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意与歧视

2022-08-22 09:18陈一竹
人人健康 2022年16期
关键词:康复者感染者核酸

■陈一竹

主编信箱:rrj k365@126.com倾听您的声音

“阳过的我们不要!”“进过方舱的我们不招,走吧!”

作为一名新冠阳性康复者,林颖发现自己难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少企业都要求查验近两个月的核酸检测记录,发现有阳性记录就会拒绝录用。在招聘市场中,多位新冠阳性康复者都面临了这样的情况,他们被排挤在就业市场外,但仍奔波寻求一丝就业机会。康复者们在经历了病痛、隔离、治疗、工作停摆后终于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可迎接他们的却是社会的“冷眼”。他们求职受阻的经历,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写道:瘟疫总被看作是对社会的审判。健康成了德行的证明,正如疾病成了堕落的证据。疫情给社会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人们被贴上了标签,比如阳性与阴性、高风险区与低风险区、境外与境内等。人们因为这些标签被迫站在彼此的对立面。

一些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在社交媒体发布诸如给公众道歉的信息。感染是一件麻烦事,这似乎成了人们的共识。不管是否最终确诊,自主隔离都是被社会所鼓励的;如若不然就会被看成是添麻烦,若是感染了他人那么往往会受到无尽的指责。不遵守国家防疫政策的恶意传播者确实存在,但真的每一个感染者都有错吗?他们真的需要道歉吗?更有甚者,在今年春天的上海疫情中,将感染者称为“小阳人”,将确诊病例的集体转运称为“羊群大迁徙”。阳性与阴性之间的对立触目惊心。

相信大家都有仔细核对确诊病例流调报告的经历,确诊自己是否有感染风险。不少感染者经历过在流调中挣扎求生。2020 年年底一个成都女孩确诊感染,她的流调记录显示她停留过几家酒吧,因此被人们打上了“频繁出入酒吧”“不学好”等恶意标签。事实真的如此吗?

境外输入病例也受到层出不穷的指责。许多海外求学的游子历经千辛万苦返回故土,却遭到诸如“回国投毒”等羞辱。

除此之外,地域之间的对立在疫情下也不断被放大。隔离期间,一些上海朋友想喝咖啡的诉求以及盛装打扮做核酸的场景被骂上热搜。不少人认为上海人“假精致”“崇洋媚外”,甚至给上海取了“咖市”这么一个颇有歧视讽刺意味的代称。疫情加剧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隔阂,让高风险地区与低风险地区之间形成了对立。

近日,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消除歧视。7 月13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特别提到,严禁在就业上歧视曾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康复者,对此类歧视现象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对于地域性歧视等现象,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反对歧视的行列中来。

疫情是全世界、全人类的一场危机。在危机下,沮丧、恐惧、担忧、愤怒的出现可以理解,但疫情并不是肆无忌惮释放敌意与歧视的理由。

猜你喜欢
康复者感染者核酸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回归路径探究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核酸检测
希望的传递——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