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燕,季丹
常州市中医医院产科,江苏常州 213000
耻骨联合分离指产妇耻骨纤维软骨联合处因为怀孕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周围韧带松弛,致使其出现错移现象,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压痛等,对产妇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临床调查研究显示,耻骨联合分离可以通过X 线等影像检查方式确诊,早期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有效治疗相关疾病,改善其临床症状,效果十分明显[3-4]。目前,产后耻骨联合分离主要采用复位、按摩、设备穿戴、针刺等多种方法治疗,临床普遍认为采用联合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在短期时间内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产妇产生较为明显的治疗作用[5-6]。基于此,选择常州市中医医院2016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0例耻骨联合分离产妇为研究对象,论证针刺+手法复位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耻骨联合分离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甲组(手法复位)与乙组(30例,针刺+手法复位)。甲组年龄28~41岁,平均(31.28±0.11)岁。乙组年龄28~41岁,平均(31.29±0.1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过X 线检查确诊;②所有耻骨联合分离产妇均知情同意各组治疗方案;③具有手法复位、针刺依从能力;④精神状态稳定。
排除标准:①有皮肤病患者;②中途退出针刺+手法复位联合治疗研究患者。
甲组耻骨联合分离产妇接受手法复位治疗。
(1)牵引复位。①复位人员引导耻骨联合分离产妇以仰卧位的方式接受复位治疗;②复位人员在耻骨联合分离产妇的患侧;③用腋下夹住其患肢的足踝部,并用手臂托住其小腿后面;④复位人员用将另一只手搭放在患肢膝关节处前面;⑤将同时托举的手部放在另一只手上;⑥复位人员将患肢用力夹住;⑦开始向下牵引。
(2)斜板复位。①复位人员引导耻骨联合分离产妇以侧卧位的方式接受复位治疗。需要注意不要压迫患肢一侧;②复位人员将耻骨联合分离产妇的患肢以屈曲形式摆放,患肢则正常摆放;③复位人员扶住耻骨联合分离产妇的肩部,并将其臀部扶住;④从两个相反方向用力;⑤同时对其腰椎进行扭转。
乙组耻骨联合分离产妇在甲组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方案。
(1)取穴。①天枢;②肾俞;③中极;④次醪;⑤关元;⑥气海;⑦髀关。
(2)针刺。①针刺穴位;②得气后实施捻转补法;③留针时间5~7 min。
所有患者在本院接受为期1 周的治疗。在接受治疗结束后要加强个人管理,注意补充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减少活动量,长期卧床休息。
疼痛情况:包括治疗前、治疗后3 d、1 周3 项评分时间节点。由针刺+手法复位治疗研究人员为耻骨联合分离产妇发放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分值0~10 分,分值越高,表明耻骨联合分离产妇疼痛感越强。
治疗效果:包括无效(X 线检查分离情况无改善)、有效(X 线检查分离情况有所改善)、显效(X 线检查分离情况显著改善或者完全恢复正常)治疗3 项。由针刺+手法复位治疗研究人员依据上述标准在产妇治疗1周后进行评价。
时间指标:包括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症状消失时间。由针刺+手法复位治疗研究人员根据统计时间指标内容记录耻骨联合分离产妇的各项数据。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乙组疼痛情况评分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ain conditions between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1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ain conditions between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
治疗后,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治疗后,乙组时间指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时间指标比较[(±s),d]Table 3 Comparison of time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d]
表3 两组患者时间指标比较[(±s),d]Table 3 Comparison of time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d]
?
耻骨联合分离为产后常见骨组织受损疾病,主要与分娩时耻骨间隙增大有直接关系,当超过2 cm 时,产妇耻骨区域会有明显的疼痛感,难以下床活动,生活受到影响[7]。临床调查研究显示,耻骨联合分离需要及时治疗,才能有效提升预后,减轻产妇疼痛感。目前,临床中针刺、手法复位均是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有效方法[8]。手法复位是指利用耻骨分离特征,为产妇选择合适的体位,通过外力方式进行复位治疗,减少耻骨之间间隙。针刺法则是选择特定区域的穴位减轻产妇的疼痛感[9]。石洪峰等[10]在相关研究中明确指出,耻骨联合分离产妇需要尽早接受复位治疗,让分离的骨组织尽快归为原位,可以快速改善其临床症状,坚强产妇的疼痛感。胡海燕等[11]在相关研究中认同手法复位的开展效果,并提出可以将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杨冬艳[12]在研究中认为针刺疗法是在我国经典针灸医学基础上开展的治疗方法,结合耻骨联合分离产妇症状表现、疼痛区域,选择周边区域穴位,利用穴位之间的连通性,可以有效改善局部疼痛,并且具有疏经通络的作用,提高手法复位开展的效果。陈金凤[13]在研究中强调将手法复位与针刺等多种耻骨联合分离治疗方案联合应用后效果更加明显,可缩短耻骨联合分离产妇预后时间。
本研究中共选择3 项指标用于针刺+手法复位治疗效果研究工作。第1 项: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是对耻骨联合分离产妇临床治疗的客观评价指标,主要依靠X 线判断骨组织分离情况,由此判断产妇客观指标治疗效果,数值越高,治疗效果越好。第2 项,疼痛情况。疼痛情况是耻骨联合分离产妇的主要症状指标,也是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体验的核心项目,数值越高,表示耻骨联合分离产妇症状越重[14]。第3 项,时间指标。主要包括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其能够判断耻骨联合分离产妇接受治疗后对其下床活动与主要症状的影响,数值越高,表示耻骨联合分离产妇恢复越慢[15-16]。
本文研究结果可知,乙组耻骨联合分离产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耻骨联合分离产妇(P<0.05)。分析原因主要在针刺能够对周围痛点进行刺激,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状况,从而减轻耻骨联合分离产妇疼痛,且配合复位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分离症状,相关治疗指标优势更加明显[17-18]。乙组时间指标明显低于甲组(P<0.05),主要是因为针灸与手法复位联合应用后能加快耻骨联合分离产妇临床预后,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甲组的70.00%(P<0.05)。这与彭晓红等[19]在相关研究中的结果一致,在其研究中给予产妇针刺+手法复位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6.55%,明显优于单一手法复位后的72.41%(P<0.05)。本研究还同梁芳莉[20]研究观点相符,均认同在耻骨联合分离联合治疗中将手法复位、针刺联合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可有效改善耻骨联合分离产妇以疼痛为主的临床症状,让其各项症状能够得到尽快改善。
综上所述,耻骨联合分离产妇接受针刺+手法复位可以更好地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状况,提高预后时间效率,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产妇对相关治疗工作也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