增长赋能。

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打通制约发展的瘀点堵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1现阶段,我国在产业转型、产业链协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还面临系列难点、堵点问题,是制约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科技强国、迈向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的软肋。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全球科技创新枢纽,应充分发挥好排头兵、领航员优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等系列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促使“五子”联动与创新环境优化相辅相成,全面提升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效能,推动产业链更协同、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更强劲、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更高效,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为其他地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可参考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目前,北京正着力形成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鼓励企業自主创新等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发展布局,在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促使北京成为全国以及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向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迈进。

充分立足自身发展实际,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2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有助于对体制机制创新、服务管理升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转型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掌控,从而建立起以新型生产要素为核心、以制度体系为依托、以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助力、以优化资源配置为要求的新发展模式,更有效地唤醒激活社会整体创新创造的活力和动力,输出全新的生产能力,创新经济增长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北京要围绕“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坚定信心,紧紧把握发展基础扎实、政策叠加优势突出等为北京带来的全新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北京自身创新优势,体现北京特色,深入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所涉供需格局、分配格局、生产格局、技术格局、开放格局,从全局视野谋划“五子”联动推进,助力解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北京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并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围绕“五子”联动实践,着力强化首都示范的引领作用

“五子”联动推进,形成叠加效应,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北京自身资源禀赋。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以及数字经济标杆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升级,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开放平台,促使“五子”联动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平衡,推动北京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加大科技创新攻关提高社会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提高和向前发展的关键。作为科技创新高地,北京始终坚持推动科技创新,着力凝聚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调动创新积极性,不断为生产力发展扫清技术障碍、创造科学条件。近年来,北京在科技攻关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推进重大基础前沿领域研发,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等领域取得诸多进展,在全国以及全球的技术先发优势愈发凸显。北京着力实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落实,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上下衔接、差异布局、协同联动、体系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新型格局正在形成。以此为支撑,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马约拉纳任意子、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天机芯等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科技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贡献更加凸显。着手推进“五子”联动,北京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布局,为社会生产力提升开辟新的途径,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创新这一核心要素,为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经济增长提供澎湃动力。当前,北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产业的国际引领能力持续增强,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与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区块链、先进计算、信息内容消费等产业发展不断向好向优,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量子装备、节能环保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为更好促进高精尖产业投资,北京发布“九大新政”,包括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允许外籍人员使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办和参股内资公司;面对隐形冠军企业和快速成长型企业,加大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等。北京正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吸引和加大高质量投资。“十四五”期间,北京将着力打造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在2025年实现高精尖产业的GDP比重超过30%,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0%。

打造国际人才引力场激发和释放发展活力。创新是第一核心动力,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持。归根结底,创新来源于人,只有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才能源源不断输出创新动力,进而激发和释放社会整体发展活力。当前,近半数两院院士聚集北京,北京针对人才引进、培养、培训等政策配套持续完善,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为“五子”聯动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的人才队伍支撑与保障。伴随临空经济区、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加快发展,区域发展活力与人才吸引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全国以及全球人才集聚北京提供了环境基础。以“五子”联动为契机,北京加快深化科技创新人才体制改革,坚持人才机制创新与人才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围绕“四个面向”,深化人才激励、评价机制改革,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着力激发科技创新主体活力,创新热情不断高涨,由此推动首都科技创新产出、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北京将进一步发挥好“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力争形成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梯队,并着力解决阻碍人才发展、制约创新活力的各类难点、堵点问题,为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智力支持。

发挥首都独特优势,开创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北京路径

坚定不移走好自主创新之路。立足北京自身资源禀赋,着力健全完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好北京及全国市场优势、制度优势,以基础研究为导向,着力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实推动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发挥好财政科技资金、税收优惠减免等措施的积极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新型企业,有效解决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为高风险、高成本的创新研发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势能。着力推动更多科技创新便利化政策向民营科技企业倾斜,推动其创新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同国有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作用,推动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产业链上的融合,形成创新联合体,壮大创新合力。

多措并举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北京必须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完善创新型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探索设立并完善创新学科研究基金、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实施科技创新人才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健全创新人才吸引体系,并将其作为发现科技创新人才的根本方式。坚持通过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试点模式,着力提高高等学校基础教育质量,作为造就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方式;坚持通过提高科研人才的收入水平、激励强度以及优化科技创新评价机制,作为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方式;支持建立创新实践基地,通过联合培养等模式,共建产学研实践应用基地,学校接受企业委托开办定向专业和加强在职培训,建立创新人才储备库。

精准发力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围绕“五子”联动,北京可着重从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两方面发力,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如加强信用、知识产权保护等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建设,为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模式提供支撑保障。推动重塑以企业为核心的集群创新组织形态,搭建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共生平台,促进上下游创新产业优势互补、资源融通,实现高校与科研院所种群、企业种群、用户种群及政府种群的共生共赢,构筑形成政产学研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多元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系统。

积极主动加强国际创新合作。围绕北京发展实际,统筹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布局、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全面提升北京对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务实推进国际创新合作项目。开放平台是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中介与场所,北京应积极面向全球的技术转移服务中介“筑巢”,搭台建设国际创新资源开放合作平台,探索制度型开放试点经验、探索创新监管建设实践、推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更多国际科技组织、外籍科学家“请进来”,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创新主体通过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走出去”,以深度嵌入融合全球科技创新链创新网络。依托全球创新网络,聚焦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等重要全球性议题,积极推进全球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气候变化应对、环境治理、粮食保障与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国际科技创新项目合作,加强世界各国科研人员与机构联合实施创新项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同时,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提升北京以及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全方位、多领域、宽角度深化国际创新交流合作,提高北京科技的对外开放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现互利共赢——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2020年11月19日,北京)[N].人民日报,2020-11-20.

[2]蔡奇.高质量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N].人民日报,2022-03-07.

[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N].北京日报,2021-01-30.

(作者简介:任晓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智库中心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万士林,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 / 张蕾磊

猜你喜欢
联动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