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星
(平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临沂 27330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给我国居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加重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1]。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已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吞咽功能障碍即为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多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可导致误吸、误咽等,增加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常规治疗包括降压、调脂、营养神经等,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其吞咽功能,但效果欠佳。而综合康复治疗在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的同时,指导其早期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更好地恢复吞咽功能。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平邑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对象,探究综合康复治疗对其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取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认知正常,病情稳定,且依从性良好;(2)符合《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7年版)》[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的目的、意义,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障碍、心理疾患等;(2)合并占位性病变、肢体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等;(3)研究过程中因个人原因而主动退出。采用随机抽签法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44~78(56.67±10.31)岁;合并症:高血压15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9例,其他3例。观察组39例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45~78(57.13±1.07)岁;合并症:高血压14例,糖尿病11例,高血脂10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降压、降糖、调脂及营养支持等。给予患者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79,规格:2 mL∶40 mg)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口服,100 mg/次,1次/d。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如下:(1)给予患者心理康复治疗,医护人员应注意收集与患者有关的非语言信息,如动作、表现、姿势等,及时明确其不良心理状态,分析产生原因,并及时进行疏导,如可采用主动倾听患者主诉的方式,使其内心苦闷得以宣泄。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给予其适当的鼓励、支持、安抚,邀请既往治疗成功者进行现身说法。此外,还可指导患者进行心理放松训练,并安排亲朋好友探视患者,以增强其治疗信心。(2)指导患者进行舌体回缩、前伸、卷舌等训练,同时借助压舌板按摩及按压舌身,以进行抗阻练习。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促动训练、咀嚼肌训练,并指导其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声门下吞咽、空吞咽、口腔及咽喉部冷刺激等练习,逐渐过渡至声带闭合训练。30 min/次,1次/d。(3)为患者示范如何进行颈部屈伸训练,指导其采用鼓气、噘唇、吮唇等方式完成口唇部肌肉运动训练,同时采用用力向左右双侧顶腮、伸缩舌肌等方式进行舌肌运动训练。15~20 min/次,3次/d。(4)指导患者进行进食训练,协助其取半坐位或坐位,保持颈部前屈,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先进食稀饭、面糊等半固体食物,逐渐过渡至固体食物、正常饮食。训练期间提醒患者缓慢进食,每次摄取食物量应≤20 mL,每餐进食时间约为45 min,以防出现呛咳、误吸等。必要情况下,使用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治仪[德国菲兹曼医用电子公司,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2263343号],在确定患者神志清楚,可配合操作的基础上,设定仪器为T/R模式,低频脉冲直流电强度50 mA,视情况调整电流强度,以患者肌肉明显振动为宜,30 min/次,1次/d。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1 吞咽功能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法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具体评分如下:0分,患者可于5 s内顺利咽下温开水;2分,患者可于5~10 s内分2次以上咽下温水,且无呛咳;4分,患者5~10 s内1次咽下温水,偶有呛咳;6分,患者5~10 s内咽下温水,伴呛咳;8分,患者10 s内未完全咽下温水。分值越高,患者吞咽功能越差[3]。
1.3.2 并发症
包括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总例数×100%。
1.3.3 生活质量
治疗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4]评估,共4个维度,包括74个条目,计分范围为80~400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的洼田试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洼田试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值P值6.39±1.47 6.40±1.51 0.030 0.976 4.37±0.39a 2.03±0.17a 34.349 0.000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治疗后,观察组的GQOLI-74总评分为(312.33±20.10)分,高于对照组的(285.47±1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5,P=0.000)。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后遗症,多由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受损所致,可引起剧烈呛咳、误吸,导致坠积性肺炎,诱发多器官衰竭,甚至造成机体营养不良,影响机体抵抗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6]。既往临床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多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降压、降脂、降糖、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疗效并未达到预期。因此,还需不断探寻更为完善、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试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吞咽功能。分析原因,综合康复治疗充分考虑到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理、精神等方面需求,通过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其逐渐克服不良心理状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吞咽障碍带来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相关训练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而更好地配合训练,以改善吞咽功能;此外,吞咽言语治疗仪的使用能够选择性地刺激患者受损肌肉,促进吞咽相关肌肉振动收缩,改善咽喉部位肌肉的血液供应,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7-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康复治疗可通过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坠积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生,并能纠正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GQOLI-74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康复治疗中的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可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使其积极采取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从而提升生活质量水平[10-12]。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治疗在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