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宁波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2-08-23 14:55胡卫伟
江苏商论 2022年8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区位双循环

何 坤,胡卫伟

(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一、引言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等趋势下,当今服务业正加速向全球化、数字化、融合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宁波向来以制造业立市,二产比重一直高于三产比重,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宁波需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发展,是实现城市争先进位的重要之举。“十三五”以来,宁波市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十足的进步,无论在规模、结构、特色、实力、业态等方面都制定、落实政策举措,为全市经济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1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为588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11.5%,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2019年三产占比达到49.1%,宁波市首次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

虽然近年来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在产业实际发展层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如从横向对比来看,宁波服务业增速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上与杭州、苏州等城市的差距逐年扩大。2000年宁波与杭州三产增加值仅相差155亿元,2011年、2015年,两地差距先后超过1000亿元、2000亿元,到2017年进一步扩大到3430亿元,这也是宁波与杭州经济总量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同时,三产的占比远低于深圳、青岛、大连、厦门、苏州、无锡服务业占比,服务业比重上升幅度慢于其他六个城市。“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对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贡献将进一步加大,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对提升区域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了继续保持宁波现代服务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并对主导产业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有必要深入分析现代服务业中的各细分行业,比较它们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影响和大小,以便能精准性地出台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该研究对提升宁波服务业整体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构建特色鲜明、业态高端、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有参考价值,为高水平开启现代化宁波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概念首次正式出现还要追溯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此后,现代服务业一词被广泛应用于媒体报道、学术研究以会议中。

(一)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狭义的现代服务业概念,李江帆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从原来的服务业中慢慢分离出来的,但在实际发展中逐渐通过专业化分工形成①。王良杰、刘重认为,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知识、信息、人才等要素②③。广义的现代服务业概念,庞毅、宋冬英提出现代服务业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是通过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而来④。尚永胜将现代服务业划分成两类,即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⑤。本文认为,广义的现代服务业概念更加符合实际,也符合本文的研究领域。因此下文的实证分析中以广义的现代服务业为研究对象。

(二)产业发展研究方面

Myoken指出,在信息革命背景下,主导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引导⑥。Yuming Shen则从区域间服务业发展入手,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服务业的发展在区域间具有连续性和可持续性⑦。陈刚研究认为,主导产业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选择的结果也需结合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阶段的产生和定位会对主导产业进行调整⑧。程大中对我国服务业增长的内在动因进行系统分析,得出资本的高投入催生技术进步,进而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增长⑨。

(三)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方面

王旭运用钻石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进行测算⑪。闫星宇等、韩岳峰等从全国层面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进行选择⑪⑫。陈丽珍等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服务业主导产业情况进行分析⑬。类似的研究方法还有胡建绩等采用的因子分析法⑭。此外,还有学者运用主成分、灰色关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现代服务业进行精细实证分析。

综上所述,在对文献的梳理过程中不难发现,目前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国家和区域的层面,落到城市层面的实证检验较少。而对于任一城市而言,都有特殊性,这使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很难与城市发展有机地结合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就降低了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前人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构建一套较为综合的评价体系,选取宁波市为样本进行分析判断,以期为该区域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思路。

表1 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三、指标体系构建和数据来源

(一)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的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是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发展实际,同时按照科学性、数据可获得性原则,从产业发展、技术进步、产业关联、区域优势四个维度,制定了12项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二)数据来源

表1指标体系中的数据,除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外,其余数据均为原始数据计算得来,原始数据的来源:14个行业2010—2019年的增加值数据来自各年《宁波统计年鉴》,增加值增长速度由笔者计算所得。区位熵计算时涉及全国的各行业年度增加值,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得。历年对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入额、从业人员数,从各年的《宁波统计年鉴》中获得。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借鉴已有研究成果。

四、实证分析

根据表1的体系架构,利用SPSS19.0计算出所有指标值,经过因子分析得到各行业的综合得分再结合考虑各自的区位熵,最终得到综合得分大于1的五个行业,可确定为宁波现代服务业目前的主导产业。

(一)指标值和标准化计算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产业的分类标准结合统计口径下的分类,最终确定现代服务业范畴下的产业为14个具体产业(表2中有具体列出)。在做因子分析前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主要是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不同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选取规范化方法,即对序列x1,x2,…,xn做如下变换:

得到的新序列y1,y2,…,yn∈[0,1]且无量纲。

本文拟用因子分析法对标准化后的指标进行检验,而做该分析的前提是变量x1,x2,…,xn之间的相关性。如果x1,x2,…,xn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则因子分析法是实效的。KMO值的大小是做因子分析法的前提,若KMO值较小,则不能作因子分析。表2所示,KMO值为0.835,与1很接近,可以作进一步分析。

表2 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

(二)主成分分析

采用SPSS18.0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测算出的结果为,前5个主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4.240、2.483、1.534、1.482和1.068,特征值都大于1。同时,这5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055%,大于85%,从而可以将前5个主因子作为降维后指标,能够很好地代表原有指标数据进行接下来的评价分析。

表3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将表第一至第五栏分别记为Factor1、Factor2、Factor3、Factor4和Factor5,可以观察到Factor1在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贡献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以及增加值系数4项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可以将这项定义技术优势因子。Factor2在需求收入弹性、增加值增长系数、技术进步速度以及感应度系数上有较大载荷,可以将此项定义为规模优势因子。Factor3和Factor5分别在固定资产规模相对增长和投资增长速度上有较大载荷。Factor4影响力系数上有较大载荷,因此将其定义为影响力优势因子。具体函数表达式如下所示:

以用个特征值与特征值之和的比作为权重,可得主成分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由此可得综合得分函数:

(三)区位熵分析

计算基于全国的各行业的区位熵,结果呈现于表4中。

已经知道的是,当区位商大于1时,说明该产业在该地区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当区位商小于1时,结果恰恰相反;当区位商等于1时,说明该产业在该地区只具有均衡状态。所以在表4中,可以分析得出,宁波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以及文化体育和社会组织业都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此外,金融业的区位熵也已经十分接近1(为0.939)。

(四)结果分析

对表4中的区位熵也进行标准化,再根据上述计算得出各细分产业因子分析综合得分,最终得分由二者取平均得到,并最终得到排序情况,如表5所列。

从数据来看,宁波市现代服务业排名前四名的分别是金融、批发和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其中批发和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区位熵均大于1,金融业的因子得分较高,区位熵也接近为1。因此,这4个行业可被认定为目前宁波服务业适宜选做主导产业的行业,具体分析如下:

1.金融业排在第一的关键在于技术优势因子得分2.13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近年来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内发展迅速,在金融业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金融业的技术进步,使其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同时也为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潜力。影响力优势因子(影响力系数和区位熵)的得分也较高,达1.295,这也是十分符合现实情况的一项数据。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被打开,不管是全国还是宁波市范围内,金融业日益活跃,对各行各业都有着显著影响,且从数据来看影响作用还会继续增强。

2.批发和零售业综合得分较高的关键也是技术优势因子,这同样也充分显示了科技在当今社会发展、产业成长中的重要性。随着电商平台的不断成熟化,批发零售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势必会形成又一轮发展的新高潮。

3.租赁和商务服务在区位熵以及因子分析模型中的规模优势因子中得分都较高,这可以解释为宁波的租赁和商务服务在区位优势和规模上已经显示出了地位,初具产业规模。在后期发展中应该重点关注的是产业的升级以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的新发展。

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总得分排第4,关键在于区位熵和投资增长因子,政府经济职能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的公共产品,据世界银行按各国地区人均国民收入划分来看,我国在2011年就已经列属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因而在下阶段发展中,政府应该提供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更高质量的公共产品。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现代服务业产业选择的评价体系。以宁波市现代服务业的14个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2010—2019年的指标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结合区位熵,最终确立了宁波市现代服务业目前适宜的主导产业,也就是在“双循环”背景下需要大力扶持的现代服务业。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宁波市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为金融业、批发和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4个行业。

表5 现代服务业各产业得分及排序

(二)对策建议

1.以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现代金融业为核心,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以宁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浙江自贸区扩区为契机,围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2.以现代商贸、休闲旅游、健康养老为核心,做精做优生活性服务业。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核心,紧紧把握服务业开放的机遇,最大潜力地培育和挖掘新消费增长点;鼓励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3.以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为核心,聚焦发展新兴服务业。以高质量打造“数字宁波”为牵引,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重塑价值链、资金链重心,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和“互联网+”趋势。支持人工智能、5G、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服务业应用,打造服务业新增长点。

4.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宁波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做好服务业发展的分析研判、目标考核、目标落实、政策推进等工作,为全市服务发展提供统筹支撑。在企业培育、人才保障、行业监管等方面出台专项政策举措,特别是对服务业领域关键环节、重要技术给予定向支持。强化招商统筹,推介服务业重大招商项目,建立招商重大项目库。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在全市营造服务业领域积极的营商环境氛围。

注释:

①李江帆.城市现代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J].消费经济,2002,06:43-46.

②王良杰,石丽丽.现代服务业概念界定[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2:30-31.

③刘重.论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内涵与发展环境[J].理论与现代化,2005,06:49-52+62.

④庞毅,宋冬英.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0:42-45+82.

⑤尚永胜.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25-28.

⑥Myoken.Y.Demand-Orientated Policy on Leading-Edg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Public Procurement for Inno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0(3):196-219.

⑦Yuming Shen,Ling Qiu,Wangbing Ren,Yi Cao.Basic characteristics,spatial disparity and its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9(19):314-324.

⑧陈刚.主导产业形成的动因、路径及影响因素[J].统计与决策,2004(03):124-127.

⑨程大中.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2003(07):35-43.

⑩王旭,陈嘉佳,林云.区域生产型服务业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03):75-80.

⑪闫星宇,张月友.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06):75-84.

⑫韩岳峰,申瑛琦,张龙.基于区位商视角下的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珞珈管理评论,2013(02):114-121.

⑬陈丽珍,赵美玲,肖明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J].商业研究,2011,06:44-49.

⑭胡建绩,张锦.基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4):38-43.

⑮董昕恬.基于区位商法的湖北省十堰市主导产业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6):6-8.

⑯陈雯,张杏梅.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山西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04):87-93.

⑰李疆接,龙志富,程娜.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0):16-19.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区位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浅析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培育模型
地理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