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翔, 吴巧英
(浙江理工大学 a.服装学院; b.国际教育学院; c.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杭州 310018)
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注度逐年上升,汉服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汉服衣袖作为汉服元素之一,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服饰的特征,体现着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汉服袖型也随之变化[1],不同的袖型给人的感性认知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准确把握消费者对汉服袖型的感性认知,有助于提高服装设计师运用汉服袖型元素进行服装产品设计的成功率,使服装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期望,提高产品竞争力[2]。
人们在表达对产品感性认知时常用感性词汇来表示[3],但感性词汇具有模糊性,无法精准量化感性认知,三角模糊数因其能够更准确地量化感性认知与产品特征要素之间的关系,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相关研究中[4]。Hartomo Soewardi[5]等将三角模糊数与感性工学结合,开发了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婴儿包;在纺织服装领域,Xue Lin等[6]采用了三角模糊数对女裙设计要素进行感性评价,并探讨了女裙设计要素与感性认知之间的关联度,便于设计师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感性认知的服装;Melissa Wagner等[7]则使用三角模糊数探究了服装风格的感性评价差异。上述研究为汉服感性评价提供了有益参考。
目前服装领域的感性工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日常装的颜色[8]、领型[9]、图案[10-11]等方面,关于汉服元素感性评价相关的研究较少。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8种袖型为研究对象,运用三角模糊数对其感性评价进行表征,计算袖型与各感性词汇对之间的整体效用值和贴近度,进而分析不同袖型感性认知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并对汉服袖型进行聚类分析,总结汉服袖型特征与感性意向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验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问卷由汉服袖型样本线稿与感性形容词对评价量表构成,共计48题。
汉服在现代尚未有明确的定义,目前有学者提出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有明显特征以区分其他民族服饰”[12],其二是“以整个古代历史发展以汉民族统治为主时期的服饰,主要指中国上古时期三皇五帝至明朝末(17世纪中叶)以前”[13]。本文依据第二种内涵,又由于汉服源自黄帝制冕服,汉朝时依据四书五经汉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冕服体系,因此,选取的汉服款式样本来自汉代至明代,以汉民族统治时期为主的朝代。
汉服袖型可根据形状分为直袖、箭袖、垂胡袖、琵琶袖、广袖[14],直袖与袖身宽度基本相同,形如矩;箭袖袖口如简形,前窄后宽;垂胡袖袖身下垂逐渐上收至袖口,形如黄牛喉下垂着的赘肉,穿着时袖子会堆积在手上形成褶皱,有衣缘;琵琶袖由垂胡袖发展而来,但其袖子的弧线明显小于垂胡袖,袖口向上收敛,基本无衣缘;广袖又称大袖,袖口广博,几乎垂地[15]。汉服袖型也可根据长度分为长袖、半袖。百姓所穿常服中长袖长过手六寸,长度反屈至手腕,礼服袖长反屈至肘;半袖的长度在《旧唐书》中有所提及,通常袖长及肘。
根据可考的出土汉服(含修复后)、纺织品残片、俑、壁画作参考,本文选择8款汉服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袖型作为实验样本。为去除面料种类、颜色、纹样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将所选择的8款袖型以黑白线稿的方式呈现(表1),线稿依据图例等比例描摹,如图1所示。
表1 实验用袖型具体参数Tab.1 Specific parameters for various sleev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图1 实验用袖型图例Fig.1 Illustration of the sleeve type for experimentation
1.2.1 筛选感性词汇
感性词汇是用来描述产品的词语,通常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其他词性的词汇,比如动词和名词[16]。通过网站、书籍、公众号等收集用于描述汉服袖型的感性词汇,将具有相反意义的词汇组合形成一对感性词汇对,共组成20组感性词汇对。由10名服装专业人员对感性词汇对进行小组讨论,包括汉服领域研究者、服装设计师和服装专业研究生,最终筛选出6对能够恰当描述汉服袖型风格的感性词汇,分别为:活泼的-稳重的、朴素的-华丽的、粗犷的-精致的、随意的-端庄的、保守的-开放的、简洁的-复杂的。
1.2.2 感性评价量表确定
采用语义差异法[17]对感性词汇设置1~7级评价量表,每一级梯度为1分。所选评价量级越接近左边形容词说明左边感性形容词的影响程度越大,越接近右边的形容词说明右边的形容词影响程度越大。以形容词对“活泼的-稳重的”为例,-3分代表非常活泼的,-2分代表比较活泼的,-1分代表有点活泼的,0分代表既不活泼也不稳重的,1分代表有点稳重的,2分代表比较稳重的,3分代表非常稳重的,量表评分标尺如图2所示。填写问卷的对象为纺织服装相关领域的专家,共计36名。
图2 量表评分
Fig.2 Scale scoring chart
基于问卷调研的结果,本文应用三角模糊数对其进行表征,由此判断出模糊的感性空间,再通过计算三角模糊数的整体效用值将三角模糊数进行量化,最后计算贴近度,得出与各袖型最匹配的语义量尺。
(1)
2.2.1 语义量尺的三角模糊数表征
本文采用了七级评价语言集[18],首先将各感性形容词对用三角模糊数来表示,如表2所示。
表2 三角模糊数对应的语义量尺Tab.2 The linguistic rating scale corresponding to the triangular fuzzy number
2.2.2 问卷数据的三角模糊数表征
将36份问卷调研的结果进行汇总,并用三角模糊数表征:
(2)
式中:n为参与实验的专家总人数;i为汉服袖型的种类,i=1,2,…,8;j表示不同的感性意向词汇对,j=1,2,…,6。
由此可知,直袖在“简洁的-复杂的”这一感性意向处于“比较简洁的”和“有点简洁的”之间。
2.2.3 评价结果验证
为了验证模糊评价结果的精确度,重新邀请20名与第一次实验不同的被试者进行二次实验,参照式(3)[19]计算两次实验所得的三角模糊数之间的距离。为方便比较,将距离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符合[0,1]分布,如式(4)所示。
(3)
(4)
本文以形容词对“简洁的-复杂的”为例,在实验一中直袖的三角模糊数为(0.83,1.92,3.67),在实验二中直袖的三角模糊数为(0.60,2.00,3.90)。两次实验所得三角模糊数之间的距离经归一化处理后为0.023,距离数值接近0,说明实验误差极小,结果精确度高。
各感性词汇对两次实验结果归一化后的距离均值均在0.003~0.110,计算其平均值为0.035 1,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由此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感性评价方法准确、可行。
实验采用Shi-Wen Hsiao等[20]修改后的最大和最小合集法[21]计算整体效用值,解决了原本公式中两相邻语意尺度中的的偏差问题,得到经修改后如式(5)所示。
(5)
贴近度是指袖型感性评价与各阶语义量尺之间的贴近程度,贴近度的数值越大,表明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越高。
(6)
经式(6)计算,各袖型与“简洁的-复杂的”语义量尺之间贴近度的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比较贴近度数值大小可得:直袖、半袖、广袖2#与“有点简洁的”最为贴近;箭袖、琵琶袖1#、琵琶袖2#与“既不简洁也不复杂”最为贴近;垂胡袖与“有点复杂的”最为贴近;广袖1#与“比较复杂的”最为贴近。
表3 各袖型所对应感性意向的贴近度(简洁的-复杂的)Tab.3 The close relationship of the perceptual intention corresponding to each sleeve type (succinct-complex)
经比较,与各袖型最为贴近的语义量尺如表4所示。针对“活泼的-稳重的”词汇对,多数袖型偏向于“稳重的”感性意向,且集中于“有点稳重的”。针对“朴素的-华丽的”词汇对,多数袖型偏向于“华丽的”感性意向,其中“既不朴素也不华丽”和“有点华丽的”感性意向频率最高。针对“粗犷的-精致的”词汇对,袖型偏向于“既不精致也不粗犷”和“有点精致的”。针对“随意的-端庄的”词汇对,多数袖型偏向于“端庄的”感性意向,其中“有点端庄的”感性意向频率最高。针对“保守的-开放的”词汇对,多数袖型集中于“有点保守的”感性意向。针对“简洁的-复杂的”词汇对,各袖型感性评价较为分散。
表4 各袖型感性意向汇总Tab.4 Summary of perceptual intention for sleeve types
根据贴近度的分析结构可以看出,不同的袖型的感性评价所表现的感性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8种袖型进行聚类,分析不同类的总体间差异性。将各袖型与感性意向贴近度的结果(表5)作为聚类变量,根据语义量尺的程度进行赋值,以形容词对“活泼的-稳重的”为例,“非常活泼的”赋值-3,“比较活泼的”赋值-2,“有点活泼的”赋值-1,“既不活泼也不稳重的”赋值0,“有点稳重的”赋值1,“比较稳重的”赋值2,“非常稳重的”赋值3。通过SPSS软件生成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当汉服袖型被分成4组时最合理,如图3所示。
图3 聚类分析树状图Fig.3 Clustering tree diagram
将这4类袖型及其特征进行整理归纳,如表5所示。由表5可见,袖子的袖宽、袖身轮廓线的形状、袖长及袖口形状均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袖型的感性认知:1) 由第一、二类簇和第四类簇对比可知,较长的袖子更易给人带来稳重的感觉,较短的袖子更易给人带来活泼的、开放的感觉;2) 由第二类簇和第三类簇对比可知,袖上下缘线条不规则或袖下缘为弧形更易给人带来精致的感觉,较宽的袖身更易给人带来端庄的感觉;3) 由第一类簇和第四类簇对比可知,袖缘线条形态规则,更易给人带来简洁的感觉。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汉元素服装时,可以基于以上4个类簇的袖型及其对应的感性评价,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汉元素服装。
表5 袖型造型及感性意向的特征Tab.5 Sleeve cluste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responding perceptual intentions
本文采集了8款汉服袖型样本于6对感性词汇对的感性评价,利用三角模糊数对其表征。通过贴近度分析得出与汉服袖型最为精确匹配的语义量尺,并对汉服袖型进行聚类分析,总结袖型特征与感性评价的对应关系。
1) 采用三角模糊数能够合理描述汉服袖型的感性意向,经验证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通过汉服袖型与语义量尺间的贴近度分析,大多数汉服袖型的感性评价更偏向于“稳重的”“华丽的”“端庄的”“保守的”,符合大众对汉服的客观感性认知。半袖的形态特征与现代服装中的短袖形态相似,其感性意向与其他汉服袖型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活泼的”“随意的”“开放的”“简洁的”。
3) 不同的袖型给人带来的感性认知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受袖宽、袖身轮廓线的形状、袖长及袖口形状的影响。
4) 经聚类分析,将汉服袖型分为4类,总结可得,与“稳重的”对应的汉服袖型特征为较长的袖长;与“活泼的”“随意的”“开放的”对应的汉服袖型特征为较短的袖长;与“精致的”对应的汉服袖型特征为较宽的袖身和不规则袖缘线条;与“简洁的”对应的汉服袖型特征为较为规则袖缘线条。该结果可以为设计师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在运用汉服元素设计现代服装时,能够更加满足消费者的感性需求。
《丝绸》官网下载
中国知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