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结合执行障碍康复训练对小儿多动症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2-08-19 00:36张李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多动症循证虚拟现实

张李艳

(日照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山东日照 276800)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活动过度、情绪不稳等,若不及时治疗,该症状甚至会持续至成年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多动症属慢性疾病,临床治疗多以药物为主,但药物仅可短期缓解症状,无法改善疾病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影响,临床应加强护理干预。执行障碍康复训练是以抑制冲突为基础,通过提高患儿在抑制任务中的表现及大脑活动,并迁移至日常活动中,达到增强患儿控制能力的目的。循证护理基于临床实践问题,可针对性地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证据,具有科学性、可靠性等优点,现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9月收治的多动症患儿92例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循证护理结合执行障碍康复训练对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动症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2]中小儿多动症的诊断标准;伴有不同程度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症状;智力基本正常。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发育迟缓;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合并癫痫、自闭等疾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患者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53±1.62)岁;病程2~16个月,平均病程(9.55±2.12)个月。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59±1.65)岁;病程2~16个月,平均病程(9.61±2.1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患儿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以亲切、温和的态度与其沟通,及时纠正患儿不良行为习惯,告知家属疾病诱因、护理方案;叮嘱家属保持耐心,不可随意打骂患儿;培养患儿兴趣爱好,增加户外活动频率。持续护理3个月。

1.2.2 观察组

采用循证护理结合执行障碍康复训练。循证护理:(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1名护理组长、1名主管护师和1名护师组成,组内成员均接受小儿多动症相关知识培训,掌握相关护理知识,且经考核,通过后方可入组。(2)确定循证问题:由护理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协同合作,针对性评估既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讨论、交流方式分析护理中潜在风险,最终确定循证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对多动症患儿进行心理指导,转变过度活动、冲动行为,减轻由疾病本身引起的注意力缺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等。(3)循证支持:根据循证问题,以“多动症”“心理支持”“自我管理能力”等为关键词,通过万方、知网等途径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临床经验,制定针对性循证护理方案,并评估循证证据的真实性、可行性,确定最终方案。(4)循证护理内容:①心理指导:护理人员通过触摸、握手、拥抱等方式与患儿建立良好关系,增强其信任感;告知患儿家属多动症诱因、相关护理方案及注意事项,叮嘱家属多关心、陪伴患儿。②活动过度护理:护理人员于病房内播放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叮嘱家属全程陪同,耐心地哄逗患儿,若其表现

良好,则及时予以表扬;若护理过程中患儿活动较多,出现不合作情况,护理人员需以温和、耐心的态度与患儿沟通,必要情况下可准备一些玩具作为其表现良好的奖励,并叮嘱家属休息时带领患儿适当活动。③冲动行为护理:护理人员叮嘱家属保持耐心,在患儿情绪易波动时避免呵斥、打骂;患儿出现拒绝治疗、护理行为时,护理人员需循序善诱,保持耐心态度,诱哄患儿接受;若患儿出现攻击、破坏性行为,则严加制止,不可袒护。④注意力缺陷护理:护理人员积极组织娱乐活动,要求家属全程陪同,以消耗患儿多余精力,提高专注力,并为患儿制定简单易行的规矩,如吃饭时不看电视、做作业时不玩玩具等,叮嘱家属监督。执行障碍康复训练:采用EasyMotion易动儿童康复多功能虚拟现实互动训练系统(山西首康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虚拟现实训练(VRT),包括持续反应抑制、优势反应抑制、干扰反应抑制虚拟现实康复训练三个方面。(1)持续反应抑制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指导患儿以第三视角(萤火虫)沿无限循环的洞穴飞行,通过集中注意、视觉反应、转动头部躲避障碍物并获得糖果。训练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各阶段难度由空间移动速度、儿童视觉反应水平决定,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调动、控制注意及行为反应。通过视觉反应躲避的障碍物分为静态障碍物(石头、钉子、雾团、树枝、晶石)和动态障碍物(转动的树枝及钉子、爬行的蜘蛛等),指导患儿有目的地连续吃5个糖果,当出现蜂鸣音时停止吃糖果,若碰到障碍物则重新进行循环训练。(2)优势反应抑制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指导患儿以第三视角(萤火虫)沿无限循环的洞穴飞行,训练阶段与休息阶段交替进行,若碰到障碍物,则训练结束。医师提示患儿飞行的距离,然后指导其进入循环训练,训练从开始飞行至撞到障碍物结束,将每次持续空间移动距离作为进步目标,适当给予患儿口头鼓励。两次循环训练为一组训练,记录虚拟现实(VR)空间移动的效应量(km),前一次循环为有目的的吃糖,后一次循环要求不吃糖果,指导患儿依赖糖果获得"防护罩"优势后不再吃糖果,抑制学会的优势。(3)干扰反应抑制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指导患儿以第三视角(萤火虫)沿无限循环的洞穴飞行,若碰到障碍物,则训练结束,训练流程同上。训练任务要求患儿将糖果也视为障碍物,需要躲避,记录VR空间移动的效应量(km)。上述三个方面训练均为60 min/次,2次/周。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自我管理能力: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采用我院自制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表评估,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52,重测效度为0.863,包括稳定自身情绪、中止立即反应等,评分范围为0~30分,评分越高,则患儿自我管理能力越强。(2)认知功能: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采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3]评估,包括6个因子,共计48个项目,分别为冲动-多动、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多动指数、学习问题及焦虑,采用0~3分4级评分法,评分越高,则患儿认知功能越差。(3)多动症状: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采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SNAP-IV)[4]评估,包括注意缺陷、对立违抗、多动冲动3个方面,评分分别为27分、24分、27分,评分越低,则患儿多动症状越轻。(4)生活质量: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5]评估,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功能(8个条目)、情感功能(5个条目)、社会功能(5个条目)、角色功能(5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0~4分5级评分法,计分时相应转化为百分制,评分越高,则患儿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s),分]

表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s),分]

组别护理前护理后t值 P值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9.14±1.53 9.10±1.46 0.096 0.924 15.42±2.36 21.17±2.58 11.153 0.000 15.144 27.615 0.000 0.000

2.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中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SQ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PSQ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冲动-多动护理前 护理后品行问题护理前 护理后心身问题护理前 护理后多动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学习问题护理前 护理后焦虑护理前 护理后8.03±1.32 7.97±1.26 0.223 0.824 1.88±0.24 1.31±0.25 11.155 0.000 7.60±1.27 7.64±1.38 0.145 0.885 4.02±0.58 2.46±0.47 14.173 0.000 7.62±1.36 7.54±1.42 0.276 0.783 1.20±0.24 0.62±0.13 14.412 0.000 8.08±1.27 8.04±1.33 0.148 0.883 3.86±0.76 2.16±0.59 11.984 0.000 8.54±1.48 8.64±1.53 0.319 0.751 5.44±1.03 2.54±0.43 17.622 0.000 8.12±1.15 8.08±1.16 0.166 0.869 1.40±0.21 0.93±0.25 9.763 0.000

2.3 两组多动症状比较

护理前,两组多动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NAP-IV中注意缺陷、对立违抗、多动冲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SNAP-IV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SNAP-IV评分比较[(±s),分]

组别注意缺陷护理前 护理后对立违抗护理前 护理后多动冲动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20.94±2.55 21.12±2.89 0.317 0.752 13.49±2.08 10.83±2.02 6.222 0.000 16.84±3.45 17.13±3.12 0.423 0.673 9.26±1.10 7.35±1.06 8.480 0.000 20.29±3.45 21.14±3.66 1.146 0.255 12.34±1.21 10.08±1.96 6.655 0.000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edsQL4.0中生理、情感、社会、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PedsQL4.0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PedsQL4.0评分比较[(±s),分]

组别生理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情感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角色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26.48±4.56 26.53±4.69 0.050 0.961 32.46±5.69 43.58±6.19 8.571 0.000 31.42±5.43 31.55±5.70 0.108 0.915 36.66±6.22 42.16±6.66 3.911 0.000 20.15±4.26 21.42±4.63 1.308 0.195 33.48±5.42 40.15±5.70 5.496 0.000 48.63±5.64 48.75±5.71 0.097 0.923 56.68±6.59 62.45±7.46 3.757 0.000

3 讨 论

多动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尚未明确阐述多动症发病机制,认为其与遗传、环境、家庭等相关,治疗难度较大。临床治疗多动症方法众多,但缺乏特效方法,目前仍以药物控制症状为主,但单一用药效果有限,且存在不良反应多、疾病突发等情况,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自我管理方面尚存不足[6]。因此,临床应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疾病对患儿造成的负面影响。

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多根据医嘱为患儿提供基础性护理措施,缺乏循证依据,存在盲目性、经验性等不足,未针对性评估患儿具体情况,整体护理效果不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SQ、SNAP-IV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edsQL4.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多动症患儿中实施循证护理结合执行障碍康复训练的效果确切,能够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认知功能,减轻多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循证护理根据既往多动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评估潜在的护理风险,依据循证医学针对性制定护理方案,具有计划性、目的性,避免护理的盲目性,提高护理质量。多动症患儿任性、冲动、不顾后果,循证护理可针对性分析其诱因,通过耐心沟通、鼓励支持的方式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促使其积极配合护理[7]。执行障碍康复训练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是由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能够使患儿沉浸于该环境,具有感知性、自主性等特点,可充分发挥患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意识地改变自身行为习惯,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促进其认知功能改善。虚拟现实设备可隔绝其他干扰因素,体感反应相对简单,利于多动症患儿学习控制,进而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缓解多动症状。同时,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的沉浸感能够使患儿维持较长时间的配合度及兴趣,进一步减轻注意力缺陷程度,提高其专注度[8]。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实施执行障碍康复训练,能够使训练环境更为贴近现实生活,便于多动症患儿将虚拟现实任务迁移至现实生活中,有效控制冲动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多动症患儿中,结合执行障碍康复训练,能够互相补充,尽快改善患儿多动症状,减轻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多动症患儿中实施循证护理结合执行障碍康复训练的效果确切,能够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儿认知功能及多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多动症循证虚拟现实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