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歌在高校舞蹈“身韵”课程伴奏中的应用研究

2022-08-23 09:56廖洪刚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4期
关键词:身韵古典舞民歌

廖洪刚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是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在中国传统舞蹈、戏剧、武术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经过众多的音乐舞蹈艺术家不断努力探索与创新而建立的一门新课程。应运而生的身韵音乐伴奏随之逐渐形成,是课程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身韵”文字角度理解,“身”即身躯、身体的总称,指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舞蹈教学中主要指“身法”;“韵”即和谐悦耳的声音,也指气韵、气质、情趣、情操,在舞蹈教学中主要指“韵律”“美”。“身韵”课程是集“形、神、劲、律”为一体,且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舞蹈基础练习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与发展。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身韵”一词,最早由欧阳予倩提出,经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教授等舞蹈大师发扬光大,奠定了“身韵”课程的学科基础。关于对舞蹈“身韵”研究的文献最早见唐满城先生(1987)《关于(身韵课)教材对传统的继承关系及其整理方法》一文,其文对“身韵”的概念、形成与发展分阶段进行了深入剖析;唐满城(1991)对“身韵”一词做了进一步解释,分析了“形、神、劲、律”的美学特征,“圆、曲、拧、倾”的风格特点,结合中国古典舞开展实际教学。金浩(2014)对身韵课程的盘手、手位、驯龙等组合的韵律、技法、艺术表现力、音乐节奏变化等进行了融合研究,体现了音乐在身韵课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古典文化艺术精神的坚守。刘庄(2014)揭示了中国古典舞发展过程中身韵课程的重要意义以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还对身韵课程中呼吸问题进行诠释,表明了身韵课程的研究对古典舞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于平(2017)指出身韵课程中风格与韵律非常重要,要重点解决舞者素质和能力问题,在借鉴芭蕾的基础上优化身韵课程的价值,体现出身韵课程的审美韵味,使身韵课程具有普适性、共通性。刘姝(2018)对古典舞身韵课程的选曲路径、伴奏音乐风格、音乐结构、音乐情感进行探索,将伴奏音乐与身韵课程紧密联系,表现出舞蹈与音乐之间的统一,透露出肢体语言和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系,从而展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点与魅力。乔素(2018)对身韵课程的理论进行概述,对身韵课程的产生、伴奏音乐曲目风格、对舞者的音乐感觉、身韵的动作与特点、曲目储备进行分析,提出身韵课堂中伴奏教师的职责与教学对策,掌握身韵特点及规律与曲目储备的重要性。王熙(2019)在《戏曲五法在当代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构与拓展》一文中对身韵与戏曲表演规律进行重构,从语源、语境、语意分析了身韵再探索的可能性,为当代中国古典舞身韵语言体系建构提供可借鉴的探索思路。

综上所述,伴奏音乐能够让舞者在音乐中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根据音乐的意境、呼吸、节奏产生相对应的情感,使舞蹈更具艺术感染力,古典舞身韵伴奏在课程中具有其独特的作用。经过对文献知识查阅,当前将民歌引入舞蹈身韵伴奏课程的实例较少,对该领域的探索可以进一步深化身韵伴奏音乐素材,进一步将民族文化引入高校舞蹈身韵课程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进一步推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身韵课程的出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是民族优秀文化与美学特征的体现,将民族音乐融入舞蹈身韵课程教学中,契合中国古典舞追求的理念,不断完善、优化音乐结构,储备民族音乐曲目,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

二、西藏民歌在古典舞身韵课程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身韵”作为中国古典舞学习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审美延续,是舞台造型艺术塑性的根基,可以培养舞者的韵律感觉,是艺术表现者风格的流变。“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元素包括‘提、沉、冲、靠、含、点、仰、旁提’等,包含‘形、神、劲、律等身韵的基本要素’”,根据身韵组合自身规律,结合民族传统音乐,结合当代创作手法进行创新应用于教学,用新的方式方法呈现出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课堂方式,是一种可尝试、可探寻的方法,其有助于民族地区学生更好地接受音乐和组合技巧,使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情绪。

西藏地区将当地民歌文化有机融入高校舞蹈身韵课程教学,能够较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能够让学生在听觉上更为直观地体验时间艺术与造型艺术之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激情,使身韵组合无论是从技术技巧还是其意境体验发挥到最佳效果。将西藏民歌应用于高校身韵课程教学中,以西藏本土旋律为媒介,带动学生对舞蹈规定动作律动的把握,使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倾听音乐之美,启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把组合动作在音乐的基础上完美呈现出来。

从曲式上看,西藏民歌曲子均具有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风格特点,其节奏鲜明,快、慢的曲子均衡,使之应用于舞蹈身韵课程,以其独特的民族音乐特色感染学生,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快速进入组合技巧的意境之中,在民族音乐的烘托下体验身韵动作之美。

当代社会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技术技巧方面的内容,更需要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审美共情,正确地引导和启迪学生的审美观念。通过合理地对西藏民歌进行筛选和二度创作,将音乐与舞蹈身韵相结合,能够较好地让学生在音乐听觉中构建民族音乐的审美结构。舞蹈课程中的美育构建需要舞蹈和音乐教师的共同构建,因为在舞蹈专业技术技巧学习过程中,音乐、舞蹈两方面均是缺一不可的。

三、西藏民歌在中国古典舞身韵组合教学应用中音乐曲目选择路径

舞蹈身韵课程伴奏音乐具有灵活、多变的特征,在乐曲的选择上,每个组合都有其独具特色的点,以此来对技巧组合中的各种造型、思想内涵进行塑造,使音乐和舞蹈动作相统一。西藏民歌中多以小调和传统民族五声调式为主,课程教学中更容易抒发情感,传统民歌和新民歌进入课堂中能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共鸣,身体会不自觉地跟随民族音乐而兴奋起来。“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上课时,选曲也不尽相同。如学校有中专学生时可以偏重在儿童歌曲类,本专科学生则以乐曲欣赏教授为主。”在舞蹈身韵音乐选曲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根据身韵技巧组合动作进行选曲: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以传统武术、戏剧、体育技巧为基础演变而来。在选曲方面,刘姝博士指出:“可以根据个人曲目积累,从民乐作品、民乐改编的钢琴作品、民族歌曲、民族特色的电影电视音乐中进行筛选”。曲目应用时需要根据课程开展过程中身韵技巧组合和要求选择不同的曲目,这时就需要音乐舞蹈教师具有大量的音乐素材曲库,以供选择,由于舞蹈身韵课程的技巧不可能完全照搬照抄,那么对音乐伴奏教师的即兴创编能力也就有了较高的要求。

第二,根据身韵技巧组合韵律进行选曲:身韵的技巧组合具有“和”与“自然”之美的特点,动作之前讲究连续性,在延续、舒展的同时,要求伴奏音乐跟随自然,不同于常见的乐曲演奏时节奏的固定模式,根据技巧组合的进展,可适当收缩、延伸乐曲的节奏,最主要的是找准技巧组合的韵律点,以此助推音乐同技巧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处在积极向上的音乐氛围中。

第三,根据身韵技巧组合审美进行选曲,舞蹈身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传统文化审美的延续。舞台艺术无论怎样发展都逾越不了“审美”的界限,身韵技巧组合和音乐的结合就是美的延续。伴奏音乐作为直观的听觉艺术,从感觉上传递“美”与“丑”,所以技巧组合教学前选择一首好听的音乐,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西藏民歌在高校舞蹈身韵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西藏民歌是指由西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歌曲,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西藏民歌在创作背景、题材、内容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西藏民歌反映了藏族人民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思想见解、政治态度、风俗习惯、社会历史、风土人情以及文学艺术发展的基本概况”,记录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在西藏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采用民歌旋律进行教学,以学生熟知的音乐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做到课堂情感体验与表达。

唐满城先生将身韵分为:“形、神、劲、律”四大要素,指出“舞蹈课程开展过程中突出动作造型的形状、形态,是艺术的表现美,艺术在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宏观剖析,在形上必须解决体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以传统的、优秀的、典型的动作为依据,层层渐入”。那么与舞姿动作相对应的音乐在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民族音乐对课程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身韵组合——提沉:是由“提”和“沉”两种技巧相互作用下形成组合。“提”是指在“沉”的基础上进行呼吸,感觉头部向上延伸,主要由胸带腰,顺气呼吸;“沉”是在基训的舞姿基础上,通过呼吸使气息下沉,含胸放松的过程,部分教师也将这一组合技巧称为徒手身韵,两个元素需要互相贯通,动作连贯且相互统一。在音乐要求上通常是2/4、4/4 拍,中速为主,曲风优美、柔和,在节奏上有韵律感。可选择西藏民歌《阿妈的宝贝(谱例1)》《在辽阔的草滩上》《那片美丽的草滩》《美丽的孔雀河》等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并富有延展性的歌曲。这些音乐还可以用于“冲靠与旁移、穿手与摇臂”等动作中。

谱例1

第二,身韵组合——袖舞:袖舞是对传统戏剧舞蹈的继承与发展,最早出现于我国汉代,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主要包括:撞袖、抖袖、出收袖、搭袖、推袖等,在音乐伴奏时,要根据不同的身法、动作和表情,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节奏,表现不同的人物内心活动,同时注意切分节奏的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流畅顿挫的转换。在西藏民族民间舞蹈中也有许多常见的《水袖》组合,在昌都弦子舞蹈中袖舞也是很常见的。在音乐上,可选择西藏民歌《芒康弦子》《阿若康巴(谱例2)》及新民歌《叫我们怎么不歌唱》《北京的金山上》等等。

谱例2

第三,身韵组合——燕子穿林:燕子穿林是对传统武术技巧的继承,融合了太极八卦的套路,表现的是燕子轻快的动作,灵活多变。音乐上以2/4、4/4 拍中速、有力的曲子,音乐节构通常以4 小节短句为主,伴奏跳跃、短促,需要做断奏处理,具有典型的民族五声调式色彩。在民歌使用上需要进行二度创编融合,可选择西藏民歌《日土酒歌(谱例3)》《箭歌》《江林朱西》等节奏、旋律鲜明的歌曲。

谱例3

五、西藏民歌应用于高校舞蹈身韵课程的未来展望

将西藏民歌应用于高校舞蹈身韵课程的探索研究,目前尚属探索应用阶段,在此笔者对未来民歌在舞蹈伴奏音乐中的发展,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一)结合民族歌舞元素形成系统的具有西藏特色的身韵组合和音乐

一个新的思路、一个新的想法需要在行动中不断成长,同时也是由一个小范围逐渐推而广之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的建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40 多年,不断借鉴、不断发展。那么在西藏地区也可以将本地传统歌舞、戏剧、体育、杂技等传统文化进行提炼,从“身韵”课程的基础组合动作开始改编,创新出一套具有典型西藏元素、藏族风格的身韵组合。在创新的组合基础上,创建一套具有西藏民歌文化特色的音乐与之相适应,通过不断的磨合,为西藏音乐舞蹈注入新鲜血液,相信在众多音乐与舞蹈家的努力下,西藏民歌、西藏传统音乐应用于舞蹈身韵课程之中指日可待。还可以在传统音乐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二度、三度创编,既保留了西藏音乐的优秀特点,又与舞台和教学相适应。

(二)结合西藏传统歌舞创编具有西藏特色的身韵教材

西藏被誉为“歌舞的海洋”,歌与舞总是相伴而生的,西藏地区具有丰富的歌舞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百花园中璀璨的明珠。针对藏戏动作、民族民间歌舞动作、杂技动作进行分析,探索“形、神、劲、律”各元素,形成具有西藏特色和文化的身韵技巧组合教材和与之相适应的音乐教材。

(三)建立民族音乐数据库,邀请专家为民族舞蹈身韵课程创作音乐

西藏民歌具有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的特征,可以根据舞蹈课程需求建立数据库,对西藏各地区民歌、歌舞分类整理,针对不同的需求邀请作曲和舞蹈专家进行再编曲、再创作,形成网络数据库,针对不同舞蹈训练要求编配相适应的伴奏,这样更便于课程开展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对应的曲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西藏民歌包括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种,数据库建立时可以加入新民歌的应用,新民歌继承了传统音乐元素,又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历史,反映了西藏当代社会在党的领导下快速发展的社会景象,合理使用新民歌,既对舞蹈“课程思政”起到了较好贯通,又有利于传承文化。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西藏民歌进行分析与简单改编,对舞蹈“身韵”部分组合动作进行分析,探索性地将西藏民歌(含新民歌)与舞蹈基训课堂中的组合相结合,将民族音乐融入课堂,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地域优势与资源优势。通过对民族音乐风格的分析运用,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身韵”组合中的技术技巧,在美的音乐中培养舞蹈美感,实现技术与审美的双重构建。

猜你喜欢
身韵古典舞民歌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试论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价值
古典舞“身韵”教学中“示范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