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外泌体miRNA检测对肝细胞癌临床诊断效能的Meta分析

2022-08-21 14:41伏建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泌体标志物异质性

王 路,叶 莎,韩 霞,伏建峰

(1.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新疆库尔勒 841000;2.新疆军区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乌鲁木齐 83000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人数占癌症总病例数的9.2%,死亡人数占癌症总死亡人数的12.9%,分别居恶性肿瘤的第4 位和第2 位[1]。据报道,HCC 早期症状不明显,绝大部分确诊时已是中晚期,生存率不足10%,这凸显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2-3]。目前,HCC 的诊断方法有病理学诊断、影像学检查、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和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 AFU)检测等,但这些方法在HCC 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局限性。研究显示,外泌体可反映细胞功能。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尝试将外泌体作为新型的疾病诊断标志物,尤其在肿瘤领域[4]。业已证实,HCC 的发生和演变与微小核糖核酸(miRNA)有关,特别是外泌体miRNA。目前已有不少文献报道miRNA 可作为HCC 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的生物标志物[5],但由于外泌体miRNA 的种类、检测谱、标本来源等不同,造成诊断效能有所差异。因此,有必要系统、全面地评估外泌体miRNA 用于HCC 诊断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Meta 分析评估循环外泌体miRNA 对HCC 的整体临床诊断价值,旨在为循环外泌体miRNA 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诊断HCC 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截止2020年1月21日循环外泌体miRNA检测对HCC临床诊断效能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①病例组中研究对象均为病理学检查或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确诊的HCC 患者;②对照组人群为无任何恶性肿瘤病史的成年人,不排除伴有肝炎、肝硬化;③在HCC 患者手术、放化疗前采集外周血标本;④诊断效能评价指标必须包括灵敏度、特异度。排除标准:①综述、系统评价、会议摘要等非实验研究型文献;②研究标本为病理组织、动物实验;③重复发表的研究。

1.2 方法

1.2.1 检索策略:检索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CBM)和维普咨询中文期刊服务台(VIP),检索词包括“Liver Neoplasms”“肝肿瘤”“肝细胞癌”“MicroRNAs”“微RNAs”“miRNA”“Exosomes”“外泌体”“Diagnosis”和“诊断”等。

1.2.2 质量评价:由2 位作者通过逐一阅读文献进行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提取资料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研究对象所在国家、对照来源、样本量、样本类型、miRNA 检测谱、真阳性(true positive, TP)、假阳性(false positive, FP)、真阴性(true negative, TN)、假阴性(false negative, FN)等。双方同时纳入文献,各自独立采用诊断准确度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 从4 个方面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偏倚风险分为:高、不清楚、低三类,存在分歧的文献最后通过与相关专家协商讨论解决。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RevMan 5.3 统计软件中QUADAS 2(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ocy studies 2)绘制文献质量评价图,应用Meta Disc1.4软件计算灵敏度对数与(1-特异度)对数之间的spearman 相关系数,以分析阈值效应,P<0.05 提示存在阈值效应;计算诊断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 DOR)的Cochran-Q 值、I2值,以检验非阈值效应异质性,若P>0.05 且I2<50%,则无非阈值效应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若P<0.05 且I2>50%,则存在非阈值效应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采用亚组分析,以查找非阈值效应异质性来源或原因;应用Stata 14.0软件绘制Deek’s 漏斗图以检验发表偏倚,P<0.05提示比对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通过8 种数据库初步检索文献256篇,剔除重复文献47 篇,剩余209 篇,再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分析文献10 篇,共计12 项研究,包括775 例HCC 患者和957 例非HCC 对照人群。纳入文献均发表于2017 ~2020年,文献基本特征见表1。

2.2 质量评价 将纳入研究采用QUADAS-2 从风险偏倚(病例选择、待评价试验、金标准、病例流程和进展)和临床适用性(病例选择、待评价试验、金标准)7 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价,12 篇文献中有11 篇5 项低风险(其中有4 篇2 项高风险,有7 篇1 项高风险,1 项不确定);1 篇4 项低风险,3 项高风险,结果显示纳入文献质量较高,均符合QUADAS 2 中的大部分标准。

2.3 Meta 分析结果

2.3.1 阈值效应:将纳入10 篇文献中的12 项研究数据导入Meta DiSc 14.0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灵敏度对数与(1 特异度)对数之间的spearman 相关系数为-0.186(P=0.563),不显著,提示本次研究不存在阈值效应;进一步,通过绘制对称SROC曲线,未见“肩臂状”出现,再次提示并映证本次研究无阈值效应。

2.3.2 异质性评价:DOR 的Cochran -Q 检验显示Cochran -Q=35.88,P<0.001,提示本研究存在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因本次研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阴性似然比、DOR 的I2均大于50%,故下一步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以上5 个效应量进行合并。

2.3.3 效应量合并值:结果显示, 外泌体miRNA 诊断HCC 的合并灵敏度为0.892(95%CI:0.868~0.913),合并特异度为0.884(95%CI:0.862~0.904),见图1,合并阳性似然比为7.019(95%CI:4.819~10.224),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122(95%CI:0.074~0.200),合并DOR=63.695(95%CI:33.937 ~119.55);AUC 为0.950 7,Q=0.891 4,提示循环外泌体miRNA 对HCC 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见图2。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4 亚组分析:见表2。鉴于上述方法证明纳入研究结果间存在由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故进一步按照对照组来源、外泌体miRNA 检测谱、外泌体miRNA 检测个数进行亚组分析,查找异质性来源。结果显示对照组为健康人群和混合人群、外泌体miRNA 检测谱、单个外泌体miRNA 检测研究间存在异质性,而对照组为慢性肝病、多个外泌体miRNA 联合检测无异质性。

另在亚组分析发现,含有外泌体miRNA-122 诊断HCC 的DOR, AUC 高于不含外泌体miRNA-122的DOR, AUC;多个外泌体miRNA 联合检测的DOR, AUC 高于单个外泌体miRNA 检测的DOR,AUC。提示联合检测,尤其包含外泌体miRNA-122的联合检测可提高HCC 的诊断效能。

2.3.5 Deek’s 发表偏倚检验:见图3。应用Stata 14.0 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显示漏斗图对称,P=0.57,提示本次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

图1 外泌体miRNA 诊断HCC 的合并灵敏度、特异度

图2 外泌体miRNA 诊断HCC 的DOR,AUC

图3 Deek’s 发表偏倚

2.3.6 临床效果评价:应用 Fagan’s 列线图进行临床效果评价。当设定验前概率为50%时,检测循环外泌体miRNA 为阳性,则被检测者患有HCC 的概率为89%;检测循环外泌体miRNA 为阴性,则被检测者患有HCC 的概率为9%。提示循环外泌体miRNA 诊断HCC 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3 讨论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且具有不良的预后和高复发的风险。因此,寻找理想的HCC 诊断和疗效监控的生物标志物,一直是临床检验诊断学关注的焦点。传统的血清学标志物,如:AFP,AFU 等,已满足不了临床需求。急需我们探索既灵敏又特异的血清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表2 外泌体miRNA 检测对HCC 诊断价值的亚组分析结果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 ~100nm 的磷脂双分子膜结构的细胞囊泡,可以携带miRNA, lncRNA,mRNA,脂质和蛋白质等,将生物信息传递给受体细胞,在正常或疾病状态下发挥其生理及生物学作用[16]。研究证实,外泌体的脂质双分子膜对miRNA 起保护作用,阻止其内容物抵抗核糖核酸酶和蛋白酶降解[17],使其在外周血中能够长期稳定的表达并被检测出来。有研究表明,miR-122[18],miR-125b[19]等可作为HCC 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经深度测序筛选HCC 和肝硬化之间差异表达的血清外泌体miR-122,miR-148a 和miR-1246,通过ROC 曲线评估诊断效能,发现血清外泌体miR-122是区分HCC 和肝硬化的最佳指标[9]。因此,循环外泌体miRNA 很可能成为诊断HCC 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依托8 种文献收录数据库平台,检索并筛选循环外泌体miRNA 对HCC 诊断效能的相关文献,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循环外泌体miRNA诊断HCC 的合并灵敏度、合并特异度优于传统的血清学指标AFP 和AFU[20]。研究中发现,纳入研究结果间存在由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故进一步按照对照组来源、外泌体miRNA 检测谱、外泌体miRNA 检测个数进行亚组分析,查找异质性来源。结果显示,对照组为健康人群和混合人群、单个外泌体miRNA 检测、外泌体miRNA 检测谱存在异质性。究其原因:①慢性肝病、混合人群因疾病状态可能会引起自身外泌体miRNA 表达的改变;②不同外泌体miRNA 检测谱对HCC 诊断效能有所差异。

临床应用经验表明,联合诊断模式的效能往往优于单一指标,循环外泌体miRNA 应用于HCC 诊断亦是如此。研究中发现,含有外泌体miRNA-122的组合诊断模式,其诊断HCC 的DOR,AUC 相比不含外泌体miRNA-122 组合模式诊断效能更佳,WANG 等[9]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外,多个外泌体miRNA 联合检测诊断HCC 的AUC 也较单指标大,提示循环外泌体miRNA 多指标联合检测也可提高HCC 诊断效能。

本研究系统评价了循环外泌体miRNA 在HCC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尝试为临床亟待解决血清学标志物诊断HCC 的难题,提供一种立足于现有研究基础的分析思路。分析研究结果达到预期目的,但也存在不足和局限:①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偏少,部分数据不全的文献,未联系到作者;②部分文献在原文中未直接提取到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和假阴性数据,而是间接通过敏感度、特异度并结合研究人数计算所得;③纳入研究的外泌体miRNA检测谱、检测个数、对照组来源等不同,导致各研究间存在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本研究结果造成影响。但以上不足和局限不影响循环外泌体miRNA 成为诊断HCC 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当然,如何将其应用于临床?包括基于满足临床所需诊断效能的miRNA 的遴选、miRNA 组合的优化等,尚需临床应用实践的检验。综上所述,循环外泌体miRNA 诊断HCC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 可满足临床所需,其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HCC 临床诊断。

猜你喜欢
外泌体标志物异质性
外泌体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外泌体的提取、贮存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外泌体分离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管理者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机制识别与市场价值效应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